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示從孫濟

鎖定
《示從孫濟》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寫作者去從孫杜濟家中受到杜濟以米飯葵羹的招待,杜濟可能露出勉強不耐煩的神情和舉動,於是作者發出一陣牢騷和教訓的話。全詩措辭委婉,語言幽默,雖是訓示,卻有情趣,顯示了杜甫高超的詩歌藝術水平。
作品名稱
示從孫濟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言古詩

示從孫濟作品原文

示從孫濟
平明跨驢出,未知適誰門
權門多噂𠴲,且復尋諸孫
諸孫貧無事,宅舍如荒村。
堂前自生竹,堂後自生萱
萱草秋已死,竹枝霜不蕃
淘米少汲水,汲多井水渾。
刈葵莫放手,放手傷葵根。
阿翁懶惰久,覺兒行步奔。
所來為宗族,亦不為盤飧
小人利口實,薄俗難可論
勿受外嫌猜,同姓古所敦。 [1] 

示從孫濟註釋譯文

示從孫濟詞句註釋

⑴從孫濟:杜甫的堂孫杜濟。《全唐詩》題注:濟字應物,官給事中、京兆尹。
⑵知:一作“委”。
⑶噂𠴲(zǔn tà):即“噂沓”,費口舌。
⑷諸孫:本家孫輩。
⑸萱:草本植物,亦稱“金針菜”。
⑹蕃:一作“翻”,一作“繁”。
⑺刈(yì):割。葵:冬葵,中國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⑻阿翁:為老年男子的自稱。
⑼來:一作“求”。
⑽盤飧(sūn):盤盛食物的統稱。饗,飯食。
⑾利口實:一作“實利口”。
⑿可:一作“具”。 [2] 

示從孫濟白話譯文

天亮後騎驢出門溜溜彎兒,沒定準要上誰家的門。
想到權貴人家禮數太多費口舌,還是來找我的孫兒們。
孫兒貧困又無事可做,房屋簡陋得像荒村。
堂前長着野生的竹子,屋後長着野生的萱。
萱草經秋已經枯死,竹枝遇霜也已凋殘。
杜濟喲,你淘米時要少打水,水打多了井會渾;
你割葵時不要放手砍,放手亂砍會傷葵根。
阿翁我已懶散慣了,今日弄得你手忙腳亂。
我這次來是為密切宗族情誼,也不是為了一頓飯。
小人好生口舌長於挑撥離間,這種薄俗姓難於詳細去論談。
你不要聽信外人的閒言而猜忌我,古人對同姓家族一向親密和善。 [2] 

示從孫濟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時杜甫居長安下杜城。黃鶴注:“詩言‘權門多噂沓,且復尋諸孫’,則濟所居在長安矣,當是天寶十三載作。”杜甫堂孫杜濟的家境亦貧,見杜甫上門來,不得不硬着頭皮招待。杜甫作此詩對他進行訓示。 [3]  [2] 

示從孫濟作品鑑賞

示從孫濟整體賞析

此詩在一定程度上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杜甫當時的日常生活情況。按照陳貽焮《杜甫評傳》的説法,杜甫當時在長安經常捱餓。此詩起二句“平明跨驢出,未知適誰門”語本陶淵明《乞食》詩:“飢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他來找杜濟,的確有想叨擾一頓飯的意思。“權門多噂𠴲,且復尋諸孫”,是説達官貴人既然高攀不上,不得已,只好求助於族人。這四句寫出了杜甫窮愁潦倒,走投無路的悲慘處境。
“諸孫貧無事”六句,表現了杜濟的宅舍之景,可見杜濟的境況也不太好。他看到杜甫這位“阿翁”來了,便忙着淘米做飯相待。這從“淘米少汲水”四句可以看出。詩人在這裏還委婉地批評了杜濟的待客態度。“阿翁懶惰久”以下又有明顯的長輩教訓晚輩的意思。這可能是杜濟有什麼地方冒犯了杜甫,因而引出了他的一番牢騷和教訓來。杜甫明知杜濟家境不寬裕,決不會因為杜濟只有米飯葵羹招待而怪罪於他,這裏的冒犯主要是杜濟的態度。杜濟見這位不速之客上門,礙於情面,只得勉強招待他,不過心裏卻老大不高興,就隨便對付他一頓粗茶淡飯,加上家裏人手少,杜濟平日又懶散,如今要他親自汲水淘米、刈葵作羹,無疑會感到很窩火,於是就難免流露出不耐煩的神情,汲水將井水攪渾,刈葵放手亂砍一氣。杜甫見了當會有所覺察,有所感慨,於是寫出“淘米”四句加以點破。“阿翁懶惰久,覺兒行步奔”兩句是以自己的懶散反諷杜濟的行動匆忙、奔走不停。話説得委婉而幽默,諷意自明。
為了一頓飯,沒想到自討沒趣,杜甫按捺不住了,便發話説:“所來為宗族,亦不為盤飧。小人利口實,薄俗難可論。勿受外嫌猜,同姓古所敦。”説來這裏不是為了吃飯而是為了密切宗族情誼,顯然是託辭。這幾句也説明了杜甫居長安下杜城那段短暫時期,由於窮途落魄,常受鄉里小兒、族間晚輩的凌辱、排揎、中傷和嫌棄,“朝廷故舊”冷落他,“鄉里兒童”不容他,甚至連這個多少諳事的“從孫”招待一頓米飯葵羹也要給他顏色看,處此困境,他不禁感慨萬千,悲憤欲絕。此詩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這種心情的反映。 [3] 

示從孫濟名家點評

宋代張表臣珊瑚鈎詩話》:萱忘憂而已死,竹可愛而不蕃,則荒落甚矣。水濁而不復清其源,葵傷而不復庇其根本,則宗族乖離之況也,此詩人因物而興。
明代鍾惺譚元春唐詩歸》:譚雲:妙在一路上臨時想主意(首二句下)。鍾雲:三字妙,不遊權門不知(“權門”句下)。鍾雲:二語將“貧無事”三字寫得有景有趣(“堂前”二句下)。譚雲:不必根萱竹接二字(“萱草”二句下)。鍾雲:四句比興,妙語似樂府(“淘米”四句下)。鍾雲:“為盤飧”何妨?老子多心(“所來”二句下)。譚雲:厚道名言(末二句下)。
明代王嗣奭杜臆》:藹然情致,婉如面談,卻自妙絕。起語從陶靖節《乞食》詩脱來,亦其情同也。“諸孫貧無事”,言其貧而懶也,觀下文自見;止雲“無事”,語氣渾厚耳。“淘米”四句,是家人語,因其汲水、刈葵,而示以作家之法如此,亦知其留款,止有米飯、葵羹耳;以為比興,恐未然。篇終數句,是老人訓誨後輩語,體悉人情,悃款忠厚。
清代仇兆鰲杜詩詳註》:從訪濟敍起,潦倒中仍存氣骨(首四句下)。盧元昌曰:大曆七年,元載黨徐浩,屬杜濟以知驛奏優,貶杭州刺史。據此,濟交必多比匪,宜此詩有“權門噂𠴲”、“小人利口”等語,蓋公之先見也。
清代何焯義門讀書記》:娓娓惻惻,宗老訓誡之詞。中入比體,似歌似謠,兩漢風流。
清代張謙宜《繭齋詩談》:中間“淘米少汲水”橫攔四句,陡然似斷,卻是接轉,此《古詩十九首》家法。
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淘米”四語,有水源木本意。隨事比興,古樂府往往有之。
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起四句,迤邐而來,即以“權門噂𠴲”做個影子。中十句,既憫之,復戒之,皆所以發動其天良也。後八句,説透本旨,娓娓惻惻,確是一篇宗老訓誡之文。中入比體,似歌似謠,只是家常語,直入兩漢風格矣。
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多似古樂府,温柔敦厚,比興深切。
清代翁方綱《石洲詩話·漁洋評杜摘記》:“‘所來為宗族’二句,笑柄。”(方綱)按:此是漁洋評。其意以超逸語為古雅,故見此等句若近質率者,輒笑之。其實論詩不應如此
清代楊倫杜詩鏡銓》:邵雲:真趣,亦自漢魏出。無聊光景宛然(首二句下)。趙子湘雲:時必淘米、刈葵,故復以起興。族之有宗,猶水之有源,葵之有根也。水有源,勿渾之;葵有根,勿傷之。族有宗,亦勿疏之而已(“淘米”四句下)。結意厚。
清代施補華峴傭説詩》:《示從孫濟》,古詩也,而參用樂府體。中間“堂前自生竹”八句,拉雜比擬,皆樂府派也。此少陵變化古人處。 [4] 

示從孫濟作者簡介

杜甫像 杜甫像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唐代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5]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11
  • 2.    韓成武 張志民.杜甫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7-88
  • 3.    陳貽焮.杜甫評傳(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194-196
  • 4.    陳伯海.唐詩匯評(上).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924-925
  • 5.    夏徵農 等.辭海(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