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沙門氏菌

鎖定
沙門氏菌是一種常見的食源性致病菌。沙門氏菌鑑定的傳統方法主要是根據形態學特徵、培養特徵、生理生化特徵、抗原特徵、噬菌體特徵等 [1]  。1885年沙門氏等在霍亂流行時分離到豬霍亂沙門氏菌,故定名為沙門氏菌屬。沙門氏菌屬有的專對人類致病,有的只對動物致病,也有對人和動物都致病。沙門氏菌病是指由各種類型沙門氏菌所引起的對人類、家畜以及野生禽獸不同形式的總稱。感染沙門氏菌的人或帶菌者的糞便污染食品,可使人發生食物中毒。據統計在世界各國的種類細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門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列榜首。我國內陸地區也以沙門氏菌為首位 [2] 
中文名
沙門氏菌
拉丁學名
salmonella
別    名
salmonella
細菌界
變形菌門
γ-變形菌綱
腸桿菌目
腸桿菌科
沙門氏菌屬
沙門氏菌

沙門氏菌簡介

沙門氏菌病病原體。屬腸桿菌科,革蘭氏陰性腸道桿菌。已發現的近一千種(或菌株)。按其抗原成分,可分為甲、乙、丙、丁、戊等基本菌組。其中與人體疾病有關的主要有甲組的副傷寒甲桿菌,乙組的副傷寒乙桿菌和鼠傷寒桿菌,丙組的副傷寒丙桿菌和豬霍亂桿菌,丁組的傷寒桿菌和腸炎桿菌等。除傷寒桿菌、副傷寒甲桿菌和副傷寒乙桿菌引起人類的疾病外,大多數僅能引起家畜、鼠類和禽類等動物的疾病,但有時也可污染人類的食物而引起食物中毒 [2] 
沙門氏菌 沙門氏菌
沙門氏菌在水中不易繁殖,但可生存2-3周,冰箱中可生存3-4個月,在自然環境的糞便中可存活1-2個月。沙門氏菌最適繁殖温度為37℃,在20℃以上即能大量繁殖,因此,低温儲存食品是一項重要預防措施 [2] 

沙門氏菌沙門氏菌屬

菌體大小(0.6~0.9)×(1~3)微米無芽胞,一般無莢膜,除雞白痢沙門氏菌雞傷寒沙門氏菌外,大多有周身鞭毛。營養要求不高,分離培養常採用腸道選擇鑑別培養基。生化反應對本屬菌的鑑別具有重要參考意義(見表)。不液化明膠,不分解尿素,不產生吲哚,不發酵乳糖和蔗糖,能發酵葡萄糖、甘露醇、麥芽糖和衞芽糖,大多產酸產氣,少數只產酸不產氣。VP試驗陰性,有賴氨酸脱羧酶。DNA的G+C含量為50~53%。對熱抵抗力不強,在60℃15分鐘可被殺死。在水中存活2~3周。在5%的石炭酸中,5分鐘死亡 [3] 
本屬菌按生化反應分為4個亞屬。亞屬Ⅰ是生化反應典型的和最常見的沙門氏菌;亞屬Ⅱ和Ⅳ是生化反應不典型的沙門氏菌;亞屬Ⅲ是亞利桑那沙門氏菌 [3] 
沙門氏菌具有複雜的抗原結構,一般可分為菌體(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3種 [3] 
鼠傷寒沙門氏菌 鼠傷寒沙門氏菌

沙門氏菌理化特性

生化反應很活潑,能分解多種糖類和醇 [4] 

沙門氏菌培養特性

1)需氧及兼性厭氧菌
2)在普通瓊脂培養基上生長良好,培養24h後,形成中等大小、圓形、表面光滑、無色半透明、邊緣整齊的菌落,其菌落特徵亦與大腸桿菌相似(無糞臭味)。
3)鑑別培養基(麥康凱、SS、伊紅美藍):一般無色菌落。
4)三糖鐵瓊脂斜面:斜面為紅色,底部變黑併產氣 [4] 

沙門氏菌生化特性

1)發酵葡萄糖,麥芽糖,甘露醇和山梨醇產氣;
2)不發酵乳糖、蔗糖和側金盞花醇
3)不產吲哚、V-P反應陰性;
4)不水解尿素和對苯丙氨酸不脱氨 [4] 
傷寒沙門氏菌、雞傷寒沙門氏菌及一部分雞白痢沙門氏菌發酵糖不產氣,大多數雞白痢沙門氏菌不發酵麥芽糖;除雞白痢沙門氏菌、豬傷寒沙門氏菌、甲型副傷寒沙門氏菌、傷寒沙門氏菌和仙台沙門氏菌等外,均能利用枸櫞酸鹽 [4] 

沙門氏菌血清學特性

沙門氏菌 沙門氏菌
沙門氏菌具有複雜的抗原結構,一般沙門氏菌具有菌體(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抗原(莢膜或包膜抗原)三種抗原 [4] 

沙門氏菌傳播途徑

肉的污染
肉及其製品的沙門氏菌檢出率美國為20%-25%、英國為9.9%、日本檢查進口家禽的污染率為10.3%,國內肉類沙門氏菌檢出率在1.1%-39.5% [5] 
蛋的污染
中國蛋及其製品沙門氏菌檢出率為3.9%-43.7%,由於吃蛋引起鼠傷寒病的病例報告逐漸有增加的趨勢 [5] 
環境污染
食品在加工、運輸、出售過程中往往被沙門氏菌污染。沙門氏菌在糞便、土壤、食品、水中可生存5個月至2年之久 [5] 
傳播問題
沙門氏菌 沙門氏菌
恢復期患者和無症狀的帶菌者也是常見的傳染源 [5] 

沙門氏菌分佈

廣泛分佈於自然界,常常寄居在人和動物體內,特別是家禽、家畜及寵物的腸道中。主要污染的食品有:肉和肉製品、蛋和蛋製品、奶和奶製品等。由於沙門氏菌不分解蛋白質,食物被其污染後表面看起來似乎並沒有變化. [10] 

沙門氏菌感染症

沙門氏菌感染症為人畜共患感染性疾病,主要由食用遭受污染的食物導致,是許多國家食物中毒的重要病源。 [6] 

沙門氏菌症狀

典型症狀包括髮熱、噁心、嘔吐、腹瀉及腹部絞痛等症狀,通常在發熱後72小時內會好轉。嬰兒、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則可能因沙門氏菌進入血液而出現嚴重且危及生命的菌血症,少數還會合並腦膜炎骨髓炎 [6] 

沙門氏菌治療

一般沙門氏菌造成的腸胃炎不需要給予抗生素治療;而以補充水分與電解質為主;但對於新生兒、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及特殊傷員;則需要視情況紿予抗生素治療 [6] 

沙門氏菌預防

1、餐前、便後、接觸食物前、接觸動物或生蛋後應仔細洗淨雙手。
2、處理生食和熟食的砧板要分開。
3、食物要熟透再吃(尤其是雞蛋與家禽類)。
4、非現做現吃的食物應以保鮮膜包覆後放進冰箱保存,再次食用前應加熱或煮熟。
5、撲滅並阻隔蒼蠅等病媒。被蒼蠅沾染、過期或腐敗的不潔食物均應丟棄,切勿食用。
6、水塔應經常清洗、消毒。
7、旅行或野營時的飲用水應煮沸並消毒。
鼠傷寒沙門氏菌 鼠傷寒沙門氏菌
8、如有嘔吐、腹瀉或發熱等症狀,應儘快就醫 [6] 

沙門氏菌感染

問題蛋 問題蛋
沙門氏菌是美國食物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美國人對這種病菌一點都不陌生,每年全國大約報告40000例沙門氏菌感染病例。但實際的感染人數可能要達20倍以上,因為許多輕型病人可能未確診,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大約有1000人死於急性沙門氏菌感染。但是,以前各州爆發的疫情幾乎都與人們吃了染上沙門氏菌的肉類、蛋類、乳類有關,但迄今為止,很少聽説吃蔬果大面積受沙門氏菌污染甚至在人羣中引發大疫情的。對此,周福生教授解釋説,這可能是西紅柿在生長的過程中,由於空氣中紫外線不夠強烈,植物在灌溉過程或因土壤中含有沙門氏菌,這樣才使西紅柿的表皮上沾染了沙門氏菌,加上不少人有生食西紅柿的習慣,如果沒有清洗乾淨,就完全有可能發生沙門氏菌感染。不光是食用西紅柿,其他瓜果蔬菜也一樣。沙門氏菌主要污染肉類食品,魚、禽、奶、蛋類食品也可受此菌污染。沙門氏菌食物中毒全年都可發生,吃了未煮透的病、死牲畜肉或在屠宰後其他環節污染的牲畜肉是引起沙門氏菌食物中毒的最主要原因。有食品專家指出美國人吃雞蛋的習慣與國人不同,他們喜歡吃半熟的雞蛋甚至是生雞蛋,所以一旦雞蛋裏含有沙門氏菌,感染的幾率就比較高。“在國內,生雞蛋裏含有沙門氏菌其實並不奇怪,只不過國人喜歡將雞蛋煮熟吃,這樣就大大減少了感染的幾率 [5]  。”

沙門氏菌症狀及原因

由沙門氏菌引起的食品中毒症狀主要有噁心、嘔吐、腹痛、頭痛、畏寒和腹瀉等,還伴有乏力、肌肉痠痛、視覺模糊、中等程度發熱、躁動不安和嗜睡,延續時間2~3d,平均致死率為4.1%。其主要原因是由於攝入了含有大量沙門氏菌屬的非寄主專一性菌種或血清型的食品所引起的。在攝入含毒食品之後.症狀一般在12~14h內出現,有些潛伏期較長 [7] 

沙門氏菌預防措施

防止沙門氏菌污染食品;控制食品中沙門氏菌的繁殖;加熱以徹底殺滅病原菌 [7] 
沙門氏菌不耐高温,食物的中心温度達70℃以上,持續5分鐘一般都可以殺死包括沙門氏菌等常見食源性致病菌。家庭中一般的熱處理烹調方式都可有效殺滅該菌。 [10] 

沙門氏菌檢測方法

沙門氏菌前增菌

稱取25g(mL)樣品放入盛有225 mL BPW 的無菌均質杯中,以8 000 r/min~10 000 r/min 均質1 min~2 min,或置於盛有225 mL BPW 的無菌均質袋中,用拍擊式均質器拍打1 min~2 min。若樣品為液態,不需要均質,振盪混勻。如需測定pH 值,用1 mol/mL 無菌NaOH 或HCl 調pH 至6.8±0.2。無菌操作將樣品轉至500 mL 錐形瓶中,如使用均質袋,可直接進行培養,於36 ℃±1 ℃培養8 h~18h [8] 
如為冷凍產品,應在45 ℃以下不超過15 min,或2 ℃~5 ℃不超過18 h 解凍 [8] 

沙門氏菌增菌

輕輕搖動培養過的樣品混合物,移取1 mL,轉種於10 mL TTB 內,於42 ℃±1 ℃培養18 h~24h。同時,另取1 mL,轉種於10 mL SC 內,於36 ℃±1 ℃培養18 h~24 h [8] 

沙門氏菌分離

分別用接種環取增菌液1 環,劃線接種於一個BS瓊脂平板和一個XLD 瓊脂平板(或HE瓊脂平板或沙門氏菌屬顯色培養基平板)。於36 ℃±1 ℃分別培養18 h~24 h (XLD 瓊脂平板、HE 瓊脂平板、沙門氏菌屬顯色培養基平板) 或40 h~48 h (BS 瓊脂平板),觀察各個平板上生長的菌落,各個平板上的菌落特徵見表1 [8] 
表 1 沙門氏菌屬在不同選擇性瓊脂平板上的菌落特徵
選擇性瓊脂平板
沙門氏菌
BS 瓊脂
菌落為黑色有金屬光澤、棕褐色或灰色,菌落周圍培養基可呈黑色或棕色;有些菌株形成灰綠色的菌落,周圍培養基不變。
HE 瓊脂
藍綠色或藍色,多數菌落中心黑色或幾乎全黑色;有些菌株為黃色,中心黑色或幾乎全黑色。
XLD 瓊脂
菌落呈粉紅色,帶或不帶黑色中心,有些菌株可呈現大的帶光澤的黑色中心,或呈現全部黑色的菌落;有些菌株為黃色菌落,帶或不帶黑色中心。
沙門氏菌屬顯色培養
按照顯色培養基的説明進行判定。
自19世紀後期,沙門氏菌首次被鑑定為人類的一種病原以來,檢測方法學都是建立在採取感染病人的糞便或血液作為臨牀病料的基礎上。此後的60年間,用於從食品中分離沙門氏菌的方法實質上與那些用於臨牀病料的方法是相同的。但至少有三個因素限制了用於臨牀病料的方法應用在食品分析上。第一,通常,沙門氏菌的含量水平在污染食品中比有感染病人的病料中要低很多;第二,食品本身的性質會干擾病原的檢測,例如,某些食品中固有菌羣可能處在一個很高的水平,從而影響特定細菌的選擇性分離和鑑定;第三,與臨牀病料不同的是,經過加工的食品,由於加熱、乾燥、高含鹽量、酸和冷凍等因素的作用,其中的沙門氏菌受到了尚不致命的損傷或稱“致傷”。這就形成了一個具有不同生長特性的細菌羣。這種現象對那些希望從食物樣品中分離出沙門氏菌的食品分析家來説有很大影響,因為在選擇培養基上直接培養“致傷”的沙門氏菌通常是以細菌死亡和試驗失敗而告終。為克服這些困難,人們建立了一種簡單的微生物增殖步驟,專門針對以食品為傳播載體的病原。雖然這些方法本身證明是可靠的,但卻很費力、耗時,需要4~7天才能完成。因此,在需要及時、快速評價食品中微生物的安全性時,通常不被採用。隨着DNA和抗體技術的發展,近10~15年間發展了無數改進的方法,其中許多可以在48h內檢出沙門氏菌,這些方法通稱為快速檢測 [8] 

沙門氏菌抗體檢測

利用抗原-抗體反應的顯著特異性,來進行細菌的鑑別和血清學定型,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細菌菌體或鞭毛抗原的特異性抗體的存在,使得人們可以建立一些快速方法來檢測以食品為載體的病原。已經建立的沙門氏菌免疫學檢測方法有許多種,大致可分為以酶標抗體(ELISA),熒光抗體染色(免疫熒光法),同位素標記抗體(放射免疫試驗)為基礎的方法及其它多種以抗體為基礎,利用乳膠凝集、免疫傳感器免疫擴散及免疫色譜技術的方法。但常規中最廣泛採用的是以雙位點ELISA技術即夾心ELISA為基礎的方法。此法改進後用有放射活性的同位素替代標記抗體,概括地説,是指以固定在固體基質上的“捕捉”抗體來捕捉目標抗原,經洗滌除去未結合的成分,加入第二種酶標抗體,此者結合在捕捉到的抗原的不同位點上,第二次洗滌後加入酶作用基質,並令其與顏色成分反應,然後用分光光度法即很容易檢測到目標抗原。採用微量滴定板作為固態基質使反應形式標準化,並促成其自動化 [9] 
黎兆滾等人首次在國內口岸系統應用微量板ELISA法(Salmonelletest1)對進出口動物產品(魚粉、肉骨粉等)進行沙門氏菌檢測。該法採用預先包被了沙門氏菌(A-E羣)單克隆抗體的微量板,加入經增菌處理的樣品,反應後再加入一定的指示劑,作用畢後用酶標儀測定OD值來判定結果。食物樣品經適當的增菌處理,也可用此法進行沙門氏菌檢測。ELISA法檢出沙門氏菌的極限範圍在105~106個細胞/ml,因此,要得出可靠的結果,食物樣品首先必需進行預增菌、選擇性增菌,通常還要在含有D-甘露糖的肉湯(M肉湯)中進行後增菌,以促進鞭毛髮育。總的來説,標準的ELISA法樣品的製備,約需要經過40~48h的孵育才能完成。黎兆滾等人的微量板ELISA法(Salmonellatest1)樣品製備過程分三步,共耗時24h:①選用營養肉湯進行預增菌(6h),使“致傷”、冷凍的沙門氏菌復甦。②使用選擇性培養基RV進行增菌(14h),使沙門氏菌大量繁殖,同時抑制其它雜菌生長。③使用營養肉湯(蛋白腖水)進行後增菌(4h),使沙門氏菌的數量大大增加。比上述標準的ELISA法樣品製備過程縮短了一半的時間。ELISA方法本身,則僅需要大約2h而已(其中30min是操作時間,90min是孵育時間)。相比之下,黎兆滾等人的方法可在27h內完成,比上述方法縮短了一半的時間,頗值得推廣應用。最新式的沙門氏菌免疫學檢測法,利用經特異性抗體敏化的免疫色譜卡片為基礎。幾滴樣品加到卡片上,結果可以直接用肉眼讀出。免疫色譜卡片極易操作,且由於無需要特殊設備,很適合小型實驗室使用。儘管卡片檢測法與ELISA法一樣需要對樣品進行增菌處理,但它(卡片法)本身通常需時不超過10min,如果採用黎兆滾等人的樣品製備法,則可使操作時間更為縮短 [9] 

沙門氏菌核酸法

細胞核酸DNA和RNA是唯一一類可以攜帶信息的大分子。由於所有的細胞都含有這種分子,可以利用它作為檢測的標靶。標靶通常是一個特異性核酸序列,它可通過以補體核酸分子作為探針來檢出。與免疫學方法相似,探針也需要加附適當的標記,如放射性同位素、酶或發光的標識物。Fitts等人在食品沙門氏菌檢測中引入了第一代DNA—RNA雜交技術,此法應用的探針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傷寒沙門氏菌DNA片段,其敏感性高,經大約48h的增菌步驟後,檢測極限可達108個細菌/ml,但由於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只能在專門的實驗室應用,此方法的優點都被抵消了。為此,以核酸雜交為基礎的第二代技術—比色計已發展起來。這種方法依賴於沙門氏菌核糖體RNA(rRNA)—核糖體發育過程中儲存的核酸成分的檢測。核糖體是細胞蛋白質合成器的一部分,每個細菌細胞中存在5000~20000個複製體,而相比之下染色體DNA複製體僅2~10個。這種天然富含rRNA標靶序列的情況使得用無輻射計檢測成為可能,同時又保持了與放射性同位素方法相當或更高的敏感性。其另一優點是由於rRNA為單鏈(而DNA為雙鏈),雜交前無需經過變性步驟。要得到陽性結果,此法需要105個靶細胞/ml,因此對沙門氏菌檢測來説,需要進行預增菌和選擇性增菌,總共約50h。rRNA探針法比沙門氏菌ELISA法(酶聯免疫檢測法)更耗時,但二者成本相近。食品細菌檢測法的最新進展是在化學擴增體系方面的發展,即聚合酶鏈反應(PCR),用該體系可對製備好的樣品進行細菌DNA擴增,以便更易於用諸如凝膠電泳法或比色型ELISA法檢測。用於檢測沙門氏菌和其它以食物為載體的病原的PCR方法業已建立,其中一些方法顯示了極好的敏感性。但該法較難自動化,且必需經選擇性增菌以稀釋可能干擾檢測反應的某些成分。一個完整的以PCR為基礎的方法,需要2天才能完成,很大程度上抵銷了其高敏感性的優點,但這種方法對那些含沙門氏菌較少或沙門氏菌“致傷”嚴重難以復甦而仍保有沙門氏菌rRNA的樣品尤其有效 [9] 

沙門氏菌感染案例

當地時間2023年11月24日,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當日表示,美國有32個州至少99人感染與受污染甜瓜有關的沙門氏菌,其中45人已住院接受治療。此外,明尼蘇達州衞生當局報告了2起相關的死亡事件。 [11] 
參考資料
  • 1.    曹際娟.腸道沙門氏菌分子檢測與分子分型.北京:中國質檢出版社,2013
  • 2.    河北省食品檢驗研究院,食品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編,膨化食品發展與質量安全=DEVELOPMENT AND QUALITY SAFETY OF PUFFED FOOD,中國經濟出版社,2016.07,第86頁
  • 3.    馮陽,胡月主編,微生物學辭典,遠方出版社,2006.9,第228頁
  • 4.    陳淑範主編,食品微生物檢測技術,中國環境出版社,2014.08,第238頁
  • 5.    吳得海主編,食品安全事件之警示與思考,甘肅文化出版社,2016.08,第58頁
  • 6.    林奏延,台灣長庚紀念醫院兒科醫療團隊,周育如著,華人育兒百科,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12,第365頁
  • 7.    董明盛,賈英民.食品微生物學.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
  • 8.    GB 4789.4—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沙門氏菌檢驗
  • 9.    向文良,車振明,陳功編,四川泡菜加工原理與技術,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5.11,第69頁
  • 10.    這種“冰箱殺手”竟能奪人性命!你家冰箱裏可能就有……  .青瞳視角[引用日期2022-03-02]
  • 11.    美國32州至少99人感染沙門氏菌2人死亡 均與受污染甜瓜有關  .光明網[引用日期2023-11-2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