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花枝子花

鎖定
白花枝子花(Dracocephalum heterophyllum Benth.)是唇形科、青蘭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莖在中部以下具長的分枝,高可達30釐米,四稜形或鈍四稜形,密被倒向的小毛。葉片寬卵形至長卵形,先端鈍或圓形,基部心形,邊緣被短睫毛及淺圓齒;中部葉與基生葉同形,邊緣具淺圓齒或尖鋸齒;莖上部葉變小,葉柄變短,輪傘花序生於莖上部葉腋,具花,因上部節間變短而花又長過節間,故各輪花密集;苞片較萼稍短,倒卵狀匙形或倒披針形,花萼淺綠色,外面疏被短柔毛,下部較密,上唇三角狀卵形,先端具刺,下唇齒披針形,先端具刺。花冠白色,二唇近等長。雄蕊無毛。6-8月開花。
分佈於中國山西、內蒙古、寧夏、甘肅、四川西北部、青海、西藏及新疆;蒙古,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也有分佈。生於山地草原及半荒漠的多石乾燥地區。
白花枝子花屬中等飼用植物,青綠狀態時山羊、綿羊樂食,但不在草羣中挑食,馬、牛、驢、騾均食,兔子也食。青乾草羊、牛、馬均食,冬季葉片脱落後,飼用價值明顯降低。白花枝之花為較好的輔助蜜源植物,含蜜多粉少。在中國新疆用全草入藥,對治療慢性氣管炎有明顯的鎮咳平喘作用。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1] 
中文名
白花枝子花
拉丁學名
Dracocephalum heterophyllum Benth.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5] 
唇形目 [5] 
唇形科
青蘭屬
白花枝子花
分佈區域
中國內蒙古,山西,寧夏,甘肅,青海,西藏等地
命名者及年代
Benth.,1836

白花枝子花形態特徵

白花枝子花
白花枝子花(10張)
多年生草本 [2]  莖在中部以下具長的分枝,高10-15釐米,有時高達30釐米,四稜形或鈍四稜形,密被倒向的小毛。莖下部葉具超過或等於葉片的長柄,柄長2.5-6釐米,葉片寬卵形至長卵形,長1.3-4釐米,寬0.8-2.3釐米,先端鈍或圓形,基部心形,下面疏被短柔毛或幾無毛,邊緣被短睫毛及淺圓齒;莖中部葉與基生葉同形,具與葉片等長或較短的葉柄,邊緣具淺圓齒或尖鋸齒;莖上部葉變小,葉柄變短,鋸齒常具刺而與苞片相似。 [6] 
輪傘花序生於莖上部葉腋,佔長度4.8-11.5釐米,具4-8花,因上部節間變短而花又長過節間,故各輪花密集;花具短梗;苞片較萼稍短或為其之1/2,倒卵狀匙形或倒披針形,疏被小毛及短睫毛,邊緣每側具3-8個小齒,齒具長刺,刺長2-4毫米。花萼長15-17毫米,淺綠色,外面疏被短柔毛,下部較密,邊緣被短睫毛,2裂幾至中部,上唇3裂至本身長度的1/3或1/4,齒幾等大,三角狀卵形,先端具刺,刺長約15毫米,下唇2裂至本身長度的2/3處,齒披針形,先端具刺。花冠白色,長(1.8-)2.2-3.4(-3.7)釐米,外面密被白色或淡黃色短柔毛,二唇近等長。雄蕊無毛。 [3] 

白花枝子花生長環境

白花枝子花
白花枝子花(3張)
該種為旱中生植物,適應性較廣,耐寒也耐旱,多生長在草原帶石質或砂質丘陵坡地上,以伴生種出現在不同的草地羣落中。在高寒草原羣落中,白花枝子花與矮風毛菊一起伴生在喜馬拉雅山北側南湖區和雅魯藏布江中上游,羌塘高原南部等地的乾旱山麓洪積扇,山間盆地及河谷階地上的藏籽蒿小半灌木高寒草原以及羌塘高原東南部的羊茅,沙生雜類草草原中。土壤主要為礫質,砂礫質土及山地慄鈣土,山地黑鈣土和山地草甸草原土。在中國寧夏南部1910-2130米的黃土丘陵半陰坡或半陽坡上,異葉青蘭常與漠蒿阿爾泰狗哇花等伴生在長芒草甸型草原中。在西藏阿里西部山區發育的多年生禾草+駝絨藜草原化荒漠及青藏高原南部普遍分佈的變色錦雞兒山地旱生灌叢中也常有異葉青蘭伴生。 [4] 

白花枝子花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山西(神池)、內蒙古(大青山)、寧夏(賀蘭山)、甘肅(蘭州以西及西南)、四川西北部、西部、青海、西藏及新疆(天山);蒙古、 [3]  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也有分佈。 [4] 

白花枝子花生長習性

白花枝子花在中國寧夏南部黃土丘陵地區4月中下旬返青,6月中旬至7月下旬為開花期,8月下旬種子成熟,10月中旬開始枯黃。在中國內蒙古地區7-8月開花。在秦嶺地區花期6-8月,果實於花後逐漸成熟。白花枝子花為軸根型根系,主根直硬,入土深達50釐米左右。 [4] 

白花枝子花主要價值

飼用:白花枝子花屬中等飼用植物,青綠狀態時山羊、綿羊樂食,但不在草羣中挑食,馬、牛、驢、騾均食,兔子也食。青乾草羊、牛、馬均食,冬季葉片脱落後,飼用價值明顯降低。 [4] 
食用:白花枝之花為較好的輔助蜜源植物,含蜜多粉少。 [4] 
藥用:全草可入藥,可治療高血壓、淋巴結核、氣管炎等。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