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福建省檔案館

鎖定
福建省檔案館成立於1959年10月1日,是中共福建省委直屬事業單位(正廳級),國家一級檔案館。位於福州市閩侯縣大學城中心共享區明德路2號 [3] 
福建省檔案館是集檔案安全保管基地、檔案資料和政府信息查閲中心、電子文件與數字檔案中心、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學術交流與文化休閒場所等五大社會服務功能為一體的公共檔案館。主要職責包括:接收、徵集省級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個人形成的對國家和社會有保存價值的各種載體檔案資料;負責館藏檔案資料的保管保護及開放利用,向社會提供政府公開信息查閲和檔案利用服務;開展檔案資料研究開發和公佈出版,推動檔案宣傳、社會教育及國際、地區間檔案學術和檔案文化合作交流;實施館藏檔案數字化及數字檔案保存、管理、交互、共享等。
中文名
福建省檔案館
外文名
The Archives of Fujian Province
佔地面積
27503平方米(新館)
建築面積
41000平方米(新館)
工程總投資
2.28億元(新館)
地    址
福州市明德路2號(新館)

福建省檔案館檔案分類

福建省檔案館館藏內容豐富,價值珍貴。不少檔案史料既反映了省情省貌,又有深遠的全國意義。本省特殊的政治、經濟和地理位置決定了館藏檔案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截至2019年底,館藏紙質檔案360個全宗93.2餘萬卷(件),照片檔案6.6萬張,數字化檔案30.8萬卷(332TB)。按照歷史發展的線索,館藏檔案主要有四個部分的內容:
一是明清檔案。主要有明、清時期的房地契據,清末福建省地方政府、郵政、海關、洋行等檔案,最早的檔案為明萬曆8年(1582年)的地契。
二是民國檔案。共有92個全宗,178206卷又110440件,主要是1912至1949年北洋政府、南京政府統治福建時期的黨務、政務、軍事、經濟、文教衞生、僑務等方面檔案。
三是革命歷史檔案。共有4個全宗,1588卷又1338件,主要是1927至1949年間中共福建(臨時)省委、閩粵贛(蘇區)省委、閩贛省委及福建省蘇維埃政府在福建實行土地革命、發展武裝、進行遊擊鬥爭所形成的文件、刊物、佈告、傳單、筆記、信件等。
四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檔案。共有263個全宗,457212卷又184372件,涉及反映福建省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中各領域的檔案。這些檔案真實記載了明清以來福建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情況,是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1] 
省檔案館內保存着與檔案直接有關的各類資料103998冊,主要由民國資料、革命歷史資料和建國後資料三部分組成。其中,民國資料主要是1949年前出版的歷史資料、志書和解放後有關部門編輯的民國時期黨、政、軍、社團、人物等參考資料;革命歷史資料包括《紅色中華》《蘇維埃》《青年實話》等200餘種革命報刊資料和蘇維埃運動、紅軍遊擊鬥爭的政治工作資料;建國後資料主要是1949至今福建省委、省政府和省直各機關編印的各種文件彙編、統計材料、工作手冊、大事記、史志等,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衞生、教育、科技、人口等方面。 [10] 

福建省檔案館檔案事業

近年來,福建省檔案館立足資源和文化優勢,工作亮點頻出、檔案特色彰顯,較好發揮了檔案存史、資政、育人突出作用。
檔案資源多層面有效利用。舉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檔案文獻展”“築夢新福建——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檔案圖片展”“錦瑟萬里·虹貫東西——絲綢之路歷史檔案文獻展”等數十個專題展覽;赴台舉辦“清宮珍檔、情繫歷史”閩台關係檔案圖片展、“文脈流長——科舉制度在台灣”等展覽;承辦“我家的兩岸故事·遷台歷史記憶兩岸四城巡展”活動等;開展“遇見未來”系列活動,大、中學生以信件投遞形式記錄青春、暢想未來;拍攝《福建僑批·世界記憶》中英文宣傳片,出版《福建僑批檔案文獻彙編》《明清宮藏閩台關係檔案彙編》《文脈流長—科舉制度在台灣》《海峽壯歌——閩台抗戰檔案圖片集》《中國抗日戰爭全景錄》(閩台卷)等編研產品。其中,《中國抗日戰爭全景錄》(閩台卷)列入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重點出版物,《明清宮藏閩台關係檔案圖錄》獲得省政府授予的“福建省第十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以及中國出版協會古籍出版工作委員會授予的“2018年年度百家圖書二等獎”。
數字檔案多舉措共建共享。2017年11月28日,省委書記、省長於偉國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並通過《福建省數字檔案信息共享管理辦法》(以下簡稱《共享辦法》),12月1日,《共享辦法》以政府令正式發佈,這是繼《福建省重大活動檔案管理辦法》《福建省國家檔案館管理辦法》之後,我省出台的第三部政府規章。2018年,為落實《共享辦法》,省檔案局館制定《工作方案》《實施意見》和責任清單,明確今後三年工作目標和任務。2018年和2019年,數字檔案共享連續亮相第一屆、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峯會,展現我省檔案信息化發展成果。2019年,省地方標準《檔案數字化操作規程 紙質檔案》(DB35/T 1856—2019)正式發佈施行。
對外交流多渠道拓寬深化。2013年6月,福建僑批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成為福建省首個世界記憶遺產項目,實現福建自然、文化、非物質文化、記憶等四大類世界遺產“大滿貫”。2018年11月,國家檔案局聯合省檔案局館等在福州舉辦“絲綢之路”文獻遺產保護和利用國際研討會、國際檔案理事會東亞地區分會,世界記憶項目福建學術中心在省檔案館成立。2019年,省檔案館成為國際檔案理事會東亞地區分會C類會員單位,與新加坡國家文物局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開展閩台、海絲沿線國家、地區廣泛交流合作;聯合世界記憶澳門學術中心舉辦“閩澳世界記憶與海上絲綢之路”檔案圖片展覽和學術研討會。省檔案館先後組織赴美國、日本及新加坡、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曼谷、柬埔寨等“海絲”沿線國家20多個城市舉辦“福建僑批檔案展”,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和菲律賓教育部訪問團、“2018海外僑胞故鄉行·走進福建”代表團等分別來館交流訪問,福建省檔案館逐漸成為我省檔案文化的對外交流窗口和良好平台。
科研工作多領域有序開展。近年來,福建省檔案館重視檔案科研工作,積極申報國家檔案局科技項目立項,多項課題通過國家檔案局驗收。2019年,《膠片數字化中人工智能圖像修復技術應用研究》等3項課題獲國家檔案局科技項目立項,《檔案管理責任追溯體系建設研究》等3項課題通過國家檔案局驗收,《福建省科技計劃項目電子文件歸檔管理研究》獲國家檔案局優秀科技成果獎三等獎,5項獲獎科技成果在國家檔案局檔案科研與信息化成果展上展示。 [1] 

福建省檔案館機構職能

根據《中共福建省委辦公廳關於印發<福建省檔案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閩委辦發〔2019〕39號),省檔案館設置辦公室、徵收鑑定處、保管利用處、編研開發處、信息技術處、機關黨委(人事處)等6個內設機構,規格均為正處級。 [2]    
內 設 機 構 及 其 職 責
辦公室
負責綜合協調單位日常工作。承擔文電、機要、保密、文秘、信息、檔案、財務、督查、信訪、統計、資產管理、安全保衞、後勤保障等工作。配合做好全省檔案事業發展規劃編制、相關檔案規範與標準研究制定等具體工作。承擔《福建檔案》編輯出版工作。聯繫省檔案學會。協調法律顧問工作。
徵收鑑定處
配合做好立檔單位檔案規範化以及全省重點檔案保護、開發項目的組織、評估、申報等事務性工作。承擔省級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及省級重大活動、重要事件、重點建設項目等形成的各種進館各種載體檔案資料的接收和相關資料的收集工作。承擔著名人物檔案、歷史檔案以及史志、家族譜、契約等檔案文獻遺產徵集工作。承擔檔案資料整理編目和檔案價值鑑定與重要檔案等級劃分、館藏特藏檔案篩選工作。
保管利用處
承擔檔案資料入庫工作和全宗卷的完善與管理工作。承擔檔案館指南規範的制定與審核工作。承擔檔案庫房管理和館藏各種載體檔案資料保護、檢查、檢測工作。承擔館藏檔案解密、劃控和開放認定工作。承擔各種載體檔案的利用、諮詢和館際、區域間的共享利用服務。承擔檔案資料利用統計分析。承擔政府公開信息查閲工作。
編研開發處
配合做好檔案文獻遺產的搶救保護、研究開發、宣傳推廣與組織申報等事務性工作。承擔館藏檔案史料研究、考訂、開發和省檔案館史志、專題檔案資料、檔案書籍編纂出版工作。承擔檔案編研合作和學術研究工作。承擔檔案展覽、文化產品開發和宣傳工作。承擔國際、地區間檔案學術和檔案文化的合作交流工作。
信息技術處
配合做好檔案信息化、推進數字檔案共享等事務性工作,配合做好新媒體及網站、數據庫、應用系統和數據中心機房建設、維護和管理的具體工作。承擔館藏檔案數字化工作及數字檔案保存、管理、交互、共享工作。承擔檔案異地異質備份和災備工作。承擔檔案搶救與修復工作。承擔檔案科研工作。
機關黨委(人事處)
負責單位黨羣、幹部人事、離退休幹部工作。

福建省檔案館主要領導

黨組書記、館長:陳熙滿 [8-9] 
副館長:黃建峯、馬俊凡、遊富明

福建省檔案館所獲榮譽

2022年4月,福建省檔案館編研開發處被通報表揚為福建省直機關五一先鋒號集體。 [5] 
2022年5,福建省檔案館編研開發處被授予福建省五一先鋒號。 [4]  [6] 
2022年,福建省檔案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小組榮獲2021年度“福建省直機關優秀青年理論學習小組”稱號。 [7] 

福建省檔案館地理位置

福建省檔案館現已搬遷至福州市閩侯縣大學城中心共享區明德路2號。東接橘園洲大橋,南鄰福州汽車西客站。
新館開放時間為週一至週五上午9:00—11:30,下午13:00—16:30(法定節假日除外)。市民可乘坐福州地鐵2號線董嶼·福建師大站直達福建省檔案館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