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夜

(楊申執導的話劇作品)

鎖定
《白夜》是由中國國家話劇院製作的話劇。該劇由周予援出品,楊申執導,傅晶李曄丁儼、程佳佳等主演的話劇,於2013年12月在國家話劇院首演 [2] 
該劇改編自俄羅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同名中篇小説作品,講述了幻想家的生活是美妙和殘酷的,直到他在美麗的白夜中遇到了美麗的納斯金卡。從陌生到熟悉,從相識到相知。一邊是納斯金卡苦等初戀,一邊是幻想家在竭力尋求愛情。在虛幻和現實中兩個孤獨的人尋求着心靈的慰藉 [1] 
中文名
白夜
演出地點
國家話劇院
類    型
話劇
主    演
傅晶
李曄
主    演
丁儼
主要角色
納斯金卡
幻想家
瑪特廖娜
導    演
楊申
編    劇
楊申

白夜劇情簡介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3張)
幻想家的生活是美妙和殘酷的,直到他在美麗的白夜中遇到了美麗的納斯金卡。從陌生到熟悉,從相識到相知。一邊是納斯金卡苦等初戀,一邊是幻想家在竭力尋求愛情。在虛幻和現實中兩個孤獨的人尋求着心靈的慰藉。 [1]  [3] 

白夜演職人員

白夜演員表

白夜職員表

出品人 周予援
監製 景小勇、王曉鷹、戈大立、羅大軍、白雪峯
原著 《白夜》(俄羅斯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中篇小説)
導演 楊申
編劇 楊申
攝影 曹志鋼 、王雨晨
配樂 程佳佳(音樂設計)
道具 黨現義
藝術指導 王曉鷹
美術設計 王璞(舞美設計)
造型設計 劉陽
服裝設計 趙豔
燈光 温曉楠(燈光設計)、裴海亭(燈光操作)
場記 肖瀟
展開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1]  [3] 

白夜幕後製作

《白夜》是改編自俄羅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同名中篇小説作品,也是首次以戲劇形式被中國正式搬上舞台。 [3] 
導演楊申對原著進行了更加現代、多元化的解讀:舞台以黑白灰為主色調,呈現出現實與迷幻的對比;讓兩位演員扮演不同性格的幻想家;音樂全部為鋼琴現場伴奏 [4] 
《白夜》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地詮釋和改編。其中,“二人飾一角”的形式將原作中男主角的內心糾葛進行了“立體式展現”。在劇中飾演“房東”的程佳佳不僅擔任該劇的音樂創作,還現場鋼琴伴奏表達着自己對劇中故事的態度。而該劇的舞美在舞美設計大師王璞的多元化設計下,展現了劇中人物“夢幻與現實的情感融合”,頗具視覺衝擊力 [2] 

白夜演出信息

時間
場次
2013年12月
國家話劇院 [2] 
2014年04月
國話小劇場 [1] 
2017年01月
國家話劇院小劇場 [3] 

白夜作品評價

兩個分身可以把幻想家的豐富、寂寞乃至近乎絕望的內心世界外化,更利於將原著文學性的表達變為活生生的舞台形象,直觀地展現在觀眾面前;其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人物似乎總是有着分裂、雙重人格的複雜特性,分身是多麼符合陀思妥大人作品氣質的絕佳設計啊。 [3]  (《北京青年報》評) 
該劇的舞美一反小劇場“簡約”的風格,舞美設計王璞的多元化設計呈現,虛化了國別與季節,寫意地展現了劇中“冰與火的情感融合”,頗具視覺衝擊力。 [3]  (新浪娛樂評)
《白夜》最吸引人之處,“不在於它的愛情與瞬間的美好”,而在於“人們用距離做掩護,用無奈做偽裝,沉浸自我之情,卻消費他人之愛”。話劇還將試圖探討現代愛情中的信與疑,純真與虛偽的界限所在。舞台呈現上,黑、白、灰將構成舞台的主色調,以此凸顯故事裏現實與迷幻的對比。此外,全劇還將採用鋼琴現場伴奏 [3] (《新京報網》評)
《白夜》舞美設計中冰與火的體現,黑白灰為主色調呈現出白夜的凌厲、現實與迷幻的強烈對比,令人驚豔。此次背景音樂則全部為鋼琴現場伴奏,劇情與音樂與現場徹底的融合,讓戲劇情緒進入一個絕對的激盪空間,震撼人心。導演對戲的嚴格要求和演員們傾情投入排練的熱情,將竭力為大家帶來一場高水準的演出,讓所有人都為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愛情驚歎 [3] (鳳凰網評)
話劇《白夜》是對經典的全新改編,融入了更多多元化的解讀,對人物進行了豐富的描繪與展示,在現實主義的基礎上添加了寫意、抽象和象徵的手法,讓《白夜》不再只是發生在19世紀俄羅斯的故事,把它帶入現實生活中。”在劇中飾演女主角納斯金卡的傅晶也表示:“這次重回話劇舞台,讀劇本的時候,就像是在和大師交流,比其之前的角色,納斯金卡這個角色在心裏上更加豐富,她單純但是並不完美。” [3]  (搜狐娛樂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