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瑪瑺斫陣圖

鎖定
《瑪瑺斫陣圖》是意大利籍畫家郎世寧創作的紙本設色國畫,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瑪瑺是中國清代清軍平定西域戰爭中的立功者。他曾隨副將軍富德討伐準噶爾部叛亂,奮勇衝殺,三箭將敵酋射落馬下,後來被敵軍所圍,戰馬負傷倒斃,瑪瑺棄坐騎步戰,負傷十餘處,仍堅持作戰,以戰功升為護軍統領。圖中瑪瑺縱馬彎弓追殺,敵酋中箭,垂首棄矛墜馬。郎世寧以他擅長的“寫真”技藝,精細、真實地刻畫了一位勇士的形象,作者將所有的背景捨去,突出了畫中的人物。人及馬匹的畫法十分細緻,採用的是歐洲的畫風。同樣題目、內容和構圖的畫有二幅,另一幅現藏於德國柏林東方美術館。
中文名
瑪瑺斫陣圖
作    者
郎世寧
分    類
設色畫
現收藏地
台北故宮博物院
材    質
紙本
規    格
縱38.4釐米,橫285.9釐米
幅    式
長卷

瑪瑺斫陣圖畫作內容

瑪瑺斫陣圖
此圖中畫敵將負傷,耷拉着腦袋,乘黑馬飛速逃竄。光着腦袋,上穿束袖黑衣,下穿米黃色袴褲,兩手支撐在馬的肩部,低頭怒目斜視,惟恐有乘騎迫上,中二箭,黑馬四蹄伸展作飛騰般的逃竄。後面畫有清勇將瑪瑺手持弓箭,上佩帶紅錦“撒袋”(即裝了箭的袋),撒袋內裝滿了弓箭,御白馬緊迫其後。畫面中顯示了一場驚心動魄廝殺決鬥的場面,敵將受傷逃竄,形象十分狼狽。瑪瑺乘騎追趕,抬頭挺胸顯得威風凜凜,雙目凝神,專注盯住着前方的敵將。 [1] 

瑪瑺斫陣圖創作背景

清朝郎世寧繪畫作品《瑪瑺斫陣圖》局部 清朝郎世寧繪畫作品《瑪瑺斫陣圖》局部 [2]
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清軍勇士瑪瑺跟隨右副將軍富德率軍在呼爾滿(今莎車東北)平定回部叛亂,瑪瑺殲敵英姿煥發,奮勇衝殺,以三箭斃敵,後被敵所困,負傷仍堅持抵抗,因其戰役的特殊表現,升為護軍統領。 [3]  在平定西域準部回部的戰役中,乾隆皇帝特別稱賞瑪瑺與阿玉錫兩位勇士的戰功,除了油畫臉像、功臣像小稿、功臣像立軸瑪瑺與阿玉錫皆在列外,還讓郎世寧繪了《瑪瑺斫陣圖》及《阿玉錫持矛蕩寇圖》並要求宮廷畫家繪製《瑪瑺得勝圖》以及《阿玉錫得勝圖》等貼落大畫。 [4] 

瑪瑺斫陣圖藝術鑑賞

畫中的人物和馬匹,造型準確,物象逼真,描繪深入細膩。人物和馬匹比例結構十分準確,其姿態和動勢俱合法度,足見作者的功力之深厚。光的使用是郎世寧繪則的另一個特色,這幅畫卷中,人物、馬匹均應用了光的原理,使物象極富立體感,馬皮毛的質感也很好地表現出來。明顯地採用了西洋畫的投影法,但只要細細觀察,仍含有中國繪畫傳統手法,即馬匹上所採用的陰影,亦是以中國的傳統渲染方法來完成的,但骨子裏還是西洋古典畫的成分較中國畫的成分為濃,體現了高度的寫實技巧。總體來説,此畫設色輕淡,用筆精謹,線條清勁,是一幅難得的精品。 [1] 

瑪瑺斫陣圖歷史傳承

畫作著錄
主題與關鍵字:馬、軍士、兵器、蕃族、馬鞍。
石渠寶笈續編(寧壽宮),第六冊,頁3049
故宮書畫錄(卷四),第二冊,頁284
故宮書畫圖錄,第二十一冊,頁175-178

瑪瑺斫陣圖作者簡介

郎世寧(1688—1766)是意大利人,生於米蘭,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到中國,隨即入宮,曾參加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歷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國從事繪畫達50多年。由於郎世寧帶來了西洋繪畫技法,向皇帝和其他宮廷畫家展示了歐洲明暗畫法的魅力,他先後受到了康熙、雍正、乾隆的重用。他是一位藝術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獸、花鳥、山水無所不涉、無所不精,成為雍正、乾隆時宮廷繪畫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有《聚瑞圖》《嵩獻英芝圖》《百駿圖》《弘曆及后妃像》《平定西城戰圖》等。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