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畫虎不成反類犬

鎖定
畫虎不成反類犬,拼音huà hǔ bù chéng fǎn lèi quǎn,比喻不切實際地攀求過高的目標,好高騖遠,終無成就,反成笑柄。亦喻仿效失真,反而弄得不倫不類
中文名
畫虎不成反類犬
近義詞
畫虎不成反類狗
用    法
謂語定語賓語
詞    目
畫虎不成反類犬

目錄

  1. 1 典故
  2. 原文
  3. 譯文
  4. 釋義
  5. 2 辨析
  6. 3 示例

畫虎不成反類犬典故

畫虎不成反類犬原文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馬援傳》:初,兄子嚴、敦並喜譏議,而通輕俠客。援前在交阯,還書誡之曰:“吾欲汝曹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好論議人長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惡也,寧死不願聞子孫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惡之甚矣,所以復言者,施衿結縭,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龍伯高敦厚周慎,口無擇言,謙約節儉,廉公有威,吾愛之重之,願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俠好義,憂人之憂,樂人之樂,清濁無所失,父喪致客,數郡畢至,吾愛之重之,不願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猶為謹敕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訖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將下車輒切齒,州郡以為言,吾常為寒心,是以不願子孫效也。” [1] 

畫虎不成反類犬譯文

起初,馬援兄之子馬嚴、馬敦都喜歡譏議時事,而與俠客們輕相交往。馬援以前在交阯,寫信回家訓誡道:“我想你們聽到人家過失,要像聽父母之名一樣,耳可以聽到,口不可説啊。喜歡議論人的長短,亂譏刺時政,這是我最厭惡的,我是寧肯死也不願聽到子孫們有這種行為的。你們知道我非常厭惡此事,我之所以要再次講到此事要像男女婚嫁時施衿結褵一樣,申明父母的訓誡,要使你們牢記不忘。龍伯高敦厚周到謹慎,口無異言,謙約節儉,清廉公正有威望,我很愛他敬重他,願你們向他學習。杜季良豪俠好講義氣,憂人之憂,樂人之樂,好人壞人都合得來,父親死了,幾個郡的人都來弔唁,我愛他敬重他,但不願你們向他學習。學習龍伯高不到家,還是一個謹慎勤勉的人,所謂雕刻鴻鵠不成可以像一隻鶩哩。學習杜季良不到家,就墮落成為天下的輕薄兒,所謂畫虎不成反像犬了。到如今杜季良還不可知,郡裏的將領們一下車就切齒恨他,州郡都説他,我常為他寒心,所以我不願子孫們學他。” [2] 

畫虎不成反類犬釋義

東漢初年,伏波將軍馬援對子侄後輩教育十分嚴格,希望他們成為有用的人才。他不喜歡侄子馬嚴和馬敦在別人後面説長道短,他寫信《誡兄子嚴敦書》告誡他們,讓他們學龍伯高,而不要學習杜季良,學杜季良如果學不成就像畫不成老虎反而畫得像一頭狗一樣。後遂以“畫虎不成反類犬”比喻好高騖遠,終無成就,反成笑柄。亦喻仿效失真,反而弄得不倫不類。亦作“畫虎類狗”,或作“畫虎類犬”等。
畫虎類犬實際上是現代的錯用,狗的古義為小犬,犬的古義為大犬,“狗,犬也。大者為犬,小者為狗。”——《説文》。馬援的本義為畫虎畫成了蜷縮的小狗,由於漢語中犬與狗同義,所以畫虎類狗也可寫作畫虎類犬。

畫虎不成反類犬辨析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不切合實際,比喻好高騖遠。
近義詞:畫虎不成反類狗。

畫虎不成反類犬示例

劉知幾《史通·六家》:如君懋《隋書》,雖欲祖述商周,憲章虞夏,觀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語》、臨川《世説》,可謂畫虎不成反類犬也。
蒲松齡《聊齋志異·胭脂》:身已許君,復何吝惜,但恐畫虎成狗,致貽污謗。
劉半農《讀〈海上花列傳〉》:你若沒有相當的聰明去調遣它,沒有相當的氣力去搬運它,結果只是畫虎類狗而已。
歧路燈》第十一回:“這大相公聰明的很,他是看貓畫虎,一見即會套的人。”孝移微笑道:“端福不甚聰明,恐畫虎類犬。”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