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聚瑞圖

鎖定
《聚瑞圖》是清代畫家郎世寧創作的絹本設色畫,共有兩幅,一幅存於上海博物館,另一幅存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圖繪瓶插瑞蓮瑞谷。圖中畫有盤口瓶花插,瓶口作盤形,圓柱形頸,闊肩,鼓腹,下為圓形圈足。
中文名
聚瑞圖
創作年代
清代
材    質
絹本
幅    式
立軸
現收藏地
台北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
畫作類型
設色
規    格
縱109.3釐米、橫58.7釐米(上海)

聚瑞圖畫作內容

《聚瑞圖》台北本 《聚瑞圖》台北本
《聚瑞圖》上海本 《聚瑞圖》上海本
兩本《聚瑞圖》基本一致,圖繪瓶插瑞蓮瑞谷。圖中畫有盤口瓶花插,瓶口作盤形,圓柱形頸,闊肩,鼓腹,下為圓形圈足。頸部鼓腹部各有凸起箍狀弦紋二匝,遍體施以淺灰藍色,底有紫檀木作底座。瓶內插有數株瑞蓮和瑞谷。有的荷花已盛開,有的已結成蓮蓬;幾株瑞谷已成熟,沉澱澱的穀穗,像狼尾巴一樣,將穀子的莖部壓成彎形,荷葉和谷葉互相交錯,疏密有致。 [1] 
台北本:畫上題識為:皇上御極元年,符瑞疊呈,分歧合穎之谷實於原野,同心並蒂之蓮開于禁池。臣郎世寧拜觀之下,謹匯寫瓶花,以記祥應。雍正元年九月十五日,海西臣郎世寧恭畫。鈐蓋了諸多清宮寶璽,如乾隆御覽之寶,乾隆鑑賞,宜子孫,石渠寶笈,石渠定鑑,寶笈重編,三希堂精鑑璽,等等。
上海本:上博本上面除了兩枚郎世寧名下的印章,沒有任何清宮印璽。

聚瑞圖藝術鑑賞

台北本:畫幅右上角上書“聚瑞圖”三字,並有三行款識。此圖運用歐洲明暗法,光源統一,造型準確,立體感強,有奪真之妙,但又沒有像西洋畫那樣畫出背景,這是此畫的缺憾,美中不足之處。一般他的有些作品倘沒有畫背景,往往由中國畫家添畫背景,以彌補這一缺憾。同時,此畫沒有強調空間、層次、虛實的統一與變化。構圖上也極工整均稱。 [1] 

聚瑞圖名家點評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員郎紹君:整個作品(台北本),將西畫明暗法與中國工筆重彩結合為一,即一方面有明暗。但淡化了陰影,另一方面有勾勒但淡化了線的作用。所繪顏色,也不像西洋畫那樣強調環境色,而是以固有色的濃淡表現花、瓶等的凹凸變化。造形逼肖,繪染細緻入微。近代人談及郎世寧,均稱讚他的“奪真”之能,而謂他不能得中國繪畫的意境”和“詩意”。如果拿他的這件作品和中國畫家如謝蓀的荷花作比較,可以清楚看出中西繪畫的區別和郎世寧為結合中西繪畫所作的努力。 [2] 

聚瑞圖歷史傳承

《聚瑞圖》(台北本)是郎世寧在中國最早有明確記年的作品,其創作時間為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年),尺寸為縱173、橫86.1釐米。在《秘殿珠林石渠寶笈·續編》中也明確著錄了此件作品,存放於乾清宮。它一直在宮廷,並且後來整體轉移到了台北故宮博物院
《聚瑞圖》(上海本)首次有記載的出現就已經是在錢鏡塘的手中,經由吳湖帆題簽,時間推斷在1930年之後,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聚瑞圖作者簡介

郎世寧(1688—1766),原名朱塞佩·伽斯曝里奧內,生於米蘭。清康熙帝五十四年作為天上教耶穌會的修道士來中國傳教,隨即入宮進人如意館,成為宮廷畫家,曾參加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二作,歷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國從事繪畫達50多年。他是一位藝術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獸、花鳥、山水無所不涉、無所小精,戰為雍正帝、乾峯帝時宮廷繪畫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有《聚瑞圖》《嵩獻英芝圖》《百駿圖》《弘曆及後女己像》等。 [3] 
參考資料
  • 1.    蔣文光主編,中國曆代名畫鑑賞 下,金盾出版社,2004.09,第2282頁
  • 2.    郎紹君等主編,中國書畫鑑賞辭典 豪華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4.02,第548頁
  • 3.    陳鵬飛主編,文脈傳承 古今文藝作品選粹,中國文聯出版社,2014.09,第24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