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皇太子號戰列艦

鎖定
皇太子號戰列艦(英文:BORODINO battleships [1]  ,俄語:Цесаре́вич)是沙皇俄國為了對抗日益強大的日本海軍而向法國購買的戰列艦,排水量近13000噸,最大航速18.5節,裝備有2座雙聯裝305毫米炮,6座雙聯裝152毫米炮,裝有兩台蒸汽機,共有16500馬力
中文名
皇太子號戰列艦
外文名
BORODINO battleships [1] 
研製時間
1900~1901年 [1] 
艦船類型
戰列艦
俄文名稱
Цесаре́вич
所屬國家
沙皇俄國

皇太子號戰列艦基本數據

概觀
艦種:前無畏艦
擁有國:沙皇俄國(建成至起義)
俄羅斯蘇維埃共和國(獲得至拆解)
數量:1艘
製造廠:法國濱海拉塞訥地中海新鑄造與建設公司(FCM)(法語:Société Nouvelle des Forges et Chantiers de la Méditerranée)
下訂:1898年7月20日
下水:1901年2月23日
結局:1924年拆解
技術數據
標準排水量:設計:1萬3105噸
全長:艦體全長:118.5米
全寬:23.2米
吃水:設計:7.92米
燃料:燃煤810噸
鍋爐:燃煤專燒貝爾維爾式水管鍋爐(英語:List of boiler types, by manufacturer#Belleville boiler)20座
動力:直立型三段膨脹式三汽缸複合式蒸汽引擎2座
2軸推進
功率:設計:16,300匹指示馬力(12,155千瓦特)
最高速度:18節(33千米每小時)
續航距離:5,500海里(10,186千米)/10節(19千米每小時)
乘員:778-779
武器裝備:40倍徑雙聯裝12英寸(305毫米)炮2座計4門
45倍徑雙聯裝6英寸(152毫米)炮6座計12門
50倍徑75毫米(3.0英寸)單裝炮20門
38倍徑47毫米(1.9英寸)單裝炮20門
37毫米(1.5英寸)單裝炮8門
381毫米(15.0英寸)單裝魚雷發射管4具(水線上2具,水線下2具)
裝甲:克虜伯滲碳裝甲
水線帶:170~250毫米(6.7~9.8英寸)
甲板:40~50毫米(1.6~2.0英寸)
主炮炮塔:250毫米(9.8英寸)
主炮炮座:250毫米(9.8英寸)
司令塔:254毫米(10.0英寸)
本艦為俄羅斯帝國海軍中第三艘沿用此名的軍艦 [1] 

皇太子號戰列艦簡介

該艦於1901年在法國土倫造船廠下水,1903年加入俄羅斯第一太平洋艦隊任旗艦。1904年自旅順外逃時在黃海海戰中受重創後逃往青島,1906年返回俄國,1922年被拆毀。

皇太子號戰列艦建造概況

先進的雙聯裝炮塔 先進的雙聯裝炮塔
1899年5月,在當時法國最好的造船廠土倫造船廠,一艘巨大艦船的龍骨被安裝和樹立起來。沙皇俄國海軍新的驕傲——皇太子號正式開始了建造。
這艘龐大的戰列艦(前無畏艦)是按當時最新式的艦船標準建造的:設計標準排水量達到12912噸,使用20台燃煤鍋爐,功率16500馬力,航速約18節,裝備有讓人頗感震撼的四門305mm艦炮(雙聯裝,安裝在當時堪稱先進的電動裝甲炮塔裏,同期德國的德意志號的主炮僅283MM)……總而言之,它漂亮的外型結合當時第的火力和防護,確實是一艘配得上皇太子(俄語:Кронпри́нц)名份的戰列艦。
該艦在船型上採用了長艏樓佈置。在裝甲材質上運用了法國人發明的高強度“鎳化鋼”,並輔以維式加熱處理工藝。新材料和新工藝的結合運用,使戰列艦的裝甲帶厚度大為降低。
法國人在這艘萬把噸的軍艦上安裝了過重的裝甲(近4000噸裝甲重量),另外它的幹舷較高,再加上典型的法國式裝甲佈局(強調所謂全面防護,戰列艦那特別高大的上層建築物,也包含在了裝甲帶內,其防護可謂面面俱到了),這些都導致此艦重心過高,在受損之時極其容易傾覆。雖然法國人試圖用側弦向內大角度傾斜來降低重心,還是導致軍艦在突然轉彎時影響艦體的穩定性。遺憾的是俄軍直到對馬海戰才意識到了這一點。

皇太子號戰列艦艦史

1903年,“皇太子”號戰列艦建成,俄國人讓它在本土停留了一陣,以讓自己的水兵適應這艘嶄新的軍艦。隨後它獨自穿越大洋來到遠東旅順,它在那裏加入沙俄第一太平洋分艦隊擔任旗艦。
“皇太子”號戰列艦 “皇太子”號戰列艦
1904年2月8日夜,日本魚雷艇偷襲了停泊在旅順港的俄軍艦隻,“皇太子”號被命中一條魚雷,所幸艦上人員搶救及時,它帶傷上了旅順碼頭,隨即俄國人展開了對“皇太子”號的搶修,經過一番努力,皇太子號在5月份恢復了戰鬥力。
接替分艦隊指揮的維特格甫梯海軍少將在接到撤向海參崴的命令後,命令俄國艦隊在1904年8月10日突圍,維特格甫梯在皇太子號上指揮這次突圍行動。上午8點45分,俄海軍在皇太子號率領下成一路縱隊出港,下午13點,試圖攔截的日本艦隊向俄艦開火,相互炮擊了一個小時,雙方都損失輕微。隨後,俄艦脱離了日方炮火射程,擺脱日艦東向駛去。下午4點半,日艦又趕了上來,這次雙方在較近的距離上發生炮戰,“皇太子”號充分發揮了新鋭戰列艦的火力優勢,維特格甫梯命令自己的座艦稍向南轉以便發揚全艦火力、放慢速度以放日本人*近,它的305mm主炮猛地向日艦怒吼,噴射出憤怒的火焰和復仇的炮彈——由於雙方距離不斷縮短,“皇太子”號接連命中日方旗艦“三笠”號,“三笠”號一共被命中22次,其中至少有4發是“皇太子”號發射的致命的305mm炮彈。“三笠”號艦橋受創,艦長受重傷,甲板橫屍遍地,死32人,傷78人——在皇太子號的凌厲炮擊下三笠號幾乎全部火炮失去了作用。
在勝利的天平就要向俄國人傾斜的瞬間,命運女神似乎在天空中推了被打得有點忙亂起來的日本人一把,1枚日艦忙亂中發射的12英寸炮彈正中“皇太子”號艦橋,在艦橋頂部那沒有絲毫防護力的遮陽板下指揮作戰的維特格甫梯恩被彈片擊中身亡。失去了艦隊司令使俄艦隊失去了鬥志,它們紛紛轉向返回旅順——惟獨皇太子號仍然頑強地向日本人還擊,並依靠重甲的防護在日本軍艦的彈雨中成功破圍而出,孤獨地開往膠州灣。按當時海牙海軍作戰協定,在那裏“太子”號被控制青島的德國扣留,直到日俄戰爭結束它才返回波羅的海。
一戰爆發前,皇太子號戰列艦經常無所事事地獨自在海上巡邏,艦上的水兵把這艘經常獨來獨去的軍艦開玩笑地稱為“孤獨的王子”。
一戰期間的皇太子號戰列艦 一戰期間的皇太子號戰列艦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皇太子”號擔當起俄海軍在波羅的海的中流砥柱,但這之後不久,它的主力地位就被更先進的“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所替代。皇太子號被命令開往船廠整修,然後“皇太子”號就一直被用於在波羅的海同德國人周旋,它時常在沒有任何軍艦掩護的情況下孤獨地單艦在海上巡弋,所幸“皇太子”命大福大,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二月革命後,沙皇政府倒台了,在俄國那動盪的歲月裏,“皇太子”號戰列艦站到了俄國臨時政府一邊,它被克倫斯基臨時政府改名為“公民”號(俄語:Гражданин)。
“皇太子”號最後的戰鬥也是在臨時政府旗幟下進行的。那是在1917年10月5日,由於臨時政府堅持繼續戰爭,俄國和德國仍處於戰爭狀態,“皇太子”號在里加灣突然遭遇德國國王級戰列艦“馬克格拉芙”號,德艦幾乎是向皇太子號面對面駛來,當重心偏高的“皇太子”號小心翼翼地左舵轉向試圖佔領有利位置時,操縱靈活的德艦搶先完成了轉向,“皇太子”隨後被德艦大口徑炮彈連續命中,它的前部煙囱被擊穿,一枚炮彈在甲板上爆炸,造成探照燈被毀,右舷險些被德艦發射的一枚炮彈擊穿……儘管受到重創,“皇太子”號又一次頑強地脱離了險境,它一邊拼命還擊一邊掙扎着大回轉180度,由於忽起大霧,它奇蹟般擺脱了德艦的糾纏,從此"皇太子"號戰列艦退出了俄國臨時政府的戰鬥序列。
臨時政府倒台後,它被編入了蘇維埃紅海軍,由於“皇太子”號從技術上説已經過時,它一直沒有得到完全修復,蘇維埃政府對它也不重視,所以這位“孤獨的王子”就一直獨自靜悄悄停泊在港灣裏。
1925年,在血腥的俄國內戰即將結束之際,這位“孤獨的王子”也走到了它“一生”的盡頭,它退出了紅海軍現役,接着被賣掉拆成小塊回爐。 [2] 
參考資料
  • 1.    BORODINO battleships  .Navypedia.org[引用日期2020-02-14]
  • 2.    歐陽凱.孤獨的“王子”——沙俄遠東艦隊旗艦“太子”號的一生.北京: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兵器》雜誌社,2004年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