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上偈

鎖定
《石上偈》是清代文學家曹雪芹著作《紅樓夢》中的一首詩,見於《紅樓夢》第一回,是作者依託神話表明《石頭記》(即《紅樓夢》)創作緣由的序詩。此詩借頑石説自己不能匡世濟時,被棄置世間,半生潦倒,一事無成,只好轉而著書,把自己對現實的觀察和感受寫成小説《石頭記》。全詩以石作喻,抒寫感慨,是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結合得較好的作品。
作品名稱
石上偈
作    者
曹雪芹
創作年代
清代
出    處
《紅樓夢》
作品體裁
七言絕句
作品別名
女媧石上偈
頑石偈

石上偈作品原文

石上偈
無才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
此係身前身後事,倩誰寄去作奇傳 [1] 

石上偈註釋譯文

石上偈詞句註釋

⑴偈(jì):音譯佛教梵語“偈陀”的略稱,意譯是“頌”,是佛經中的唱詞,也泛指佛教的詩歌。
⑵才:一作“材”。去:一作“與”。補蒼天:出自遠古神話女媧補天的故事。傳説遠古的時侯,天塌了,女媧氏煉五色石把天修補起來。
⑶紅塵:指世間的熱鬧繁華,代指人世間。
⑷身前身後:指石頭經歷的仙界和人世。
⑸倩:央求,請求;奇:一作“神”;奇傳:即傳奇,本是唐代興起的一種用文言寫的短篇小説,此處為押韻而倒裝,取其“新奇傳聞”之意。 [2]  [3]  [4] 

石上偈白話譯文

沒有才能去修補將要崩潰的蒼天,白白地浪跡人間這麼多年。
這裏記述我在仙界和人間的經歷,請誰抄錄去作為奇聞傳言? [3] 

石上偈創作背景

這是作者依託神話表明小説《石頭記》(《紅樓夢》的書名是後來才改定的)創作緣由的一首開篇詩。小説第一回説:“又不知過了幾世幾劫,因有個空空道人訪道求仙,從這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峯下經過,忽見一塊大石,上面字跡分明,編述歷歷。空空道人乃從頭一看,原來是無才補天、幻形入世,被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入紅塵、引登彼岸的一塊頑石。上面敍着墮落之鄉、投胎之處,以及家庭瑣事、閨閣閒情、詩詞謎語,倒還全備。只是朝代年紀,失落無考。後面又有一偈雲。”作者虛構空空道人見青埂峯下有一塊頑石,上面敍着它被攜入紅塵後的經歷見聞,後面的偈,就是這首七言絕句。 [1]  [2] 

石上偈作品鑑賞

石上偈整體賞析

這篇《石上偈》看似簡單無奇,實則是統領《紅樓夢》全書內容的靈魂所在,以“偈”題名,緣於佛偈是總結佛語的精華,有畫龍點睛的作用。
曹雪芹在小説的楔子中虛構了此書抄自石上所刻的故事,其原作者便是那塊被女媧所棄、幻化為通靈寶玉被神瑛侍者(賈寶玉的前身)“夾帶”着它一起下凡、經歷過一番夢幻的補天石,而曹雪芹自己只不過是“披閲增刪”者。其實,正如為小説加評謄清的脂硯齋所言:“作者之筆狡猾之甚。”真正的“作者”就是曹雪芹自己。
“無才可去補蒼天”是作者借神話故事,説明自己無力挽救瀕臨崩潰的社會制度,以至於“枉入紅塵若許年”。此句表面上是石頭自慨白白地來到人世間這麼多年,其實是作者感慨自己虛度年華以及對現實社會的無力。而所謂“無才”,貌似自慚,實為自負,是作者的憤激之言;以“石”為喻,也是作者表明自己不肯隨同流俗的傲骨。
接着,作者筆鋒一轉,“此係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借請誰抄石頭身前和身後所經歷的故事去做奇聞流傳而自然而然地引出全書的故事來。小説中,賈寶玉身前本是頑石,在人世間經歷了一番以後,被“引登彼岸”,仍化作頑石,所以説是“身前身後事”。
作者為了便於抒發感慨,也為了引起讀者的閲讀興味,在全書開頭就把讀者引入一個迷幻的神話世界之中,借人們耳熟能詳的女媧補天的神話,巧妙地虛構了一個頑石“幻形入世”的故事。這塊頑石的經歷,便是賈寶玉的經歷,是賈寶玉的象徵,其中也含有作者曹雪芹的影子。
作者自比補天棄石,虛度紅塵,為他所要真正描繪的典型的封建大家庭(其實是代表整個封建制度)的衰亡過程籠上了一個神秘的光環。 [2] 

石上偈名家點評

北京大學教授孔慶東《紅樓夢詩詞精選》:這是點明《紅樓夢》寫作緣由的一首詩。詩中,曹雪芹依託女蝸補天的神話故事,以一塊被女媧丟棄在凡間的頑石自喻。他借頑石的“無材補天”,來表達自己不能匡時濟世的遺憾;借頑石的“枉入紅塵”,來描寫自己半生潦倒、一事無成的窘迫。他在大志難成之下憤而著書,將自己在塵世中的所見、所感記錄成《紅樓夢》。詩中作者自謂“無材”,看似自慚,實為自負;而以頑石自喻,更是體現了他不願隨同流俗的傲氣。
寧波大學研究員季學原《紅樓夢詩歌精華》:這首詩統領整部小説,在其新奇迷離的浪漫光環的輝映之下,小説全方位地展開了社會、人生的種種思考,預示了這部作品的“詩的哲學”的精神和博奧。 [3]  [5] 

石上偈作者簡介

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説家。名沾,字夢阮,雪芹是其號,又號芹圃、芹溪。祖籍遼陽,先世原是漢族,後為滿洲正白旗“包衣”人。自其曾祖起,三代任江寧織造,其祖曹寅尤為康熙帝所信用。後因受統治階級內部鬥爭所牽連,產業被抄,遷居北京。他早年過了一段貴族家庭的繁華生活。後因家道衰落,趨於艱困。晚年居北京西郊,貧病而卒。性格高傲,憤世嫉俗,嗜酒健談。具有深厚的文化修養和卓越的藝術才能。曾以十年時間,專心一志地從事《石頭記》(即《紅樓夢》)的創作。能詩,善畫石,但流傳絕少。 [6] 
參考資料
  • 1.    曹雪芹 高鶚.紅樓夢.北京:中華書局,2005:1-2
  • 2.    李楠 解譯.紅樓夢詩詞全鑑.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6:1-3
  • 3.    季學原.紅樓夢詩歌精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1-2
  • 4.    (清)曹雪芹著;汪正楚鑑正. 真本紅樓夢 解惑與批註[M]. 2013
  • 5.    孔慶東.紅樓夢詩詞(精選).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公司,2018:1
  • 6.    夏徵農 等.辭海(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