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甜根子草

(禾本科甘蔗屬植物)

鎖定
甜根子草(Saccharum spontaneum L.)是禾本科,甘蔗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稈高可達2米,直徑中空,節具短毛,葉鞘較長或稍短於其節間,鞘口具柔毛,葉舌膜質,葉片線形,圓錐花序,稠密,分枝細弱,無柄小穗披針形,兩穎近相等,下部厚紙質,第一穎上部邊緣具纖毛;第二穎中脈成脊,邊緣具纖毛;第一外稃卵狀披針形,第二外稃窄線形,第二內稃微小;鱗被倒卵形,柱頭紫黑色,7-8月開花結果。
分佈於中國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四川、雲南等熱帶亞熱帶至暖温帶的廣大區域;印度及歐洲南部、緬甸、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東部至日本也有分佈,生長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平原和山坡,河旁溪流岸邊、礫石沙灘荒洲上,常連片形成單優勢羣落。
甜根子草根狀莖發達,固土力強,能適應乾旱沙地生長,是鞏固河堤的保土植物。稈供造紙,嫩枝葉是牲畜的飼料。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1] 
中文名
甜根子草
拉丁學名
Saccharum spontaneum L. [7] 
別    名
割手密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禾本目
禾本科
甘蔗屬
甜根子草
命名者及年代
L.,1771

甜根子草形態特徵

甜根子草 甜根子草
多年生草本 [2]  ,具發達橫走的長根狀莖。稈高1-2米,直徑4-8毫米;中空,具多數節,節具短毛,節下常敷白色蠟粉,緊接花序以下部分被白色柔毛。葉鞘較長或稍短於其節間,鞘口具柔毛,有時鞘節或上部邊緣具有柔毛,稀為全體被疣基柔毛;葉舌膜質,長約2毫米,褐色,頂端具纖毛;葉片線形,長30-70釐米,寬4-8毫米,基部多少狹窄,無毛,灰白色,邊緣呈鋸齒狀粗糙。
圓錐花序長20-40釐米,稠密,主軸密生絲狀柔毛;分枝細弱,下部分枝之基部多少裸露,直立或上升;總狀花序軸節間長約5毫米,頂端稍膨大,邊緣與外側面疏生長絲狀柔毛,小穗柄長2-3毫米;無柄小穗披針形,長3.5-4毫米,基盤具長於小穗3-4倍的絲狀毛;兩穎近相等,無毛,下部厚紙質,上部膜質,漸尖;第一穎上部邊緣具纖毛;第二穎中脈成脊,邊緣具纖毛;第一外稃卵狀披針形,等長於小穗,邊緣具纖毛;第二外稃窄線形,長約3毫米,寬約0.2毫米;邊緣具纖毛,第二內稃微小;鱗被倒卵形,長約1毫米,頂端具纖毛;雄蕊3枚,花葯長1.8-2毫米;柱頭紫黑色,長1.5-2毫米,自小穗中部兩側伸出。有柄小穗與無柄者相似,有時較短或頂端漸尖。染色體2n=40-128(Panje et Babu,1960)。花果期7-8月。 [3] 

甜根子草生長環境

甜根子草生長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平原和山坡,河旁溪流岸邊、礫石沙灘荒洲上,常連片形成單優勢羣落。 [3] 
甜根子草 甜根子草

甜根子草分佈範圍

甜根子草 甜根子草
世界:分佈於印度、緬甸、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東部至日本,以及歐洲南部。
中國:分佈於中國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永嘉、洞頭(半屏)、平陽(南麂列島))、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四川、雲南等熱帶亞熱帶至暖温帶的廣大區域。 [2]  [8] 

甜根子草繁殖方法

甜根子草 甜根子草
甜根子草常採用扦插繁殖、埋根繁殖和分株繁殖。扦插繁殖:以春秋季扦插為宜,把莖稈剪成30釐米左右長段(保證3節以上),插入苗牀深約5釐米,可密植,經常保持土壤濕潤,20-30天生根。
埋根繁殖:將甜根子草根狀莖切成10-15釐米長段,埋入土中2釐米深,經常保持土壤濕潤,15-25天可萌生小苗。
分株繁殖:甜根子草多在春秋季進行,將生長過密的株叢挖出,掰開根部,選擇健壯株叢分別栽植。 [4] 

甜根子草栽培技術

甜根子草較耐粗放管理,經常保持土壤濕潤即可。埋根繁殖小苗出土後,每月可施肥1-2次。 [4] 
甜根子草 甜根子草

甜根子草主要價值

甜根子草生態

甜根子草根狀莖發達,具有蔓生性,可片植於風景區湖塘一角或大面積種植,營造“蘆蕩式風光;或以二三叢點綴於水池邊緣或水濕低地,形成獨特的水體景觀。耐水淹達60天之久,且固土能力強,是濕地尤其是消落帶生態恢復的優良植物。 [4] 

甜根子草藥用

【藥用部位】為禾本科植物甜根子草的根莖及稈。 [5] 
【採收儲藏】根莖全年可挖,稈秋季採收,去葉片,切段,通常鮮用。 [5] 
【性味歸經】味甘;性涼。歸腎、肺、胃經。 [5] 
【功能主治】清熱;止咳;利尿通淋。主治感冒發熱;口乾;咳嗽;熱淋;小便不利。 [5]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克。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