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胸鵐

鎖定
黃胸鵐是雀形目雀科鵐屬鳥類, [22]  又名黃膽、禾花雀。 [23]  雄鳥額、頭頂、頦、喉黑色;頭頂和上體栗色或慄紅色;尾黑褐色,外側兩對尾羽具長的楔狀白班;兩翅黑褐色,翅上具一窄的白色橫帶和一寬的白色翅斑;下體鮮黃色,胸有一深栗色橫帶。雌鳥上體棕褐色或黃褐色,具粗著的黑褐色中央縱紋;腰和尾上覆羽慄紅色,兩翅和尾上覆羽黑褐色,中覆羽具寬闊的白色端斑,大覆羽具窄的灰褐色端斑亦形成兩道淡色翅斑;眉紋皮黃白色;下體淡黃色,胸無橫帶,兩脅具慄褐色縱紋。 [24] 
黃胸鵐分佈於歐洲和亞洲,在中國東北、新疆、華北、海南島、台灣等地區也能看到其身影。棲息於低山丘陵至平原有稀疏樹木的灌叢草甸,尤喜河谷濕地附近。繁殖期內單獨或成對活動,繁殖期外成羣活動,遷徙期間可形成數千只的大羣。繁殖季主食大量昆蟲,遷徙期間主要吃農作物和其他植物種實。繁殖期在5—7月,窩卵數通常4—5枚,卵灰綠色且有褐斑。孵化期約13天,雛鳥13—14天可離巢。 [25] 
黃胸鵐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列為極危(CR)物種; [26]  被列入中國《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23]  屬中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27] 
中文名
黃胸鵐
拉丁學名
Emberiza aureola
別    名
黃膽
禾花雀
黃肚囊
黃豆瓣
麥黃雀 展開
別名
黃膽
禾花雀
黃肚囊
黃豆瓣
麥黃雀
老鐵背
金鵐
白肩鵐 收起
外文名
Yellow-breasted Bunting
國際瀕危等級
極危(CR) [6] 
中國動物保護等級
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5]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雀形目
鵐科
鵐屬
黃胸鵐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今鳥亞綱
亞    種
2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Pallas, 1773

黃胸鵐形態特徵

黃胸鵐(圖冊一)
黃胸鵐(圖冊一)(40張)
黃胸鵐屬小型鳥類雄鳥額、頭頂、頦、喉黑色,頭頂和上體栗色或慄紅色;尾黑褐色,外側兩對尾羽具長的楔狀白斑;兩翅黑褐色,翅上具一窄的白色橫帶和一寬的白色翅斑。下體鮮黃色,胸有一深栗色橫帶。 [1] 
雌鳥上體棕褐色或黃褐色、具粗著的黑褐色中央縱紋,腰和尾上覆羽慄紅色,兩翅和尾黑褐色,中覆羽具寬闊的白色端斑,大覆羽具窄的灰褐色端斑亦形成兩道淡色翅斑,眉紋皮黃白色。下體淡黃色,胸無橫帶,兩脅具慄褐色縱紋。 [1] 
雌鳥及亞成體頂紋沙色,兩側冠紋略深;眉紋皮黃色較明顯;背部顏色和縱文教雄鳥的略淺;肩上的白斑和翅斑較雄鳥的灰暗,下體黃色較黯淡。 [1] 
無論雌雄,腰和尾上覆羽都為慄紅色;外測兩對尾羽外測具楔狀斑。飛行時翼上的白色斑塊明顯可見,配合體色,是辨識的主要特徵。上喙灰色,下喙粉褐色;腳是淡褐色。 [1] 
大小量度:體重♂20-29克,♀18.5-24克;體長♂134-159毫米,♀130-158毫米;嘴峯♂9-12毫米,♀10-12毫米;翅♂70-79毫米,♀69-79毫米;尾♂53-70毫米,♀50-63毫米;跗蹠 ♂19-22毫米,♀18-22毫米。(注:♂雄性;♀雌性) [1] 

黃胸鵐棲息環境

鵐科鵐屬動物黃胸鵐 鵐科鵐屬動物黃胸鵐
棲息於低山丘陵和開闊平原地帶的灌叢、草甸、草地和林緣地帶,尤其喜歡溪流、湖泊和沼澤附近的灌叢、草地,也棲息於有稀疏柳樹、樺樹、楊樹的灌叢草地和田間、地頭,不喜歡茂密的森林,是典型的河谷草甸灌叢草地鳥類。 [1] 

黃胸鵐生活習性

黃胸鵐(夏日季風攝影)
黃胸鵐(夏日季風攝影)(9張)
遷徙:繁殖於中國東北和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越冬於中國東南沿海、南亞和東南亞地區,每年春秋兩季遷徙期間都經過我國大部地區。 [1] 
習性:繁殖期間常單獨或成對活動,非繁殖期則喜成羣,特別是遷徙期間和冬季,集成數百至數千只的大羣,最多達3500-7000只。白天在地上、也在草莖或灌木枝上活動和覓食,晚上棲於草叢中。性膽怯,見人即飛走。 [1] 
叫聲:叫聲低弱,似“ti-ti”或“di-di”。繁殖期間雄鳥站在幼樹、灌木頂枝或草莖上高聲鳴叫,鳴聲多變而悦耳。 [1] 
食性:隨季節而不同,繁殖季節主要以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也吃部分小型無脊椎動物和草子、種子和果實等植物性食物。所吃昆蟲主要有甲蟲、螞蟻、鞘翅目、鱗翅目、直翅目、雙翅目、同翅目和螟蛾科等昆蟲和昆蟲幼蟲。遷徙期間主要以穀子、稻穀、高粱、麥粒等農作物為食,也吃部分草子和植物果實與種子。 [1] 

黃胸鵐分佈範圍

鵐科鵐屬動物黃胸鵐 鵐科鵐屬動物黃胸鵐
原產地:孟加拉國、柬埔寨、中國、芬蘭、印度、日本、哈薩克斯坦、韓國、朝鮮、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蒙古、緬甸、尼泊爾、阿曼、巴基斯坦、俄羅斯聯邦、新加坡、泰國、越南。 [6] 
旅鳥:巴林、白俄羅斯、比利時、文萊、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國、丹麥、埃及、愛沙尼亞、法國、德國、希臘、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愛爾蘭、以色列、意大利、約旦、拉脱維亞、馬耳他、荷蘭、挪威、菲律賓、波蘭、葡萄牙、沙特阿拉伯、西班牙、瑞典、阿拉伯敍利亞共和國、土耳其、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英國、美國。 [6] 
在中國,分佈於整個中國東部地區,包括東北、華北、華中、華東各省區以及西北的部分省區均可見該物種在遷徙季節過境,亦于越冬季節見於西南和華南各省。其在中國的分佈西線可抵內蒙古西部、青海、甘肅至西藏東部一線,在台灣島和海南島等裏島,該物種均為偶見冬候鳥,此外在海南東寨港保護區 [15]  、新疆天山山脈附近也有黃胸鵐指名亞種的分佈。另據研究,黃胸鵐的繁殖地一般在北緯50度以北而越冬地一般在北緯20度以南,分界比較明顯。 [1]  2023年9月,孟津黃河濕地科研監測人員監測到了236只黃胸鵐,為近年來監測數量最多的一次 [28] 
黃胸鵐分佈圖 黃胸鵐分佈圖
2023年3月,廈門市觀鳥協會發布的2023年1月廈門市野生鳥類多樣性監測月報數據顯示,1月份廈門市野生鳥類多樣性監測記錄有黃胸鵐。 [16] 
2024年4月,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2023年度重點區域生物多樣性調查結果新鮮出爐。較2022年調查新增記錄紫紋兜蘭、黃胸鵐(wú)、黑臉琵鷺3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物種。 [29] 

黃胸鵐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在4月末5月初可聽見雄鳥站在草莖和灌木頂端長時間鳴叫、求偶,鳴聲清脆婉轉。巢多築於草原、沼澤和河流與湖泊岸邊地上草叢中或灌木與草叢下的淺坑內,利用四周的草叢和灌木隱蔽,一般很難發現。巢呈碗狀,外層由枯草葉和草莖構成,內層由更細的枯草莖和草葉構成,內墊有牛毛、豬毛、馬尾和獸毛等。1年繁殖1窩,每窩產卵3-6枚,通常4-5枚。卵綠灰色、被有灰褐色或褐色斑紋,卵為卵圓形。孵卵由雌雄鳥共同承擔,孵化期13±1天。雛鳥晚成性,雌雄親鳥共同育雛,留巢期13-14天。 [1] 

黃胸鵐亞種分化

黃胸鵐(2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Emberiza aureola aureola
Pallas, 1773
2
Emberiza aureola ornata
Shulpin, 1928
[2] 

黃胸鵐保護現狀

黃胸鵐保護級別

  • 2004年——近危(NT)
  • 2008-2012年——易危(VU)
  • 2013-2016年——瀕危(EN)
  • 2017年——極危(CR) [6]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第684項)。 [4]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2月5日)一級。 [5] 

黃胸鵐種羣現狀

在中國,黃胸鵐在鳥類貿易中佔有很大份額,中國南方和北方該物種進入貿易市場的形式也有着極大的差異,在中國北方,此物種作為一種寵物進入貿易市場,因其雄性外形優美叫聲悦耳而受到歡迎;而在中國南方,此物種作為食品進入市場,由於中醫理論認為該物種有滋補強壯的作用,因而在廣東民間人們將中醫理論加以衍生,錯誤地宣傳食用以禾花雀為主要原料煲制的湯可以補腎壯陽,極大地提高男性的性能力。雖然這一説法沒有得到現代藥理學的實驗支持,但這一傳統仍然隨着粵菜和廣東食文化的傳播而廣泛傳播,由於始終未能實現人工繁殖,其所需的個體均系野外捕捉。這一飲食文化給黃胸鵐帶來了滅頂之災,並造成野生黃胸鵐的種羣數量大幅度下降。 [2] 

黃胸鵐相關報道

觀察者網訊:據德國媒體日前(2015-06-11)報道,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黃胸鵐,即俗稱的禾花雀,由於人類捕殺,特別是來自中國的非法捕獵,已經瀕臨滅絕。 [3] 
這篇發表在《保護生物學》期刊(Conservation Biology)上的論文指出,黃胸鵐的數量自1980年以來大幅減少90%,逐漸消失在東歐、日本及俄羅斯的多數地區。該論文由來自德國、英國、俄羅斯、芬蘭和日本的科學家共同撰寫。 [3] 
黃胸鵐又名禾花雀,這種體型嬌小的鳥類還被中國食客稱為“天上人蔘”。在黃胸鵐的數量嚴重減少後,中國於1997年禁止獵捕黃胸鵐。然而,研究指出,數百萬的黃胸鵐以及其它鳴禽仍然遭到捕殺,直到2013年還能在黑市中發現相關交易。 [3] 
黃胸鵐 黃胸鵐
研究報告寫道,隨着東亞地區的經濟增長以及人民生活日益富庶,食用此類鳥禽的趨勢上升。估計2001年就有一百萬只被獵捕的黃胸鵐在廣東省成為餐桌上的佳餚。從1980年到2013年,禾花雀的種羣數量下降了大約90%,已經有滅絕的危險。 [3] 
繁殖於喜馬拉雅山以北的黃胸鵐會飛到較温暖的東南亞過冬,途經中國東部地區。大量的黃胸鵐會在夜間聚集於冬季棲息地,獵人們可以輕易用網子將其捕捉。黃胸鵐經常築巢於矮樹叢底,其胸腹部為鮮黃色。 [3] 
雖然人類活動常常導致物種滅絕,但許多滅絕物種原本就數量較少且分佈範圍較窄,像禾花雀這樣分佈極廣數量眾多的生物因遭到人類捕殺而瀕臨滅絕實屬罕見。該論文作者稱,自20世紀初旅鴿——一種同樣曾經分佈極廣的鳥類——遭人類捕殺而滅絕後,還沒有哪一種廣泛分佈的鳥類像禾花雀這樣數量急劇下降。論文作者表示,採取更加嚴格有效的保護措施已是刻不容緩。 [3] 
禾花雀的分佈區域和數量下降情況。淺色區域為繁殖區域,深色區域為越冬區域,箭頭表示觀測到數量下降的地點,三種箭頭自上而下分別代表數量下降的程度為中度、嚴重和極其嚴重。橙色圓圈表示禾花雀遭獵捕的區域。 [3] 

黃胸鵐相關記錄

2022年5月,觀測人員在馬洲島生態濕地首次發現了全球極危物種——黃胸鵐,不過數量僅有10只左右。 [18] 
2022年5月7日,福建霞浦迎來10多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這是黃胸鵐連續3年飛臨霞浦,並且今年數量之多,刷新了霞浦乃至閩東地區的紀錄。 [7] 
2022年5月14日,在鳥類遷徙即將結束之季,河北昌黎黃金海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在進行鳥類調查和野生動疫源疫病監測時,發現了兩隻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黃胸鵐棲息於保護區範圍內的稻田地中。 [8] 
2022年6月,在江西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出現了極其罕見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黃胸鵐。 [9] 
2022年,鳥類專家在北京市大興區的念壇公園、新鳳河等地區觀測到黃胸鵐。 [10] 
2022年10月20日下午,湖南益陽市大通湖區自然資源局工作人員在大通湖畔做生物多樣性調查時,發現了一羣黃胸鵐,總數在40只左右。 [11] 
2022年11月,在樂昌市長來鎮,有觀鳥愛好者近日陸續拍攝到了黃胸鵐。 [12] 
2022年11月,南洞庭湖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與國家林草局中南調查規劃院在湖南省益陽市沅江市南嘴鎮目平湖開展鳥類專項監測時,發現50餘隻“極危”鳥類黃胸鵐。 [13] 
2022年12月,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在鳥類監測調查中發現,極危物種黃胸鵐現身東寨港,這是目前海口市境內記錄到黃胸鵐的最大種羣。 [14] 
2023年5月,觀鳥愛好者在廣西桂林市拍攝到了世界級瀕危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黃胸鵐。 [17] 
2023年,觀測人員已經發現30多隻黃胸鵐馬洲島西側的濕地覓食嬉戲,它們把馬洲島作為遷徙中很好的棲息和補給地。 [18] 
2023年5月7日上午6:29,泰州靖江馬洲島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科學觀測研究站工作人員,生態環境部南京環科所助理研究員魏慧玉,通過視頻監控觀測發現成羣的黃胸鵐在馬洲島嬉戲。這是靖江第二年觀測到全球極危物種黃胸鵐。 [19] 
2023年5月14日下午,來自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的生物多樣性調查團隊在南太湖未來城田園牧歌項目的油菜花田拍攝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黃胸鵐。 [20] 
2023年5月18日,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在奧森公園開展監測野外培訓時,監測到了世界極危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黃胸鵐。 [2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