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盲盒

(以隨機抽選為主要特徵的一種銷售模式)

鎖定
盲盒,是指消費者不能提前得知具體產品款式的玩具盒子,具有隨機屬性。這種誕生於日本的潮玩,最初名字叫mini figures,流行歐美后也開始被稱作blind box。盲盒作為一種潮流玩具,盲盒精準切入年輕消費者市場,眾多如考古盲盒、文具盲盒、美妝盲盒、零食盲盒等“盲盒+”商業模式也迅速產生。 [1-2] 
盲盒文化源於美國,興於日本。所謂盲盒,顧名思義,就是盒子裏裝着樣式多樣的可愛玩偶手辦,但盒子上並沒有標註具體是哪一款,以其限定款的飢餓營銷方式,極大激發了消費者的購買慾和復購欲。專家認為,從宏觀消費環境來看,在當下物質高度豐富的時代,銷售已從販賣商品發展為販賣娛樂,“盲盒經濟”的熱潮也由此而來。 [6] 
2023年6月15日,市場監管總局發佈《盲盒經營行為規範指引(試行)》,明確了盲盒經營禁售清單,為盲盒經營劃出紅線,推動盲盒經營者加強合規治理 [22] 
中文名
盲盒
外文名
mini figures
blind box
特    點
消費者不能提前得知具體產品款式
內    容
動漫周邊玩偶
目標人羣
年輕人

盲盒詞語釋義

盲盒,顧名思義,是指消費者不能提前得知具體產品款式的玩具盒子,具有隨機屬性。這種誕生於日本的潮玩,最初名字叫mini figures,流行歐美后也開始被稱作blind box。 [1] 
所謂盲盒,裏面通常裝的是動漫影視作品周邊,或者設計師單獨設計出來的玩偶。之所以叫盲盒,是因為盒子上沒有標註,只有打開才會知道自己抽到了什麼。心理學研究表明,不確定的刺激會加強重複決策,因此一時間盲盒成了讓人上癮的存在。
相對較強的購買力,讓那些受影視動漫文化薰陶的年輕人,能夠撐起龐大的盲盒經濟。從上游的IP設計,到中游的零售,再到下游的二手交易和玩偶改裝,其產業鏈已相當成熟,且市場空間巨大,當然也在不斷掏空年輕人的口袋。 [3] 

盲盒經營規範

2023年6月15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印發盲盒經營行為規範指引(試行),盲盒經營者應當依據生產經營成本和市場供求狀況,合理確定盲盒價格。盲盒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明碼標價,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標明的費用,不得在標價之外加價出售商品,不得實施不按規定明碼標價、哄抬價格、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為。通過盲盒形式銷售的,同一套系商品或者服務的成本差距不應過大。盲盒商品價格不應與相同非盲盒銷售商品價格差距過大。 [21] 

盲盒消費提醒

2021年1月26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官方網站發佈消費提示指出,有經營者用盲盒清庫存,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擾亂市場,提醒廣大消費者勿盲目購買。 [2] 
2021年2月10日,經濟參考報發文提醒,“盲盒經濟”:消費熱潮滋生投機隱患,業內提示理性消費,新業態市場有待規範透明。 [6] 
2021年3月15日,北京日報發文提醒,文具盲盒,帶有一定的趣味性,但也容易令身心發育尚不成熟的學生們沉迷,有可能激起攀比之心,甚至誘導孩子頻繁購買。學校和家長也應該加強對孩子消費觀的教育,及時把學生們從花裏胡哨的盲盒猜想中喚回。 [7] 
2022年1月12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文,肯德基與盲盒銷售商泡泡瑪特聯合推出的“DIMOO聯名款盲盒套餐”,肯德基作為食品經營者,利用限量款盲盒銷售手段,誘導並縱容消費者不理性超量購買食品套餐,有悖公序良俗和法律精神。 [9] 

盲盒各地政策

2022年1月14日,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就1月12日印發的《上海市盲盒經營活動合規指引》舉行新聞通氣會,要求不得向8週歲以下的未成年人銷售盲盒,向8週歲以上未成年人銷售盲盒商品,應通過線上線下等不同方式確認監護人同意。 [10] 
2022年8月16日,市場監管總局網站發佈關於公開徵求《盲盒經營活動規範指引(試行)(徵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徵求意見稿提出,盲盒經營者應將商品名稱、商品種類、商品樣式、抽取規則、商品分佈、商品投放數量、隱藏款抽取概率、商品價值範圍等關鍵信息以顯著方式對外公示,保證消費者在購買前知曉。盲盒經營者不得通過後台操縱改變抽取結果、隨意調整抽取概率等方式變相誘導消費。不得以折現、回購、換購等方式拒絕或者故意拖延發放盲盒。不得設置空盒。 [18-19] 

盲盒研究報告

年輕人對盲盒的痴迷就好像中年人對股票的痴迷。購買盲盒成為當下年輕人的潮流文化之一。
2019年天貓發佈的首份《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潮玩手辦的燒錢指數位列第一,僅在天貓上的銷量就同比增長了189.7%,成為當代年輕人最燒錢的愛好。 [1] 
鳳凰網《文化風向標》通過一系列問卷、採訪、報告試圖探究一二。盲盒熱究竟能持續多長時間,其被背後的文化品牌價值如何得到更多賦能,也是我們想要窺豹一斑探討的答案。 [1]  [4] 
盲盒風向報告

盲盒媒體評論

盲盒可以玩,但要有邊界、有底線,不能誤入“盲”途。盲盒,顧名思義就是在相同的盒子裏放置不同的商品,但有一定概率能夠抽到自己心儀的商品。因其獨有的新鮮性、刺激性及社交屬性而深受廣大年輕人的喜愛。但盲盒不是萬物皆可“盲”,更不應成為商家利用“售出不退不換”等規則“清庫存”的工具。若跟風者一擁而上,沉溺於盲盒消費,由收藏滋生出攀比、炒賣,使得購買盲盒形式大於內容,也會產生很多風險和糾紛。“盲盒”絕不可以盲買盲賣,更不應成為監管盲區。針對利用“盲盒”違法經營等行為,相關部門要有針對地進行清理和規範,積極保障消費者權益,維護健康合法的市場秩序,保持該有的市場透明度和誠信力。經營者銷售盲盒要規範,確保商品的質量信息真實,不得作出虛假、誇大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消費者自己也要理性消費、量力而行,不應過分沉迷,切勿跟風與攀比,要儘量選擇信譽高、口碑好、售後服務完善的商家,注意索要和留存發票等購物票據。唯有做到監管到位、商家自律和消費者理性,才能為“盲盒”找到最穩妥的打開方式,“盲盒熱”才能循着健康發展的軌道繼續“火”下去。(新華網評) [5] 
盲盒行業的良性發展,還有賴於經營者和消費者之間建立起良性互動。對經營者而言,切莫一味逐利而盲了心。要切實遵守市場規則,承擔法定的質量擔保責任,確保商品質量信息真實,保障消費者知情權,不可過度營銷消費者的獵奇心理,誤導消費者衝動消費。對消費者來説,也別因沉迷而盲了眼。應認識到盲盒具有不確定性的本質,結合自身經濟能力、消費需求和興趣愛好等理性消費、適度消費。(中國紀檢監察報評) [8] 
盲盒套餐,是盲盒營銷的產物。盲盒營銷是否得當,尚可探討。但,不是萬物皆可“盲盒+”!作為餐飲企業,特別是快餐經營,理應知道食品保質期的重要性,也更懂得限時做、限時賣與限時消費的重要性。如此製造營銷噱頭,刺激消費衝動,引致嚴重浪費,有悖於社會公德,也違背了知名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被點名批評、備受詬病,説明盲盒一旦侵入餐飲領域,很容易人為製造“舌尖上的浪費”,只會是一場錯誤失敗的、譁眾取寵的營銷。
營銷不是炒作,更不能有悖法律。反食品浪費法明確規定,“餐飲服務經營者不得誘導、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盲盒+”餐食,屬於眼中沒有法律的營銷策劃,是大膽且赤裸的冒險。
曾經,“盲盒+”寵物,無視動物的生命權,盲盒變“亡盒”;“盲盒+”美妝,新穎形式背後不乏臨期產品,盲盒變“裝盒”。如今,“盲盒+”餐食跟風帶來的浪費,又讓盲盒變“食盒”,很多人買盒棄食。如此邊兜售商品邊浪費資源,何止是變味,簡直是畸形!
在盲盒模式下,稀缺與沉迷、搶購與囤積、炒作與哄抬等現象緊密綁定,企圖牟利的商家往往大量生產,深陷其中的消費者往往大量採購,不管盒子裏裝的是食品、玩偶、文具還是其他東西,需求有限,而造成大量本不必要的廢棄,對於資源皆為浪費,久而久之必定觸目驚心。
可以説,盲盒之亂,指向了一個問題:此類營銷製造稀缺、惡意引流、遮蔽理性,導致盲目消費,除了滿足商家牟利目的,只能帶來營銷環境的混亂和消費秩序的紊亂。盲盒屬性的產品及現象越是火熱,越應該提醒消費者擦亮眼睛、保持理性,也越應該呼籲監管部門加強引導、強化治理。從這個意義上説,“盲盒風”帶來的“浮誇風”“浪費風”“盲目風”,必須要剎一剎了!
奉勸一些企業三思而行、審慎而為,也奉勸一些商業模式迴歸常態、迴歸健康。(人民網評) [11] 
2022年1月,據人民網報道,盲盒營銷不能盲目炒作,盲盒經濟不能淪為“盲目經濟”。 [12] 
2022年2月,“萬物皆可盲盒”。當下,購買、分享盲盒成為青少年羣體的消費新風潮,但過度的“盲盒熱”也引發過度消費、商品溢價、攀比浪費等亂象,商家利用的正是青少年羣體的獵奇心理。業內專家建議,完善法律法規,加大監管力度,整治過度營銷等行為,並引導青少年羣體養成文明理性的消費習慣。 [13] 
2022年5月,“開榴蓮盲盒挑戰”佔領了小紅書、B站、微博、抖音等眾多平台。“買榴蓮就像在賭石”“挑榴蓮彷彿開盲盒”等話題引發了網友的廣泛探討。挑榴蓮、開榴蓮、曬榴蓮似乎也成為榴蓮“新玩法”。 [16] 
2022年,奧特曼卡牌被賦予不少功能,社交只是其中之一。孩子們之間,誰擁有了稀有指數頗高的ZR卡,也就意味着更受歡迎。 [17] 

盲盒曝光

2022年3月15日,據央視財經:800元娃娃盲盒成本僅有30元,為抽取隱藏款,有消費者花1萬多元狂買106份盲盒。 [14] 
2022年4月,多名消費者反映,稱在線抽盒平台盲盒星球存在拖延發貨、選擇性發貨、砍單等情況。 [15] 
2023年3月17日,“北京消協”微信公眾號消息,盲盒消費有哪些“坑”?京津冀消協發佈盲盒消費調查結果。 [20] 
存在問題與調查結果
1、八成受訪者購買過潮玩類盲盒,調查發現部分購物平台及商家涉嫌售賣盜版盲盒。
2、部分平台及商家售賣的潮玩盲盒及文具盲盒商品未標明隱藏款抽中概率。
3、57.25%的受訪者購買過化妝品類盲盒,部分商家售賣使用期限較短、來源不明產品,或摻雜三無產品售賣。
4、部分圖書百貨類盲盒售賣價格高於內容商品價值。
5、部分盲盒APP涉嫌抽彩式誘導消費、自定義商品回收規則。
6、部分平台及商家超出經營範圍銷售盲盒商品。
7、九成以上受訪者對盲盒有負面看法。
8、88.54%的受訪者支持儘快出台盲盒管理辦法或規定。 [2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