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龍寺

(浙江省杭州市白龍寺)

鎖定
白龍寺,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瓜瀝鎮東恩村航塢山巔。始建於北宋熙寧年(1066—1070)間。傳説龍光法師雲遊此山,見嶺上有白龍,遂結茅廬其上。南宋紹興三年(1133)募創寺宇,供觀音、白龍像,故名“白龍寺”。
2014年2月1日(農曆甲午年正月初二)凌晨,航塢山頂的白龍寺部分被燒了,而毀掉的正是作為文物保護單位最核心的明代建築
中文名
白龍寺
始建於
北宋熙寧年間
重    建
一九八三年五月
地理位置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

白龍寺寺廟簡介

白龍寺 白龍寺
白龍寺,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瓜瀝鎮東恩村航塢山巔,地處杭州近郊,富春江畔,白龍山麓,是融禪、淨、密於一體的修持道場。據明代《會稽志》記載:白龍寺位於蕭山市東南四十里航塢山上巔,山北臨錢塘江,登頂可望及海寧縣,航塢山又名“王爬山”。據傳越王勾踐吳王開戰,需尋找有一百個山頭的山建越王城,當他登航塢山之頂往下數山頭一連數次只有九十九個,忘記加入自己站着山頭,因此放棄了在航塢山屯兵操練的打算,以後越王打敗吳王,此山當地百姓叫“王步山”一直至今。白龍寺之始究竟建於何時,各種説法不一,據《乾隆紹興府志》記載:“白龍寺位於航塢山之巔。

白龍寺史料記載

宋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建寺,內有白龍井,常年不涸,故名白龍寺,吳越錢武肅王嘗屯兵於此。明嘉靖三十二年,總兵湯克寬胡宗憲等在此山大破倭寇於此。”又據《越鐸日報》記載:“白龍寺創始於趙宗嘉定初年(公元1208年)為進士沈北海先生隱居之所,厥後改建禪院,中設觀音大士像。人傑地靈,蔚為古剎。”
按現存寺內廟碑《白龍寺重建碑記》(清同治八年沈成烈撰)所載:“在大宋熙寧間,龍光法師雲遊此山,見嶺上有白龍呈現,遂結茅其上,募創寺宇,供奉觀音大士以及白龍像,因此白龍寺名焉。”按熙寧為北宋神宗年號(公元1068——1077年)。以上三種説法是碑文為最早、最為實際,故確定白龍寺建寺為大宋熙寧年間。

白龍寺重建時期

1980年前後,當地政府撥款,大興封山育林,植樹造林之風,又建牌坊一座和上山道路全面修建,白龍寺也修葺一新,山門前台階進行重新改造,並建仿古路亭四個。
2005年,白龍寺又耗巨資建造第四進“大雄寶殿”,上山道路已有一半以上重新拓寬建造成石板路,當地政府又撥款數百萬元正在修築一條由山下至山上的盤山公路,預計到2006年6月可以竣工通車。人行上山道旁又種植大面積的樟樹,每天清晨有數百人上山晨練,平時遊人不絕,一個風景優美,風光秀麗,樹木林蔭,空氣新鮮,而千年古剎白龍寺又宛然一新的面貌使它又煥發了昔日光輝。每年春節和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為“觀音大士”生日,萬人上山燒香,其香火旺盛,呈現了一派國泰民安的繁榮景象,而必將成為我區的一個新的旅遊景點。
檀越沈、王二族,暨眾姓施主議建,住持祖英同徒印清、印良立石。

白龍寺詩人題詠

另據《會稽志》記載:元代詩人薩都刺,遊航塢山時,夜宿白龍寺作詩一首:
拂衣登絕頂,石磴漬苔紋。
烏道懸青壁,龍池浸白雲。
樹深猿抱子,花暖鹿成羣。
更愛禪房宿,泉聲沏夜聞。
2014年重建後的白龍寺
明代詩人來三聘,夜宿白龍寺乃作詩一首:
古寺高懸萬仞山,蒼崖絕壁倦路攀。
雲連滄海檐楹下,天接銀河咫尺間。
江上潮聲來客枕,峯頭月色映禪關。
孤眠頓覺塵心靜,半夜松風野鶴還。
清代詩人單隆周,在遊白龍寺時,見山奇松迭現,千姿百態,便作詩一首:
我愛蒼松十數丈,託根盤形石似石。
日影琴麗車蓋翻,苔痕班駁龍磷碧。
臨風偃蹇山之阿,彷彿山鬼帶女蘿。
其餘碌碌道旁者,速枝俗鬣樵人多。

白龍寺文化意義

從古人詩中可以看到,元、明、清時期,航塢山是樹木葱天、花鹿成羣、野獸出沒的地方,一半山沉浸在江潮水中,有水連天、山連山、水連山、千帆競過一片詩情畫意的好地方。
小時候,小編經常去航塢山採中草藥,可謂踏遍山上山下,那時候古木參天,草木叢生,從山下上山一片林蔭之中。而山上有野生中草藥一百多種。可惜在“大躍進”鍊鋼鐵時大片森林被毀,由此元氣大損,只存光禿禿一座石頭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