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睫角守宮

鎖定
睫角守宮(學名:Correlophus ciliatus):是蜥蜴目、壁虎科動物。體長20.3釐米,體重30-35克。是一種小型壁虎。它們具有相對較大的三角形頭部,頭部兩側有兩個大眼睛和兩個相對較大的耳孔。膚色有淺棕褐色、桃紅色或紅棕色,顆粒狀鱗片覆蓋在身體表面。具有中等厚度,柔軟的尾巴。在眼球的環形皮膚上,長有十數根向上挺立的皮刺,是睫角守宮的睫毛。擁有短小的四肢,腳掌底下長滿數不清的剛毛,能牢牢吸附住與腳掌相接的各種物體表面,這些墊可以讓它們在非常光滑的垂直表面上行走,在爬樹時尤為重要。缺乏眼瞼,尾巴斷了就不能重新生長。
屬於生活在偏熱帶海洋性氣候的物種。白天蟄伏在樹枝上,夜晚則出沒於熱帶雨林的高樹冠層間,跳來跳去,飲水覓食。雜食性動物,主要以小型昆蟲等無脊椎動物為食,偶爾也會攝食水果等物補充身體所需的其他養分。分佈於南太平洋的新喀里多尼亞羣島上。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睫角守宮
拉丁學名
Correlophus ciliatus
別    名
睫角壁虎、睫毛壁虎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爬行綱
亞    綱
雙孔亞綱 鱗龍次亞綱
蜥蜴目
亞    目
蜥蜴亞目
壁虎科
睫角守宮屬
睫角守宮
亞    種
無亞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Guichenot, 1866
保護級別
易危(VU)IUCN標準 [4] 
同義學名
Rhacodactylus ciliatus (Guichenot, 1866)
外文名
Crested Gecko, Eyelash Gecko

睫角守宮物種學史

1866由法國動物學家“阿方斯·吉奇諾”(Alphone Guichenot) 在《瑟堡自然科學學會回憶錄》上發表了〈壁虎科的一個新物種〉這篇論文,這是第一次有文章提及了這個物種並稱之為“Correlophus ciliatus”。它後來被更名為“Rhacodactylus ciliatus”。後來的系統分析表明,“R. ciliatus”和“R. sarasinorum”與其他大型壁虎的親緣關係並不接近,因此,2012年這兩個物種又被轉移回到“Correlophus”屬。 [4] 
睫角守宮的種名“ciliatus”是一種拉丁語,源自於“cilia”,意為“邊緣”或“睫毛”, 這是由於此物種在眼睛周圍皮膚的突起構造類看似睫毛因而命名。 [5] 

睫角守宮形態特徵

睫角守宮
睫角守宮(11張)
睫角守宮是一種中大型蜥蜴,平均體長20.3釐米,口至鼻孔的長度(SVL)為10.2-11.9釐米;體重30-35克。具有相對較大的三角形頭部,頭部兩側有兩個大眼睛和兩個相對較大的耳孔。膚色有淺棕褐色、桃紅色或紅棕色,顆粒狀鱗片覆蓋在身體表面。具有中等厚度,柔軟的尾巴。背部側面通常具有較暗條紋的圖案。薄而連續的鈣質,沿着背部的任一側突出,並且也在四肢的眼睛和部分的上方。賦予它們名字的睫毛是包裹在眼球的環形皮膚上,長有十數根向上挺立的皮刺,這些皮刺,就是睫角守宮的睫毛。這些睫毛主要用於防止灰塵和其他顆粒。帶有尖角的皮刺迎風而立,彷彿在昭示自身的威嚴。睫角守宮的睫毛並不侷限在眼部,自雙眼開始的兩排短小皮刺,向後隆起並延伸到頭頸相接處,跨越整個背部,直至與尾巴相交的地方才告結束。就像其他蜥蜴的背冠那樣,這兩排“睫毛”貫穿了它們的全身。 [3] 
雙眼類似鱷魚的大眼睛,中間寬,兩邊窄的豎長瞳孔猶如一道漆黑裂縫,將佈滿淡灰色網紋的棕綠虹膜一分兩半。和頭部相比,睫角守宮的眼球非常巨大,大約佔據了整個頭部四分之一的大小;圓滾滾的眼球就像一顆精細打磨的寶石,在它們的眼眶中熠熠生輝。眨眼不僅能保持眼睛的濕潤,而且能緩解疲勞。儘管睫角守宮在每隻眼睛上都有明顯的保護層。但它們生來就沒有眼瞼,因此無法眨眼,必須定期用舌頭的舔舐來清除眼睛上面的灰塵,並憑藉覆蓋眼睛的透明薄膜和口水來保持眼睛的清潔和濕潤。耳朵是一個小開口,覆蓋在鼓膜的兩側。 [3] 
睫角守宮擁有短小的四肢,帶蹼腳趾前五後五,腳掌底下長滿數不清的剛毛,每一根剛毛又由數以百計的環形凸起的纖毛組成。憑藉範德瓦爾斯力(分子間作用力),它們能牢牢吸附住與腳掌相接的各種物體表面,即便是垂直的牆壁,抑或光滑的玻璃,也不會輕易掉下來。這些墊可以讓它們在非常光滑的垂直表面上行走,在爬樹時尤為重要。 [3] 
睫角守宮的尾端也有剛毛,在從樹枝上懸掛或試圖恢復平衡時增加額外的支撐;與許多物種不同,如果睫角守宮失掉了它們的尾巴,就不能重新生長。 [3] 
野生的睫角守宮有三種顏色變形:純色(無花紋)、虎紋和白色流蘇型。純色的睫角守宮或多或少具有醒目的顏色,從黃色、綠色、棕色、紅色到灰色,並且在背部呈現非常微弱或無圖案。虎紋睫角守宮有淺色的底色,深深的對比條紋和腹部的圖案。白色流蘇的睫角守宮的特點是全部或部分鈣質頂部呈白色或黃色。除了這三種模式之外,還有許多其他變異在圈養育種的個體中是不同的,但在野外沒有發現。 [3] 

睫角守宮棲息環境

生活在常年温度在攝氏17-28度之間,濕度介於68-86%之間的自然環境,屬於偏熱帶海洋性氣候。睫角守宮生活在有三種截然不同的自然環境中:一種在松樹島上(Isle of Pines),一種在新喀里多尼亞的格朗特爾島上(Grande Terre)。 [3] 
新喀里多尼亞的主要島嶼格朗特爾島的東南部熱帶雨林,是睫角守宮的主要分佈地區。被島上最高峯Mont Pani所分隔,此地海拔1628米。這極大地影響了該地區的氣候和土壤類型。高温和低温可以在11.1-27.8℃之間,但温度一般在22.2-23.9℃之間。這個地區是熱帶雨林,年降水量可能高達400釐米。睫角守宮一般出現壁虎在海拔150-1000米的高地上。白天在森林地面附近的茂密植被中休息,那裏天氣涼爽,陽光較少。晚上,它們大部分時間都在灌木叢和樹冠的下部覓食,很少在離森林地面3米以上的地方活動。 [3] 

睫角守宮生活習性

睫角守宮通常單獨行動,作為典型的夜行性樹棲動物,白天往往會隱藏在茂密的植被中,半樹棲,非常敏捷並隱身。它們極擅跳躍,並有着良好的夜視能力。白天蟄伏在樹枝上聽着鳥叫、睡着懶覺,度過一段悠閒自由的時光;夜晚則出沒於熱帶雨林中通常不高於3米的樹冠層間,從樹枝到樹枝間短距離跳躍,並且可以使用腳上的粘性墊和粘合劑粘貼樹枝,輕鬆地抓住樹枝。尋找食物。飲水覓食。 [3] 
雜食性動物,以小型昆蟲等無脊椎動物為食,也會攝食水果和花蜜等物補充身體所需的其他養分。 [3] 

睫角守宮分佈範圍

分佈於新喀里多尼亞羣島。此羣島位於澳洲與東加王國之間。是新喀里多尼亞省南部的特有種。 它生活在格朗特爾島(Grande Terre)和松樹島(Ile des Pins)。廣泛分佈在格朗特爾島的南半部卡納拉(Canala)到藍河(Rivière Bleue)流域。 [4] 
睫角守宮分佈圖 睫角守宮分佈圖

睫角守宮繁殖方式

睫角守宮雄性通常在9-12個月齡之間變得性成熟,雌性在12-35個月和體重達30-35克時成熟。在3-4個月大的時候,雄性在靠近尾巴根部可見到外側半球隆起,這就是泄殖腔。相反,雌性的尾巴底部平坦,凸起更小。雌性能夠每4-6周產卵兩次,並在交配後30-40天進行,它們保留精子並且在再次交配前可能會產生4個卵子。繁殖和產卵期在8-10月進行,並轉移到較低的温度來阻止產蛋。如果這個休息期沒有發生,雌性可能會全年產卵,並有遭受嚴重鈣缺乏的風險。卵徑達11×24毫米和1.2-2.8克,孵化期60-150天。 [3] 
在繁殖季節,多個繁殖雌性會與一隻雄性糾纏在一起。一隻雄性會接近一隻雌性,如果雌性願意的話,就會保持靜止,當雄性爬上背部,並在交配開始時咬住雌性的脖子。 [3] 
温度是影響發育率、後代大小和性別的決定性因素。特別是,性別不是由遺傳決定的,而是在產卵後,由環境温度決定的。有證據表明,較温暖的孵化温度導致較高的雄性比例,較低的孵化温度導致較高的雌性比例。 [3] 
孵化後,睫角守宮幼雛在3-5天內不進食(直到它們第一次脱皮),使用儲存的蛋黃提供營養。經過這段時間後,幼雛將開始尋找食物,如花蜜,水果和小昆蟲。 [3] 

睫角守宮主要品種

睫角守宮(主要品種)
圖片
概述
純色(Patternless) 
純色就是指一隻睫角守宮,身體只有一種顏色,並沒有其他的顏色變化。特點是缺乏顏色或圖案。而顏色種類很豐富,可以是全身紅色,全身橙色、金色、灰褐色、綠色,有些甚至是赭色等等。 [5] 
雙色(Bi-Colour)
雙色顧名思義就是睫角的身上會有兩種顏色啦~~雙色一般的顏色區分會是頭和連接的整個背部為一種顏色,而四肢與身體側面呢是另外一種顏色,這樣呢就組成了雙色。 [6] 
三色(Tri-Colour)
通俗的講就是身體上會有三種顏色,一般情況下身體整體的顏色,也就是日常所説的底色是一種基礎顏色,而身體側面以及四肢上的花紋又形成另一種花紋顏色。三色呢,就是存在與這兩種顏色之外的身體上的另一種花紋顏色。這個品系比較稀少。 [7] 
萬聖節(Halloween) 
該品種有兩種非常獨特的顏色——黑色和橙色。 未呈色時,可能會顯示為灰色和橙色或淡紫色和橙色,但一旦呈發,正宗的萬聖節會有黑色的底色以及橙色的花紋。橙色可以多種多樣,可以是明亮的霓虹橙色,或是暗橙色,但必須是橙色(不是黃色、奶油色或白色)。而底色最正宗的就是黑色,不過接近黑色也是可以的。 [8] 
金髮女郎(Blonde)
這個品系一般的模式是,指一隻小丑擁有非常暗的底色與非常淺和明亮的圖案顏色。而理想的模式呢是擁有黑色的底色(接近黑色)搭配白色的圖案顏色(接近白色)。 [9] 
摩卡(Mocha)
摩卡是指底色是棕色(優質的巧克力色),搭配米色或者奶油色的花紋顏色。這裏的棕色是指睫角守宮髮色時候的底色顏色,好多睫角守宮日常並沒有髮色時底色是棕色,而摩卡一定要確保髮色時候的底色是棕色。 [10] 
火焰(Flame)
火焰是指睫角守宮身體側面和背部擁有類似於火焰紋路的圖案。那些身體兩側沒有花紋只有背部擁有花紋,區別於雙色的睫角也被定義為火焰。而身體兩側也有花紋,但不及於小丑高對比度的兩種顏色的睫角也被定義為火焰。 [11] 
雪佛龍背(Chevron)
雪佛龍背,可以説是火焰這個品系中比較獨特的一種花紋圖案表現,也可稱為火焰的一種,雖然不是很高端的品系,但市面上比較稀少的。就是指背部的花紋呈現出的圖案貌似龍背。 [12] 
虎紋(TIger )
虎紋是比較好看平價的一種品系。虎紋就是指身體的側面有垂直的條紋,這種條紋要比底色深,但不一定會延長到背部或者身體的另一側。 [13] 
粗條紋虎紋(Bold Stripe Tiger)
粗條紋老虎與與普通虎紋的最大的區別就是條紋的厚度和豐滿程度。標準是要求條紋要完整,從身體一側延伸到身體另一側,並且不間斷。 [14] 
小丑(Harlequin)
小丑是市面上最普及的一個品系。這個品系要比火焰的花紋顏色更豐富,不僅在身體側面,腿上也會擁有花紋,而且對比度會很高,側面花紋的給人感覺很厚實而不是飄在身體上那種感覺。小丑和火焰比較大的區別在於腿部四肢,火焰理論上腿部是不擁有花紋的。而小丑四肢會擁有比較好看的花紋。這個品系分別為巧克力小丑、紅色小丑、萬聖節小丑。(所以萬聖節是對顏色的要求,並不是指圖案花紋這一類)。 [15] 
白牆(White Wall)
這是一種小丑壁虎,其圖案呈現為覆蓋腹部下半部分的堅實色塊,並且圖案嚴格地為白色。它們可能只顯示兩種顏色(基本顏色和牆壁的白色着色),或者可能與三色相似,因為其他圖案顏色可能出現在身體上,但腹部的下半部分必須是完全被白色覆蓋,腹部中間必須有明顯的側線。 如果這條線不存在,就會被描述為一個普通的小丑(或超極小丑角,取決於模式的豐富程度)。 [14] 
超級小丑(Extreme Harlequin)
超級小丑就是升級版的小丑。並沒有具體固定的界限來區分它們,但可以肯定的説,測紋面積要大於百分之五十,腿部的花紋更多,更豐富。有的超級小丑甚至脖子、頭部都有花紋。 [16] 
細條紋(Pinstripes)
細條紋顯示出從頸部基部(頂部終止處)一直延伸到尾部基部的細長鱗片。這些比例尺通常以白色或奶油色突出顯示。根據背部鱗片伸長的百分比,細條也被分為不同類別。細條紋睫角守宮的背條紋與火焰睫角守宮相似。這兩者之間的區別在於,在背側條紋的任一側形成線條的那些拉長的鱗片。沒有細長的鱗片,這將被歸類為火焰睫角守宮,而不是細條紋。 [17] 
亦稱“直線”。直線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低直線,高直線,完美直線。完美直線比較少。低直線:身體兩側的條紋不能達到兩側的百分之50,高直線:身體兩側的條紋高於百分之50甚至達到百分之99。完美直線是百分之百。 [17] 
幻影(Phantom)
通常是一個無圖案的睫角守宮,沿着背部條紋顯示細長的魚鱗,這些魚鱗沒有用白色或奶油突出顯示。 這些細長的鱗片顯着拉長,形成易於識別的條紋,並且它們以“基本”顏色相同的顏色顯示。條紋可以顯示100%,高百分比或低百分比的條紋。最常被看作是淺橙色或黃色基色上的深橙色條紋。 [17] 
達爾馬提亞斑點(Dalmatians)
達爾馬提亞斑點實際上是一個特徵,而不是變形,只是一個有斑點的睫角守宮。這些斑點可以以任何形態存在,因此可能有無圖案的達爾馬提亞,雙色達爾馬提亞,丑角達爾馬提亞,虎紋馬提亞等等。達爾馬提亞剛孵化出來時不一定有斑點,隨着時間的推移而發展,這只是意味着隨着壁虎的增長,動物身上還會出現更多斑點。最常見的斑點顏色是黑色,但斑點也可能形成紅色、橙色、白色、綠灰色和黃色。 [17] 
奶油卷(Creamsicle)
這些壁虎被貼上了“奶油卷”的標籤,它們分享了流行的同名冷凍食品的配色方案。這種形態的最初定義是底色為橙色,有奶油或白色圖案,但也有基色是黃色的。堅持經典的定義,只有展示真正橙色和奶油的壁虎才被貼上“奶油”的標籤。而顯示黃色底色的,簡單地標記為“黃色”。 [17] 
紅臉(Blushing)
紅臉是一種基因突變(或其他臉紅),是睫角守宮有紅色或粉紅色的喉嚨。這種着色可以在臉頰上延伸,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延伸到腹部。 [18] 
王冠(Crowned)
理想的王冠睫角守宮具有非常好看的寬闊的頭部和很大的頂部,當頭部特別寬並且肉質的皮瓣和頂部實際下垂時,比通常的壁虎有更寬的頭部和更長的側邊,這種類型的睫角守宮被稱為“王冠”。 [19] 
綠體(Green)
這種突變引起了越來越多的人的興趣,並最終導致培育出極度綠色的壁虎。經常在諸如“火焰”和“小丑”等突變中可見,綠色標記可以或多或少地取決於個體。在幼體的時候,綠色的部分幾乎根本看不到,就是當壁虎的鳳頭的開始出現時,顏色就會露出來。 [20] 
暗黑(Dark)
暗黑突變定義了一個比平常的睫角守宮更黑暗,更強烈的黑色着色。 [21] 

睫角守宮保護現狀

睫角守宮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2017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易危(VU)。 [4] 

睫角守宮種羣現狀

雖然該物種經人工培育繁殖,數量和品種繁多。但野外自然種羣分佈範圍狹窄、有限,發生的密度低,是塊狀分佈。適度數量少,並有在其分佈範圍內不斷下降。下降的原因是因為棲息地喪失、降水量減少、旅遊影響、道路發展,致使生存環境發生改變。已被列為生存近危的物種。 [4] 

睫角守宮人工飼養

作為寵物,睫角守宮因其古怪但又漂亮的睫毛備受飼養者們的喜好。加上人工育種的反覆配對,如今也有諸如全紅、褚紅和琥珀色等體色、花紋異於野外種的寵物種誕生,在外形方面給了人們更多的選擇。
飼養環境上要儘量符合野生狀態下的自然條件。睫角守宮性情很温馴,是很適合做為初學者入門來養的。但是要注意睫角的尾巴,它一旦斷離就不會再生,所以在抓取時要特別小心。
由於睫角守宮也是典型守宮的夜行性和樹棲型,飼養缸也是應該以高度為主,可以使用無菌土或墨絲為底材, 加上枯枝和綠色植物就可以成為理想的飼養環境。基本上,雄性必須單獨飼養,以免鬥爭造成嚴重傷害,但是自 幼體一起羣養的雄性就比較不會有爭鬥的傾向。UVB燈光設備可以省略,不過有機會多曬太陽還是比較好的。
在人工飼養時,可以餵食蟋蟀,面 包蟲等昆蟲, 成體一週喂3-4次,另外也可以餵食果泥或嬰兒食品。 鈣粉可以每週喂1-2次,幼體則可增加為3-4次。 維他命可以每1-2周餵食一次。混合在果泥中餵食最為方便。水果類食物的比重可以高於昆蟲10-20%。每天至少噴水一次以增加濕度及提供飲水,也可以放置小水盆供飲用。
雄性可以由較肥大的尾巴根部和泄殖腔來分辨。交配大多發生於春季,雌性經過約45天左右的懷孕期後會產下 兩顆卵於產卵盒中,產卵盒可以用適當大小的塑膠盒做成,裏面鋪上無菌土,盒蓋上挖個洞供守宮進出。卵在攝氏22-26度下大約70天可以孵化,幼體的飼養與成體差不多,只是餵食的頻率需增加為每天一次。如果飼養得當,睫角守宮的壽命可以達到五年以上。 [2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