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盧靖

(北魏大臣)

鎖定
盧靖(?-?),范陽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魏大臣。
出身范陽盧氏北祖。北魏幽州別駕盧輔之子。
別    名
盧靜
所處時代
北魏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范陽郡涿縣(河北涿州)
本    名
盧靖
家    世
范陽盧氏北祖

目錄

盧靖生平

盧靖(《周書》稱“盧靖” [1]  ,《魏書》與《北史》稱“盧靜” [2-3]  ),喜愛學習,有美好的舉止和儀態,喝酒數鬥也不會迷亂,在太常丞任內去世。西魏大統年間,朝廷追贈其為太僕卿、平州刺史。 [3] 

盧靖家族

盧靖出身范陽盧氏北祖。唐顯慶四年(659年),唐高宗李治下禁婚詔,禁止“七姓十家”互相通婚,范陽盧氏作為中原郡姓“五姓七族”之一,東漢以來家世非常顯赫,范陽盧度世四子、盧輔六子、盧溥諸子被列入禁婚家範疇。 [6-8] 

盧靖曾祖父

盧昭,北燕僕射、黃門,北祖盧偃第四子。

盧靖祖父

盧珉。

盧靖父親

盧輔,北魏幽州別駕。

盧靖兄弟

盧靖兒子

  • 盧景祚,北魏司空掾。 [4] 
  • 盧景融,北齊幽州治中。 [5] 
  • 盧景裕,東魏齊王開府屬,北齊神武帝高歡諸子的老師。
  • 盧辯,北周師氏中大夫、小宗伯、大將軍、宜州刺史、沈獻公,西魏文帝元寶炬諸子老師。
  • 盧光,北周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陝州總管府長史、燕郡簡公,北周武帝宇文邕老師。

盧靖家族影響

范陽盧氏作為中原世家大族“五姓七族”之一,東漢以來家世非常顯赫,引起唐朝統治者的高度關注和擔憂。為了抑制中原門閥士族的勢力和影響力,唐顯慶四年(659年),唐高宗下達禁婚詔,禁止包括盧輔六子後裔在內的世家大族“七姓十家”之間互相通婚。其實,雖然他們當中有部分人已逐步失去昔日顯赫的政治權勢和地位,甚至有不少人墮落為平民百姓,“身未免於貧賤”,卻仍以婚婭相尚,不與皇室聯姻,“光榮孤立”於李唐政權之外,“往往反自稱‘禁婚家’,益增厚價。”禁婚詔不但沒有起到削弱“七姓十家”影響力的作用,反而抬高了他們的身份。 [6-8] 
參考資料
  • 1.    《周書·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盧辯,字景宣,范陽涿人。累世儒學。父靖,太常丞。辯少好學,博通經籍。舉秀才,為太學博士。”
  • 2.    魏書·卷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盧同  .國學導航.2016-11-06[引用日期2019-11-21]
  • 3.    《北史·卷三十·列傳第十八》:同兄靜,好學有風度,飲酒至數鬥不亂。終於太常丞。大統初,贈太僕卿、平州刺史。
  • 4.    《太平廣記·卷六六·女仙十一》:唐永真年,南海貢奇女盧眉娘,年十四歲。眉娘生,眉如線且長,故有是名。本北祖帝師之裔,自大定中流落嶺表。後漢盧景裕、景祚、景宣、景融兄弟四人皆為皇王之師,因號帝師。
  • 5.    《大周故萊州司倉參軍騎都尉范陽盧府君墓誌銘並序》:“君諱延慶,字子賀,范陽涿人也。壽張府君,從官東郡,因而寓居焉。昔建邦設都,因採受氏。家承太嶽,國自炎皇。人傑地靈,金聲玉振。尚父韞龍韜之 略,奄有東家;先生假蟬蜕之資,遂升玄關。或忠貞繼代,或舒捲隨時。人無聞然道斯隆矣。八代祖偃,燕營丘太守,即晉中郎諶之第五子也。家在涿城,居於巷北。世稱北祖,偃為始焉。偃生昭,昭生珉,珉生輔,君之五代祖也。高祖靜, 魏太僕卿。曾祖景融,北齊幽州持中。祖長諧,隋懷州司兵參軍。父大寶,唐鄆州壽張縣令,朝散大夫致仕。經始五代,出入四朝。軒冕為士友之宗,德業寔人倫之表。於穆顯祖,學府文源。昆季一門,師傳三國。演九流之奧,坐辯離經; 屈萬乘之尊,躬承請蓋。君優遊邁俗,倜儻不羣。非吏非隱,道合於夷惠;亦史亦玄,藝窮乎孔墨。性好音律,雅尚琴酒。每怙神風景,縱性業園。泊乎自得,與物無競。年廿以父任補右典戎衞翊衞。有事於泰山,授東宮輿腳,雖位因籍地,而任匪其才,有懷退歸意,其默默然,嘗卜營山水,以幽符貞遁。歲調歸州司户參軍,右帶荊門,左聯巴硤。青谿洞□,黃草仙岩。不遠千里之遊,以極一時之致。轉萊州司倉參軍,加騎都尉。性不之偶,辭疾去職。乃屏居田裏,交絕公卿;載縃典墳,以貽子弟。乘汗浸之氣,猶爾而來;泛泱漭之川,枵然自適。以聖歷二年己亥臘月廿八日甲寅,遷神於崇政裏第,春秋七十有二。嗚呼哀哉,梁木其摧。天廢斯道,伐喪斯材。朝庭颯焉已空,僚友怳其如失。豈唯素車白馬,痛結幽明者 乎。夫人隴西李氏,婺州㓨史仁器之女也。金相玉質,桂馥蘭芬。運膺五百年,世傳二千石。夫人秉茲懿範,偶德良家。若獻光於內,則夙興穆於外。賾浮休易 謝,委桃李而先彫;窀穸何長,踐霜露而增遠。以咸亨五年太歲甲戌五月十二日庚申,卒于歸州官舍,春秋卌三。展□令辰載安宅兆。合葬于都西北十三里平樂鄉之原,禮也。卻睇邙阜,俯鏡湹□。崗嶂重沓,榛林縈映。平生所好,與丘壑而同歸;冥寞奚憑,共魂形而永畢。嗣子李珣等泣血崩心,餐荼茹蓼。愴庭闈之閒,寂怙恃何依;悲歲月之崢嶸,攀號□及。敬遵典禮,恭事墳塋,謹用商家,克修壬穴。以其年八月九日庚寅坤時下□,魁剛藏設,薨裏與黃泉共通;神將加臨,德辰將白露相會。百祥符協,六位光□。啓此玄門,宅茲幽室。千齡萬代,地久天長。瞻奉無期,孤哀永訣。”
  • 6.    《新唐書·卷九十五·列傳第二十·高儉》:高宗時,許敬宗以不敍武后世,又李義府恥其家無名,更以孔志約、楊仁卿、史玄道、呂才等十二人刊定之,裁廣類例,合二百三十五姓,二千二百八十七家,帝自敍所以然。以四後姓、酅公、介公及三公、太子三師、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僕射為第一姓,文武二品及知政事三品為第二姓,各以品位高下敍之,凡九等,取身及昆弟子孫,餘屬不入,改為《姓氏錄》。當時軍功入五品者,皆升譜限,搢紳恥焉,目為“勳格”。義府奏悉索《氏族志》燒之。又詔後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温,范陽盧子遷、盧渾(溥)、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凡七姓十家,不得自為昏;三品以上納幣不得過三百匹,四品五品二百,六品七品百,悉為歸裝,夫氏禁受陪門財。
  • 7.    《全唐文·卷三一八·唐贈太子少師崔公神道碑》:神龍中,申明舊詔,著之甲令,以五姓婚媾,冠冕天下,物惡大盛,禁相為姻。隴西李寶之六子,太原王瓊之四子,滎陽鄭温之三子,范陽盧子遷之四子、盧輔之六子,公之八代祖元孫之二子,博陵崔懿之八子,趙郡李楷之四子,士望四十四人之後,同降明詔,斯可謂美宗族人物而錶冠冕矣!
  • 8.    《資治通鑑·卷二百·唐紀十六·高宗》:初,太宗疾山東士人自矜門地,昏姻多責資財,命修《氏族志》例降一等;王妃、主婿皆取勳臣家,不議山東之族。而魏徵、房玄齡、李勣家皆盛與為昏,常左右之,由是舊望不減,或一姓之中,更分某房某眷,高下懸隔。李義府為其子求昏不獲,恨之,故以先帝之旨,勸上矯其弊。壬戌,詔後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温、范陽盧子遷、盧渾(溥)、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等子孫,不得自為昏姻。仍定天下嫁女受財之數,毋得受陪門財。然族望為時俗所尚,終不能禁,或載女竊送夫家,或女老不嫁,終不與異姓為昏。其衰宗落譜,昭穆所不齒者,往往反自稱“禁婚家”,益增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