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右石刻叢編

鎖定
《山右石刻叢編》是山西省收錄最多、著錄最詳、考證最精的石刻學著作,極具史料價值和學術價值。
書    名
《山右石刻叢編》
作    者
胡聘之 [1] 
類    別
史部·金石考古類
出版社
三晉出版社 [1] 
出版時間
2018年8月
定    價
1800 元 [1] 
開    本
16 開 [1] 
裝    幀
精裝
ISBN
9787545717310 [1] 

目錄

山右石刻叢編簡介

《山右石刻叢編》是山西省收錄最多、著錄最詳、考證最精的石刻學著作,極具史料價值和學術價值。胡聘之以全省長官的身份收集了七百二十通山西北魏的碑文,貢獻是巨大的,顯示了他豐厚的學術素養,亦顯示出他對山西的深摯情感。
山西東屏太行,西瀕黃河,北通塞外,南控中原,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祥地之一。中華文明輝煌燦爛,三晉文化源遠流長。歷史文獻豐富、文化遺產厚重,形成了兼容幷包、積澱深厚、韻味獨特的晉文化。山西省政府決定編纂大型歷史文獻叢書《山西文華》,以彙集三晉文獻、傳承三晉文化、弘揚三晉文明。
《山西文華》力求把握正確方向,尊重歷史原貌,突出山西特色,蒼萃文化精華,按照搶救、保護、整理、傳承的原則整理出版圖書。叢書規模大,編纂時間長,參與人員多,特將有關編纂則例簡要説明如下。
一、《山西文華》是有關山西現今地域的大型歷史文獻叢書,分“着述編”“史料編”“圖錄編”。每編之下項目平列;重大系列性項目,按其項目規模特徵,制定合理的編纂方式。
二、“着述編”以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前山西籍作者(含長期在晉之作者)的着述為主,兼收今人有關山西曆史文化的研究性着述。
三、“史料編”收錄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前有關山西的方誌、金石、日記、年譜、族譜、檔案、報刊等史料,以影印為主要整理方式。
四、“圖錄編”主要收錄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前有關山西的文化遺產精華,包括古代建築、壁畫、彩塑、書畫、民間藝術等,兼收古地圖等大型圖文資料。
內頁 內頁
五、今人着述採用簡體漢字橫排,古代着述採用繁體漢字橫排。 [1] 

山右石刻叢編目錄

第一冊
出版説明
出版前言
卷首
目錄
卷一
後魏 東魏 西魏
卷二
北齊 北周
第二冊
卷三
卷四
唐一
卷五
唐二
第三冊
卷六
唐三
卷七
唐四
卷八
唐五
第四冊
卷九
唐六
卷十
後唐 後晉 後漢 後周 北漢
第五冊
卷十一
宋一
卷十二
宋二
第六冊
卷十三
宋三
卷十四
宋四
第七冊
卷十五
宋五
卷十六
宋六
卷十七
宋七
第八冊
卷十八
宋八 遼
卷十九
金一
卷二十
金二
……
第九冊
第十冊
第十一冊
第十二冊
第十三冊
第十四冊
第十五冊
第十六冊

山右石刻叢編前言

中國人追求不朽,不朽的物質以金石最先,如宋鄭樵所言:“惟有金石,所以垂不朽。”因而金石之刻在中國起源甚早,早在三代,即已盛行。《穆天子傳》記周穆王登弁山,“乃紀其跡於貪山之石”。東周石鼓文記述秦君遊獵情況,俱是石刻起源的古證。但“不朽”只是一種理想,物質形態的東西終會消失。因此三代石刻存於今者,所剩無多。而於山西有關者,更是罕見。故金石之刻還必賴於紙質文本之記錄,方可廣傳而久存。從這個意義上講,胡聘之所編《山右石刻叢編》,其對於山西地方歷史文化貢獻之巨,實不待言。
《山右石刻叢編》是一部收錄山西地方石刻的集大成之作。清人董文渙説:“山右為唐虞三代古都,人文之始,北魏唐代金石碑版,至今存者,不可枚舉。”宋代趟明誠《金石錄》收錄山西唐以前碑石四十五通,清代王昶《金石萃編》收錄元以前碑石三十通,吉光片羽,亦可見山西金石文獻歷史之久遠,藴藏之豐富。清道光二十七年,江蘇高郵人夏寶晉撰《山右金石錄》一卷,為山西地方金石專着之始,該書收錄先秦至元代金石一百零二種,所論重在考訂遺文,鑑賞妙跡。清同治間洪洞人董文燦編《山右碑目》,陝西扶風人王烽着《山右金石志略》,兩家所論略同,收錄金石約八百種,山西金石着錄專書初見規模。清光緒五年至光緒十八年,鄉寧人楊篤任《山西通志》纂修及總纂,在吸取前人成果之基礎上,編成《山右金石記》十卷,“有則錄之,存亡不計”,收錄商至元各代文物一千六百七十餘件,其中漢代至元代碑刻一千五百五十餘通,收羅宏富,考訂精確,為海內外金石家、考古學家所推崇。以上金石着作,碑刻收錄不論存佚,僅錄篇目,不足之處頗多。胡聘之指出:“溯夫咸豐同治以來,乃有碑目匯錄諸作,自集成於《通志》,遂包舉而鮮遺。然而踵歐錄之成規,徵名為重仿廣川之舊格,結體先論。豹隱未窺,虹藏不見。喜汲篇之有目,憾俠氏之無書。”此蓋《山右石刻叢編》編纂之緣起。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