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甘松屬

鎖定
甘松屬(學名:Nardostachys DC.)雙子葉植物綱敗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叢生,披針形,頂生聚傘花序,花萼5齒裂,花冠紫紅色子房下位,有濃烈氣味。分佈於喜馬拉雅山區。共有3種植物,分別是甘松、匙葉甘松和大花甘松。中國產2種,分佈於青海、四川、雲南和西藏。屬模式種:匙葉甘松( N. jatamansi(D. Don)DC.)
甘松別名甘松香,為常用中藥。是《中國藥典》收載品種。甘鬆氣味芬芳,味辛、甘,性温,具有理氣止痛、開鬱醒脾的功能,用於脘腹脹痛、嘔吐、食慾不振,外治牙痛、腳腫。
甘松被中國列為二級保護藏藥。
中文學名
甘松屬
拉丁學名
Nardostachys DC.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茜草目
敗醬科
甘松屬
中國植物誌
73(1):23
物種數量
3種,中國2種

甘松屬形態特徵

甘松屬
甘松屬(6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短,直立或斜升,密被纖維狀或片狀老葉鞘,有濃烈氣味。葉叢生,長匙形或線狀倒披針形,頂端鈍漸尖或圓,基部漸狹而為柄,全緣,3-5平行主脈;莖生葉1-2(-4) 對,披針形,漸向上漸小。頂生聚傘花序密集成頭狀,花後主軸和側軸伸長或否,花序下有總苞2-3對,每花有苞片1、小苞片2;花萼5齒裂,果時常增大;花冠紫紅色、鍾狀,頂端5裂;雄蕊4;子房下位,3室,其中1室發育瘦果 [1] 

甘松屬生長環境

甘松屬植物為多年生草本,花期6~7月,果期8~10月,10月間葉子變黃停止生長,冬季葉子脱落在雪層下休眠,翌年夏季雪融時開始生長。生長環境為海拔3000~5000米的灌木叢、山坡、高山革甸,分佈予開闊多石草地或覆草凍土以及魯棒林下半蔭腐殖土中,喜光照和濕潤腐殖土,可耐-15℃的寒冷。Airi等對喜馬拉雅西部Kumaun匙葉甘松生長環境研究發現其最適宜環境為覆蓋苔蘚的岩石(頻度40.7%,密度15.9株/m2)和濕潤的大石礫(頻度25.9%,密度16.8株/m2),較適於西向山坡,且與海拔密切相關;植株高度、密度、地上植被、土壤含氮量及濕度等因素影響地下部分能否良好生長。 [2] 

甘松屬地理分佈

甘松屬植物分佈於喜馬拉雅山區及中國西部山地,屬於中國~喜馬拉雅區系成分,因花萼5裂、花後增大的特徵從敗醬屬分出構成新屬(Alphons de CandoIle,1830年)。經研究ndhF、trnL-F、ITS等DNA序列,發現敗醬科的分化起源於亞洲,喜馬拉雅的敗醬屬和甘松屬為進化分支最初端;敗醬族(包括敗醬屬和甘松屬)並菲單一類羣,且甘松屬是從敗醬屬衍生的。 [2] 
甘松屬植物形態差異較大,並存在很多過渡類型,因此種間區分十分困難,共有3種植物:甘松、匙葉甘松和大花甘檜。甘松分佈於中國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松潘、理縣、南坪及綿陽專區江漳一帶,甘肅、青海玉樹亦產。匙葉甘松及大花甘松分佈於尼泊爾、不丹、錫金及印度北部。其中匙葉甘松在中國雲南、西藏也有分佈。 [2] 

甘松屬物種特徵

中文名
拉丁名
特徵描述
Nardostachys jatamansi(D. Don)DC.
根莖密被葉鞘纖維;花後花序主軸和側軸多數不明顯伸長;果實被毛。 [3] 
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l.
根莖被片狀老葉鞘;花後花序主軸和側軸多數明顯伸長;果實光禿。 [3] 

甘松屬主要作用

匙葉甘松為著名的香料植物。 [4]  甘松根莖部有烈香,可提取香料及藥用。 [3] 
甘松屬植物均以根及根莖入藥,藥用歷史非常悠久,是古印度阿育吠陀(Ayurveda)積尤那尼(Unani)醫學體系中驅風理氣、鎮靜安神的常用芳香藥物。中國常見甘松和匙葉甘松兩種,入藥始載於《本草拾遺》,後列入《海南本草》和《開寶本草》,認為其具有理氣止痛、開鬱醒脾、安神等功效,用於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痛、霍亂轉籟、牙痛、痰眩、癔病癲癇、心悸怔忡、腳氣等多種病症,是敗醬科中唯一被《中國藥典》收載的藥用植物。 [2] 
各家論述
⒈《本草匯言》:甘松,醒脾暢胃之藥也。《開寶方》主心腹卒痛,散滿下氣,皆取温香行散之意。其氣芳香,入脾胃藥中,大有扶脾順氣、開胃消食之功。入八珍散、三合粉中,治老人脾虛不食,久瀉虛脱,温而不熱,香而不燥,甘而不滯,至和至美,脾之陽分用藥也。 [5] 
⒉《本草求真》:甘松,雖有類山柰,但山柰氣多辛竄,此則甘多於辛,故書載能入脾開鬱也。 [5] 
⒊《本草正義》:甘松,近東瀛醫家謂此藥善通經絡,專治轉筋,為霍亂轉筋必需之藥。頤自定霍亂藥酒方,用伊打和酒精,浸取濃汁,合姜、附、萸、連諸味,治真寒霍亂、轉筋入腹危急重症,極有捷效,知此物温運,活絡通經,無出其右。此固向來治藥物學者之所未知者也。 [5] 

甘松屬藥理研究

鎮靜、抗癲癇、抗驚厥
通過蛙、兔以及小鼠的比較試驗證明甘松與擷草有相似的鎮靜作用,在對甘松抗痛靈的拆方研究過程中發現甘松配伍其他藥使用可大大增強抗癲痛、抗驚厥作用。匙葉甘松的揮發性物質亦有相似的鎮靜作用,並具有一定的安定作用;其提取物對小鼠、大鼠、貓口服或腹腔注射,可引起鎮靜、升壓,以乙醇提取物效力最高,能增加大鼠腦中主要單胺濃度、抑制氨基酸並增加腦中γ-氨基丁酸濃度,大劑量有毒,1.5~3.65g/kg可致死。其在升高癲癇發作閾劑量同時顯示最低的神經毒性;與苯妥英合用使苯妥英的癲痛防護指數由3.63升至13.18,説明兩者協同增效。主要活性成分是甘松新酮和纈草酮。甘松新酮給小鼠灌胃有中樞抑制作用;纈草酮對多種動物有鎮靜作用,在拮抗電休克驚厥方面強於大侖丁及匙葉甘松揮發油,但對戊四氮導致的驚厥無保護作用;可增強利血平降低體温的作用。 [2] 
促神經生長、改善認知能力
甘松昔可抑制大鼠嗜鉻細胞瘤PC12細胞,並促進神經生長,增加乙酰膽鹼酯酶活性、使細胞週期停滯在G1期及抑制生長相關蛋白43(GAP-43)的表達,作用與細胞分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信號途徑相關,提示有神經營養因子樣功能,為天然神經營養劑。甘松新酮不能顯示神經營養作用,但能顯著提高神經生長因子(NGF)介導的PC12D細胞神經樣分化,可能由於增強了MAPK激酶在細胞內NGF受體介導的信號通路的上游作用;但不伴有MAPK磷酸化中NGF誘導刺激增強,提示甘松新酮對蛋白激酶C(PKC)及MAPK信號通路的下游作用激活有關;亦可提高PC12D細胞中雙丁酰環腺苷酸和十字孢鹼促神經生長作用並呈濃度相關。其作為第一個雙丁酰環腺苷酸和十字抱鹼的增強劑,可作為研究NGF及促神經生長物質的藥理學工具。給小鼠連續8天灌胃匙葉甘松乙醇提取物,發現200mg/kg劑量組的幼鼠學習記憶能力明顯提高,且改善了安定和東莨菪鹼誘導的健忘症和老齡小鼠的健忘症,可能由於其抗氧化作用促進了腦內膽鹼能傳遞,是老年痴呆者的記憶恢復劑。人工誘導Wistar大鼠腦缺血,然後口服匙葉甘松15天(250mg/kg)後,原有的還原型谷胱甘肽及巰基水平降低、硫代巴比妥酸反應物質升高、Na-K-ATP酶活動和神經元活動及運動協調降低等症狀明顯改善,這與其減少神經細胞死亡的組織病理研究一致,為匙葉甘松對腦缺血病灶有抗氧化作用提供重要依據。 [2] 
抗抑鬱
在行動絕望、懸尾及對抗下垂實驗中,匙葉甘松石油醚提取物中丙酮可溶物和氯仿可溶物在急性給藥和慢性長期給藥都顯示明顯的抗抑鬱作用,而乙醇提取物經7天潛伏期後才出現抗抑鬱作用。6-羥多巴胺誘導大鼠帕金森症模型的紋狀體中酪氨酸羥化酶免疫纖維幾乎全部損失,而匙葉甘松作為抗氧化劑和生物胺增強劑,能使纖維密度增加,改善帕金森症。 [2] 
保護心肌細胞
甘松乙醇提取物有對抗藥物誘發的心律失常作用,並能延長家兔離體心房的不應期。靜脈注射甘松使家兔心律顯著減慢,對急性心肌缺血有顯著保護作用,可使神經性缺血型心律失常家兔室性早搏顯著減少,對垂體後葉素所致心動過緩有一定的預防作用,但未能防止垂體後葉素所致的心律失常。匙葉甘松揮發油減慢傳導作用弱於奎尼丁且毒性小,對洋地黃引起的室性心律不齊無保護作用。大鼠用匙葉甘松提取物(500mg/kg)7天后,可防止阿黴素誘導的心肌損傷,恢復抗氧化物酶活性與脂質過氧化物水平,證明其對心肌損傷有細胞保護作用。 [2] 
降血壓
甘松新酮給高血壓大鼠口服有降血壓作用,纈草酮也有輕度降壓作用。匙葉甘松中的精油與丙二醇和吐温製劑靜脈給藥,導致狗血壓下降。 [2] 
抑菌與抗瘧
匙葉甘松精油對傷寒沙門氏菌、野油菜黃單胞菌、副傷寒沙門氏菌、短小芽抱桿菌、炭疽芽孢桿菌和刺盤抱屬菌有較高的抑菌活性,對芒果植物桿菌無活性。Kumar通過對61種印度植物進行抗菌實驗發現匙葉甘松具廣譜抗菌作用,可對抗多種感染性疾病。甘松提取物在試管內對結核桿菌有抑制作用。甘松過氧化物和異甘松過氧化物對惡性瘧原蟲有抗瘧活性,半數有效濃度(EC50)分別為1.5×10mol/L和6.0×10mol/L;後者活性與奎寧(EC50為1.1×10mol/L)相當。 [2] 
其他藥理作用
從甘松中分離出幾種具細胞生長抑制作用的倍半萜:去氧甘松醇、甘松新酮、土青木香酮、nardosinondiol、kanshoneA及eudesm-11-en-2,4a-diol對腹水瘤P-388細胞都顯示出細胞毒活性,提示可能有抗腫瘤活性。倍半萜kanshoneB在0.01~1mg/L濃度顯示出弱的抗肝毒活性;提取物對小腸、大腸、子宮、支氣管等離體平滑肌器官有拮抗組織胺,5-羥色胺及乙酰膽鹼的作用,還能拮抗氯化鋇引起的痙攣,故有直接降低張力、抑制收縮的作用。給小鼠腹腔注射甘松提取物顯著增強常壓耐缺氧能力;甘松甲醇提取物有驅蚊作用;甘松提取物中熊果酸可防止擁擠脅迫導致無毛小鼠皮膚機能障礙。 [2] 
匙葉甘松能通過抗菌消炎、舒張平滑肌、擴張毛細管、改善微循環以促使潰瘍癒合;在給豚鼠噴射組織胺的前後,應用匙葉甘松可使支氣管擴張;50%的乙醇提取物連續3天給藥(800mg/kg),可明顯改善硫代乙酰胺誘導的大鼠肝損傷,提高血清轉氨酶和鹼性磷酸酶水平,大鼠預給藥後明顯提高了對肝毒素LD90的存活率;己烷提取物對抗小鼠肝勻漿脂過氧化作用優於乙醇提取物;從匙葉甘松根提取精製的BR-606作為骨吸收抑制劑用於治療骨質疏鬆和高鈣血癥。 [2] 

甘松屬資源現狀

隨着現代科技的發展,甘松的開發前景更加廣闊,截止到2007年出現的含有甘松的專利產品主要有:藥品食品類如松補力口服液、芳香抗焦慮的糖塊(DE202004013132)、鎮咳祛痰的香煙(CN1454535)等,化妝品類如沐浴香粉(CN1376458)等,以及日用品類如天然殺蟲劑、驅蟲劑(KR200287568)和抗菌空氣清新劑(CN1530016)等。截止到2007年甘松在中國年收購量僅佔全部資源的20%,主要用作藥品、食品和香精原料,尚缺乏高利潤產品,有待於深入開發利用。 [2] 
由於國內外需求量和價格的日趨上漲,甘松屬植物資源不斷減少,匙葉甘松已被列入《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也有認為此種即大花甘松)。大花甘松數量稀少,資源破壞十分嚴重,瀕臨滅絕,其供應量最大的國家尼泊爾在1997~1998年交易量為350~400t,2005年交易量估計也處於100~500t,佔世界總交易量82%左右,其次為印度(約13%)和不丹(約5%),均缺乏完善的保護措施。 [2] 
為了資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續發展,Ghimire等在尼泊爾西北部的Shey-Phoksundo國家公園及其緩衝地帶進行了大花甘松採收考察實驗,發現追求商業利潤的採收而不考慮其生長年限全部挖取,嚴重破壞了資源;而當地醫生用於治療時只採收根莖成熟者並保留幼嫩根莖,破壞較小。即使這樣最低量採收(10%)後恢復原有種羣數量仍需4年甚至10年。因此Ghimire等建議在不同地區輪流進行採收養護,且因幼嫩根莖受環境影響不易存活,各地區應根據當地情況制定具體的採收養護措施。在印度,匙葉甘松作為瀕危藥用植物,其在台拉登、赫爾德瓦爾、薩哈蘭普爾3個資源豐富區的銷售途徑、交易量、交易額、價格走向、供求趨勢、儲存摻偽等情況均有詳細調查;西北部尚有人畜不易進入保存完好的大花甘松生長區。錫金也因大量不合理採收匙葉甘松而資源破壞嚴重。 [2] 
在中國,甘松雖被列為二級保護藏藥,但價格十分低廉,少量(約10%)作為藥用的價格僅每千克10元左右,而大部分用作燃香香精原料和調料的則低至每千克5元。如遇價格升高,藥農便不分時節採挖青葉甘松,全株銷售並摻雜泥沙。不僅質量難保,還極大地破壞了珍烯資源。截止到2007年中國尚無保護措施,任藥農肆意掠奪採挖,僅2004年的產量估計就有200萬千克。因此中國應在甘松資源尚未大面積破壞之前,借鑑鄰國經驗,緊急制定合理的保護採收措施,並進行有效地綜合開發與利用。 [2] 

甘松屬栽培採收

幹松樹植物用根莖或種子繁殖,主要為野生,印度和中國偶有栽培。當種子成熟後播種在防寒大棚裏,需要充足的光照萌發;幼苗長達後移栽到温室越冬;翌年春末夏初移栽室外。根莖切斷也可用於繁殖,且快於種子繁殖;繁殖材料選用秋季成熟的根莖,夏季採收的則易腐爛。Chauhan等研究匙葉甘松無性繁殖和種苗移栽兩種栽種方式和1800、2200、3600m共3個海拔高度,發現產量與栽種處理方法、移栽苗齡及苗圃海拔顯著有關,其栽種海拔適於2200~3600m處,最佳為3600m的山脊,而不適合低於1800m處;且施肥可增產。 [2] 
2~3年生的甘松比翌年生者產量高很多,適宜採收期在10~12月間,採收根莖粗壯成熟者而保留幼根莖繁殖。如果降雪過早,積雪會使採收非常困難,藥農會在5~6月間搶收未成熟的甘松,這對資源破壞很嚴重。 [2] 
參考資料
  • 1.    甘松屬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萬新; 石晉麗; 劉勇; 肖培根;甘松屬植物化學成分與藥理作用[J];國外醫藥(植物藥分冊);2007年;第22卷;第1期
  • 3.    甘松屬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引用日期2012-010-11]
  • 4.    匙葉甘松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引用日期2014-02-27]
  • 5.    中藥大辭典(第二版)編委會.中藥大辭典(第二版):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3月: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