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生態發酵牀

鎖定
生態發酵牀養殖技術是指綜合利用微生物學、生態學、發酵工程學、熱力學原理,以活性功能微生物作為物質能量“轉換中樞”的一種生態養殖模式。
中文名
生態發酵牀
外文名
Fermenting bed
類    型
生態養殖
特    點
低成本、高產出、無污染
原    理
發酵工程學原理等
適    用
畜禽養殖,蟲類獸類養殖

生態發酵牀生態發酵牀原理

該技術的核心在於利用活性強大的有益功能微生物複合菌羣,長期、持續和穩定地講動物糞尿廢棄物轉化為有用物質與能量,同時實現將豬雞鴨鵝等動物的糞尿完全降解的無污染、零排放目標,是當今國際上一種最新的生態環保型養殖模式。歐美日韓很早就開始應用,從九十年代起,各國專家教授開始對發酵牀養豬進行系統研究與實踐,逐漸形成較為完善的技術規範,我國在近幾年開始將該項技術應用於養殖業,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使用該技術、產品養殖具有很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應。

生態發酵牀操作步驟

1、生態發酵牀菌種1公斤可以做10平方,並且以1:5的比例與米糠或玉米粉,麩皮不加水混勻稀釋。
2、面積20平方約需鋸末10方(乾重約2000公斤),鋸末必須曬乾除雜。
3、可以採取邊鋪邊撒,也可與鋸末混勻後再鋪,切記不要加水。
4、要求厚度50釐米,如鋸末不易得到可部分用稻殼、秸稈等代替,表面仍用20-30公分的鋸末為好。
5、鋪好後就可以把豬放進去,不要等發酵好了才放進去,表面乾燥可以略噴一點點水。
6、將新鮮糞尿扒或埋入20-30釐米一下處,再蓋上鋸末並鋪平,經過這樣幾次操作即可啓動發酵工作。
7、糞尿進多或滲入水時必須推勻,經常檢查豬舍墊料圈面濕度,已啓動發酵的發酵層含水量一般控制在50-60%左右,水分過多時可打開通風口,利用空氣流動調節濕度,拖出部分墊料晾乾再入牀或添加鋸末降低濕度。

生態發酵牀操作原則

生態發酵牀菌種要求
發酵牀內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其運行過程同時也是多種功能微生物菌羣自身生長繁殖過程(即所謂“發酵”過程),它需要不同温區活性最高的菌種的相互協同配合,單一菌種無法滿足要求的,而人工“拉配郎”捏在一起的複合菌種因相互拮抗(“拮抗”可形象地理解為不同種類微生物相互“打架”)也無法發揮很大的作用,而野性的天然複合菌羣的活性明顯又不足,這就需要天然複合菌羣再加工,而金寶貝菌種就是通過微生物工程技術科學家精心篩選和提純復壯後的天然微生物菌羣,個個金兵強將,功能強大。同時因為粉劑型容易保存,且休眠功能良好,可以分批次、分層次的進行發酵分解,好的菌種好比優秀官兵,服從調配,指到哪,打到哪,而且在哪裏都能發展壯大。
生態發酵牀的結構要求
常用的生態發酵牀結構有:大棚式、磚瓦式、簡易棚式、半露天式、樓房式、南方式、北方式、地下式、地上式要求通風透氣、面積符合要求;舍內不通風透氣的死角越少越好。
生態發酵牀的水分要求
發酵牀中的有益功能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水分要求在60-70%,也即是發酵所要求的水分,但是並不意味着我們在製作發酵牀時事先就要將水分調節至60-70%,因為豬糞尿與墊料的混合物已含有大量的水分,同時發酵最活躍的區域是核心層(墊料表層往下20公分至40公分),只在這個區域保持就可以了。所以一般開始時無需另外添加水分,豬自身的糞尿滲入基本上就符合要求了。同時還要注意夏天和冬天的區別,夏天温度高,水分蒸發散失的比較快,可以適當噴灑一點水分,以防止牀面過幹 引起揚塵;而冬天水分不容易散失,就應該儘量控制水分,否則水分過大會造成厭氧環境影響發酵牀運行。
生態發酵牀的啓動要求
生態發酵牀啓動很容易,幾乎與季節、氣温無關,四季可做,南北均宜。金寶貝生態發酵牀發酵劑中的功能菌種,其正常啓動温度一般是在10-15度時較理想(這個温度其實很容易達到,因為,即使是寒冷的北方,室外氣温遠低於零度,但只要在室內,或搭一個簡易棚子,隨着墊料和剛從豬體內排除的糞尿的混合,啓動所需的温度就很容易滿足了,不含水的幹墊料其內部温度一般接近氣温),此時微生物發酵繁殖很快,夏天温度高,均能滿足啓動温度要求。
生態發酵牀的温度要求與控制
發酵牀的啓動温度不低於10度(啓動温度不低於10度不等於要求室外氣温10度以上),而發酵的核心層温度最高可達50度或以上,這是因為發酵牀的運行是依賴於有益功能微生物,這些功能微生物的温區分佈比較廣泛,基本上從10度到50度都有,這些微生物都有最適生長温度,温度不會過低也不會過高,進而使得表面温度常年保持在20-25度左右的範圍內,這也是發酵牀可以稱為恆温牀的原因。操作得法、正常運行的發酵牀其表面長期穩定在二十幾度,室內温度適宜。
生態發酵牀的墊料組成與要求
按照發酵牀的各項要求,最佳的墊料是鋸末,因為在所有墊料裏面距哦的碳氮比最高,換句話説就是最耐發酵。同時鋸末疏鬆多孔,細度較為均宜,透氣性和保水性都是最好的。當然了,當地鋸末資源缺乏或者價格過高,也可以用稻殼、秸稈、花生殼等來代替,但秸稈、花生殼必須曬乾初步粉碎後才能使用。
生態發酵牀的通風透氣性要求
生態發酵牀的正常運行需要充足的氧氣的參與,同時作為中間產物的氨氣,二氧化碳如果濃度過大就不容易轉化為下一產物,從而造成室內氨氣濃度過大啊,影響到豬和人的呼吸系統,所以發酵牀的通風透氣是很關鍵的,可以結合天窗、地窗、翻到、撬動、窗户、各種天窗地窗式樣與結構優點,發酵牀的氣流運動移動原理來做好通風,使發酵牀的整體運作趨於正常化。

生態發酵牀維護

生態發酵牀運行一段時間(一般半年到一年)墊料會消耗一部分,這樣就需要定期補充一部分墊料進去;同時還需要定期不定期的對發酵牀上的墊料進行翻到處理,這樣做的目的是增加墊料的通風透氣,防止因豬的踩踏而導致墊料過於緊密不透氣進而造成厭氧發酵,無法將豬糞尿降解掉;同時以保證發酵牀長期持續和有效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