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物種滅絕

鎖定
泛指植物或動物的種類不可再生性的消失或破壞,稱為物種滅絕。一株植物枯萎,一隻動物死亡,有時並不僅僅意味着單個生命有機體的消失,也許湊巧是整個此類物種的滅絕。在世界範圍內,生物物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而其中有一些物種已滅絕。到了1681年,渡渡鳥(Dodo),便在地球上消失了。從1600~1800年間,地球上的鳥類獸類物種滅絕25種;從1800~1950年地球上的鳥類和獸類物種滅絕了78種。曾經生活在地球上的冰島大海雀、北美旅鴿、南非斑驢、澳洲袋狼直隸獼猴高鼻羚羊台灣雲豹中國犀牛、南極狼等物種已不復存在。白鱀豚蘇門答臘虎北部白犀牛奧裏諾科鱷魚小嘴狐猴等動物也瀕臨滅絕。
中文名
物種滅絕
外文名
species extinction
含    義
植物動物種類不可再生性消失。
例    如
冰島大海雀、北美旅鴿

物種滅絕定義

物種不復存在的想法由於與神學相悖,致使許多人難以接受。但早在十八世紀末以前,博物學家們開始一致同意,在地球歷史上,物種滅絕曾經多次出現。滅絕的走獸,特別是那些一度在地球上四處遊蕩的恐龍和其它龐大的野獸。它們遺留的化石使人們目瞪口呆。達爾文在南美洲發掘出幾個“滅絕怪物”的化石。他在《物種起源》寫道:“我想恐怕再也沒有人比我對物種滅絕更加驚奇了。”

物種滅絕滅絕進程

骨骼標本 骨骼標本
部分科學家認為,物種滅絕一直是生命進程中的一部分。芝加哥大學古生物學家大衞·勞普David M. Raup估計。以往存活物種的百分之九十九已經滅絕。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勞普和同事傑克·塞普科普斯基(Jack Sepkoski)詳細深入地研究化石記錄後,公佈了對物種滅絕“背景”比率的研究結果,即有機體在地球生命史中滅絕的正常比例。化石記錄表明,物種至少經歷了五次大消亡或者大滅絕;從地質學角度來看,在極短的時間內。滅絕的比例急劇地上升。根據勞普的研究,規模最大的物種滅絕發生在大約2.25~2.45億年以前,消亡的物種竟佔存活物種的百分之九十六之多。所有物種的四分之三,包括最後一代恐龍,在0.65億年前的大滅絕中消失。對於這些大滅絕、科學家們提出了許多理論。有些科學家認為,起因是當大陸板塊從熱帶向極地漂移時,全球氣候發生的變化。還有一些科學家宣稱,大規模的小行星羣或者彗星羣與地球相撞,產生世界範圍的塵雲,遮住了陽光,致使氣温下降,導致了物種大滅絕。地質學家和古鳥類學家仍然在為這些和其它一些理論找證據。物種滅絕和物種進化關係密切。達爾文發現,關於物種和生命形式更替階段之間的關係,滅絕物種的化石是絕妙的解釋。達爾文還意識到,新物種的產生與現存物種的消亡密切相關。關於物種滅絕以及它在物種形式(新物種的形成)中的作用,進化論生物學家不斷提供全新的思想。富有影響的思想之一來自哈佛大學的斯蒂芬·傑伊·古爾德(Stephen Jay Gould)和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奈爾斯·埃爾德雷德(Niles Eldredge)。他們的斷續性平衡理論認為,物種進化過程中,每隔一段較長時期的穩定,就會有短期的急劇變化;其時某些物種滅絕,某些新物種出現。也就是説,在大約幾百萬年的時間裏,一定數量的物種滅絕後,劇變就會發生,物種滅絕為新物種提供足夠的進化空間。
地球正處於另一次物種大消亡中,小行星絕不是此次滅絕的原因。當代的大滅絕是非常完善的物種——智人(現代人的學名)活動的結果。由於生境破壞、環境污染、現代工業的惡果、迅速的人口增長,致使每天都有幾十種動植物滅絕。也許在隨之而來的幾百萬年內,物種大滅絕為新物種的發展提供了餘地。但是,一個物種消逝後將決不再現。

物種滅絕滅絕速度

英國生態學和水文學研究中心的傑里米·托馬斯領導的一支科研團隊在最近出版的《科學》雜誌上發表的英國野生動物調查報告稱,在過去40年中,英國本土的鳥類種類減少了54%,本土的野生植物種類減少了28%,而本土蝴蝶的種類更是驚人地減少了71%。一直被認為種類和數量眾多,有很強恢復能力的昆蟲也開始面臨滅絕的命運。
科學家們據此推斷,地球正面臨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中國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蔣志剛博士也認為,從自然保護生物學的角度來説,自工業革命開始,地球就已經進入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時期。
據統計,全世界每天有75個物種滅絕,每小時有3個物種滅絕。
把調查到的英國蝴蝶情況推及英國其他昆蟲,及整個地球上的無脊椎動物,那我們顯然正在遭遇一場嚴重的生物多樣性危機。
物種是指個體間能相互交配而產生可育後代的自然羣體。已經滅絕的物種是指在過去的50年裏在野外沒有被肯定地發現的物種。“大滅絕不單是一個物種滅絕,而是很多物種在相對比較短的地質歷史時期,即幾十萬年,或者是幾百萬年裏滅絕了。”蔣志剛博士説。托馬斯説:“昆蟲物種量佔全球物種量的50%以上,因此它們的大規模滅絕對地球生物多樣性來説是個噩耗。”自工業革命以來,地球上已有冰島大海雀、北美旅鴿、南非斑驢、印尼巴釐虎、澳洲袋狼直隸獼猴高鼻羚羊普氏野馬等物種不復存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發佈的《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表明,2009年,世界上還有1/4的哺乳動物、1200多種鳥類以及3萬多種植物面臨滅絕的危險。

物種滅絕滅絕原因

物種滅絕自然原因

自從6億年前多細胞生物在地球上誕生以來,物種大滅絕現象已經發生過5次。
地球第一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距今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大約有85%的物種滅絕。
在距今約3.65億年前的泥盆紀後期,發生了第二次物種大滅絕,海洋生物遭到重創。
恐龍——消失的地球霸主 恐龍——消失的地球霸主
而發生在距今約2.5億年前二疊紀末期的第三次物種大滅絕,是地球史上最大最嚴重的一次,估計地球上有96%的物種滅絕,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脊椎動物滅絕。三疊紀(Triassic period)始於距今2.5億年至2.03億年,延續了約5000萬年。是中生代的第一個紀。它位於二疊紀(Permian)和侏羅紀(Jurassic)之間,海西運動以後,許多地槽轉化為山系,陸地面積擴大,地台區產生了一些內陸盆地。這種新的古地理條件導致沉積相生物界的變化。三疊紀是古生代生物羣消亡後現代生物羣開始形成的過渡時期。三疊紀早期植物面貌多為一些耐旱的類型,隨着氣候由半乾熱、乾熱向温濕轉變,植物趨向繁茂,低丘緩坡則分佈有和現代相似的常綠樹,如松、蘇鐵等,而盛產於古生代的主要植物羣幾乎全部滅絕。三疊紀時,脊椎動物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其中,槽齒類爬行動物出現,並從它發展出最早的恐龍,三疊紀晚期蜥臀目鳥臀目都已有不少種類,恐龍已經是種類繁多的一個類羣了,在生態系統佔據了重要地位。因此,三疊紀也被稱為“恐龍世代前的黎明”。與此同時,從獸孔類爬行動物中演化出了最早的哺乳動物—似哺乳爬行動物,但是,在隨後從侏羅紀到白堊紀長達1億多年的漫長歲月裏,這批生不逢時哺乳動物一直生活在以恐龍為主的爬行動物的陰影之下,直到新生代才成為地球的主宰。
第四次發生在1.85億年前,80%的爬行動物滅絕了。
第五次發生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也是為大家所熟知的一次,統治地球達1.6億年的恐龍滅絕了。
前五次物種大滅絕事件,主要是地質災難和氣候變化造成的。例如,第一次物種大滅絕是由全球氣候變冷造成的,發生在白堊紀末期的那次則是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全球生態系統的崩潰。

物種滅絕人是禍首

進行之中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人類成為罪魁禍首。專家認為,人類是否會列入其中也很難説。有人也不否認,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物種滅絕本是自然規律,比如大熊貓種羣就處於一種衰退的狀態。但是自從人類出現以後,特別是工業革命以來,地球人口不斷地增加,需要的生活資料越來越多,人類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大,對自然的干擾越來越多。如此這般,大批的森林、草原、河流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公路、農田、水庫……生物的自然棲息地被人類活動的痕跡割裂得支離破碎。“每一條道路對於動物來説都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屏障,就連分佈在道路兩邊的蝴蝶種羣都產生了隔離,不再像以前那樣飛來飛去進行基因交流。”蔣志剛博士痛心地説:“更不用説藏羚羊、獅子老虎等這樣的大型動物了。”有科學家估計,如果沒有人類的干擾,在過去的2億年中,平均大約每100年有90種脊椎動物滅絕,平均每27年有一個高等植物滅絕。但是因為人類的干擾,使鳥類和哺乳類動物滅絕的速度提高了100~1000倍。美國杜克大學著名生物學家斯圖亞特·皮姆認為,如果物種以這樣的速度減少下去,到2050年,四分之一到一半的物種將會滅絕或瀕臨滅絕。
新物種難以產生。現有的物種在不斷走向衰亡,新的物種卻很難產生。根據化石記錄,每次物種大滅絕之後,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全新的高級類羣。恐龍滅絕之後哺乳動物迅速繁衍就是一個典型例子。生物總是在不斷地進化之中,我們看到的這些生物都是經過漫長年代進化而來的。所以,新物種的產生需要很長時間和大量空間,但是到處都在人的管理下,自然環境越來越差,生物失去了自然進化的環境和條件,物種在不斷地自然死亡,卻很難有新的物種產生。就像虎一樣,如果給它足夠的生存空間,讓它自由地捕獵,它可能還會進化,產生一種類似虎的新物種,但是活動的空間有限,它要生存下來都很難了,就不用説進化了。地球表層,是由動物、植物、微生物等所有有生命的物種和它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組成的一個巨大的生物圈,人類也是其中一員。大量生物在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中消失,卻很難像前五次那樣產生新的物種,地球生態系統遠比想象地脆弱,當它損害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導致人類賴以生存的體系崩潰。

物種滅絕滅絕預計

物種滅絕驚人速度

來自歐洲、澳大利亞、中南美洲非洲的科學家們在對佔地球表面面積20%的全球6個生物物種最豐富的地區進行了為期兩年的研究後得出了一個驚人的初步結論: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在未來50年中,地球陸地上四分之一的動物和植物將遭到滅頂之災。他們預計,在2050年地球上將有100萬個物種滅絕。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由於氣候變暖已經是既成事實,因此在將要滅絕的物種中,有十分之一的物種的滅絕將是不可逆轉的。但是從起各國控制全球有害氣體排放量的努力將能夠拯救更多的物種免遭同樣的命運。

物種滅絕高山生物

物種滅絕 物種滅絕
高山生物倖存機會大。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結果,那些生活在高山地區的生物物種倖存下來的可能性要比其他地區的大一些,因為這一地區的物種在全球氣候變暖時,可以向更高也更涼爽的地區轉移。那些生活在地勢平緩地區的生物,比如在巴西墨西哥和澳大利亞的生物,它們未來的生存環境將非常脆弱。這些地區的生物要想適應變化了的氣候和環境,只能向千里以外的地區轉移,而這幾乎就是不可能實現的。

物種滅絕鳥類物種

鳥類最有希望生存。而鳥類靠着強有力的遷徙能力在理論上是最有希望幸存下來的物種之一。為了找到更適於生存的地區,鳥類可以長途飛行,但是由於森林和其他自然條件的惡化,它們並不一定能夠找到真正適合生存的自然環境。其結果就是隻能面對死亡。上述科學研究小組成員之一的、來自英國利茲大學的生物保護學專家托馬斯教授表示:“當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時,他們都希望能最終得出一個明確的結論。

物種滅絕蝴蝶昆蟲

澳12種蝴蝶要消失。科學家們的另一些驚人的發現是,在澳大利亞被納入研究的24種蝴蝶中,有一半將在未來的歲月中永遠消失。
而在南非主要生物保護區內,受保護的60%的生物物種有滅絕的危險。在佔巴西總面積五分之一的巴西中西部熱帶草原地區,研究顯示,在該地區的163種樹木中將有70%以上的樹種滅絕。其中很多植物是該地區特有的稀有品種。

物種滅絕歐洲地區

歐洲受影響最小。歐洲是自然環境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最小的地區。該地區的動植物生存幾率要大於世界其大地區的動植物。但即便如此,在氣候變暖的影響下,歐洲地區四分之一的鳥類和11%~17%的植物也將在未來逐漸滅絕。在墨西哥的研究表明,平原和乾旱地區的動植物受氣候變暖影響最大。一旦氣候有一絲的變化,這些動植物就需要遷移至很遠的地區才能找到適宜生存的新環境。在該地區接受研究的1870種動植物種,三分之一將在未來出現生存危機。

物種滅絕氣候因素

“性別失衡論”按照科學界流行的看法,恐龍滅絕是外來天體撞擊地球所致。但外來天體撞擊究竟引發了何種後果直接加速了恐龍滅亡,卻眾説紛紜。比如,英國和美國研究人員新提出的一種觀點則認為,外來天體撞擊引發的氣候變冷,有可能造成恐龍後代雄多雌少,恐龍最終因“性別失衡”而走上絕路。英國利茲大學戴維·米勒教授和同事在新一期美國《生育與不孕》雜誌上指出,哺乳動物、鳥類、蛇、絕大多數蜥蜴和一些魚類,其後代性別是受染色體或基因決定的。以哺乳動物為例,後代遺傳了兩個X染色體的為雌性,遺傳了一個X染色體和一個Y染色體的將是雄性。但在地球上生活的一些爬行動物,如鱷魚烏龜等,它們下的蛋在孵化過程中所處的環境温度將影響到後代性別。研究人員説,恐龍等一些早已滅絕的物種,後代性別很可能也受孵化時的温度所決定。米勒等人認為,距今約6500萬年前外來天體撞擊地球,很可能使大量塵埃進入地球大氣層,全球氣候因此變冷,結果導致恐龍的後代中雄性佔據了主導地位。這種性別比例的失衡可能是造成恐龍滅絕的一個重要因素。研究人員推測,哺乳動物雄性中的Y染色體,可能主要是為了預防與氣候變化相關的物種滅絕而進化出來的。這種通過遺傳決定性別的機制,可以保障後代中兩性比例的平衡。他們認為,全球正在經歷的變暖趨勢,有可能給現存一些靠環境温度決定後代性別的物種生存構成威脅。

物種滅絕其他資料

保持生物多樣性
“要使地球的生物多樣性保持一種平衡狀態,適應人類的發展,這個任務是非常艱鉅的,人類本身面臨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控制人類自身人口的增長,同時進行有效有序合理的生產方式。”馮偉民説,要想把物種滅絕的速率控制到一定範圍內,必須要充分意識到,過往的生產方式儘管能夠提高生產效率,但是對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
“我們的地球鳥語花香,這和過去的環境是截然不同的,生命在進化過程中不斷改造着地球表面,地球環境呈現的多樣性,是經歷了無數災變以後不斷演化的結果。”在馮偉民看來,不僅是科學家,所有人都應該瞭解地球環境演變的歷史和生物多樣性的發展過程,從中得到有益的啓示。
轉變生產方式或許是拯救地球最重要的方法,建設一種資源發展和經濟發展保持雙贏的生產方式才是當務之急。在這個歷史過程中,我們會找到新的觀念、生產方式和經濟運作理念嗎?

物種滅絕滅絕物種

物種滅絕獸類

原牛 原牛
歐洲
美洲
  • Eastern Bison東部野牛 1825年
  • oregon Bison俄勒岡野牛 1850年
  • Eastern Wapiti(Elk)東部馬鹿1877年
  • Merriam’ s Wapiti(Elk)梅氏馬鹿 1906年
  • Dawson’s Caribou道森馴鹿(加拿大) 1908年
  • Greenland LTundra Reindeer格陵蘭馴鹿1950年
  • Long-Eared Kit Fox長耳敏狐(滅絕年代不詳)
  • Sea Mink緬因州海鼬1880年
  • Mexican Silver Grizzly墨西哥灰熊1964年
  • Arizona Jaguar亞利桑那豹 1905年
  • Steller’s Sea Cow無齒海牛 1767年
  • Caribbean Monk Seal加勒比僧海豹1952年
  • Newfoundland White Wolf紐芬蘭白狼1911年
  • Texas Grey Wolf德克薩斯灰狼 1920年
  • Great Plains lobo Wolf西部灰狼 1926年
  • New Mexican Wolf新墨西哥狼1920年
  • Kenai Wolf基奈山狼1915年
  • Southern Rocky Mountain Wolf 南部山狼1915年
  • Cascade Mountian Brown Wolf喀斯喀特棕狼1950年
  • Florida Black Wolf佛羅里達黑狼1917年
  • Texas Red Wolf德克薩斯紅狼1970年
  • Warraho or Antarctic Wolf福島胡狼1876年
非洲
  • Blue-Buck藍馬羚1799年
  • Quagga斑驢 1883年(1860年野外滅絕,1883年在阿姆斯特丹滅絕)
  • Burchell’s Zebra 白氏斑馬 1910年
  • Bubal Hartebeest北非麋羚 1923年
  • Cape Red Hartebeest披紅麋羚 1940年
  • Red Gazelle安哥拉紅羚 1940年
  • Atlas Bear阿特拉斯棕熊1870年
  • Cape Lion西非獅 1865年
  • Barbary Lion北非獅 1922年
麋鹿 麋鹿
亞洲
  • Shamanu or Japanese Wolf日本倭狼1905年
  • Indian Cheetah亞洲獵豹1948年
  • Bali Tiger巴釐虎 1937年
  • Caspian Tiger西亞虎 1980年
  • Javan Tiger爪哇虎 1988年
  • Chinese Turkestan Tiger新疆虎(新疆分佈的西亞虎) 1916年
  • Chinese Douc Langur海南白臀葉猴 1893年
  • Taiwan Cloud Leopard台灣雲豹 1972年
  • Chinese Rhino中國犀牛1922年
  • Przewalaski’s Horse普氏野馬 1947年
  • Saiga Antelope賽加羚羊 1950年
  • Pygmy Hog倭豬(滅絕年代不詳)
  • Schomburgk Deer熊氏鹿 1932年
  • Syrian Wild Ass(Ongger)敍利亞野驢1930年
  • Ramchaekan Bear堪察加棕熊 1920年
  • Persian Fallow Deer波斯黇鹿1951年
  • Gilbert’s Rat Kangaroo吉爾伯特長鼻袋鼠1900年
  • Broad Faced Bandicoot寬臉長鼻袋狸1908年
  • Pig-Footed Bandicoot豚足袋狸1907年
  • Eastern Barred Bandicoot東袋狸 1940年
  • Western Barred Bandicoot西袋狸 1910年
  • Southern Barred Bandicoot南袋狸 1907年
  • Toolach Wallaby格氏袋狸 1940年
  • Greater Rabbit Bandicoot巨兔袋狸 1930年
  • Tasmanian Wolf(Tiger)袋狼 1933年

物種滅絕鳥類

非洲
  • Elephant Bird 大象鳥 1700年
  • Common Dodo 普通愚鳩 1680年
  • Rodriguer Solitaire毛里求斯愚鳩 1780年
  • Reunion Solitaire 羅島地愚鳩 1700年
  • white Dodo白愚鳩 1770年
  • Madagascar Serpent Eagle馬達加斯加蛇雕 1950年
  • vommerson’s Scops owl毛里求斯角鴞 1850年
  • Rodrigaer Little owl毛里求斯小鴞 1850年
  • Mauritian Red Tail毛里求斯紅秧雞 1680年
  • Leguat’s Rail毛里求斯田雞 1700年
  • Broad-Billed Parrot闊嘴鸚鵡 1650年
  • Rodriguer Parrot羅島鸚鵡 1800年
  • Rodriguer Righ-Nedred Parakeet 環頸鸚鵡1880年
  • Mascarene Parrot馬島鸚鵡 1840年
  • Seychelles Parakeet塞舌爾綠鸚鵡 1881年
  • Sao Thome Grosbeak聖多美臘嘴雀1900年
  • Reunion Crested Starling留尼汪椋鳥1868年
  • White Mascarcen Starling 馬斯卡林椋島 1840年
  • Delalande’s Madagascar Concal 德拉氏島鵑1930年
亞洲
  • Columba Jouyi銀斑黑鴿 1936年
  • Arabian Ostrich阿拉伯鴕鳥1941年
  • Forest Spotted Owlet印度斑林鴞 1914年
  • Himalayan Mountain Quail高山鶉 1870年
  • Pink-Headed Duck粉頭鴨(紅鴨) 1924年
  • Ryudyu King Fisher流球翠鳥 1887年
  • Jerdon’s Double Banded Courser 雙翎走鴴 1900年
  • Crested Sheld Duck冠麻鴨 1964年
  • Dicaeum Quadriwlor菲律賓四色啄花鳥 1906年
渡渡鳥 渡渡鳥
美洲
  • Passenger Pigeon旅鴿 1914年
  • Eskimo Curlew 愛斯基摩勺鷸 1970年
  • Guadalupe Storm Petrel瓜達盧佩海燕 1911年
  • Quelili鳳頭卡拉鷹1900年
  • Painted Vulture佛羅里達彩鷲1800年
  • Burrowing Owl 穴鴞 1900年
  • Carolina Parakeet卡羅萊納鸚鵡1914年
  • Cuban Red Macaw 三色𪄳鷎1765年
  • Yellow-Headed Macaw黃頭𪄳鷎1765年
  • Green& Yellow Macaw 綠黃𪄳鷎 1842年
  • Dominican Macaw多米尼加𪄳鷎 1800年
  • Labat’s Conure拉氏錐尾鸚鵡 1722年
  • Puerto Rican Conure波多黎各錐尾鸚鵡1892年
  • Martinique Amazon馬提尼克綠鸚鵡1750年
  • Guadeloupe Amazon瓜達盧佩綠鸚鵡 1750年
  • Culebra Island Amazon 庫萊布拉綠鸚鵡1899年
  • Kittlitis Rail啓利氏秧雞 1850年
  • Jamal can wood Rail or Uniform Rail 牙買加純色秧雞1881年
  • Sandwith Rail夏威夷薩氏田雞 1944年
  • Laysan Rail or Spottess Crake夏威夷綠雀1900年
  • Kioea鬢吸蜜鳥1850年
  • Great Amakihi夏威夷綠雀 1900年
  • Alauwahios 夏威夷管舌鳥1970年
  • Oahu Akepa猩紅管舌鳥 1900年
  • Akioloas長嘴導顎雀1890年
  • Hemignathus Procerus 亢愛島導顎雀 1969年
  • Nukupuns短嘴導顎雀1890年
  • Hawaiian Finches夏威夷海島雀 1894年
  • Apapane白臀蜜鳥1925年
  • Laysan Millerbird米爾葦鶯 1920年
  • Hawaiian Thrush夏威夷暗鶇
  • Saint kitt’S Puerto Rican Bullfinch 波多黎各灰雀1900年
  • Guada Lupe Rufous-Sided Towhee 棕脅唧鵐1900年
  • Guadalupe Wren瓜達盧佩異鷯
  • 1892年West Indian Wren西印度羣島異鷯 1971年
  • Heath Hen新英格蘭黑琴雞1932年
  • Labrador Duck拉布拉多鴨 1875年
  • Aerican Ivory-Billed Woodpecker 象牙啄木鳥1951年
  • Imperial Woodpecker帝啄木鳥 1950年
  • Guadalupe Flicker瓜達盧佩撲動鴷 1906年
  • Jamaican Pauraque 小帕拉夜鷹1859年
  • Quiscalus Palustris墨西哥擬八哥
袋狼 袋狼
澳洲
  • Moas 15種恐鳥 1500~1850年
  • Turnagra Cepensis新西蘭鶇鶲1963年
  • Dwarf Emu倭鴯鶓 1850年
  • Norfolk Island Pigeon諾福克島鴿 1801年
  • Laugnting Owls笑鴞 1900年
  • Psephotus Pulcherrimus 樂園鸚鵡 1927年
  • Norfolk Island Kaka卡卡啄羊鸚鵡1851年
  • Macquarle Island Parakeet麥誇裏島鸚鵡1890年
  • Modest Rail 小新西蘭秧雞1900年
  • Dieffenbach’s Rail呆秧雞 1840年
  • Chatham Island Fernbird查塔姆蕨鶯1895年
  • Stephen Island Wren新西蘭異鷯 1894年
  • Macquarie Island Rail麥島斑秧雞 1880年
  • Porphyrio Albus新不列顛紫水雞1834年
  • New Zealand Bush Wren叢異鷯1965年
  • New Zealand Quail新西蘭鵪鶉1868年
  • Auckland island Merganser 黃嘴秋沙鴨 1910年
  • Huia北島垂耳鴉1907年
  • Chatham island Bellbird查塔姆吸蜜鳥1906年
  • Chatham Swan查塔姆天鵝 1690年
  • Zosterops Strenua塔斯曼繡眼 1918年
大洋及島嶼
  • Bonin Wood Pigeon小笠原林鴿 1900年
  • Choiseul Crested Pigeon所羅門冕鴿1910年
  • Tanna Dove塔納島鳩 1800年
  • Lord Howe Island Pigeon豪勳爵島鴿 1853年
  • Great Auk大海雀 1844年
  • Steller’s Spectacled Cormorant白令鸕鷀1852年
  • Bonin Night Keron博寧島夜鷺 1879年
  • Tahitian Sandpiper塔西提鷸 1800年
  • Comoro Scops 0wl喀摩羅角鴞1890年
  • Mauritian Barn Owl馬島倉鴞 1700年
  • New Caledonian Lorikeet新島吸蜜鸚鵡(滅絕年代不詳)
  • Red-Fronted Parakeet豪島紅額鸚鵡 1869年
  • Black-Fronted Parakeet 塔希提黑頭鸚鵡1850年
  • Nyctlcorax Megacephalus大頭夜鷺1730年
  • White Gallinule白秧雞 1830年
  • Wake Island Rail威克島秧雞1945年
  • Iwo Jima Rail伊沃季馬秧雞 1924年
  • Fiji Barred-Wing Rail斑翅秧雞 1965年
  • Samoan Wood Rail西薩摩亞水雞 1873年
  • Tahiti Rail塔希提秧雞 1900年
  • Tristan Galllmmle or Island Hen特里斯坦黑水雞 1890年
  • Lord Howe Island Vinous—Einted Black Bird 豪勳爵島烏鶇(滅絕年代不詳)
  • Lord Howe Island Fly Catcher豪島鶲 1920年
  • Lord Howe Island White Eye豪島繡眼 1923年
  • Lord Howe Island Fantail豪島扇尾鶲 1924年
  • Kitt Litz’s Thrush啓和氏地鶇 1828年
  • Bonin Island Grosbeak笠原臘嘴雀 1828年
  • Bay Thrush灣鶇 1780年
  • Tonga Tabu Tahiti Flycatcher湯加鶲 1800年
  • Long Lowe Island Starling綠頭輝椋鳥 1925年
  • Mysterious Starling太平洋輝椋鳥 1780年
  • Coues’Gadwall赤膀鴨 1874年
  • Fuica Newtoni馬斯卡林瓣蹼雞1863年
  • Ptilinopus Mercierii赤鬃果鳩 1922年
  • Alectroenas Nitidissima馬島藍鳩1830年
  • Alectroenas Rodericana羅島藍鳩1670年
  • Columba Versicoler雜色林鴿 1889年
  • Cyanoramphus Zealandicus紅額鸚鵡 1844年
  • Cyanoramphus Ulietahus反極綠鸚鵡 1774年
  • Lophospittscus Mauritianus毛里求斯鸚鵡(滅絕年代不詳)
  • Necropsittacus Rodericanus 腐屍鸚鵡1731年
  • Aplonis Pelzelni暗色輝椋鳥 1935年
  • Aplonis Corvina庫賽埃島輝椋鳥1828年
  • Fregilupus Varius留尼汪椋鳥1862年

物種滅絕中國物種

20世紀中國共宣佈滅絕十種動物 其中部分馬上就要到達50年的期限
  • 新疆虎(1916年滅絕)原產羅布泊塔里木河下游,1916年由斯文見於羅布泊庫爾勒。瑞典探險家斯文在其《羅布泊探險》一書中對當地人描述虎的遺骸被蟻類吞噬的情景進行了記述。
  • 普氏野馬(20世紀60年代滅絕)普氏野馬,又名蒙古野馬。1881年,俄國的普熱爾瓦爾斯基在新疆發現,將其定名為普氏野馬。1890年,一德國人從中國捕到52匹野馬,長途販運到漢堡後,僅剩28匹,其中的8匹繁殖了後代。但真正野馬的最後一次觀察記錄在20世紀60年代,此後再無蹤跡。
  • 高鼻羚羊(20世紀60年代滅絕)20世紀60年代以前,在新疆準噶爾盆地北塔山等地區有不連續分佈,此後再無蹤影。
  • 台灣雲豹(1972年滅絕)台灣雲豹,又名龜文豹。上個世紀60年代尚有獵取記錄,因森林的砍伐,對皮毛、豹骨的需求,其數量直線下降。1972年始,寶島不再有豹。
  • 直隸獼猴(20世紀80年代滅絕)直隸獼猴曾是中國分佈最北的靈長類動物,河北霧靈山便是作為獼猴分佈北限設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入20世紀後,人們湧入霧靈山地區砍伐,直隸獼猴滅絕於霧靈山。
  • 白頭鸛(滅絕年代不詳)白頭鸛是一種大型涉禽,集羣生活在沿海及內陸沼澤、泛洪區。從上世紀50年代後就一直無野生報道,因此斷定,中國境內可能滅絕。
  • 豚鹿(20世紀70年代滅絕)豚鹿,中國僅在雲南耿馬和西盟縣邊界發現過。科學家在上世紀60年代調查時僅僅發現了屈指可數的幾隻,上世紀80年代再做調查時,已絕跡。
  • 小齒靈貓(20世紀80年代滅絕)小齒靈貓,國內僅分佈於滇南西雙版納勐臘和勐養。除20世紀70年代在勐臘曾獲2個標本,在景洪、勐養收購到3張皮子外,上個世紀80年代後再無蹤影,估計已經滅絕。
  • 鐮翅雞(2000年宣佈滅絕)鐮翅雞分佈於小興安嶺及黑龍江下游,國外見於西伯利亞。1986年、1987年調查時,已無蹤影。2000年新華社發佈消息,黑龍江動物所經5年調查,沒有發現鐮翅雞,當地老百姓也已幾十年沒有見到。
  • 冠麻鴨(20世紀中葉滅絕)冠麻鴨,又名鳳頭麻鴨,原產中國東北、日本、朝鮮、俄羅斯。人們曾於1877年、1913年、1916年分別發現過。直到1964年5月16日,在海參崴出現過一雄二雌三隻,但後又神秘地消失。估計冠麻鴨已於20世紀中葉滅絕。

物種滅絕瀕臨滅絕

物種滅絕世界範圍

  1. 別名白暨、白鰭豚,屬於喙豚科,學名為LipotesvexilliferMiller,屬於鯨目(Cetacea),白暨豚科。識別特點為:吻突狹長,長約300毫米。額部圓而隆起。背鰭三角形,位於身體的3/5處,有低皮膚脊與尾鰭相連。頭頂的偏左側有一個能啓閉自如的呼吸孔。尾鰭水平向,向緣凹入呈新月形。白暨豚種羣數量很小,為中國特有的珍稀水生獸類,亟待加強保護。產於長江中下游湖北、安徽、江蘇段的幹流之中。它們大約在長江生活了2500萬年,有“活化石”的美稱。由於數量奇少,被列為中國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2. 蘇門答臘虎 在野生狀態下只有20只。隨着40年代巴釐虎和70年代裏海虎的滅絕,人們預計,這一物種在不久的將來也將在地球上消失。
  3. 剛果瓜蘭巴(Garamba)國家公園擁有世界僅存的不足25只的北部白犀牛,北部白犀牛將可能在地球上徹底消失。北部白犀牛與非洲南部的白犀牛在基因上存在較大差異,他們曾在烏干達大量繁殖,但是由於當地説什麼的疏於保護而漸漸消失。在瓜蘭巴國家公園中,它們的數目曾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期達到35只,在2003年4月為30只,其後有6只被殺,4只新出生,上個月,又有2只被獵殺,同時還有近千頭大象被殺。
  4. 奧裏諾科鱷魚:南美洲體形最大的食肉動物,也是地球上12種最瀕臨滅絕的物種之一。
  5. 僧海豹(monachus-monachus ormonkseal) 據專家估計,世界上僅有500只,生活在地中海,受到海水和海灘生態環境變壞的影響,被漁民大量捕殺。
  6. 小嘴狐猴(Mouse lemur) 世界最小的猴類,生活在馬達加斯加
  7. 蘭.坎皮海龜(L. Kemp’sRidleyTurtle)全世界範圍內12種最瀕危動物中數目成增長趨勢的動物。需經歷11~35年成長期。
  8. 奧瑞納克鱷魚(Orinoco Crocodile,學名為Crocodylusintermedius)僅有250~700只在野外生存。主要在古巴委內瑞拉境內。
  9. 微型豬(pigmyhog,學名為Sussalvanius) 世界上最小的豬,野豬的一種,主要生活在印度東北部。60釐米長,高約25釐米,成年豬不足10公斤。曾在喜馬拉雅山地區大量存在,僅印度阿桑地區的瑪納斯國家公園擁有為數不多的幾頭。其基因與家豬的基因並無太大差別。
  10. 斯比克斯鸚鵡:在野生狀態下,斯比克斯鸚鵡雖沒有完全滅絕但已經少得不能再少。1990年尋找這種鳥的鳥類學家僅僅找到一隻倖存的雄性鳥,生活在遙遠的巴西東北部地區。被人俘獲的大約31只鳥是這種鳥能夠存續下去的希望。

物種滅絕中國範圍

獸綱(綱)
靈長目 Primates (目)
懶猴科(科)
  • 蜂猴(所有種) Nycticebus spp.(英文名) Ⅰ(保護級別)
猴科
  • 豺 Cuon alpinus Ⅱ
  • 黑熊 Selenarctos thibetanus Ⅱ
  • 棕熊 Ursus arctos Ⅱ
  • (包括馬熊) (U. a. pruinosus)
  • 馬來熊 Helarctos malayanus Ⅰ
大熊貓科
貓科
  • 草原斑貓Felis lybica (F. silvestris) Ⅱ
  • 荒漠貓 Felis bieti Ⅱ
  • 叢林貓 Felis chaus Ⅱ
  • 猞猁 Felis lynx Ⅱ
  • 兔猻 Felis manul Ⅱ
  • 金貓 Felis temmincki Ⅱ
  • 漁貓 Felis viverrinus Ⅱ
  • 雲豹 Neofelis nebulosa Ⅰ
  • 豹 Panthera pardus Ⅰ
  • 虎 Panthera tigris Ⅰ
  • 雪豹 Panthera uncia Ⅰ
鰭足目(所有種)Ⅱ
  • 儒艮 Dugong dugong Ⅰ
  • 鯨目 Cetacea
  • 白鰭豚 Lipotes vexillifer Ⅰ
  • 中華白海豚 Sousa chinensis Ⅰ
  • 其他鯨類 (Cetacea) Ⅱ
  • 長鼻目 Proboscidea
  • 象科 Elephantidae
  • 亞洲象 Elephas maximus Ⅰ
  • 奇蹄目 Perissodactyla
  • 蒙古野驢Equus hemionus Ⅰ
  • 西藏野驢 Equus kiang Ⅰ
  • 野馬 Equus przewalskii Ⅰ
  • 偶蹄目 Artiodactyla
駝科
  • 野駱駝 Camelus ferus (C. bactrianus) Ⅰ
  • 鼷鹿 Tragulus javanicus Ⅰ
  • 麝(所有種) Moschus spp. Ⅰ
鹿科
  • 河麂 Hydropotes inermis Ⅱ
  • 黑麂 Muntiacus crinifrons Ⅰ
  • 白唇鹿 Cervus albirostris Ⅰ
  • 馬鹿 Cervus elaphus Ⅱ(包括白臀鹿) (C. e. macneilli)
  • 坡鹿 Cervus eldi Ⅰ
  • 梅花鹿 Cervus nippon Ⅰ
  • 豚鹿 Cervus porcinus Ⅰ
  • 水鹿 Cervus unicolor Ⅱ
  • 麋鹿 Elaphurus davidianus Ⅰ
  • 駝鹿 Alces alces Ⅱ
  • 野牛 Bos gaurus Ⅰ
  • 野犛牛 Bos mutus (B. grunniens) Ⅰ
  • 黃羊 Procapra gutturosa Ⅱ
  • 普氏原羚 Procapra przewalskii Ⅰ
  • 藏原羚 Procapra picticaudata Ⅱ
  • 鵝喉羚 Gazella subgutturosa Ⅱ
  • 藏羚 Pantholops hodgsoni Ⅰ
  • 高鼻羚羊 Saiga tatarica Ⅰ
  • 扭角羚 Budorcas taxicolor Ⅰ
  • 鬣羚 Capricornis sumatraensis Ⅱ
  • 台灣鬣羚Capricornis crispus Ⅰ
  • 赤斑羚 Naemorhedus cranbrooki Ⅰ
  • 斑羚 Naemorhedus goral Ⅱ
  • 塔爾羊 Hemitragus jemlahicus Ⅰ
  • 北山羊 Capra ibex Ⅰ
  • 岩羊 Pseudois nayaur Ⅱ
  • 盤羊 Ovis ammon Ⅱ
  • 海南兔 Lepus peguensis hainanus Ⅱ
  • 雪兔 Lepus timidus Ⅱ
  • 塔爾木兔 Lepus yarkandensis Ⅱ
  • 巨松鼠 Ratufa bicolor Ⅱ
  • 角鸊鷉 Podiceps auritus Ⅱ
  • 赤頸鸊鷉 Podiceps grisegena Ⅱ
鸌形目
  • 鵜鶘(所有種) Pelecanus spp. Ⅱ
  • 鰹鳥(所有種) Sula spp. Ⅱ
鸕鷀科
  • 海鸕鷀 Phalacrocorax pelagicus Ⅱ
  • 黑頸鸕鷀 Phalacrocorax niger Ⅱ
  • 白腹軍艦鳥 Fregata andrewsi Ⅰ
  • 黃嘴白鷺 Egretta eulophotes Ⅱ
  • 巖鷺 Egretta sacra Ⅱ
  • 海南虎斑鳽Gorsachius magnificus Ⅱ
  • 小葦鳽 Ixbrychus minutus Ⅱ
  • 彩鸛 Ibis leucocephalus Ⅱ
  • 白鸛 Ciconia ciconia Ⅰ
  • 黑鸛 Ciconia nigra Ⅰ
  • 白䴉Threskiornis aethiopicus Ⅱ
  • 黑䴉 Pseudibis papillosa Ⅱ
  • 朱䴉 Nipponia nippon Ⅰ
  • 彩䴉 Plegadis falcinellus Ⅱ
  • 白琵鷺Platalea leucorodia Ⅱ
  • 黑臉琵鷺 Platalea minor Ⅱ
  • 紅胸黑雁 Branta ruficollis Ⅱ
  • 白額雁Anser albifrons Ⅱ
  • 天鵝(所有種) Cygnus spp. Ⅱ
  • 鴛鴦 Aix galericulata Ⅱ
  • 中華秋沙鴨 Mergus squamatus Ⅰ
  • 金雕 Aquila chrysaetos Ⅰ
  • 白肩雕 Aquila heliaca Ⅰ
  • 玉帶海雕 Haliaeetus leucoryphus Ⅰ
  • 白尾海雕 Haliaeetus albcilla Ⅰ
  • 虎頭海雕 Haliaeetus pelagicus Ⅰ
  • 擬兀鷲 Pseudogyps bengalensis Ⅰ
  • 胡兀鷲 Gypaetus barbatus Ⅰ
  • 其他鷹類 (Accipitridae) Ⅱ
隼科(所有種)Ⅱ
  • 細嘴鬆雞 Tetrao parvirostris Ⅰ
  • 黑琴雞 Lyrurus tetrix Ⅱ
  • 柳雷鳥 Lagopus lagopus Ⅱ
  • 巖雷鳥 Lagopus mutus Ⅱ
  • 鐮翅鳥 Falcipennis falcipennis Ⅱ
  • 花尾榛雞 Tetrastes bonasia Ⅱ
  • 斑尾榛雞 Tetrastes sewerzowi Ⅰ
  • 雪雞(所有種) Tetraogallus spp. Ⅱ
  • 雉鶉 Tetraophasis obscurus Ⅰ
  • 四川山鷓鴣Arborophila rufipectus Ⅰ
  • 海南山鷓鴣Arborophila ardens Ⅰ
  • 血雉 Ithaginis cruentus Ⅱ
  • 黑頭角雉 Tragopan melanocephalus Ⅰ
  • 紅胸角雉 Tragopan satyra Ⅰ
  • 灰腹角雉 Tragopan blythii Ⅰ
  • 紅腹角雉 Tragopan temminckii Ⅱ
  • 黃腹角雉 Tragopan caboti Ⅰ
  • 虹雉(所有種) Lophophorus spp. Ⅰ
  • 藏馬雞 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 Ⅱ
  • 藍馬雞 Crossoptilon aurtun Ⅱ
  • 褐馬雞 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 Ⅰ
  • 黑鷳 Lophura leucomelana Ⅱ
  • 白鷳 Lophura nycthemera Ⅱ
  • 藍鷳 Lophura swinhoii Ⅰ
  • 原雞 Gallus gallus Ⅱ
  • 勺雞 Pucrasia macrolopha Ⅱ
  • 黑頸長尾雉 Syrmaticus humiae Ⅰ
  • 白冠長尾雉 Syrmaticus reevesii Ⅱ
  • 白頸長尾雉 Syrmaticus ewllioti Ⅰ
  • 黑長尾雉 Syrmaticus mikado Ⅰ
  • 錦雞(所有種) Chrysolophus spp. Ⅱ
  • 孔雀雉 Polyplectron bicalcaratum Ⅰ
  • 綠孔雀 Pavo muticus Ⅰ
  • 灰鶴 Grus grus Ⅱ
  • 黑頸鶴 Grus nigricollis Ⅰ
  • 白頭鶴 Grus monacha Ⅰ
  • 沙丘鶴 Grus canadensis Ⅱ
  • 丹頂鶴 Grus japonensis Ⅰ
  • 白枕鶴 Grus vipio Ⅱ
  • 白鶴 Grus leucogeranus Ⅰ
  • 赤頸鶴 Grus antigone Ⅰ
  • 蓑羽鶴 Anthropoides virgo Ⅱ
  • 長腳秧雞 Crex crex Ⅱ
  • 姬田雞 Porzana parva Ⅱ
  • 棕背田雞 Porzana bicolor Ⅱ
  • 花田雞 Coturnicops noveboracensis Ⅱ
  • (所有種) Otis spp. Ⅰ
鴴形目 Charadriiformes
雉鴴科 Jacanidae
  • 銅翅水雉 Metopidius indicus Ⅱ
  • 小勺鷸 Numenius borealis Ⅱ
  • 小青腳鷸 Tringa guttifer Ⅱ
燕鴴科
  • 灰燕鴴 Glareola lactea Ⅱ
  • 遺鷗 Larus relictus Ⅰ
  • 小鷗 Larus minutus Ⅱ
  • 黑浮鷗 Chlidonias niger Ⅱ
  • 黃嘴河燕鷗Sterna aurantia Ⅱ
  • 黑嘴端鳳頭燕鷗Thalasseus zimmermanni Ⅱ
  • 黑腹沙雞 Pterocles orientalis Ⅱ
  • 綠鳩(所有種) Treron spp. Ⅱ
  • 黑頦果鳩 Ptilinopus leclancheri Ⅱ
  • 皇鳩(所有種) Ducula spp. Ⅱ
  • 斑尾林鴿Columba palumbus Ⅱ
  • 鵑鳩(所有種) Macropygia spp. Ⅱ
鸚鵡科(所有種) Psittacidae Ⅱ
  • 鴉鵑(所有種) Centropus spp. Ⅱ
鴞形目(所有種)Ⅱ
鳳頭雨燕科
  • 鳳頭雨燕 Hemiprocne longipennis Ⅱ
  • 橙胸咬鵑 Harpactes oreskios Ⅱ
  • 藍耳翠鳥 Alcedo meninting Ⅱ
  • 鸛嘴翠鳥 Pelargopsis capensis Ⅱ
  • 黑胸蜂虎 Merops leschenaulti Ⅱ
  • 綠喉蜂虎 Merops orientalis Ⅱ
犀鳥科(所有種)Ⅱ
雀形目
闊嘴鳥科(所有種)Ⅱ
  • 八色鶇科(所有種)Ⅱ
  • 地龜 Geoemyda spengleri Ⅱ
  • 三線閉殼龜 Cuora trifasciata Ⅱ
  • 雲南閉殼龜Cuora yunnanensis Ⅱ
  • 四爪陸龜 Testudo horsfieldi Ⅰ
  • 凹甲陸龜 Manouria impressa Ⅱ
  • 蠵龜 Caretta caretta Ⅱ
  • 綠海龜 Chelonia mydas Ⅱ
  • 玳瑁 Eretmochelys imbricata Ⅱ
  • 太平洋麗龜 Lepidochelys olivacea Ⅱ
  • 稜皮龜 Dermochelys coriacea Ⅱ
  • 黿 Pelochelys bibroni Ⅰ
  • 山瑞鱉 Trionyx steindachneri Ⅱ
  • 大壁虎 Gekko gecko Ⅱ
  • 中國鱷蜥 Shinisaurus crocodilurus Ⅰ
  • 巨蜥 Varanus salvator Ⅰ
  • 蟒 Python molurus Ⅰ
  • 大鯢 Andrias davidianus Ⅰ
  • 細痣疣螈 Tylototriton asperrimus Ⅱ
  • 鎮海疣螈Tylototriton chinhaiensis Ⅱ
  • 貴州疣螈Tylototriton kweichowensis Ⅱ
  • 大涼疣螈 Tylototriton taliangensis Ⅱ
  • 細瘰疣螈 Tylototriton verrucosus Ⅱ
  • 虎紋蛙 Rana tigrina Ⅱ
魚綱
  • 黃唇魚 Bahaba flavolabiata Ⅱ
  • 松江鱸 Trachidermus fasciatus Ⅱ
  • 克氏海馬 Hippocampus kelloggi Ⅱ
  • 胭脂魚 Myxocyprinus asiaticus Ⅱ
鯉科
  • 唐魚Tanichthys albonubes Ⅱ
  • 大頭鯉 Cyprinus pellegrini Ⅱ
  • 金錢䰾 Sinocyclocheilus grahami grahami Ⅱ
  • 新疆大頭魚Aspiorhynchus laticeps Ⅰ
  • 大理裂腹魚Schizothorax taliensis Ⅱ
  • 鰻鱺 Anguilla marmorata Ⅱ
  • 虎嘉哲羅魚 Hucho bleekeri Ⅱ
  • 秦嶺細鱗鮭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 Ⅱ
  • 中華鱘 Acipenser sinensis Ⅰ
  • 達氏鱘 Acipenser dabryanus Ⅰ
  • 匙吻鱘科 Polyodontidae
  • 白鱘 Psephurus gladius Ⅰ
文昌魚綱
  • 文昌魚 Branchiotoma belcheri Ⅱ
柳珊瑚目
  • 紅珊瑚 Corallium Ⅰ
  • 虎斑寶貝 Cypraea tigris Ⅱ
  • 冠螺 Cassis cornuta Ⅱ
  • 大珠母貝 Pinctada maxima Ⅱ
  • 庫氏硨磲 Tridacna cookiana Ⅰ
  • 佛耳麗蚌 Lamprotula mansuyi Ⅱ
四鰓目
  • 鸚鵡螺 Nautilus pompilius Ⅰ
[[鋏<蟲八>;科]] Japygidae
[[偉鋏<;蟲八>]] Atlasjapyx atlas Ⅱ
  • 尖板曦箭蜓 Heliogomphus retroflexus Ⅱ
  • 寬紋北箭蜓 Ophiogomphus spinicorne Ⅱ
  • 中華缺翅蟲 Zorotypus sinensis Ⅱ
  • 墨脱缺翅蟲Zorotypus medoensis Ⅱ
蛩蠊科
  • 中華蛩蠊 Galloisiana sinensis Ⅰ
鞘翅目
  • 拉步甲 Carabus (Coptolabrus) lafossei Ⅱ
  • 碩步甲 Carabus (Apotopterus) davidi Ⅱ
  • 彩臂金龜(所有種) Cheirotonus spp. Ⅱ
  • 叉犀金龜 Allomyrina davidis Ⅱ
鱗翅目
  • 金斑喙鳳蝶 Teinopalpus aureus Ⅰ
  • 雙尾褐鳳蝶 Bhutanitis mansfieldi Ⅱ
  • 三尾褐鳳蝶 Bhutanitis thaidina dongchuanensis Ⅱ
  • 中華虎鳳蝶 Luehdorfia chinensis huashanensis Ⅱ
  • 阿波羅絹蝶 Parnassius apollo Ⅱ
玉鈎蟲科

物種滅絕補救措施

保持生物多樣性
“要使地球的生物多樣性保持一種平衡狀態,適應人類的發展,這個任務是非常艱鉅的,人類本身面臨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控制人類自身人口的增長,同時進行有效有序合理的生產方式。”馮偉民説,要想把物種滅絕的速率控制到一定範圍內,必須要充分意識到,過往的生產方式儘管能夠提高生產效率,但是對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
“我們的地球鳥語花香,這和過去的環境是截然不同的,生命在進化過程中不斷改造着地球表面,地球環境呈現的多樣性,是經歷了無數災變以後不斷演化的結果。”在馮偉民看來,不僅是科學家,所有人都應該瞭解地球環境演變的歷史和生物多樣性的發展過程,從中得到有益的啓示。
轉變生產方式或許是拯救地球最重要的方法,建設一種資源發展和經濟發展保持雙贏的生產方式才是當務之急。在這個歷史過程中,我們會找到新的觀念、生產方式和經濟運作理念嗎?

物種滅絕國家保護

國家一級保護陸生野生動物有大熊貓、金絲猴長臂猿丹頂鶴等共90多種;國家二級保護陸生野生動物有小熊貓穿山甲黑熊天鵝鸚鵡等共230多種。

物種滅絕一級動物

(包括所有種以及其亞種)

物種滅絕二級動物

哺乳類
短尾猴獼猴藏酋猴、穿山甲、豺、黑熊、棕熊(包括馬熊)、小熊貓、石貂黃喉貂水獺(所有種)、小爪水獺斑林狸大靈貓小靈貓草原斑貓荒漠貓叢林貓猞猁兔猻金貓漁貓、河麂、馬鹿(包括白臀鹿)、水鹿駝鹿斑羚藏原羚鵝喉羚鬣羚黃羊盤羊岩羊海南兔雪兔塔里木兔巨松鼠鰭腳目(所有種)、鯨目(除一類外其它鯨類)、野豬
鳥類
角鸊鷉赤頸鸊鷉鵜鶘(所有種)、鰹鳥(所有種)、海鸕鷀巖鷺、海南虎斑鳽、小葦鳽彩鸛白䴉白琵鷺黑臉琵鷺紅胸黑雁白額雁、天鵝(所有種)、隼科(所有種)、鷹科其它鷹類、黑琴雞柳雷鳥巖雷鳥雪雞血雉紅腹角雉藏馬雞藍馬雞、原雞、勺雞白冠長尾雉錦雞(所有種)、灰鶴蓑羽鶴長腳秧雞姬田雞棕背田雞花田雞小青腳鷸灰燕鴴小鷗黑浮鷗、黃嘴河燕鷗黑腹沙雞綠鳩(所有種)、黑頦果鳩皇鳩(所有種)、斑尾林鴿鴉鵑(所有種)、鴞形目灰喉針尾雨燕鳳頭雨燕橙胸咬鵑黑胸蜂虎綠喉蜂虎、犀鳥科、白腹黑啄木鳥、闊嘴鳥、鶴嘴翠鳥、鸚鵡科(所有種)、小杓鷸白枕鶴花尾榛雞黃嘴白鷺彩䴉白鷳黑頸鸕鷀八色鶇科(所有種)、黑䴉藍耳翠鳥鵑鳩(所有種)、黑嘴端鳳頭燕鷗、銅翅水雉沙丘鶴黑鷳鐮翅雞鴛鴦
無脊椎動物

物種滅絕發現蹤跡

陽彩臂金龜
2021年8月28日,從貴州印江自治縣委宣傳部獲悉,該縣洋溪省級自然保護區內,首次發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陽彩臂金龜,這一物種曾在1982年被宣佈滅絕,但近些年又發現了它的蹤跡。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