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唇西猯屬

鎖定
白唇西猯屬(學名:Tayassu):是偶蹄目西猯科的一個單型屬,唯一的物種即白唇西猯Tayassu pecari)。體長90-130釐米,肩高44-60釐米,體重 20-50千克。頭大,體稍大,鼻子長,脖子粗,腿又細又長,小尾巴。皮膚粗糙,覆蓋全身。成體頭部為深棕色,嘴唇白色,這些白髮條紋從嘴角一直延伸到下顎,再到喉嚨,一直延伸到下頜的下巴尖,這使嘴和下頜周圍的白色標記明顯突出。
棲息在中美洲至南美洲的熱帶森林及開闊草地。組成100只以上的大羣共同生活。主食植物的根及果實、小動物。全年均可繁殖,每胎產2仔。白唇野豬是該地區獵人的生皮和食物的重要來源。 它們為獵人的飲食提供大量蛋白質,屬於瀕危野生動物。
分佈地區從墨西哥南部到厄瓜多爾,從阿根廷的恩特雷里奧斯到南美的太平洋海岸。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拉丁學名
Tayassu
外文名
White-lipped Peccary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偶蹄目
西猯科
白唇西猯屬
白唇西猯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豬形亞目
亞    綱
真獸亞綱
亞    種
5亞種 [2] 
保護級別
易危(VU)IUCN標準 [3] 
中文學名
白唇西猯屬
命名者與年代
G. Fischer von Waldheim, 1814

白唇西猯屬形態特徵

白唇西猯
白唇西猯(10張)
白唇西猯屬僅有一個物種即白唇西猯,這是一種中等大小的野豬。頭體長750-1,000毫米,尾長15-55毫米,肩高440-575毫米,體重25-40千克。臉部拉長,終止於由軟骨支撐的裸露的鼻椎間盤。耳朵圓形,長6.4-9.0釐米,通常直立。身體是圓的和桶狀的,臉很長,末端是豬狀的鼻盤,腿又細又長。像所有野豬一樣,白唇西猯的體形與舊大陸的豬非常相似。鼻子長,脖子粗,頭大,小尾巴。成年個體的前蹄有兩個較大的負重腳趾和兩個較小的腳趾,僅在軟的基底上使用,所有腳趾都有蹄。後蹄由兩個大腳趾和一個小腳趾組成。白唇西猯有大而尖的犬齒,在嘴唇下形成明顯的腫塊。位於下背部的香腺,長約10釐米,寬約5.5釐米,產生獨特的刺激性氣味。通過在小尾巴根部上方有類似乳頭狀突起,腺體會產生分泌物。雄性的犬齒更長,雌性的腦殼更大,其餘兩性相同。
皮膚粗糙,覆蓋全身。成體頭部為深棕色,嘴唇白色,這些白髮條紋從嘴角一直延伸到下顎,再到喉嚨,一直延伸到下頜的下巴尖,這使嘴和下頜周圍的白色標記明顯突出。每根毛髮兩色:基部呈淺色,遠端四分之三呈深色。骨盆區域淺奶油色,頸背側有白色區域。全身剛毛,身體兩側的毛髮很短,長2.8-6.0釐米;而上背部的毛髮可能長達11.5釐米。沿着脊柱向下延伸的鬃毛長於側面,並形成波峯,當野豬變得興奮時,鬃毛會豎立,以增加動物表觀的大小。亞成體與成體的區別在於它們具有紅色、棕色、黑色,奶油色的皮毛,腿、喉嚨和脖子下面是白色的。 [4-5] 

白唇西猯屬近種區別

白唇西猯和草原西猯都在該屬物種白唇西猯佔據和生活的地區發現,兩個物種的皮毛顏色都是灰色,脖子上都有淡淡的“項圈”,但草原西猯沒有白唇痕。 [5] 

白唇西猯屬棲息環境

棲息於各種各樣的生境中,包括沙漠灌木叢、乾旱的林地、雨林。 以灌木叢、石灰岩洞穴和大石塊充當避難所。白唇西猯往往生活在出生地附近,很少遠離水源。 [4] 

白唇西猯屬生活習性

該屬物種白唇野豬白天和黑夜都活躍,但主要是夜間活動。它們是一種遊牧物種,總是在尋找食物和水。羣居,估計其居住範圍在60-200平方公里之間。它們在各個年齡段的雌雄同居的族羣中活動,雌雄通常占主導地位。畜羣最多可包含2000個個體,但大多數成員在種羣從5-200多個的範圍之間。這種行為可以保護它們免受天敵美洲獅美洲虎的攻擊。還可以幫助它們更有效地覓食。白唇野豬利用其背側的氣味腺作為領土標記的一種手段,並用來識別團體成員。該物種會進行一種奇怪的修飾儀式。 一個白唇野豬通過摩擦對方的後肢和氣味腺的頭部側面來修飾對方的氣味腺。 這與性別或年齡無關。 [4] 
行走的距離很長,它們在某個區域的存在是偶發性的,而且是無法預測的。它們通常在每個區域停留幾個小時或一兩天。像豬屬的動物一樣,這些白唇野豬的也在泥濘的土地裏打滾。如果沿着相同的路線行走,將一次又一次地拜訪這些泥坑。 [4] 
用聲音進行交流。它們會根據活動而發出低水平的發聲和拍擊聲。在大羣活躍時會不斷產生鼓舞,尖叫和響亮的扣牙聲,可以在數百米外聽到。一般小羣似乎保持沉默。 [4] 
雜食性。牙齒形態使白唇野豬可以在熱帶森林中食用各種食物,但很少吃肉。 食物包括吃水果、樹葉、植物根莖、種子、蘑菇、蠕蟲和昆蟲。 有時,也會吞食小脊椎動物,例如青蛙、蛇、蜥蜴、鳥類和烏龜的卵以及腐肉。已知白唇野豬還以農作物為食,經常食用玉米、地瓜、木薯、香蕉和甘蔗等農作物。 [4] 

白唇西猯屬分佈範圍

分佈於阿根廷、伯利茲 玻利維亞多民族國、巴西、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厄瓜多爾、法屬圭亞那、危地馬拉、圭亞那、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 巴拿馬、巴拉圭、秘魯、蘇里南和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
滅絕:薩爾瓦多。 [3] 
白唇西猯分佈圖 白唇西猯分佈圖

白唇西猯屬繁殖方式

全年可繁殖,不同亞種間的繁殖季節不同。 但是,春季和秋季是最常見的繁殖時間。 雌性的產仔數為1-4只,通常會產雙胞胎或偶發三胞胎。 僅一名幼仔的出生幾率就少見了。 妊娠期156-162天不等。幼仔在出生後幾個小時內就可以在奔跑,並在出生後1天陪伴母親。 [4] 

白唇西猯屬下級分類

白唇西猯屬(1 種 5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與年代

Tayassu pecari
Link, 1795
1
白唇西猯厄瓜多爾亞種
Tayassu pecari aequatoris
Lönnberg, 1921
2
白唇西猯南部亞種
Tayassu pecari albirostris
Illiger, 1815
3
白唇西猯指名亞種
Tayassu pecari pecari
Link, 1795
4
白唇西猯中美洲北部亞種
Tayassu pecari ringens
Merriam, 1901
5
白唇西猯哥斯達黎加亞種
Tayassu pecari spiradens
oldman, 1912
[2] 

白唇西猯屬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2年 ver 3.1——易危(VU)。 [3] 
該屬物種遍佈其廣泛範圍內的眾多保護區。然而,尚不確定這些保護區網是否足以確保代表性種羣的生存,其規模足以在其分佈範圍內的所有主要生境類型中維持可行的種羣。同樣令人懷疑的是,大多數保護區是否足夠大,足以形成該物種的大羣,或者保護區之間是否具有足夠的連通性,以在由於其他原因而發生流行病或種羣崩潰時恢復。這在中美洲尤其令人關注。 [3] 
在1973年實施《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之前,在20世紀上半葉,許多中美洲和南美國家出口野獸皮。1960年代和70年代,許多國家開始禁止野獸皮的出口,1986年,白唇西猯被列入《瀕危物種貿易公約》附錄二。秘魯是唯一允許合法出口獸骨獸皮的放牧州,並且只有來自生活在亞馬遜地區的生存獵人的生皮才能出口。其他國家,包括玻利維亞和阿根廷,正在探索開發有管理的出口野豬皮商業出口的前景。就玻利維亞而言,野獸皮將來自謀生狩獵。僅為生皮收穫野豬不在該地區的計劃內。這種擴大的“合法”收成需要加以認真監測,因為它有可能通過擴大市場無意促進該物種的非法商業使用,因此有對皮毛和其他野獸產品的需求。隨着其他國家野獸皮貿易的興趣日益增加,可能有必要修訂《瀕貿公約》的貿易許可證。
該屬物種白唇野豬在其原產國被廣泛地圈養,但在其他地方卻很少,這主要是由於對活體動物進入擁有大量國內豬肉產業的國家施加了嚴格的獸醫限制。 [3] 
在2005年舉行的一次研討會的基礎上,該物種的狀況評估已經完成,該研討會比較了歷史和當前狀況以及分佈數據,並確定了主要威脅和種羣狀況。雖然有關管理,保護,生態和生物學的研究不斷擴大。但是,在許多分佈範圍內的國家缺乏研究、管理和監測能力。保護生物學家,地方和國家政府技術人員以及社區技術人員的能力建設是該物種的高度優先事項。還需要審查該物種在其範圍內的國家和地方政府政策和法規。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