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花

(中草藥名)

鎖定
石花,中藥名。為梅衣科植物石梅花Parmeliasaxatilis(L.)Ach.的地衣體。分佈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山西、陝西、山東、浙江、江西、湖南、四川、雲南、西藏等地。具有補肝益腎,明目,止血,利濕解毒之功效。用於視物模糊,腰膝疼痛,吐血,崩漏黃疸,瘡癬。
中文學名
石花
別    名
乳花
地衣
植物界
梅衣科
梅衣屬
石梅花
採集時間
夏、秋季
毒    性
無毒
貯    藏
置通風乾燥處

石花入藥部位

地衣體。

石花性味

石花歸經

歸肝、腎經。

石花功效

補肝益腎,明目,止血,利濕解毒。

石花主治

用於視物模糊,腰膝疼痛,吐血,崩漏,黃疸,瘡癬。

石花相關配伍

1、治腎虛腰膝冷痛:石花9g,補骨脂12g,杜仲15g,牛膝12g,枸杞12g。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2、治風濕腰疼:石花120g,白酒1000g,浸7天后,飲酒,每晚2盅。(《吉林中草藥》)
3、治腎虛牙痛:石花15g,豬肉120g。共煮食。(《山東中草藥手冊》)
4、治崩漏:石花、細茶各等分。焙乾研末。每服3g,日服2次,温酒送下。(《吉林中草藥》)
5、治小兒口瘡:石花適量,研末撒敷。(《全國中草藥彙編》)

石花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研末,或浸酒。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撒敷。

石花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挖,去泥土、雜石,洗淨,曬乾。

石花形態特性

石梅衣又名:藻紋梅花衣地衣體葉狀,直徑5-8cm或更大,裂瓣深裂,末端截形或鋭尖;上表麪灰綠色至灰褐色,裂片邊緣具網狀白色假杯點,裂片中央部多有顆粒狀粉芽堆,有時堆呈短柱狀。葉緣光滑,從葉緣至葉片的上表面微有光澤。下表面黑褐色至黑色,假根單一,不分枝,直布至葉片邊緣。

石花生長環境

生樹幹上或岩石表面的腐殖質上。分佈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山西、陝西、山東、浙江、江西、湖南、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石花藥材性狀

地衣體葉狀,近圓形或不整齊伸展,直徑可達15cm以上,裂片深裂,狹長,長0.5-4cm,寬1-5mm,邊緣有光澤,呈截形或凹入;上表麪灰色至灰褐色,中央部分暗色,具圓形或線形白斑及鼓起的網紋,裂芽多集中於中央;下表面黑色,密生不分枝的黑色假根。

石花藥理作用

黑茶漬對魚有毒。牛皮葉所含之酸性成分,味苦而有強烈的收斂性。

石花相關論述

山西中藥志》:“清膈熱,利小便,化痰消癭,補血明目,益腎增髓。”
[1-3]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李貴興主編.《新編中獸醫學》: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2
  • 3.    宋乃秋主編 .《中草醫藥400味》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