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異源內分泌綜合徵

鎖定
異源內分泌綜合徵也叫伴瘤內分泌綜合徵,是指腫瘤產生激素或激素樣多肽所引起的內分泌功能紊亂,其發生機制涉及交叉免疫反應、致癌基因選擇性表達等,引起內分泌症狀的某些腫瘤所分泌的某些活性物質,有激素樣作用但無天然激素可與之對應。
別    稱
伴瘤內分泌綜合徵
英文名稱
heterogenic  endocrin syndrome
英文別名
paraneoplastic  endocrinic syndrome
就診科室
內科
多發羣體
腫瘤患者
常見病因
腫瘤產生激素或激素樣多肽致內分泌功能紊亂
常見症狀
分泌ACTH:皮膚顏色加深,乏力等;分泌GHRH:肢端肥大症;分泌ADH:低鈉血癥;分泌PTHrP:高鈣血癥

異源內分泌綜合徵病因

1.抑制基因的脱落與易位
正常細胞的DNA密碼受抑制基因的調節,僅有關的DNA受正常激活而轉錄形成mRNA,並表達正常基因產物,但當形成惡性細胞時抑制基因在突變時脱落或易位,因而正常時受抑制的DNA密碼即可脱抑制而表達相應產物(包括激素)會引起異源內分泌綜合徵的發生。
2.APUD細胞學
可分泌異源多肽激素的腫瘤都是起源於外胚層神經嵴幹細胞,這類細胞具有攝取胺或其前體並能脱羧的生化特性,故稱APUD細胞,它們本身即具有可表達各種肽類激素和生物活性胺類物質的基因,但正常時量極微小,相應的基因處於抑制狀態,這類非內分泌細胞正常時可分泌微量激素,可視作為低等生物自分泌或旁分泌信息傳遞系統的殘餘,隨着生物進化,內分泌腺已分化形成了獨特組織,並且有相應的調節系統,非內分泌細胞也隨着分化而失去激素分泌功能,有關基因處於抑制狀態,一旦形成癌細胞則可回覆原始的自分泌特性,大量產生相應肽類或胺類活性物質,這是造成異源內分泌綜合徵的最主要原因。

異源內分泌綜合徵臨牀表現

根據腫瘤分泌不同的內分泌激素可有不同的臨牀表現。如分泌ACTH可有皮膚顏色加深,乏力等表現;分泌GHRH可有肢端肥大症的表現;分泌ADH可出現低鈉血癥;分泌PTHrP可出現高鈣血癥。此外,腫瘤還可異位分泌多種激素如促紅細胞生成素、降鈣素、內皮素等引起相應的綜合徵。

異源內分泌綜合徵檢查

1.血中嗜鉻粒蛋白A測定
此種蛋白可由整個產生肽類激素細胞系統產生,如結果為陽性提示有此係統腫瘤存在。
2.放射性核素標記的奧曲肽閃爍顯像術
大多可產生肽類激素的神經內分泌細胞上有生長抑素受體,利用標記的生長抑素八肽類似物作閃爍顯像術有助於腫瘤的定位。
3.血漿或尿液檢查
激素測定值增高,其水平與腫瘤血供程度成正比,從腫瘤的供給動脈或靜脈取血測定,靜脈血中激素濃度顯著增高。

異源內分泌綜合徵診斷

1.腫瘤患者出現激素分泌亢進綜合徵,或出現血漿和/或尿液中激素測定值增高,其水平與腫瘤血供程度成正比。從腫瘤的供給動脈或靜脈取血測定,靜脈血中激素濃度顯著增高。
2.上述異常分泌的激素分泌不受體內因素的調節,也不能用超生理量的外源激素使之抑制(不可抑制性)。
3.可排除正常對應內分泌腺的機能亢進。
4.抗癌治療後,有關的內分泌激素測定值下降;腫瘤復發或轉移,有關內分泌激素可異常。
5.腫瘤組織含有被證實激素或含有與之相應的mRNA,並可表達。

異源內分泌綜合徵治療

異源內分泌綜合徵治療的關鍵是治療異位分泌激素的腫瘤,包括手術切除和放化療。
除根據病因治療外,應積極根據分泌激素的不同進行對症處理。
對於異位分泌ADH的腫瘤,如病情較輕,應限制攝水量,每日應<800~1000mL,使水處於負平衡,以減少自由水過多。需要注意的是化療需要水化或化療導致更嚴重的低鈉。當有嚴重水中毒(有抽搐,昏迷等症狀)時,可考慮使用速尿等藥物,同時靜脈給予30g/L氯化鈉溶液,以便迅速糾正血鈉濃度和血漿滲透壓,但必須防止誘發肺水腫
第一型異位ACTH綜合徵治療困難,預後差,確診時往往已不能手術,僅可用聯合化療,患者易伴發感染,在化療前儘早使用酮康唑等抑制過量皮質醇產生,以預防致命的感染;第二型多由類癌引起,惡性程度低,但也可發生縱隔和肺門淋巴結轉移,在明確診斷後宜儘早手術根治。
伴瘤高鈣血癥一般血鈣在3.5mmol/L以上,往往易發展至高鈣危象,過高的血鈣對患者遠較腫瘤本身更具危險性,需積極搶救。
低血糖急性發作時應靜脈注射50%葡萄糖液,保持血糖在正常高水平為宜,無效時可肌肉注射胰高血糖素1mg,升糖激素如糖皮質激素,生長激素等可用於控制慢性低血糖的發生,一般外科手術切除腫瘤後,低血糖可自行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