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甲午海戰紀念館

鎖定
甲午海戰紀念館坐落於甲午戰爭紀念地威海劉公島上,是一處以建築雕塑繪畫等綜合藝術展示甲午悲壯歷史的大型紀念館。海戰館佔地1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8900平方米,由廣東河源華冠股份有限公司獨家投資6000餘萬元,於1995年6月建成開業。
2017年12月2日,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單。 [1] 
中文名
甲午海戰紀念館
外文名
Museum of the Sino-JapaneseWar
類    別
歷史博物館
開放時間
1995年6月
地    點
山東威海
竣工時間
1995年6月
建築面積
8900 m²

甲午海戰紀念館基本信息

甲午海戰紀念館坐落於山東省威海市劉公島碼頭東200米,是一處以建築、雕塑、繪畫、影視等綜合藝術手段展示甲午海戰悲壯歷史的大型紀念館。
2017年12月2日,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單。 [1] 
甲午海戰紀念館
甲午海戰紀念館(5張)
館內以電、光、聲等現代科技營造的氛圍,生動逼真,遊人置身其中,耳聞目矚甲午戰爭的慘烈與悲壯。整個海戰館氣勢宏大,外型有如幾艘互相撞擊穿插的船體,坐落在當年旗艦定遠號擱淺的地方,懸浮於海上。18米高的主體建築上塑造了一尊15米高的北洋海軍將領像,為國內人物雕塑之最。

甲午海戰紀念館詳細介紹

倡議建《甲午海戰紀念館》
王建學:遼寧省委黨校文史教研部主任教授 王建學:遼寧省委黨校文史教研部主任教授
省委黨校文史教授“王建學”的這一倡議引起省政協和“丹東市”政協的高度重視。
遼寧省丹東市東港市大鹿島 遼寧省丹東市東港市大鹿島
100多年前的丹東大鹿島”,上演了一場由中日兩國海軍參加的19世紀末世界最大規模的海戰。昨日,省委黨校文史教授王建學的一份關於遼寧省建“甲午海戰紀念館”的建議引起了省政協和丹東市政協的重視。“甲午戰爭才是日本侵華的起點。”採訪中,王建學還向記者講述建甲午海戰紀念館的意義。
大鹿島鄧世昌塑像 大鹿島鄧世昌塑像
村民集資為鄧世昌立像
2005年記者找到王建學教授。他正在應丹東文史委的要求就甲午海戰及修建紀念館的意義、作用等相關問題提出詳細的意見。
大鹿島鄧世昌墓 大鹿島鄧世昌墓
在他的案頭記者看到了丹東文史委剛發給他的信函:“省政協聯合視察甲午海戰遺址之座談會上,您對重視甲午海戰遺址遺蹟保護,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等發言,省市縣三級領導均十分重視。特別是您關於修建甲午海戰紀念館的建議,丹東東港兩市領導認為意義重大。市政協領導要求,由我們起草一個建議案,以反映您的意見和建議為主……”
王教授説,2005年7月由省政協組織的視察團去大連、丹東、撫順等地考察日本侵華遺址遺蹟。在丹東大鹿島村,看到了村民自發集資建成的鄧世昌”大理石雕像和衣冠冢還有碑文。其中6米高的雕像是村民自己集資20萬元建成的,這讓王教授深受感動。
甲午戰爭是日本侵華起點
作為甲午戰爭的古戰場,遼寧應該建立甲午海戰紀念館。”王教授説,他的這種想法早在1985年作為省委巡視員被派到東港市東溝縣工作期間,多次考察大鹿島村時就有了。
遼寧省丹東市東港市大鹿島 遼寧省丹東市東港市大鹿島
王教授説,甲午戰爭早在“九一八事變”之前,應是日本侵華的開端。是日本蓄謀已久的在中國海域上發動的侵略戰爭的起點,在日本侵華史上佔有特殊的位置。不瞭解甲午戰爭就無法全面瞭解和揭示日本近代侵略中國的全部過程,它在史學價值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甲午海戰紀念館在世界軍事史上具有重要價值。19世紀末日本與中國的海軍在世界上都是一流的,艦船眾多,技術先進。日本松島和吉野艦,中國濟遠艦定遠艦都是世界最頂級的軍艦。北洋海軍還有8名來自英國、美國、德國的軍事顧問。鄧世昌劉步蟾林泰曾等一批傑出將領都是留學英國軍事院校的高材生。甲午海戰是近代軍事史的一個縮影,它是世界海軍界公認的當時最大規模海戰。因此,在世界海軍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從這個意義上來説,建立甲午海戰紀念館必然對我國海軍史研究,及世界海軍史研究具有填補空白的作用。此館建成,不亞於美國太平洋珍珠港紀念館的國際效應。美國海軍亞利桑那號戰列艦紀念館
王教授説,甲午海戰紀念館還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甲午戰爭中湧現了眾多愛國英雄人物,是近代中華民族反抗外國侵略的愛國志士的集中代表,鄧世昌丁汝昌劉步蟾等,他們的鬥爭和犧牲精神可歌可泣,感人至深,修建甲午海戰紀念館就是學習他們的最好載體。 [2] 
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陳德委員 民革遼寧省丹東市委副主委:打撈“致遠艦”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894年,遼寧丹東南部黃海海面發生震驚中外的“甲午海戰”,清政府北洋水師包括鄧世昌指揮的“致遠艦”等4艘戰艦沉沒在遼寧丹東大鹿島附近海域。鄧世昌等愛國將領可歌可泣的壯舉一直是激勵着中國人奮發圖強的活教材。日前,在全國兩會上,民革遼寧省丹東市委副主委陳德委員呼籲,打撈致遠艦,建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陳德説,“甲午海戰”作為中日甲午戰爭的一場關鍵性戰役,雖然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等多種因素影響,致使北洋水師主力損失慘重,但是在海戰中,北洋水師的中國軍人表現出不畏強敵英勇作戰,敢於流血犧牲的愛國主義精神值得後人敬仰。特別是鄧世昌指揮的“致遠艦”官兵表現出的誓與軍艦共存亡的悲壯氣節,在中華民族反抗外敵侵略的史冊中,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輝篇章。遼寧丹東大鹿島海域作為海戰的主戰場,也因這場海戰而頻繁出現在展現甲午海戰的各種文獻和影視資料中,聲名遠播,已經發展成為中國北方著名海島旅遊避暑勝地。很多華人、華僑和國際友人慕名而來,到大鹿島瞻仰英雄鄧世昌,遊覽憑弔甲午海戰古戰場。但是由於沒有更好的設施展現當時世界海軍史上的最大規模的蒸汽鐵甲艦戰役,使遊客無法更多、更深入地瞭解這場戰爭。
為此,陳德建議,應由國家組織相關部門打撈“致遠艦”。由於打撈“致遠艦”是一項涉及文物權屬、文物保護、海域作業管理、後勤保障多部門聯合的龐大、複雜的系統工程,作業量大,牽涉部門多,因此建議由國家指定有關部門牽頭,設立專項資金,在以前探摸的基礎上,實施“致遠艦”打撈工程。將打撈出水的“致遠艦”在丹東大鹿島進行文物保護,建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3] 

甲午海戰紀念館景區介紹

甲午海戰紀念館坐落於劉公島碼頭東200米,海戰館由序廳、北洋水師成軍、頤和園水師學堂豐島海戰平壤之戰、黃海大海戰旅順基地陷落、血戰威海、尾聲廳九大部分組成。採用綜合藝術與現代聲、光、電技 術相結合的手段,以強烈的視覺語言真實而完整地再現了北洋水師成軍到覆沒的悲壯歷史過程。在館內陳列展示的有國內最大的室內人物雕塑羣;有國內最大幅的海戰景觀油畫(38m×8m);有國內紀念館、博物館展示、收藏的唯一一組大型專題油畫(北洋眾英烈肖像),以及標誌着和平、文化的大型石雕“和平碑”等,尾廳備有多台電腦多媒體查詢設備,可供遊人查詢甲午戰爭的完整歷史資料。
整個海戰館氣勢宏大,國內罕見。外形構思新穎,象幾艘互相撞插的船體,坐落在當年旗艦定遠號擱淺的地方,縣浮於海上。18米高的主體建築上又塑了一瘭15米高的北洋海軍將領雕像,為國內之最。
甲午海戰館以其完善的旅遊設施,舒適、滿意的遊覽環境,具有特色紀念品的購物場所,嚴格的內部管理,全方位的優質服務,先後被國家、省、市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優秀旅遊景點”、“省級青年文明號”、“國家級青年文明號”、“山東省旅遊消費者信得過單位”等榮譽稱號,已成為威海市主要旅遊景點之一。自開館至二OOO年底已接待中外遊客300萬人次。

甲午海戰紀念館展區結構

海戰館由九大展廳組成,該館由序廳北洋水師成軍、頤和園水師學堂豐島海戰平壤之戰、黃海大海戰、旅順基地陷落、血戰威海、尾聲廳九大部分組成,再現了北洋水師從成軍到覆沒的全過程。

甲午海戰紀念館相關評價

山東省威海市劉公島上最搶眼的便是甲午海戰紀念館。它的外觀宛如幾艘相互穿插、撞擊的船體,坐落在當年北洋水師旗艦“定遠”號擱淺沉沒的地方,漂浮於海水之上。宏大的主體建築上矗立着一尊15米高的北洋海軍將領雕像,挺拔的身軀,堅毅的目光,手持望遠鏡凝視着遠方,隨風揚起的斗篷預示着一場惡戰風暴即將來臨。這一組建築構思奇特,獨步一時,被建築界譽為史詩般的建築,被遊人稱作“永不沉沒的戰艦”,現已成為威海市的標誌性建築。

甲午海戰紀念館景區特產

特產:海產品有海蔘、扇貝對蝦鷹爪蝦小黃魚等;土特產有威海蘋果、榮成黃桃、膠東大花生等;工藝品有威海的錫鑲茶具、毛絨玩具等。
温馨提示
在威海可以買到各式各樣的韓國商品,有很多出口韓日的加工廠,商業步行街周圍有很多外貿服裝店,有時間慢慢淘,也算一樂。飲食方面,東部、南方等朋友請注意,山東菜放蒜很多,且有吃韭菜、茴香的習慣,如不習慣要自備口香糖。海鮮較便宜,但千萬不要貪吃。當地人的建議是海上起霧的天最好不要吃海鮮,容易拉肚子。

甲午海戰紀念館交通提示

交通諮訊:
甲午海戰紀念館
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
距機場距離約:45公里
距機場車程時間約:45分鐘
距火車站距離約:10公里
距火車站車程時間約:20分鐘
距汽車站距離約:10公里
距汽車站車程時間約:20分鐘
距渡口裏程數約:0.5公里;
旅遊專線車:環島旅遊遊覽車,10元/位;
附近公交車站:市內可乘15、10、7、1路公交車華聯大廈下車東行既是。

甲午海戰紀念館旅遊貼士

門票 30元
門票説明:門票團隊價格:十免一;
70歲以上老年人持老年證、軍官證、殘疾人證免費;
學生證半價
甲午海戰館為金穗齊魯旅遊卡會員單位,為持卡會員提供如下優惠折扣:門票8折。
氣候
威海最厲害的就數海風了,但是夏天它又是那麼迷人,所以還是夏天來吧,週末我可以做免費嚮導!
住宿
因為威海很小,劉公島離市區坐遊艇5分鐘即到,所以説你可以住在島上,也可以住在市裏,來找我也可以幫你找到50元錢一晚的標準間。
旺季(7:00-18:00),淡季(7:30-17:0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