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琺琅彩

(瓷器裝飾手法之一)

鎖定
琺琅彩,瓷器裝飾手法之一,源於畫琺琅技法。使用琺琅彩裝飾手法的瓷器,即琺琅彩瓷(正式名稱為“瓷胎畫琺琅”)也常簡稱為琺琅彩。琺琅彩是將畫琺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種釉上彩裝飾手法,後人稱“古月軒”,國外稱“薔薇彩”。琺琅彩始創於清代康熙晚期,至雍正時,琺琅彩得到進一步發展。
中文名
琺琅彩
別    名
瓷胎畫琺琅
琺琅彩瓷,為清代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將銅胎畫琺琅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燒的彩瓷新品種。以雍正乾隆時期的產量最大,乾隆以後即少有製作。乾隆時期,宮中收藏的琺琅彩瓷器曾集中存放在端凝殿,據檔案記載有400多件。按照清代宮廷檔案記載和琺琅彩瓷器原盛匣之標識,琺琅彩瓷器之正式名稱應為“瓷胎畫琺琅”。琺琅彩瓷器是專供帝后玩賞的藝術品,宮廷控制極為嚴格。製作它所需要的白瓷胎由景德鎮御窯廠提供,運送到宮廷後,在皇帝的授意下,於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由宮廷畫家精心彩繪,宮廷寫字人題寫詩句、署款,最後入炭爐經600℃左右焙燒而成。 琺琅料是一種人工燒煉的特殊彩料,雍正六年(1728年)以前需依賴從歐洲進口,雍正六年以後,清宮造辦處已能自煉20餘種琺琅料,而且色彩種類比進口彩料更為豐富,遂使琺琅彩瓷器的生產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 康熙時期的琺琅彩瓷器多以胭脂紅、蛋黃及藍色作地,還有一類特有的在宜興紫砂胎上畫琺琅彩的器物。典型雍正、乾隆時期的琺琅彩瓷器是詩、書、畫、印相結合的藝術珍品,是中國古代彩瓷工藝臻達頂峯時期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