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瞿(qú、jù)是漢語二級通用規範漢字 [1]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其古字形像鳥睜大眼睛驚視的樣子 [2]  。本義指像鷹隼一樣地驚視,又引申為人驚恐回顧的樣子,讀作jù。又音近通“戵”“衢”等字。現代漢語主要用作姓氏,讀qú。
中文名
拼    音
qú,jù
部    首
隹、目
五    筆
HHWY(86、98) [3] 
倉    頡
BUOG [3] 
鄭    碼
LLNI [3] 
筆    順
豎、橫折、橫、橫、橫、豎、橫折、橫、橫、橫、撇、豎、點、橫、橫、橫、豎、橫
字    級
二級(編號:6328) [1] 
平水韻
上平七虞,去聲七遇 [4] 
注音字母
ㄑㄩˊ、ㄐㄩˋ
總筆畫
8+10、5+13
筆順編號
251112511132411121
四角號碼
6621₅
統一碼
U+77BF [3] 
造字法
會意字形聲字
結    構
合體字,上下結構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 字形演變流程圖 [2]
會意兼形聲字。“瞿”始見於戰國,戰國文字大多由“隹”和“䀠(jù)”組成(圖1-4)。下部的“”為禽鳥的象形,表示瞿的本義與鳥有關。“”從二目,像兩隻眼睛左右顧看的樣子,表示瞿的本義與顧看有關,也有表示讀音的作用。“瞿”可視為是“䀠”的分化字。部分文字從三目作圖5。據《説文》,“瞿”是鷹隼一類的猛禽驚視的樣子。鷹隼是鷂鷹貓頭鷹一類的猛禽,眼睛又大又亮,視物時左右轉動,故從“䀠”。瞿字從“隹”“䀠”會意,表示鷹一類的鳥兩眼視物之狀。用於人,則表示左右察視或驚視。 [2]  [5]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通“”,戟一類的兵器。
halberd
《尚書·顧命》:“一人冕執戣,立於東垂;一人冕執瞿,立於西垂。”

瞿曇氏的省稱。亦指佛教或與佛教有關的事物。


通“”。四通八達的道路。
thoroughfare
銀雀山漢墓竹簡《孫子兵法·九地》:“有瞿地,有重地。”
姓氏用字,參看“瞿姓”。



形容詞
形容植物根、葉旁生橫出。

《詩經·周南·芣苡》 鄭玄注引《韓詩》:“直曰車前,瞿曰芣苡。”
文子·上德》:“木大者根瞿,山高者基扶。”

形容詞
瞪眼驚視的樣子。
frightened
《禮記·雜記下》:“免喪之外,行於道路,見似目瞿,聞名心瞿。”

動詞
驚懼。

屍子》捲上:“聽言,耳目不瞿,視聽不深,則善言不往焉。”

[6-7]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四】【瞿部】九遇切(jù)
鷹隼之視也。從隹從䀠,䀠亦聲。凡瞿之屬皆從瞿。讀若章句之句。 [8] 

説文解字注

“𤸰隼之視也”注:隼亦鷻字也。知為鷹隼之視者,以從隹䀠知之也。《吳都賦》曰:鷹瞵鶚視。經傳多假瞿為䀠,見䀠下。
“從隹䀠,䀠亦聲。凡瞿之屬皆從瞿。讀若章句之句”注:古音句讀如鈎。別之曰章句之句,知許時章句巳不讀鈎矣。九遇切,四部。
“又音衢”注:鍇本有此三字。音當作若。 [9] 

廣韻

其俱切,平虞羣 ‖瞿聲魚部(qú)
瞿,鷹隼視也。又姓,王僧孺《百家譜》曰:“裴桃兒取蒼梧瞿寶女。”又有瞿曇氏,西國姓。又九遇切。
九遇切,去遇見 ‖瞿聲魚部(jù)
瞿,視皃。又音衢。 [10] 

康熙字典

【午集中】【目部】 瞿;部外筆畫:13
(jù)《唐韻》九遇切。《集韻》《韻會》俱遇切,竝音句。《説文》:鷹隼之視也。徐曰:驚視貌,會意。
又《禽經》:雀以猜瞿視也。《埤雅》:雀俯而啄,仰而四顧,所謂瞿也。
又《廣韻》:視貌。《集韻》:心驚貌。《禮·檀弓》:曾子聞之瞿然。
又《雜記》:見似目瞿,聞名心瞿。注:瞿然驚變也。
又瞿瞿,驚遽不審貌。《禮·玉藻》:視容瞿瞿。
又瞪視貌。《荀子·非十二子篇》:學者之嵬瞿瞿然。
又無守貌。《詩·齊風》:狂夫瞿瞿。注:謂精神不立,志無所守。
又《爾雅·釋訓》:儉也。《詩·唐風》:良士瞿瞿。疏:李巡曰:良士顧禮節之儉也。
(qú)又《唐韻》其俱切。《集韻》《韻會》權俱切,竝音衢。義同。
又騤瞿,走貌。張衡《西京賦》:百禽㥄遽,騤瞿奔觸。
又句瞿,鬥也。《山海經》:陽山有獸,其頸𦜜狀如句瞿,名曰領胡。注:言頸上有肉𦜜如鬥也。
又鳥名。《山海經》:禱過山,鳥名瞿,如其鳴自號也。
又山名。《山海經》:瞿父之山,無草木,多金玉。
又灘名。《寰宇記》:瞿塘在夔州東一里,古西陵峽也。
又人名。《竹書紀年》:殷武乙,名瞿。
又姓。漢有漢南太守瞿茂。又複姓。《前漢·儒林傳》:魯商瞿子木,受《易》孔子。注:商瞿,姓也。《遼史·禮志》:西域淨梵王子姓瞿曇氏。
又與戵通。《尚書·顧命》:一人冕執瞿。注:戟屬。
又與衢通。《韓詩外傳》:直曰車前,瞿曰芣苢,蓋生於兩旁謂之瞿。《丹鉛錄》:《楚辭·天問》:靡萍九衢。衢,本作瞿。
又與蘧通。《爾雅·釋草》:大菊,蘧麥。注:即瞿麥,藥草也。《集韻》:亦作𧄒。
(jù)又《集韻》衢遇切。《正韻》忌遇切,竝衢去聲。與懼通。恐也。《禮·檀弓》:瞿然失席。注:瞿,本又作懼。《前漢·東方朔傳》:吳王懼然易容。
(jì)又《集韻》訖力切,音亟。瞿瞿,居喪視不審貌。《禮·檀弓》:瞿瞿如有求而弗得。徐邈讀。 [11]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3]

書寫演示

“瞿”書寫筆順 “瞿”書寫筆順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k
i̯wo
王力系統
k
ǐwa
董同龢系統
k
juaɡ
周法高系統
k
jwaɣ
李方桂系統
kw
jagh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k
i̯u
擬音/王力系統

k
ǐu
擬音/董同龢系統

k
juo
擬音/周法高系統

k
iuo
擬音/李方桂系統

k
ju
擬音/陳新雄系統

k
ǐu
[12] 

韻書集成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上平十虞

合口呼
全濁
其俱切
ɡʰjuo
去聲
十遇

合口呼
全清
九遇切/音衢
kjuo
集韻
平聲
上平十虞

合口呼
全濁
權俱切
ɡio
去聲
十遇

合口呼
全清
俱遇切
kio
去聲
十遇

合口呼
全濁
衢遇切
ɡio
入聲
二十四職

開口呼
全清
訖力切
kiek
禮部韻略


平聲





權俱切



去聲





俱遇切

增韻


平聲





權俱切



去聲





俱遇切

中原音韻

陽平
魚模

撮口呼

次清

kʼiu
中州音韻


平聲
魚模





求於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四魚


全濁
求於切
g‘y

去聲
四御


全濁
忌遇切
g‘y
分韻撮要

陽平
第四諸主著






[12]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tɕʰy
35
陽平
未註明異讀原因
tɕʰy
55
陰平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tɕʰy
213
陰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tɕʰy
24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tɕʰy
213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tɕʰy
21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tɕʰy
55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tɕʰy
34
陽平

晉語
太原
tɕʰy
11
平聲

吳語
蘇州
dʑy
24
陽平

吳語
温州
dʑy
31
陽平

湘語
長沙
tɕʰy
13
陽平

湘語
雙峯
dy
13
陽平

贛語
南昌
tɕʰy
24
陽平

客家話
梅縣
kʰi
31
上聲

粵語
廣州
kʰøy
21
陽平

粵語
陽江
kʰei
43
陽平

閩語(閩南片)
廈門
kʰu
24
陽平

閩語(閩南片)
潮州
kʰɯ
55
陽平

閩語(閩東片)
福州
ky
52
陽平

閩語(閩北片)
建甌
ky
21
上聲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3]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4-07]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322
  • 3.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27]
  • 4.    平水韻 七虞  .搜韻[引用日期2020-04-07]
  • 5.    何金松著.漢字文化解讀[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07:66
  • 6.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072
  • 7.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 第2版縮印本 下[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8.01:1314
  • 8.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514
  • 9.    辭書查詢  .復旦大學中華文明數據中心[引用日期2020-04-07]
  • 10.    餘乃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74;364
  • 1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777
  • 12.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0-04-07]
  • 13.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 第2版[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13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