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皇明通紀輯要

鎖定
《皇明通紀輯要》是明陳建輯的編年體史書。
中文名
皇明通紀輯要
作    者
陳建
類    別
編年體史書
年    代

目錄

皇明通紀輯要簡介

作者陳建潛心於著述,尤精理學,著有《皇明通紀》、《治安要議》、《學■通辨》、《濫竽錄》、《樂府通考》等書。
嶽元聲,字之初,號石帆,浙江嘉興人。明萬曆進士,以強項著稱。累官至南京兵部侍郎,因為彈劾魏忠賢而被罷官回鄉,其著有《聖學範圍圖》。馬晉允,舜水人,清順治十五年進士。曾任侍讀。
據王重民先生的《中國善本書提要》中所記,陳建輯《皇明資治通紀》分為前、後兩編,前編題為《啓運錄》, 先完成, 記事自辛卯元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至洪武三十一年之前。後聽從黃佐的勸告,又纂修了後編,題為《革朝靖難紀》,記事自洪武三十一年始,訖自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並匯前後刻版,總題為“皇明歷朝資治通紀”。後來嶽元聲刪訂陳書,並增補記事自嘉靖元年至隆慶六年,題為《皇明資治續紀》,合陳著共三十卷。後來馬晉允又根據清家的著作,再補陳書至天啓年間,訂全書為二十四卷,題為《皇明通紀輯要》,最後完成於清初。
《皇明通紀輯書》儘管所記多為明書史事,但成書卻在清初。然而書中對於為滿清所禁忌的語詞,卻客不客氣地大肆登錄,一點兒也不避諱。如書中稱清太祖努兒哈赤為“奴酋”、“逆奴”、“建州夷酋”,甚至直呼其名。又稱建州女真人為“虜”、“建夷”或“東夷”,對明朝則稱為“皇明”或“我朝”。對於後金對明朝用兵於邊境,則稱為“犯”、“入寇”,像這樣的地方,書中觸目即是。
……萬曆四十六年,奴酋努兒哈赤借報仇為名,大舉進犯明境,火燒撫順城,將城中人畜物資擄掠一空始去。第二年,明朝任命楊鎬為經略,出鎮遼東。明軍兵分四路出擊後金軍隊。不幸的是,由於中路將領輕敵,明軍在薩爾滸大敗。《輯要》中對這次戰役中一些明軍將士的英勇事蹟傾注了大量熱情加以描寫,説他們“有犁王庭之志”,雖遭伏擊而逞敗勢,仍英勇衝鋒,“直搗奴穴,怒號泣震天,幾已成功”,惜乎“餉援絕而鏖戰死。”作者總結了這次戰役的教訓,認為,如果當時首尾兩方夾擊敵人,迫使其分散兵力,又假如明軍各路兵馬官兵團結一心,互相呼應,敵人早就授首了。
《輯要》中還記載,天啓元年,奴酋努兒哈赤率清虜再犯明境,先襲瀋陽,又犯遼東,經略袁應泰和按臣張銓率守城明軍拼死抵抗,終因力量相差懸殊,城池失守,袁張二人也為國捐軀。書中詳細地描寫了張銓的殉國過程,述其被擒後“罵賊不屈死”。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出,書中的傾向性是非常明顯的。
皇明通紀輯要是編年體史書,明陳建輯,嶽元聲訂補,清馬晉元增訂。清代禁書。作者陳建,字廷肇,號清闌,廣東東莞人。明嘉靖間舉人,擔任過信陽知縣,因為母親年邁需要奉養而辭官回鄉。《皇明通紀輯要》中對於明軍將領忠心衞國,抵禦後金入侵的行為等,都作了高度地評價。

皇明通紀輯要內容提要

明朝開國以來,對於周圍的少數民族多采用安撫征伐並舉的政策,而滿族人也一度臣屬於明朝,對於這段往事,滿清統治者一向是避諱的,但在書中多有這樣的記載。如天順三年,明朝的間諜聽説:“建州酋董山潛結朝鮮”,於是向朝廷報告了這件事。明朝廷遂命“巡撫遼東都御史程信譏察之。信使自在州和州終成詐以他事■其境上,得朝鮮授董山為正憲大夫中樞密使制書還報。信具以上聞,請乘其未發,遣二使急往問之,可伐其謀。上乃命一給事中往朝鮮,一錦衣譯者往建州。西酋初不肯承。出制示之皆驚服。各上表貢馬謝罪。”這件事並不算重要,但卻反映了明朝同其周邊少數民族的複雜關係。而建州女真當時力量很弱,面對明朝的巨大壓力,只能謝罪稱臣,同日後那不可一世的威風比起來,實在讓人瞧不過眼。對於這樣的屈辱往事,滿清統治者怎麼會樂意百姓知道呢?對於滿清統治者內部發生的“家事”,《輯要》中也不乏記載,其中也有一些事是很觸滿清皇帝的忌諱的。如書中曾敍述過這樣一件事:當初,王杲殺了明朝主持邊疆事務的官吏,明軍將領李成梁在他失的幫助下,殺了王杲。他失是努兒哈赤的父親,而王杲則是他失的姻親。他失為了討好明朝,擴大勢力,連親友也不惜出賣,這樣的事情很令滿清皇帝難堪,在《明史》和《清實錄》中皆未載一字,《輯要》竟然把這件事寫進去了,滿人皇帝怎能不痛恨這部書呢?
還有一件事更讓他們尷尬,即所謂“老女”問題。萬曆二十一年,奴酋努兒哈赤所部的建州女真部落大敗海西女真部落的卜寨、那林孛羅等九部聯軍。後來海西女真各部遣使請求修好,並向努兒哈赤開出了一個誘人的條件:即願將卜寨之女白羊骨之妹嫁給努兒哈赤。白羊骨的妹妹據説貌若仙人,是當時滿人中有名的美女。努兒哈赤聽了這個建議後自然很高興,他辦了許多聘禮給海西部落,並同他們結了盟。可努兒哈赤這次卻上了一個大當,白羊骨改變了主意,將其妹另配他人,一開始許給了哈達的蒙格孛羅,哈達滅亡後,又許給馬拉的卜佔台,最後歸了蒙古的暖兔之子,剛出嫁沒多久,就病故了。努兒哈赤則由此抱憾一生,其後代也認為祖先做了一件丟臉的事情,羞於為人提起。而《皇明通紀輯要》中則詳述此事。
《輯要》中還記載了明各朝各代所發生的大事,其中有權貴弄權,忠臣報國,與周圍少數民族交兵,平定內亂,朝內變故等等。有些事情足以引起人們的故國之思,而這,當然也應該是其遭禁燬的緣由之一。
《皇明通紀輯要》根據的材料相當複雜,文獻和傳聞未加區別。而滿清之所以禁《輯要》,顯然是因為該書中揭露了不少滿清內幕,對於這樣忠實記錄史實的方式,滿清統治者怎麼能容忍呢?禁燬造成的後果是《輯要》刻本在國內絕跡,所流傳者只有朝鮮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