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馬寺

(河南省扶溝縣白馬寺)

鎖定
白馬寺,位於河南省扶溝縣白潭鎮三所樓村北邊,始建於唐貞觀七年(633年)。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據《扶溝縣誌》記載:“白馬寺,唐貞觀七年(633年)建” [2] 
中文名
白馬寺
地理位置
河南省扶溝縣白潭鎮
始建時間
唐貞觀七年(633年)
現    狀
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馬寺歷史起源

扶溝縣白馬寺現狀
扶溝縣白馬寺現狀(5張)
民間傳説,扶溝白馬寺的建造與唐太宗李世民有關。
相傳,隋唐時期,這裏有條大河,被一道土崗所阻,轉折東南,河水因此變得湍急洶湧,風高浪大,十分險惡,水中有一隻號稱“水大王”的老鱉精,興風作浪,危害過往船隻行人。有一天,唐太宗李世民巡視天下,乘船經過此處,本來晴空萬里,此時突然狂風大作,地動船搖。
白馬寺,“水大王”老鱉精又發威了,唐太宗李世民見此大怒,下令射殺水怪,萬箭齊發,都被巨浪打落,眼看就要船毀人亡,在這緊要關頭,唐太宗李世民的白色駿馬,化作一條白龍,騰空而起,與“水大王”進行拼殺,白龍潛入水底,一把抓住老鱉精,把它狠狠摔死在岡陵上,風平了,浪靜了,從此,過往船隻平安了。
為了表彰臨危救駕的白駿馬,唐太宗李世民下令,在這裏修建白馬寺,看到的大殿是清康熙、道光年間重修白馬寺時所建。大殿的山牆,青磚白縫,相傳是用糯米熬粥加生蛋清拌石灰和成的漿,灌縫而成。

白馬寺寺院簡介

此寺原有三進院,有山門3間,山門內有四大天王像。東南角有魁星樓,山門後為前殿3間,殿前有東西廊房各3間,整個寺院共有房屋40餘間。寺院南北長約100米,東西寬約60米,佔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現僅存後大殿1座,此殿據碑刻記載為清康熙五年(1666)重修。大殿內東山牆偏南處有一小塊石碑鑲嵌在牆上,碑高37釐米,寬47釐米,名為‘重修白馬寺佛殿記”。其內容為“大清國河南開封府扶溝縣侯謝崗有白馬寺,其名久矣!歷唐宋元明清之間,兵火相仍,棟宇凋蔽,里人趙前定、劉興邦等建社修戢,不踰月而告成,並紀其事於左方雲。康熙五年孟春吉旦。” [2] 

白馬寺文物價值

扶溝白馬寺大殿為清代早期民間寺廟建築,建築特徵具有典型的地方建築手法。該建築面闊5間,進深3間,抬梁式建築,單檐硬山頂,現為小青瓦屋面,正脊為疊瓦花脊。前檐兩山墀頭磚雕精美,為須彌座仰俯蓮台,中間飾以纏枝花卉。在其建築佈局、建築結構、雕刻、碑刻等各方面對於研究河南建築地方手法具有較一定的科學價值。對於研究佛教在中國的傳播也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2] 

白馬寺文物保護

白馬寺,1983年被公佈為扶溝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