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壁關

鎖定
孝義白璧關位於山西省孝義市城西,與汾陽交界,為太原盆地向南的一個隘口,是我國曆史名關,向為兵家爭奪之地,周邊有村名如關西、糧營、教場嶺、南營、仁義、吐京等都和軍事有關。
孝義白璧關,一説當時築壁城六座,因名六壁;一説六壁城因有六個門而稱六壁。白璧為六壁之一。
中文名
白壁關村
別    名
白北關,關嘞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中國山西孝義市
電話區號
0358
郵政編碼
032300
氣候條件
四季分明
人口數量
2.0E-5 億
著名景點
靜安寺
火車站
白壁關火車站
車牌代碼
晉J
上級行政單位
高陽鎮

白壁關景點介紹

白壁之名始見於北魏,至今約1600年的時間。《水經注·文水》卷六:“文水又東南與勝水合,水西出狐岐之山,東經六壁城南。魏朝舊制六壁於其下,防離石諸胡,因設太鎮,太和(447年——499年)中罷鎮,仍置西河郡焉。勝水又東合陽泉水,西出西山陽溪,東經六壁城北。”《太平寰宇記》卷四十一·汾州二·孝義縣:“六壁府,《後魏書》雲:太平真君五年討胡賊於六壁,即此也。俗以城有六門,固此為名,在縣西八里。”《讀史方輿紀要》卷四十孝義縣:“六壁城,縣西南十五里……六壁者,縣所轄。貞壁、賈壁、白壁、許壁、柳壁並六壁為之也。”
魏書·地形志》卷一百卷:“顯州,永安(528-530年)置,治六壁城。”
北魏永安縣,於太和十七年(493年)是分隰城縣所置,屬西河郡,於唐貞觀元年(627),因鄭興行孝更名為孝義縣,隸汾州。《舊唐書·地理志》雲孝義:“漢中陽縣,後魏曰永安,貞觀元年改為孝義。” 《明一統志》卷一十九曰:孝義“本漢太原郡茲氏縣地,魏始置中陽縣,屬西河郡。晉省入隰城縣。後魏屬真君郡,又分隰城置永安縣。北齊省。……觀初改孝義縣,因縣人鄭興有孝義,故名。”當時永安縣就治六壁城。
在北朝,“白璧關”始終是控防西山胡人東出南下的重要關防。從南北朝始至隋唐五代時期,與白璧關有關戰事見於記載的有25次之多:
1、公元411年6月,西河胡帥張賢部投奔北魏。
2、公元413年7月,西河胡夢龍部二入蒲子(今隰縣)與當地胡帥張外部結盟8月,夢龍降魏並擒殺張外。
3、公元413年10月,吐京胡、離石胡戰勝北魏軍。
4、公元414年2月,北魏幷州刺史襲擊大夏國吐京護軍及守兵。
5、公元415年4月,西河飢胡聚上黨為亂。
6、公元416年6月,幷州胡數萬與後秦匈奴堡之戰。匈奴堡在襄汾縣境。
7、公元416年9月,北魏官軍擊殺河西叛胡數萬人。
8、公元434年7月,山胡白龍部反叛於西河。
9、公元445年2月,北魏太武帝率軍擊吐京胡。
10、公元447年2月,吐京胡曹僕渾為亂,官軍擊殺山胡人數萬。
11、公元448年2月,北魏遷西河與離石民5000餘戰於平城(今大同市)。
12、公元452年11月,北魏匈奴王反叛。
13、公元460年2月,北魏吐京、六壁駐軍攻石樓胡。
14、公元462年6月,石樓胡賀略孫反叛,北魏將陸真帥軍討滅之。
15、公元525年12月,汾州(今隰縣)山胡劉蠡升自稱天子。
16、公元535年正月,汾州山胡劉蠡升父子反叛10年,東魏大丞相高歡討滅之。
17、公元544年11月,高歡之子高洋擊汾州山胡,俘萬餘户。
18、公元553年正月,山胡圍攻離石郡,北齊文宣帝高洋討之。
19、公元554年正月,高洋三道兵討石樓胡,大將解律金由顯州(今孝義六壁)道進兵,大破山胡數萬。
20、公元577年11月,劉蠡升孫劉沒鐸稱帝,北周軍擊敗之,死萬餘人。
21、公元614年11月,離石胡劉苗王父子反叛,自稱天子。
22、公元616年12月,離石胡劉苗王子劉六兒反叛,受匈奴拓定王之封。
23、公元619年6月,劉六兒投介休宋金剛部。
24、公元619年,李世民將劉弘基由柏壁、茲州、隰州、西河與李世民南北合擊宋金剛軍。
25、公元901年,晉將周德威追擊汴將朱友寧於白璧關。
因此,北魏以降始終為歷代防控重點。

白壁關歷史典故

尉遲恭駐守白璧城,“白璧關”久戰成名,釀造傳奇
到唐初時期,白璧關成為李淵父子建國征戰的重要關卡,在此發生的各大名戰也被載入傳奇。
唐初,為剪除朔州“楊”國,李淵父子與劉武周在汾水谷地展開激戰。《舊唐書·劉弘基傳》卷五十八:劉弘基“從太宗屯於柏壁,率兵二千自隰縣趨西河,斷賊歸路,時賊鋒甚勁,弘基堅壁,不能進。及金剛遁,弘基率騎邀之,至於介休,與太宗會,追擊大破之。累封任國公。” 柏壁即今新絳縣之柏壁村,劉弘基跟隨李世民率兵二千當由經隰州(今隰、蒲兩縣)、到達西河(今汾陽縣),然後與李世民成南北合擊之勢以攻擊介休。
山右石刻叢編》所收唐代《高壁鎮通濟橋碑》載曰:“粵茲雄鎮,實河東之要津,封接蒲城,當舜夏墟口。舊有關曰陰地,有亭曰雁歸。固晉川之一隅,通汾水之千派,金流洶湧,林麓森沉,東控介巒(今介休市綿山),西連白璧……鹹通十三年(872年)四月十五日。”西連白璧即今孝義市白璧關。
事實上,當李世民通過美良川大戰收劉武周大將唐尉遲恭後,為防禦劉武周軍,就曾派尉遲恭戍守白壁城,清雍正《山西通志·關隘》孝義縣:“白璧關,西二十里,唐尉遲恭戍守於此。天覆元年,汴將朱友寧圍太原,周德威追之抵白璧關,收復茲、隰、汾三州。”是也。隨後,在白璧關便流傳出很多有關尉遲恭的傳奇故事,其中類似“尉遲恭白璧關舉義降唐”、“白璧關三鞭換兩鐧 棋盤山一截十萬糧”等膾炙人口的話本小説流傳甚廣,並被多次搬上電視熒幕。

白壁關著名人物

尉遲恭
鄂國忠武公尉遲恭(585年-658年12月26日),字敬德,朔州平魯下木角人。唐朝名將,官至右武候大將軍,封鄂國公,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尉遲恭純樸忠厚,勇武善戰,一生戎馬倥傯,征戰南北,馳騁疆場,屢立戰功。玄武門之變時助李世民奪取帝位。晚年謝賓客不與通,於顯慶三年(658年)去世,唐高宗為其廢朝三日,冊贈司徒、幷州都督,諡號“忠武”,陪葬昭陵。
尉遲恭被後世尊為民間驅鬼避邪、祈福求安的門神。傳説其面如黑炭,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尉遲恭(胡敬德)與秦叔寶(秦瓊)是“門神”的原型。
山右石刻叢編》所收唐代《高壁鎮通濟橋碑》載曰:“粵茲雄鎮,實河東之要津,封接蒲城,當舜夏墟口。舊有關曰陰地,有亭曰雁歸。固晉川之一隅,通汾水之千派,金流洶湧,林麓森沉,東控介巒(今介休市綿山),西連白璧……鹹通十三年(872年)四月十五日。”西連白璧即今孝義市白璧關。

白壁關歷史文化

孝義白壁關村靜安寺,是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山門、正殿、兩廂。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五椽,琉璃瓦硬山頂,前檐用四鋪作單下昂雙耍頭斗拱,明間補間用45度昂式斜拱,補間用真昂,昂尾交於下平槫。殿內樑架用三椽栿對前後劄牽,三椽栿上再用駝峯、櫨鬥承平梁,用襻間斗拱和替木承上平槫。平梁和前內柱都為自然彎材,元代風格明顯。此殿後檐和部分樑架基本坍塌,搖搖欲墜。山門是聯體窯洞形式的無樑殿,門外有石刻楹聯“月來水白僧眼白,日上山紅佛色紅”,鄉土味頗濃。

白壁關文化教育

白北關小學/幼兒園
孝義市白北關小學始建於1996年,位於孝義市區5公里的白北關村東,在撤點並校的政策下,原先的白北關小學、小垣小學、順光小學合併為現在的白北關小學,是一所三村聯合辦學的農村小學。學校佔地面積5576平方米,教學樓建築面積2428平方米,現有學生166人,設有6個教學班,教職工 16人,專科學歷8人,本科學歷8人。現有音體美專用教室1個,實驗室1個,信息技術教室1個,圖書4400餘冊,多媒體教學設備4套。
白北關初中
白北關初中於1968年建校,校址歷經多次變遷,2006年元月遷入現址(原孝義五中校址)。學校主要服務區為白璧關、善吉村、大垣村、小垣村、下吐京、仁義、順光、東辛北、西辛北等九個行政村。學校佔地面積為44291平方米,建築面積為7474平方米,主要有教學樓、學生公寓、教師公寓、學生餐廳等。配備有微機室、圖書閲覽室、音體美活動室等專用教室。現有初一、二、三年級共7個班。在校生222人,教職工45人,全部達大學專科以上學歷。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