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鼓村

(雲南玉龍縣石鼓鎮下轄村)

鎖定
隸屬於雲南省玉龍縣石鼓鎮,為石鼓鎮機關所在地,海拔1864千米。有17個村民小組和1個居民小組,總户數870户,總人口2939人,居住有漢、納西、白、傈僳、普米、苗、藏等民族。村內有5所小學和1所百年完全小學,2個鎮級衞生機構。年末2耕地面積154畝,其中,水田面積1525畝,旱地面積629畝,人均耕地面積0.77畝。農作物以玉米、小麥、烤煙、水稻、大蒜等為主,全年糧食總產量6040噸,人均有糧216千克。全年經濟總收入776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200元。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全村有103户通自來水,有60户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103 户通電,有80户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户80户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户數60户,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户數30户。
該村到鎮道路為水泥 路;進村道路為砂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3.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0輛,拖拉機8輛,摩托車1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62.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62.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91畝。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154.00畝(其中:水田1525.00 畝,地 629.00畝),人均耕地0.77 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小麥等作物;擁有林地40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0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4畝,主要種植冬雪桃、核桃、板栗 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400.00畝,荒山荒地150.00 畝,其他面積70.00畝。
中文名
石鼓村
地    點
雲南省玉龍縣
耕地面積
2154畝
性    質
自然村

石鼓村基礎設施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户2户;裝有太陽能農户5户;建有小水窖16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户18户。全村有6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有8個自然村已通路;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2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户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户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0户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73户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石鼓村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 699.4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 298.70萬元,佔總收入的38.8%;畜牧業收入76.60萬元,佔總收入的9.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383頭,肉牛38頭);林業收入20.00萬元,佔總收入的2.6%;第二、三產業收入304.10萬元,佔總收入的39.5%;工資性收入70.90萬元,佔總收入的9.2%。農民人均純收入200.00元,農民收入以第二、三產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0.9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49(佔勞動力的17.8 %),在省內務工230人,到省外務工19人。 [1] 

石鼓村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農業、畜牧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6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60萬元,佔農村經濟總收入59%。該村目前正在計劃大力發展冬雪桃產業。 [2] 

石鼓村人口衞生

該村現有農户716 户,共鄉村人口2939人,其中男性1461人,女性1478人。其中農業人口2785人,勞動力1398人。該村以漢族、納西族為主(是白族、普米族、傈僳族混居地),其中納西族787人,漢族1813人,普米族31人,其他民族308人。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935人,參合率99.9%;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衞生所和鎮衞生院,衞生所面積為5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建有公廁3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1個,人畜混居的農户19户,佔農户總數的2.7%。 [3] 

石鼓村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石鼓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第四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0.5公里,距離中學2.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1人,其中小學生28人,中學生13人。
該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

石鼓村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15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20人,其中少數民族黨員18人,其中男黨員94 人、女黨員26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營盤、冷水溝等18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102人。

石鼓村村務公開

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9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93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一事一議籌勞355個(勞均1.5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併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

石鼓村人文地理

石鼓鎮的納西地名叫“拉八”,是“虎嘯之地”的意思。在古代,這裏既是一個軍事要衝,也是茶馬古道上的重鎮。今天,這裏仍然是一個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每逢街天,方圓幾十裏的各族同胞以及外地客商都會到這裏趕街。石鼓地名來源於鼓亭的石鼓,石鼓立於明嘉慶四十年,即公元1561年。曾統治麗江400多年的木氏土司,明朝中後期,多次對今天的藏東南和川西南地區用兵,擴張勢力範圍。得勝歸來,就在這裏立了這個鼓狀的石碑紀功。 石鼓人傑地靈,人才輩出。這裏是我國著名的納西族畫家周霖(1902—1977)的故鄉,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舉人,周霖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1963年在北京首次畫展,郭沫若稱他為“詩、書、畫”三絕;1982年遺作展,中央美院院長吳作人題詞:金生麗水,藝數週郎。北京人民大會堂裏的壁畫《金沙水拍雲崖暖》便是他的作品。

石鼓村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人居環境差,宅基擁擠;公益事業基礎建設薄弱,人畜飲水水源不足,飲水管網嚴重老化,急需改造;農村電網沒有進行農網改造,用電安全難以保證;鄉村道路晴通雨阻;村內道路硬化程度較低,需要完善;村內排水溝渠、垃圾池、公廁、文化娛樂場所等急需建設,村容村貌差,須待整治,羣眾整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發展畜牧業及二三產業。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以黨的十七大提出的目標,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進一步加強羣眾思想文化整體素質的提高,大力推廣農村實用科學技術,積極發展農村畜牧產業,努力提高牲畜養殖科學技術含量,提高養殖效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