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盆底肌痙攣綜合徵

鎖定
正常人在靜息狀態下,盆底肌呈輕度的張力收縮狀態,以維持會陰正常位置和肛門自制。在排糞時,恥骨直腸肌和外括約肌均迅速抑制,以使肛管直腸角變大、肛管鬆弛,便於糞塊通過。若排糞時上述肌肉不能鬆弛,甚至反而收縮,就會阻塞腸道出口,引起排糞困難,稱為盆底肌痙攣綜合徵。
中文名
盆底肌痙攣綜合徵
外文名
pelvic floor spasm syndrome
簡    稱
PFSS
拼    音
pén dǐ jī jìng luán zōng hé zhēng

盆底肌痙攣綜合徵相關信息

盆底肌 盆底肌
盆底肌痙攣綜合徵(pelvic floor spasm syndrome,下簡稱為PFSS)為盆底肌功能失調所致。

盆底肌痙攣綜合徵病因

尚不清楚。因痙攣僅在排糞時發生,認為屬正常肌肉的功能失常。有人認為與其他肌肉功能紊亂一樣,心理因素可能有一定作用,該徵常與會陰下降、直腸前膨出、直腸內套疊合併存在。

盆底肌痙攣綜合徵臨牀表現

主要為排糞困難。患者有會陰脹滿感與便意,但排出糞便卻十分困難(排糞時間長,排糞疼痛)。成形軟便亦不易排出,患者常服用大量瀉藥或灌腸以期排空直腸,並常有排糞時肛門難以張開之感覺。

盆底肌痙攣綜合徵檢查

肛鏡檢查乙狀結腸鏡檢查、鋇劑灌腸,均不能發現明顯異常。其主要檢查方法有以下5種。
1.肌電圖描記:靜止時恥骨直腸肌有輕度肌電活動,擠壓時活動明顯增強。
2.排糞造影:典型表現是摒便時肛門直腸角不增大甚至變小。
3.肛腸動力學檢查:排糞反射異常。
4.結腸傳導功能檢查:可有直腸瀦留或左結腸、乙狀結腸傳輸延遲。
5.直腸指診:行直腸指診時,囑患者做模擬排糞動作即感肛管不鬆弛,反而收縮。測壓證實肛壓不下降反而上升。提示排糞弛緩反射缺乏。

盆底肌痙攣綜合徵診斷

依據患者有排糞困難病史結合X線檢查不透射線的標誌物阻塞右直腸內的位置及各項檢查所見,可診斷為PESS。與恥骨直腸肌綜合徵不同的是,本徵主要表現為盆底肌反常收縮,而無肌纖維肥大。

盆底肌痙攣綜合徵治療

由於迄今為止尚未發現本徵有器質性改變,而認為屬肌肉功能異常,與其他臟器功能紊亂一樣,心理因素可能起作用,故治療應以設法恢復肌肉的正常功能為主。首先採用生物反饋與模擬排糞的方法訓練患者,如Bleijenberg用肌電生物反饋與模擬排便的方法訓練患者,效果良好。國內牛虹利用肛管直腸測壓儀協助生物反饋法,訓練患者糾正其排糞時的盆底肌肉異常活動,取得了非常滿意的療效。訓練前消除患者焦慮心理,教會正確的排糞動作也很重要。
其次是直腸內理療、飲食療法等。一般不予手術治療。併發直腸前突直腸內套疊的患者,當治癒併發症後,本症狀亦也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