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留別公安太易沙門

鎖定
《留別公安太易沙門》是唐代杜甫創作的詩。
作品名稱
留別公安太易沙門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
大曆三年冬(768年)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七言律詩
隱居欲就廬山遠,麗藻初逢休上人。
數問舟航留製作,長開篋笥擬心神。
沙村白雪仍含凍,江縣紅梅已放春。
先蹋爐峯置蘭若,徐飛錫杖出風塵。 [1] 

留別公安太易沙門作品原文

留別公安太易沙門
隱居欲就廬山遠⑵,麗藻初逢休上人⑶。
數問舟航留製作⑷,長開篋笥擬心神⑸。
沙村白雪仍含凍⑹,江縣紅梅已放春⑺。
先蹋爐峯置蘭若⑻,徐飛錫杖出風塵⑼。 [1] 

留別公安太易沙門作品註釋

⑴太易,僧名。沙門,原為古印度各教派出家修道者的通稱,佛教在中國盛行後,專指依照戒律出家修道的男性僧侶,意同和尚。
⑵就,到。廬山遠,指惠遠。據晉朝的《蓮社高賢傳》記載:晉代高僧惠遠,入廬山居東林寺修持,人稱“遠公”。在唐朝時有盛名,多見於唐詩。例如孟浩然“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晚泊潯陽望廬山》)等。
⑶麗藻,言詞華麗的文藻、文章。休,指南朝詩僧惠休。上人,對僧人的尊稱,見《摩訶般若經》:“何名上人?佛言:若菩薩一心行阿耨菩提,心不散亂,是名上人。”這兩句中的“遠”、“休上人”都是指代太易。
⑷問,訪問。製作,指太易的詩作。這句是説,曾數次乘船訪問太易(一説太易數次到杜甫所乘的舟船來訪,亦通),並保留了太易的詩作。
⑸篋(音切),小箱子。笥(音司),盛飯食或衣物的竹器。長開篋笥的意思是,杜甫把太易詩作很仔細地保存在篋笥,並經常拿出來閲讀。一般認為“擬心神”指有感於詩情。但仇兆鰲注與此不同:擬者,欲和其詩也。
⑹仇兆鰲注:五六志相別時地。根據仇注,沙村應是當地的一個地名。
⑺江縣,指公安。放春:綻放出春意。
⑻蹋:同“踏”,這裏指登上廬山香爐峯,因前面曾把太易比作惠遠,故有此説。爐峯:即廬山香爐峯,亦見於李白《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蘭若:寺廟,即梵語“阿蘭若”的省稱。數次見於杜甫詩中,例如《謁真諦寺禪師》:“蘭若山高處,煙霞障幾重”等。
⑼徐飛錫杖,指得道高飛,語出《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王喬控鶴以沖天,應真飛錫以躡虛。”唐朝李周翰注:應真,得真道之人。持錫杖而行於虛空,故云飛也。一説惠遠即晉高僧慧遠,但是據考證,惠遠只是一個虛構的人物,與東晉名僧慧遠的生平行狀相去甚遠。風塵,指塵世人間。清朝陳廷敬:末二句,言太易當築室爐峯,以俟道成飛舉。 [2] 

留別公安太易沙門詩詞格律

這首七律的用韻方式是首句不入韻平起式。其韻腳是:人神春塵。韻部均為:上平十一真(平水韻)。
隱居欲就廬山遠,麗藻初逢休上人。
數問舟航留製作,長開篋笥擬心神。
沙村白雪仍含凍,江縣紅梅已放春。\
先蹋爐峯置蘭若,徐飛錫杖出風塵。
(説明:○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留別公安太易沙門創作背景

詩題”留別“,可見這是一首贈別詩。此詩當作於公元768年(唐代宗大曆三年),當時杜甫57歲,在公安(今湖北省公安縣)。 [2] 

留別公安太易沙門作者簡介

杜甫
杜甫像 杜甫像
 (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峯,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