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豐島海戰

鎖定
豐島海戰,亦稱牙山海戰,是指1894年7月25日(清光緒二十年六月二十三日)日本聯合艦隊襲擊中國北洋水師的一場海戰,也是甲午中日戰爭的開端。
1894年夏,中日兩軍對峙於朝鮮半島,戰雲密佈。清政府租用英船高升號等運兵增援駐防朝鮮牙山的清軍。7月25日晨,擔任護航的北洋海軍濟遠、廣乙兩艦先期抵牙山後返航至豐島附近,遭日艦偷襲。濟遠艦髮尾炮重創敵艦吉野號。廣乙號戰鬥受傷後敗退朝鮮十八島附近擱淺而毀。不久,高升號駛至,日艦逼降,中國將士寧死不從,船被敵魚雷和重炮擊沉,和高升號伴航的運輸艦操江號為日軍俘獲,是為高升號事件。經過此次海戰,日本海軍取得朝鮮海面的制海權。8月1日,中日雙方正式宣戰。 [1] 
概述圖來源 [2] 
名    稱
豐島海戰
發生時間
1894年7月25日
地    點
豐島
參戰方
日本,清朝
結    果
日本勝利
參戰方兵力
日本:3艘防護巡洋艦(吉野、秋津洲、浪速)
清朝:2艘防護巡洋艦(濟遠、廣乙)
主要指揮官
日本:坪井航三;清朝:方伯謙

豐島海戰戰役背景

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6月,清政府應朝鮮政府請求,派兵赴朝協助鎮壓東學黨起義,由直隸提督葉志超和太原總兵聶士成率2000人陸續進駐朝鮮牙山。與此同時,日本也藉口保護僑民和使館,不請自來,派兵登陸朝鮮仁川,與駐紮牙山的直隸提督葉志超所率的清軍對峙。1894年7月16日,鑑於日本就朝鮮交涉一事所持的強硬態度,在主戰的清流派影響下,清廷做出“如勢不可挽,朝廷但有主戰”的決定,嚴辭飭令李鴻章迅速準備對日戰守。針對當時日本軍隊已經佔據漢城、仁川等朝鮮南部重鎮的情勢,李鴻章從北洋陸軍中抽選精鋭,一部從北路進軍,意圖進扎朝鮮北部重鎮平壤,與日軍形成南北對峙的制衡局面,另選一部,由海路直接運往朝鮮牙山登陸,增援葉志超部,希望以此和北路駐軍南北呼應。7月23日凌晨,日軍悍然佔領漢城景福宮,建立以興宣大院君為首傀儡政權。取得所謂驅逐在朝清軍的授權後,日軍又於25日在牙山灣豐島海域突然襲擊中國艦船,挑起了豐島海戰。 [3] 

豐島海戰戰役起因

李鴻章所增援的兵力是從北塘駐軍統領吳育仁部抽調2000人,又從葉志超部(蘆榆防軍)留在山海關的兵勇中再抽200人增援牙山。李鴻章擔心海上航行中遇險,決定租賃英國愛仁、飛鯨、高升三艘商船運送。條件十分苛刻,如果“至朝鮮海口遇險失事,中國賠償船價”,而損失的武器裝備“中國自行認賠”。另外,此次增援牙山的兵力雖然僅2000餘人,德國教官漢納根亦在其中。7月21日到23日,愛仁、飛鯨、高升三船依次起錨。7月22日早晨,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命濟遠、廣乙、威遠三艦由威海出發,以副將濟遠管帶方伯謙為隊長,護衞愛仁、飛鯨、高升三船到牙山,併到大同江一帶遊巡。本來,丁汝昌準備率海軍大隊隨後接應,但李鴻章來電否定了丁妝昌的計劃,結果海軍大隊未能出海。23日,濟遠等三艦抵達牙山。24日晨,愛仁抵達牙山,在濟遠等艦的協助下卸船,下午,飛鯨也抵達牙山,因為飛鯨所載雜項較多,除四個營的糧米八百石,軍馬四十七匹外,還裝有大量的餘銀、炮械、子藥等件,所以卸船比較費時間,到第二天傍晚8點才離開牙山。25日第三艘運兵船高升號抵達前,日本就不宣而戰了。
日本海軍為襲擊北洋艦隊,早已進行充分準備準備工作。7月17日,日本大本營召開御前會議,正式作出對中國開戰的決定,並以預備役海軍中將、著名的主戰論者樺山資紀恢復現役,接替“主張艦隊取守勢運動”的原海軍軍令部部長中牟田倉之助的職務。樺山資紀蒞職後,首先抓了艦隊的改編工作,先在19日將警備艦隊改為西海艦隊,又將常備艦隊與西海艦隊合編為聯合艦隊,以伊東祐亨為聯合艦隊司令官。日本大本營當天便向伊東祐亨發出命令:“貴司令官當率領聯合艦隊,控制朝鮮西岸海面,在豐島安眠島附近的方便地區,佔領臨時根據地。”7月20日,日本大本營已經接到了北洋艦隊將赴牙山的情報。當天,樺山資紀帶着參謀總長有棲川熾仁親王的密令乘船離開橫須賀。22日下午6時,樺山抵達日本聯合艦隊聚泊的佐世保,傳達了到朝鮮海面伺機襲擊北洋艦隊的命令。7月23日午前11時,日本聯合艦隊開始離開佐世保港,第一遊擊隊先發,次為本隊,再次為第二游擊隊、魚雷艇隊、護衞艦等。其航次序列是:  
  • 第一遊擊隊:吉野(常備艦隊旗艦)、秋津洲、浪速。
  • 本隊
    • 第一小隊:松島(聯合艦隊旗艦)、千代田、高千穗;
    • 第二小隊:橋立、筑紫(先已與赤城同時派往朝鮮忠清道西岸淺水灣探測)、嚴島。
  • 第二游擊隊:葛城(西海艦隊旗艦)、天龍、高雄、大和。
  • 魚雷艦隊
    • 母艦:比叡;
    • 魚雷艇:山鷹、7號艇、12號艇、13號艇、22號艇、23號艇.
  • 護衞艦:愛宕、摩耶。
艦隊按預定航路先向全羅道西北端的羣山灣進發。當艦隊離港時,樺山資紀乘坐高砂丸高掛“發揚帝國海軍榮譽”的信號旗,向全艦隊官兵鼓勁打氣.第一遊擊隊旗艦吉野答以“完全準備就緒”;聯合艦隊旗艦松島答以“堅決發揚帝國海軍榮譽”;第二游擊隊旗艦葛城答以“恃我凱旋歸來”;護衞艦先頭艦愛宕則答以“永遠謹志不忘”。等到艦隊全部離港時,已是下午4時20分。日本聯合艦隊從佐世保出口後,當天下午5點便進入戰鬥準備狀態。為了及時截住北洋艦隊的護航艦,連夜兼程航進。夜間航行時,各艦皆配備哨兵分四班輪流警戒,併除嚮導艦和旗艦外,都熄燈滅火。27日下午5時20分,繞過朝鮮豐島的西南端,抵達黑山島附近時,伊東祐亨命令第一遊擊隊前進偵察。25日早晨四時半,第一遊擊隊到達安眠島,三艦又以十二節速力成單縱陣向豐島附近搜索。此時,本隊和第二游擊隊等則分道隨後繼進,於同日下午二時在羣山灣會合,遂以此為臨時錨地。 [4] 

豐島海戰戰役經過

豐島海戰日軍突襲

在給飛鯨卸船時,中國軍艦發現一日艦在白石浦口外遊弋。當天上午,因日本佔領漢城後導致電報線被切斷,方伯謙派威遠艦去仁川送袁世凱給留守朝鮮的唐紹儀的電報,威遠艦管帶林穎啓從駐泊仁川的英國軍艦亞細亞號艦長羅哲士那裏獲悉日本艦隊將在25日來襲的情報。下午,威遠艦回到牙山,將這個情報報告給方伯謙。方伯謙便命容易受攻擊的木船威遠艦於晚9時15分先行回國。濟遠和廣乙繼續幫助飛鯨卸船。25日早晨4時,飛鯨所載兵、馬、糧米、軍餉、炮械、子藥等已大部分上岸,方伯謙不敢再耽擱,便率濟遠、廣乙起碇返航,隨即就在豐島遭遇日軍。
豐島是牙山灣外羣島中的一個島嶼,地當牙山灣之衝。此島最長處1388公尺,高174公尺。島北水深,可航巨輪,為進出牙山灣的必經之路。25日上午6時半左右,吉野、秋津洲、浪速三艘日艦行抵豐島西南的長安堆附近。是日,晴朗無雲,海上能見度甚好。日艦遙見豐島方向有兩艘輪船噴煙而來,隨後即判斷為軍艦。常備艦隊司令官兼第一遊擊隊司令官坪井航三命令各艦準備戰鬥,以每小時15海里速力前進,向目標接近。7時22分,日艦看清迎面而來的中國兩艘軍艦濟遠和廣乙。於是,坪井航三即時下戰鬥命令。隨後,日艦吉野便對北洋艦隊發射了第一炮。
當時,中日雙方參戰軍艦的情況如下表:
國別
艦名
排水量(噸)
馬力
速度(節)
火炮(門)
乘員
制地
進水年代
中國
濟遠
2300
2800
15.0
23
202
德國
1883
廣乙
1030
2400
15.0
9
110
中國
1890
日本
吉野
4225
15968
22.5
34
385
英國
1892
秋津洲
3150
8400
19.0
32
311
日本
1892
浪速
3709
7328
19.0
20
357
英國
1885
從主要火器看,日本軍艦有26公分口徑克虜伯大炮兩門和15公分口徑克虜伯大炮六門,還配備有15公分口徑速射炮八門、12公分口徑速射炮十四門;而中國軍艦僅有21公分口徑克虜伯大炮二門、15公分口徑克虜伯大炮一門及12公分口徑克虜伯大炮三門。顯而易見,日本方面佔有壓倒優勢。但是,坪井航三採納艦隊參謀釜谷忠道海軍大尉的意見,認為:“究竟是強還是弱,都必須通過戰爭來判斷。總之,無論如何也要進擊。這就是執行命令的主旨。”於是,日本方面終於採用突然襲擊的手段,發射了豐島海戰第一炮。
在日本第一遊擊隊的進攻下,濟遠、廣乙二艦完全處於被動的地位。開始增援牙山時,中國海軍將士業已預感到形勢日趨嚴重,戰爭有隨時爆發的可能。臨行前,廣乙管帶林國祥請示丁汝昌説:“若遇倭船首先開炮,我等當如何應敵?”丁汝昌便按李鴻章命令“如倭先開炮,我不得不應”的調子,回答説:“兩國既未言明開戰,豈有冒昧從事之理?若果倭船首先開炮,爾等亦豈有束手待斃之理?縱兵回擊可也。”這表明中國護航艦的方針是:決不首先開炮,但若日本艦隊襲擊,則進行自衞性的還擊。7點鐘,濟遠、廣乙看見吉野、秋津洲、浪速三日艦駛來。當發現日艦之初,中國將領推斷“倭船必欲請戰”,因此命令“站炮位,預備禦敵”。不料忽見日艦先向東拐了一個彎子,又轉舵西駛,於是“又疑其不欲戰”。及見日本三艦“旋轉取勢而來”,欲攔阻中國軍艦的去路,這才斷定“其來意不善,遂嚴陣以待”。原來,日本第一遊擊隊發覺自己處於狹窄水路,不宜作戰,所以向西駛至廣闊海面,又轉頭向北,對着濟遠,廣乙駛去。7時45分,雙方相距3000公尺時,日本第一遊擊隊旗艦吉野突然向中國軍艦發起炮擊,濟遠、廣乙二艦被迫進行自衞還擊。豐島海戰的帷幕就這樣拉開了。 [4] 

豐島海戰中國應戰

吉野開炮後,於7時52分發炮回擊吉野。7時55分,秋津洲開始向濟遠發炮。7時56分,浪速也向濟遠炮擊。日方擁有二十二門速射炮,而濟遠和廣乙則只有舊後膛炮,並無速射炮。敵艦的炮火太猛,“聚攻濟遠,密如雨點”,濟遠仍然苦戰不已。8時10分,濟遠發出一炮,擊中吉野艦首附近,跳彈擊斷日艦前檣桁索。8時20分,濟遠發出的15公分炮彈,擊中吉野右舷之側,擊毀舢板數只,貫穿鋼甲壞其發電機,墜入機器間之防禦鋼板上,然後又轉入機器間。由於炮彈的質量差,裏面未裝炸藥,故擊中而不爆炸,致使吉野免於沉沒。  
豐島海戰 豐島海戰
在敵我強弱力量極為懸殊的情況下,濟遠將土依然臨危不懼,拚死搏戰,給日艦以相當的打擊。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是幫帶大副都司沈壽昌、槍炮二副柯建章、天津水師學堂見習學生黃承勳等人。沈壽昌一直在艦前屹立司舵,指揮炮手還擊。由於沈壽昌沉着應戰,指揮果決,士氣大為振奮,多次發炮命中日本旗艦吉野,並擊中了浪速艦的左舷船尾。結果“浪速艦尾被擊落,海圖室被破壞”。正在激戰之際,不料日艦飛來一顆炮彈,命中濟遠望台,爆炸後一塊彈片擊中沈壽昌的頭部。沈壽昌當即仆地不起。二副柯建章見幫帶大副犧牲,義憤填膺,繼續督炮擊敵。但敵彈繼至,柯建章洞胸陣亡。見習學生黃承勳見大副,二副均亡,自抱奮勇登台指揮,“召集炮手裝彈窺準”。“正指畫間,敵彈飛至中臂,臂斷遂僕”。有兩名水手立即把他抬進艙內急救,他搖頭説:“爾等自有事,勿我顧也!”遂閉目而死。軍功王錫山、管旗頭目劉鵾亦均中彈陣亡。
當三艘日艦聚攻濟遠之際,廣乙後至,立即投入戰鬥。廣乙伺機向日艦衝去,準備施放魚雷。吉野為避開廣乙衝撞和施放魚雷,便向左轉舵,在海面上劃出一個大的圓弧。廣乙則改變航針,向秋津洲和浪速之間疾駛。7時58分,廣乙從斜側駛至距秋津洲600公尺處,向其艦尾逼近,準備施放水雷。這時,秋津洲猛烈回擊,一彈擊中廣乙桅樓,致使一炮手墜落犧牲,又一彈“擊毀水雷炮洞,幸來觸炸”,廣乙始得保全。激戰中,秋津洲忽發一榴霰彈“炸於廣乙艙面,以致死傷二十人”。舵手亦中彈犧牲。廣乙傷亡雖重,仍與日艦繼續作戰。  
此時,海面上硝煙籠罩,日艦無法用信號旗聯絡,秋津洲便鳴汽笛報知自己的位置,浪速鳴汽笛應之。於是,兩艦開始合擊廣乙。須臾之間,硝煙漸散,浪速忽然發現廣乙在距艦尾300-400公尺處,便一面向右轉舵以避開廣乙的衝撞,一面用左舷炮和尾炮加以猛擊。在敵艦的連續進攻下,廣乙受傷甚重,船舵“均已毀壞,不堪行駛”。廣乙艦上官兵犧牲已有三十多人,受傷者四十多人,難以支撐,便向右轉舵走避。浪速於歡呼聲中尾追,被廣乙回擊一炮,彈穿浪速左舷之側,由內部穿透後部鋼甲板,斷其備用錨,並將錨機擊碎。日本第一遊擊隊司令官坪井航三以廣乙艦體己毀,決定不予追擊,命三艦各取適宜位置合擊濟遠,廣乙這才脱險。 [4] 

豐島海戰兩艦撤離

參戰艦船
參戰艦船(6張)
8時30分,廣乙已東駛遠離濟遠。濟遠已犧牲三十人,受傷二十七人,勢難抵禦,便趁機以全速向西駛避。日本三艦會合,擬共追濟遠。忽見西方海上出現兩縷汽煙,但一時辨認不出為何國艦船。坪井航三下令各艦採取“自由運動”。於是,秋津洲轉舵追擊廣乙,吉野、浪速則尾擊濟遠。8時53分,浪逋超越吉野,猛追濟遠。濟遠乃懸白旗,但仍疾駛不已。浪速迫至相距3000公尺時,又以艦首迴旋炮猛擊。濟遠又在白旗之下加懸日本海軍旗。浪速掛出信號:“立即停輪,否則炮擊!”是時,兩艦相距2700公尺,浪速遂向旗艦吉野報告:“敵艦降服,已發出命令停輪之信號,準備與彼接近。”9時,第三艘運兵船高升號從浪速右舷通過,向東駛去。9時15分,浪速一面命令高升停駛,一面追擊乘機以全速駛逃之濟遠。9時30分,吉野忽令秋津洲、浪速歸隊。秋津洲先是追擊廣乙,見廣乙已經擱淺,及接到吉野信號,立即回航。此時,負責運送20萬兩餉銀、20門大炮、3000支步槍和大量彈藥的中國運輸船操江號也進入戰場,與高升號相距約3英里,見高升號被日艦所截,遂轉舵回駛。9時47分,坪井航三命令浪速監視高升,秋津洲追擊操江,由旗艦吉野追擊濟遠。12時43分,“吉野”擔心駛離戰場過遠,停止追擊“濟遠”而折回。吉野撤退後,濟遠遂定向威海衞,於26日早晨六時半抵港下錨。接着,浪速擊沉高升號,俘虜操江號,是為高升號事件
之前脱離戰場的廣乙駛撞朝鮮西海岸十八家島(或簡稱“十八島”)擱淺,在水兵們上岸後點燃火藥倉燒燬軍艦、廣乙管帶林國祥準備投奔牙山清營,然而到了牙山時,葉志超已向平壤撤退,便於7月26日下午1時上英國軍艦亞細亞號返國。此時部下只有十七人了。林國祥在仁川被日艦截獲,被迫立下契約,不再參與戰事,才被放回國。 [3]  [4] 

豐島海戰戰役結果

豐島海戰是甲午中日戰爭中第一場戰役,以日本偷襲得手告終。但日本外務大臣陸奧宗光在致各國公使的照會中聲稱中國軍艦在牙山附近首先轟擊日軍。濟遠號管帶方伯謙則報告了奮戰擊退日軍、擊沉日艦、擊斃日本司令的情況,清政府一度相信,對方伯謙予以嘉獎。7月29日,中日兩軍在陸上展開成歡之戰,清軍兵敗,北撤平壤。8月1日,中日正式宣戰。 [3]  [4] 

豐島海戰相關爭議

方伯謙回國後聲稱水手李仕茂王國成在吉野追擊濟遠時向吉野開炮,“一彈飛其將台,二彈毀其船頭,三彈中其船中,黑煙冒起,吉野乃移逃,四彈炮力已不及矣”,使其遭到重創,懸掛黃龍旗乞降後遁逃。有學者指出,方伯謙豐島海戰的報告嚴重編造事實,所謂的主炮退敵一説在現實中根本不存在。豐島海戰當天“濟遠”艦的航海日誌顯然也是編造的,不僅製造主炮退敵的虛假功績,而且把發生在“濟遠”身上的懸掛白旗和日本海軍旗事件,轉嫁給日本海軍。 [3] 
參考資料
  • 1.    鄭天挺、吳澤、楊志玖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上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第253頁
  • 2.    關捷、劉志超編.《沉淪與抗爭 甲午中日戰爭》:文物出版社,1991年:第36頁
  • 3.    陳悦.《沉沒的甲午》:鳳凰出版社,2010年:第71—86頁
  • 4.    戚其章.《甲午戰爭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38—5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