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刺

(蒺藜科白刺屬植物)

鎖定
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ov)是白刺科白刺屬灌木,高可達2米。多分枝,枝彎曲先端刺針狀,幼枝寬倒披針形,長橢圓狀匙形,花較密白色,花瓣及子房無毛;核果卵形,有時橢圓形,熟時深紅色,果汁玫瑰色,果核窄卵形;花期5-6月,果期7-8月。 [5]  因其枝條白色,尖端有刺,故因此得名白刺。 [6] 
白刺分佈於中國陝西北部、內蒙古西部、甘肅河西等地,常生於荒漠和半荒漠的湖盆沙地、河流階地、山前平原積沙地、有風積沙的粘土地。 [5]  白刺為旱生型陽性植物,不耐庇陰,不耐水濕積澇,適應性極強,極耐旱、耐鹽鹼、抗寒、抗風、耐高温、耐瘠薄。一般繁殖方式為扦插和播種繁殖。 [7]  白刺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屬於無危(LC)。 [8] 
白刺性甘,味酸,温,有健脾消食,下乳,安神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產後乳少,神經衰弱等症狀。 [9]  白刺可耐鹽固沙,其果實可食用或釀酒、制醋,果核可榨油, [10]  枝葉可作飼料。 [11] 
中文名
白刺
拉丁學名
Nitraria tangutorum Bobrov [4]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無患子目
白刺科
白刺屬
白刺
命名者及年代
Bobr.,1946

白刺植物學史

因其枝條白色,尖端有刺,故因此得名白刺。 [6] 

白刺形態特徵

白刺是白刺科白刺屬灌木,高1-2米。多分枝,枝彎曲先端刺針狀,幼枝寬倒披針形,長橢圓狀匙形。彎、平卧或開展;不孕枝先端刺針狀;嫩枝白色。葉在嫩枝上2-3(4)片簇生,寬倒披針形,長18-30毫米,寬6-8毫米,先端圓鈍,基部漸窄成楔形,全緣,稀先端齒裂。 [5] 
花排列較密集,白色,花瓣及子房無毛。核果卵形,有時橢圓形,熟時深紅色,果汁玫瑰色,長8-12毫米,直徑6-9毫米。果核狹卵形,長5-6毫米,先端短漸尖。花期5-6月,果期7-8月。 [1]  [5]  [12] 

白刺近種區別

白刺
鹽生白刺
核果卵形,長8-12毫米,直徑6-9毫米。果核狹卵形,長5-6毫米
果及核均較大,果汁紅色而帶蒼白,果核先端漸尖。 [1] 

白刺產地生境

該種主要分佈於歐洲、亞洲之間原鹹海、裏海沿岸。中國陝西北部、內蒙古西部、寧夏、甘肅河西、青海、新疆及西藏東北部也有分佈。生於荒漠和半荒漠的湖盆沙地、河流階地、山前平原積沙地、有風積沙的粘土地。 [1]  [5] 

白刺生長習性

白刺為旱生型陽性植物,不耐庇陰,不耐水濕積澇,適應性極強,極耐旱、耐鹽鹼、抗寒、抗風、耐高温、耐瘠薄。 [7] 

白刺繁殖方法

一般採用播種、嫩枝扦插及硬枝扦插育苗三種方式, [7]  但從育苗實踐看,以播種育苗為最佳,成活率高於其他兩種育苗方式。
裸根苗:裸根苗大多采用牀播的形式。這種形式產苗量高,管理集中。裸根苗一般用於春季和秋季造林,雨季用裸根苗造林成活率很低。裸根苗高度在30-50釐米之間、根徑粗度在0.5釐米以上為最好。
容器苗:容器苗具有造林不受季節限制、成活率高的特點。通過對兩種苗造林總成本比較分析發現,使用容器苗要低於裸根苗的造林成本,因此有條件的地方應採用容器苗造林。容器苗的高度一般在15-30釐米為宜。 [2] 

白刺栽培技術

造林:可採用直播造林和植苗造林。直播造林宜選擇中度鹽鹼地。播種前機耕20釐米深,耕後耙平,用播種器開深2-3釐米播種溝播種,然後鎮壓一遍。白刺在降水量不足200毫米的地區不宜直播造林。乾旱半乾旱地區一般常用裸根苗和容器苗造林。採用植苗造林時,人工造林,挖30釐米×30釐米×25釐米(深)栽植穴栽植;機械造林,應採用特製的植樹機,栽植深度不宜過深。
澆水:
坐水造林:從以往造林經驗看,無論鹽鹼地墒情多好,在造林後都要馬上澆水,至少要灌1-2遍,雨季造林除趕上雨天下透雨不必澆水外,其餘造林季節都必須澆水。
澆水方法:機械造林,造林時必須形成澆水槽,槽底與地面深度約為10釐米左右,這樣便於澆水。人工或機械造林未形成澆水槽的造林地澆水時,必須在苗木的周圍修澆水穴,大小以能澆透水為宜。
撫育管理:春季造林必須灌水。由於白刺是牲畜喜食的飼料,造林後馬上使用工程圍欄進行保護。 [2] 

白刺病蟲防治

白刺病害

白粉病的防治主要採取葉面噴施代森錳鋅多抗黴素復硝酚鈉加以預防和治療。
立枯病的防治可用五氯酚鈉0.33-0.40%、5%硫酸銅溶液澆灌苗根,應及時噴灑多菌靈、甲基託布津或70%敵克松可濕性粉0.067-0.100%溶液防治,噴灑的次數應為10天1次,連續噴灑3-4次。 [2] 

白刺蟲害

白刺食心蟲,主要用高滲吡蟲啉和滅幼脲三號等生物殺蟲劑來防治。
白刺潛葉蛾,主要用阿維菌素、吡蟲啉和殺蟲單等無公害藥劑以及應用工具、光、熱、射線等物理機械防治方法及時撲殺害蟲。 [2] 
病蟲害

白刺主要價值

食用:可做飲料清涼味美,營養豐富。 [3]  白刺可耐鹽固沙,其果實可食用或釀酒、制醋,果核可榨油。
藥用:白刺性甘,味酸,温,有健脾消食,下乳,安神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產後乳少,神經衰弱等症狀。 [3]  [9] 
飼用:豬吃白刺果有催肥之效。枝、葉、果可做家畜飼料。 [3]  [11] 
生態:枝條平鋪地面,積沙成丘,為優良固沙植物。 [3] 

白刺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白刺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屬於無危(LC)。 [8] 
參考資料
  • 1.    中國植物誌編委.中國植物誌,第43(1)卷[M].科學出版社.1996:122
  • 2.    韓喜東,寇海靜,劉洪梅,梁秀娟.白刺造林技術[J]. 吉林林業科技.2010年,第6期: 48,55
  • 3.    中國植物誌編委.中國植物誌,第43(1)卷[M].科學出版社.1996:120
  • 4.    白刺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14]
  • 5.    白刺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24]
  • 6.    藺偉編著.大自然的守望者: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3.12:105
  • 7.    張守忠主編.甘肅主要綠化樹種識別與栽培: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12:380
  • 8.    白刺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24]
  • 9.    楊振偉主編.酒泉中藥材:甘肅文化出版社,2014.04:93
  • 10.    韓廣軒,呂卷章,張孝帥等編著.黃河三角洲自然濕地高等植物圖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04:78
  • 11.    王宗傑,張根森主編.高效農業新技術: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09:127
  • 12.    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5-0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