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甘岸鎮

鎖定
甘岸鎮位於信陽市平橋區中心部位,淮河107國道的交叉處。地處東經114°04′,北緯32°19′,是全市47個、平橋區5個綜合改革發展試點鎮之一。南距離信陽市區15公里,離信北重鎮明港鎮25公里,是聯通平橋區東西兩大片的咽喉之地。
淮河水從東南蜿蜒而過13.5公里,鎮中心距離已開工修建的出山店水庫大壩約4-6公里,規劃中的8公里的大壩有三分之二將建在該鎮境內。全鎮總面積46平方公里,其中鎮區規劃面積為2.5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2平方公里,轄6個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3.1萬人,其中常駐人口2.3萬人,流動人口0.8萬人。2004年,該鎮被河南省建設廳授予“中州名鎮”、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河南省奔小康科普示範鄉鎮”、信陽市小城鎮建設領導小組“市級小城鎮建設明星鎮”等稱號。
中文名
甘岸鎮
外文名
Ganquan Town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河南信陽
面    積
46 km²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3.1萬人

甘岸鎮鄉鎮概況

甘岸鎮新建商業街、淮河小區、居住社區等等。

甘岸鎮發展歷史

甘岸歷史悠久,生生不息的淮河水孕育出甘岸燦爛的文化,境內有甘岸村“彭崗遺址”,屬於春秋戰國古墓保護區,楊莊村“太子湖遺址”始建於戰國時期,為楚太子修建,與相距10公里的楚國都城城陽城為姊妹城,極具文化旅遊開發價值。
甘岸鎮原稱甘岸開發區,後於2003年改稱甘岸鎮。近幾年來,隨着新農村建設的逐步推進,以淮河移民小區為先導,在甘岸鎮中學、蔬菜批發大市場、鎮政府一帶新建大量的商業小區和住宅小區的建設,不斷推進甘岸鎮的發展。甘岸鎮的面貌可謂一年一個樣。

甘岸鎮名字由來

20世紀中後期,甘岸還不叫甘岸它叫甘露寺。甘露寺位於甘岸老街南半段,廟宇很大,佔地面約四畝。幾百年中國動盪不安,甘露寺毀於戰火之中,只遺留有殘碑半截。因年代久遠,碑文模糊不清,無法辨認。僅有甘露寺三字還能認得出來。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甘岸又糟受毀壞,全街化為灰燼。過後居民建房時發現甘露寺殘碑,碑上僅存甘露兩字。因甘岸歷史上是淮河渡口南岸,人們便把這地方叫甘岸。此地人把甘岸叫為甘岸兒,久之便演化為“甘家堰兒”或叫“缸堰兒”。

甘岸鎮甘岸商貿城

甘岸商貿城 (淮河小區)
淮河小區效果圖 淮河小區效果圖
商貿城 商貿城
商貿城北區 商貿城北區

甘岸鎮地理特點和特產

甘岸鎮處於有“中國南北氣候分界線”之稱的淮河北岸,氣候温和,水資源豐富,系淮河的沖積平原,沙質土壤,具有開發高效農業的優越條件。農產品以蔬菜水稻小麥花生玉米為主,其中蔬菜為全鎮特色產業。作為省級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甘岸的蔬菜產業得到信陽市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全鎮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達4995畝,建成大小拱棚2000多個,年銷售收入1500萬元。2005年新建起了200畝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2000年在國家工商總局註冊了“淮河翠”牌無公害蔬菜商標,為平橋區僅有的農產品商標品牌,註冊範圍包括新鮮蔬菜、黃瓜、青蒜、花生、鮮土豆、鮮食用菌、自然花、辣椒八個品種,為甘岸農業打出了品牌,提高了甘岸蔬菜知名度。甘岸蔬菜批發大市場建成於1996年,佔地40畝,2002年建成面積達3000平方米的蔬菜封閉批發市場,安裝了防雨設施,內設交易攤位80多個,已成為日交易量200噸,年交易額突破3000萬元的地方性蔬菜交易市場。

甘岸鎮區位和交通

甘岸鎮因獨特的地理位置,其機構設置和基礎設施都較完備。機構設置齊全。全鎮除一般鄉鎮常設的單位和部門外,另有上劃部門在該鎮所設國税分局、地税所、農行營業所、法庭、運管所等職能部門,辦理各種業務比較快捷,能夠為甘岸經濟發展提供優質服務。交通十分便利,107國道南北穿境4.8公里,以建成的滬陝高速信陽——南陽段橫跨全鎮5.3公里,甘(岸)—平(昌)公路、甘(岸)—徐(堂)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是平橋區第一個實現“村村通油路”的鄉鎮。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以新村為中心,已規劃六條街道,“三縱三橫”的城鎮建設框架基本形成。已修建107國道慢車道3公里和排水設施5公里,慢車道和107國道間花壇正在建設中,城鎮面貌不斷改善,正在成為周邊幾個鄉鎮的小型商貿中心。

甘岸鎮人口情況

甘岸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21135
男 10980
女 10155
家庭户户數 6434
家庭户總人口(總) 21005
家庭户男 10905
家庭户女 10100
0-14歲(總) 5998
0-14歲男 3209
0-14歲女 2789
15-64歲(總) 13044
15-64歲男 7102
15-64歲女 6642
65歲及以上(總) 1393
65歲及以上男 669
65歲及以上女 72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9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