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點

(魚類寄生蟲傳染病)

鎖定
白點即白點病,也叫小瓜蟲病,病原是原生動物多子小瓜蟲。多子小瓜蟲主要寄生於寄主的皮膚、鰭和鰓;感染部位上皮及結締組織增生,形成白色囊泡,鰭條被擠壓變形;嚴重感染者,鰭有不同程度的缺失。無鱗魚、鱗片保護相對較弱的幼魚以及免疫力低下的魚更易受小瓜蟲感染。 [1] 
發病前期不易察覺,臨牀上出現小白點時已是中度或重度感染,易引起暴發性死亡。對於小瓜蟲病尚無有效的治療措施,所以魚體一旦感染小瓜蟲病就很難治癒,給養殖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2]  小瓜蟲病也是觀賞魚中最為常見的多發病之一。 [1] 
中文學名
白點
細菌界
類    型
性    質
寄生蟲

白點症狀

白點 白點
病魚皮膚、鰭條或鰓瓣上,肉眼可見佈滿白色小點狀的囊泡,體表黏液增多。病情嚴重時,魚體覆蓋着一層白色薄膜。病魚游泳遲鈍,魚體不斷和其他物體摩擦,或跳出水面,不久即成批死亡。 [1] 
在患病初期,病魚會用身體摩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討厭的病原體。病魚體表、鰭條和鰓上可見許多小白點。病魚消瘦,浮於水面或羣集一角,很少活動。後期體表如同覆蓋一層白色薄膜,黏液增多,體色暗淡無光。 [1] 

白點病原

多子小瓜蟲(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為小瓜蟲病病原,是一種原生動物。屬膜口目(Hymenostomatida)凹口科(Ophryoglenidae)小瓜蟲屬Ichthyophthirius)成員。小瓜蟲成蟲一般呈卵圓形或球形,乳白色,大小為(350-800)μm×(300-500)μm,肉眼可見,是在魚體上發現的最大寄生原蟲。 [2] 

白點發病特點

它的發病特點是傳染快、流行廣、危害大。用以治療小瓜蟲的藥物多數只能殺滅小瓜蟲幼蟲,對寄生魚體的成蟲由於有表皮囊泡包裹着加上有黏液覆蓋,有效藥物濃度很難到達寄生的成蟲,一般不易殺滅。這也是小瓜蟲病治療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 [1] 

白點致病機理

小瓜蟲對宿主的致病機理至今還不完全清楚,但也有相應的報導。
白點病 白點病
有人認為多子小瓜蟲寄生在鰓上時,會致使鰓小片變形,導致毛細血管充血、滲出,之後呼吸上皮細胞腫脹、壞死,血液中血紅蛋白水平降低,從而影響到魚體的呼吸。有人推測多子小瓜蟲致使鰓上皮組織的破壞後,使的鰓的滲透調節和排泄失衡,導致水大量滲入組織,是造成寄主死亡的原因之一;此外多子小瓜蟲破囊泡而出時,寄生部位的傷口易造成繼發感染,充血潰爛。 [2] 
根據小瓜蟲寄生後病理學觀察,主要病理變化在皮膚和鰓上。小瓜蟲寄生在鰓絲上以鰓小片的上皮細胞、紅細胞、淋巴細胞等為食,小瓜蟲還能鑽入鰓腔膜並穿過膜進入到胸腺組織內部,以胸腺淋巴細胞和上皮細胞為食,使胸腺的正常組織結構紊亂。因此,小瓜蟲感染可能造成魚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狂躁不安,過度消耗體能;鰓部受損,呼吸困難;寄生部位破損,繼發感染,導致病魚大量死亡。對感染小瓜蟲的鯉皮膚進行電鏡掃描,發現寄生部位有大量白細胞,且在宿主損傷部位的組織內堆積成簇,並認為此種情況可能與抵制那些導致組織損傷和死亡的二次感染的機制有關。對小瓜蟲病的血液學研究表明患病魚的淋巴細胞減少,血紅蛋白水平降低,單核細胞嗜中性粒細胞增加,出現嗜酸性細胞,並可見大量不正常的白細胞、單核細胞、血栓細胞,嗜酸性細胞和未成熟的紅細胞,這些可能是機體產生的防禦性反應。 [2] 

白點小瓜蟲生活史

白點 白點
多子小瓜蟲的體形和大小隨蟲體發育時期不同,而有較大的區別,可分為幼蟲期和成蟲期。成熟的小瓜蟲脱離魚體,在水中游泳一段時間後,停下來在原點轉動,不久身體分泌一種無色透明具有彈性的包囊。在天然水體中包囊是沉在水底或附着在水草及其他植物碎片上。包囊形成後,蟲體在內不停地轉動,經2~3小時,身體中部開始出現分裂,這是小瓜蟲二分裂的開始。正常的包囊一般經 9~10 次分裂就不再分裂,形成300~500個、多的達1000個以上的幼蟲。幼蟲在水温 15~20℃時,從包囊形成開始到幼蟲破囊而出,一般須經23~25小時,水温3~7℃時,包囊經160小時才能孵化。最初形成的幼蟲為圓球形,活動較慢,以後身體拉長,活動加快,在包囊內穿移,四處尋找出口。進入魚體,胞口打通,取食,長為成蟲。 [1] 

白點發生環境

一般發生在水温 14~25℃時,此為小瓜蟲繁殖的最適宜温度,也是此病的好發季節。而水温在10℃以下或高於28℃以上時,小瓜蟲幼蟲發育停止或逐漸死亡。寄生在各種淡水魚上。從魚苗到成魚都可發病,但以夏花階段和魚種受害最大,其死亡率可達 60%~70%,發病後如不及時治療,則魚死亡慘重。

白點感染過程

在水温為15~20℃的實驗條件下感染30分鐘,部分小瓜蟲幼蟲鑽入魚的黏液裏,但還沒鑽入魚的表皮;感染1小時,部分小瓜蟲幼蟲鑽入魚體表皮,但蟲體的部分身體還露在外面,沒被魚的上皮細胞包圍;感染4小時,小瓜蟲完全鑽入魚的表皮,被魚的上皮細胞包圍起來。從小瓜蟲幼蟲剛感染上魚體到開始營寄生生活以及蟲體發育成熟只需要96小時。 [3] 
魚體感染小瓜蟲幼蟲之後,72~96小時看不出什麼異常現象,與正常魚相比,病魚顯得有些活潑,看上去很有精神,在水族箱中時遊時停。感染 120~168 小時,肉眼可見魚體表似披了一層輕紗,尾鰭呈乳白色,病魚在水中狂躁不安,常將身體與水族箱壁摩擦,竄出水面,魚體表黏附着一些食物渣滓或排泄物。感染 216~240 小時肉眼可見魚體表有小白點了,從頭到尾鰭均有,而且白點越來越大,在深色背景環境下,鰭條上的白點特別明顯,病魚精神不振,遊動緩慢,躲在水族箱的角落不太活動,用手觸摸魚時,由於魚體極力擺動,有小瓜蟲從魚身上掉下來。 [3] 
生產實踐上所説的“白點病”的白點是指魚體上發育成很大個體的小瓜蟲成蟲。小瓜蟲一般喜歡寄生在運動器官,如胸鰭、尾鰭、鰓上。胸鰭上寄生的蟲體密度最大,往往最先發現有“白點”。另外,嚴重感染時在口腔、鼻腔和眼球上也寄生有小瓜蟲。小瓜蟲寄生在魚的眼部時會造成眼球潰爛、塌陷、瞎眼。 [3] 
小瓜蟲在水温為15~20℃的條件下只需96小時左右就發育成熟,而魚體感染小瓜蟲216小時左右肉眼才能見到其身上有“白點”,因此,在生產上發現魚身上有“白點”時已是魚嚴重感染寄生蟲了,蟲體一般已寄生在魚體深層部位,蟲體被魚的上皮細胞層層包裹,有些蟲體已寄生在魚的真皮內。 [3] 

白點防治難點

對於小瓜蟲病的防治,
白點病 白點病
在20世紀60年代已篩選出了一些有效防治小瓜蟲的藥物,但均由於毒性強、具有嚴重的環境污染而被禁用 。近年中草藥上篩選出的辣椒和生薑、五倍子青蒿琥酯等和篩選出的硫酸銅、高錳酸鉀、氯化鈉、福爾馬林、生石灰等有一定療效的藥物,但這些藥物大多數只對幼蟲有一定效果,而對滋養體階段效果不明顯。而超聲波、紫外線、增加水温等方法不適合在大水體中應用,但有條件的可以考慮使用紫外線。 [2] 
也有學者提出開發抗小瓜蟲疫苗來防治小瓜蟲。觀察到多子小瓜蟲細胞壁層和收縮泡的超微結構與梨形四膜蟲非常相似,這個發現為製備小瓜蟲免疫抗原開闢了途徑。但對於多子小瓜蟲疫苗的開發還是停留在活體培養幼蟲注射免疫,大規模培養活體幼體的方法還不成熟,只是停留在試驗階段,缺乏可行性。還有的觀點就是通過滅活蟲體或者提取蟲體表面膜抗原進行被動免疫,但也存在大規模蟲體培養問題及其免疫效果保護的問題。也有人認為通過基因工程獲得小瓜蟲抑動抗原是較為可行的疫苗製備方法,但轉基因工程生物安全性具有一定的爭議,對發展也不太成熟。 [2] 
所以從研究結果看,尋找一種有效治療小瓜蟲病的藥物仍然為當務之急,但對小瓜蟲病防治的最大難題是一般殺蟲藥物不能有效的作用於小瓜蟲滋養體。為什麼一般藥物不能作用於滋養體,只能對離體幼蟲有效果。有人認為藥物不能有效作用於滋養體是因為其難穿透包涵體的外膜,很難有效地控制其蔓延,並認為通過療程用藥殺滅水體中幼蟲來達到控制其蔓延的目的,療程間間隔的時間視其在不同水温時生活史時間而定。水温 24℃以上每天用藥一次,18℃ -24℃隔天用藥一次,13℃ -23℃間隔兩天用藥,8℃ -7℃間隔三四天用藥一次的用藥方法效果明顯。因此大多研究者認為研究小瓜蟲疾病的防治方法可以從兩面入手,其一是盡力的篩選出抗小瓜蟲效果好及安全性高的藥物,並從小瓜蟲的生活史入手研究有效的給藥和治療方案;其二是增加小瓜蟲免疫治療方法的投入和開發力度,開發離體培養的方法,為大規模提供免疫疫苗提供材料。 [2] 

白點預防和治療

常用的殺滅小瓜蟲藥物不能滲透進入魚皮膚、到達魚體上的“白點”,
白點病 白點病
不能殺死寄生在魚身上的小瓜蟲。多種藥物經高滲、空氣浸潤或表面活性劑浸泡給藥,能同時殺死裂殖體階段和滋養體階段小瓜蟲的藥物很少。 [3] 

白點綠水高温曝曬法

這是一種土法治療。將病魚放在盛有綠水的小容器中,置日光下曝曬,數日後可治癒。因為小瓜蟲對温度較敏感,適宜水温在16~22℃。綠水吸熱快,日曬後水温逐漸上升,當達到26℃以上時,蟲體即自行脱落。此方法多見於用缸養殖觀賞金魚發生小瓜蟲病時,小水體可用此方法。 [3] 

白點辣椒生薑法

對於辣椒生薑法,譭譽參半,有些人反映效果很好,有些反映效果很差。根據觀察,辣椒生薑選擇得當,在每年6月20日前使用一次效果明顯,關鍵是生薑需要選擇沙姜,辣椒需要選用辣度很高的朝天椒,而不能選用菜椒,加水熬製後潑灑,效果明顯。辣椒生薑法對小瓜蟲裂殖體階段有一定效果,而對滋養體階段的殺滅效果不明顯。 [3] 

白點紫外線法

小瓜蟲對紫外線十分敏感,紫外線對包囊體的最小致死量約為100000微瓦秒/釐米2。選用適合的紫外燈對養殖用水進行照射,能夠殺滅外來水源攜帶的小瓜蟲。 [3] 

白點升高水温法

升高水温法適用於小水體。將水温緩慢提高到30℃左右(小瓜蟲適應的水温為15~20℃),小瓜蟲處於一個熱不良環境中,會脱落或者死亡。30℃水温維持48小時後再大量換水(換入30℃的水),之後緩慢降温到室温即可。此方法尤其適用於家庭水族箱養殖觀賞魚。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