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神壇村

鎖定
神壇村,位於浙江省義烏市南部,距城區29公里,北靠上、下八石村,南連新屋村,東鄰胡坑裏,西與倍磊鄉接壤。清時屬雙林鄉廿六都。民國時屬赤岸鄉。50年代初屬八石鄉。1955年為八石高級社,1958年稱神壇生產隊,1966年改稱必勝大隊,1981年複稱神壇大隊,1983年改為神壇村。轄神壇、黃坡頭2個自然村。村委會駐地神壇。隸屬於赤岸鎮(鄉)。1992年有53户,172人。
2019年12月31日,入選第二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 [1] 
中文名
神壇村
地理位置
浙江省義烏市南部
耕地面積
154畝
水田面積
134畝
行政級別

神壇村文物古蹟

神壇村人文景點

1984年4月,義烏縣人民政府批准馮雪峯故居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馮雪峯故居,建於1910年。坐北朝南,系三合院木結構建築,二進各三開間,左右廂房各二開間,中間有天井。在1984年4月馮雪峯誕辰80週年之際,義烏召開了第一屆馮雪峯研究學術討論會。文藝界著名人士丁玲、樓適夷、杜鵬程,學者唐?,日本專家池上正治等參加了會議並參觀了故居。

神壇村名稱由來

神壇的傳説
很久很久以前,在浙江省義烏市南面,今赤岸鎮西部,有一個小村子,山環水繞,景色十分優美。這裏肥沃的土地、宜人的氣候,孕育着一代又一代勤勞而又善良的人們。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世代過着安詳寧靜的生活。在幾十户人家當中,有一位年逾六十的老人,老伴早年過世,與一個名叫毛陳的外孫相依為命。他們在村西一塊叫風流坎的山坡上以種植作物為生,生活十分清貧。
一日,毛陳在風流坎的莊稼地裏勞作。勞累時,他坐在田塍邊休息,無意中發現一塊空地上有一顆圓溜溜的藥丸。毛陳把它放在嘴裏一嘗,頓覺神清氣爽,於是,他毫不猶豫地將那顆藥丸吞下。剎那間,毛陳只覺渾身一陣燥熱難忍,而後產生一種飄飄然之感。據老人們講那顆藥丸是哪方神聖不慎遺落的仙丹。就這樣,毛陳在不經意中得道成仙。得道後的毛陳利用法術解民之困,為民造福,被當地人尊稱為毛陳師。
在村北面的山上有一兇猛的“怪獸”。“怪獸”白天躲在山洞中,晚上出來行動。它不但捕殺家禽、家畜,而且經常坑害人命,使附近一帶百姓晚上不敢出門半步。為了使當地百姓能過上安定的生活,毛陳師主動請纓,單槍匹馬上山捕殺“怪獸”。他在山中設一神壇,與“怪獸”鬥法。最後,他憑藉精湛的法術將“怪獸”活捉,使其顯露原形。
毛陳師智鬥並生擒“怪獸”,為民除了一大害。這一消息不脛而走,羣眾無不為之歡呼雀躍,於是,毛陳師名聲大震。
毛陳師死後,村裏人無不悲痛萬分。他們將他的屍骨安葬在他設壇與“怪獸”鬥法過的地方,並將村名改為神壇村。以後,每年的這一天,村民們都要上山敬香,以表對他的懷念之情。

神壇村當地名人

神壇村是文藝理論家、作家、詩人馮雪峯的誕生地。
馮雪峯(1903~1976)原名福春,1914年前接受啓蒙教育,後進小學、縣立第三高小學習。1919年考入金華省立第七中學師範科。一年後又考入浙江第一師範學校,開始寫作新詩,與柔石等參加朱自清、葉聖陶指導的青年文學團體晨光社,後又與潘漠華等結成湖畔詩社。1926年北京大學聽課,開始從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介紹和傳播。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起先後擔任中國左翼作家聯盟黨團書記、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員會書記等職。在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華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候補委員。隨後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徵。到陝北後調中央黨校工作。後曾任《文藝報》主編,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兼總編,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魯迅著作編刊社社長等職。主要著作有詩集《真實之歌》、《靈山歌》,文藝論集《魯迅論及其他》,雜文集《鄉風與市風》、《雪峯寓言三百篇》等。除譯文外,均收入四卷本《雪峯文集》。

神壇村經濟狀況

神壇村經濟基礎

神壇村有耕地154畝,其中水田134畝、旱地20畝。土地改革時,全村只有80人。過去,農業結構單一,一年種一季水稻,畝產150公斤左右。由於溪堤長年失修,溪流淤塞,四五月間(梅雨季節),村前的100多畝莊稼屢遭衝淹;到七八月間,天稍多晴幾天,就溪底朝天,禾苗盡枯,往往落得個顆粒無收。每年有10餘位村民外出討飯,而在家的也只能靠賣柴為生。集體化後,村裏整治了溪堤溪牀,水利條件有所改善。1992年,村投資1.5萬元,建造了電力灌溉站,修築三面光渠道300米,使全村所有水田都能自流灌溉,旱澇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
神壇村推行種植雙季稻和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糧食產量逐年上升。1992年畝產達1000公斤,全年總產140餘噸,為國家提供商品糧40多噸。

神壇村農業結構

農業結構發生顯著變化,除主種水稻、麥類外,還兼種糖蔗、西瓜、茭白、水果等經濟作物。全村有山林面積400餘畝,木材資源較為豐富。主要品種為松樹杉木,兼有少量毛竹。木材蓄積量約520立方米。另有茶園20畝,每年產值近萬元。農業年產值達10萬餘元。村裏養殖業也較發達,每年光投入市場的肉豬就有200多頭,產值約6萬元。
神壇村長期以來是單一的農業村,完全靠天吃飯。80年代改革開放後,村裏辦起了紙品加工廠,主要加工水泥紙袋,有職工20餘人,月產水泥袋二三萬只,年產值20餘萬元。近年來,隨着農村剩餘勞力的增多,手工業和商業有了新的發展。全村在外經商辦廠和從事家庭手工加工勞動的各佔20%左右。工業年產值約50萬元。

神壇村城鎮發展

隨着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1967年,村安裝了有線廣播。1978年,村裏買來柴油發電機供照明,到1980年正式接通大電網,點燈不用油在偏遠小山村成了現實。1984年,村投資1.3萬元,打了深水井,家家户户用上了自來水。1992年,人均收入達1100元。70%的户住進了磚混結構的新樓房。彩電、冰箱、摩托車等高檔生活用品進了部分先富起來的家庭。
1949年前神壇村沒有學校,全村只有4個學生,到鄰近的八石村就讀。1951年村裏辦起學校,設在馮雪峯故居。1955年,學校進行撤併,神壇村校併入了八石村校。1961年,為方便兒童入學,又辦起學校,校舍仍設馮雪峯故居,1972年搬至新校舍。1982年調整學校佈局,神壇村校再次被撤。1984年,為紀念馮雪峯,再次辦起學校,並把村校命名為雪峯小學。全村考上大學的8人,考上中專的2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教育普及。

神壇村村莊簡介

民俗風景
神壇村 神壇村
神壇村馮姓者過半。馮氏,南宋初從東陽馮家樓逃難定居赤岸,分支居神壇,現與赤岸馮姓同一宗祠。此外,有朱、金等姓。
神壇村地處半山區。北、西、南三面環山,村落地形似罈子。昔傳此地有一毛陳師會仙術,見天大民無水吃,他就在村後的岩石上用傘柄一搗,搗出個圓圓的石洞,清泉頓從巖洞中湧出,村民們吃水有了保障。自此,村稱神壇,已歷400餘年。這口仙井,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為紀念這位毛陳師,村民們在村後山坡上建廟塑像祭祀。
村前有一條源於倍磊鄉八寶山的小溪淙淙流過,隔溪是一畈平坦廣闊的水田,一條公路直達赤岸,與縣道相通;村後綠樹蔽日,幽谷鶯啼;村南山岙有一大片果園,蜜桃、三花梨、杏子、柑桔、棗、葡萄等多種果木同寓一園;村西南約500米處有一涼亭,為抗日戰爭時期由馮雪峯的爺爺籌資建造,馮雪峯題名並親書必勝亭。

神壇村所獲榮譽

2022年1月,入選2021年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名單。 [2] 

神壇村地理位置

神壇村位於浙江省義烏市南部。距城區29公里。北靠上、下八石村,南連新屋村,東鄰胡坑裏,西與倍磊鄉接壤。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