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球狀閃電

(劉慈欣著長篇科幻小説)

鎖定
《球狀閃電》是科幻作家劉慈欣寫的一本以球狀閃電為中心展開的長篇科學幻想小説,書中描述了一個歷經球狀閃電的男主角對其歷盡艱辛的研究歷程,向我們展現了一個獨特、神秘而離奇的世界。
2018年8月14日,劉慈欣2005年出版的長篇科幻小説 《球狀閃電》英文版正式發行。 [1] 
作品名稱
球狀閃電
外文名
Ball Lightning
作品別名
Ball Lightning
作    者
劉慈欣
創作年代
當代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球狀閃電內容簡介

故事的主角陳博士,有着一段慘不忍睹的童年經歷,他親眼看到一個神秘的閃電球從窗外飄了進來,將他的父母燒成了灰燼。長大後,陳博士愛上了物理學,因為他想知道到底是什麼力量造成了父母的慘劇。後來,陳博士到泰山參與了一個閃電研究項目,認識了一個叫林雲的軍人,林雲給陳博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陳博士發現林雲研究球狀閃電是想把它當成戰爭武器攻擊敵軍的航母或者坦克,這可是目睹雙親被閃電燒成灰燼的他不願意接受的。可是陳博士最終還是順從了林雲。為了推導出球狀閃電的數學模型,林雲入侵了一個外國網站,後來被人家發現了並留言讓她到俄羅斯的某個地方。當他們到達當地的球狀閃電研究基地後,得知這裏成功觸發了27個球狀閃電並電死了工程師的兒子。
陳博士特別同情工程師,決定放棄研究球狀閃電,於是和林雲分道揚鑣了。不久之後,珠峯號航空母艦的艦長江星辰找到了陳博士,讓他阻止林雲。陳博士被迫加入了球狀閃電的研究基地,後來因為自己研究的球狀閃電擊殺了幾十個被劫持的小學生,陳博士陷入了自責,最後離開了研究所。不久,戰爭爆發了,林雲的球狀閃電投入戰場卻沒有殺死敵人。萬念俱灰的林雲強行開啓宏原子核聚變實驗,研究出威力更大的武器,她用生命結束了戰爭,令全世界為宏聚變武器的威力震驚,她自己也化成了量子態,向父親吐露出內心的秘密。最終,陳博士和大學同學戴琳結了婚,可他的房間裏面永遠擺放着一個空花瓶,那裏面是林雲曾經為他插上的量子玫瑰。 [5] 

球狀閃電作品目錄

序曲
上篇:大學、異象之一、球狀閃電、林雲之一、張彬、異象之二、晴空霹靂、SETI@home、西伯利亞
中篇:燈塔啓示、林峯將軍、攻擊蜂、天網、球狀閃電、雷球、丁儀、空泡、宏電子、武器、觀察者、燒燬芯片、異象之三、核電廠、異象之四
下篇:芯片毀滅、弦、特別領導組、宏聚變、林雲之二、勝利、量子玫瑰
《球狀閃電》後記 [2] 

球狀閃電角色介紹

球狀閃電陳博士

未出現姓名,大氣科學專業博士,全書以他的第一人稱視角講述。
探索了球狀閃電的奧秘,並參與了研發宏原子武器。

球狀閃電林雲

林峯將軍女兒,軍銜少校,因幼年經歷而對武器研發充滿狂熱。
(丁儀對其一直念念不忘,三體2裏丁儀去接觸水滴時提到過林雲)

球狀閃電丁儀

大劉作品科幻宇宙的線索人物,國內最年輕的院士。

球狀閃電張彬

陳博士的大學導師,大氣電學專業的副教授。致力於研究球狀閃電,是中國研究球形閃電的先驅。
在陳博士研究球形閃電期間為其提供了防雷塗料。 [2] 

球狀閃電戴琳

陳博士大學同學,戰爭結束後兩人結婚。

球狀閃電作品鑑賞

球狀閃電主題思想

雖然《球狀閃電》的主角就是當下社會形態中的人,不是“前人類”,也不是“後人類”,更不是“新物種”,但根據詹明信另一觀點:“科幻小説是認識後現代的一條重要途徑,是繼歷史小説之後表達烏托邦的重要文類。”
讀者仍可以從文本的烏托邦式表達中考察小説的奇異性。就科幻文學的創作本質而言,作者憑藉跨越式的想象將目光投向浩瀚的未來,他們文本中的事物或許會成真、或許僅僅存留在文本想象中,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對於“未來”的觀照是與“烏托邦”意義密切相連的,正如王峯先生所言,科幻小説中現實與未來呈現一種隱喻性關係,存在“正面烏托邦(善的)”和“負面烏托邦(惡的)”。
從這個角度考察《球狀閃電》,可以發現文本中藴含着對於“武器—科技”的深刻思考,作者想要構建的是一個人控制科技、合理利用科技的善的烏托邦。對於科技倫理的思考,作者沒有説教,而是充分發揮了文學的形象性:球狀閃電研發中的“宏聚變”導致國家1/3的國土返回農業時代,讀者領悟到了高科技武器運用於戰爭的毀滅性。從更深層次而言,文中女主角林雲的命運發展成為作者本身對於科技倫理的傾向:林雲的母親在越南戰爭中死於新興的生物武器,這一事件徹底傷害了林雲,加之其跟隨父親的軍旅生涯,使得女孩成為一個冰冷的武器偏執狂,熱衷於新式武器的研製,在關於“球狀閃電”和“宏原子核聚變”的研製中近乎瘋狂,親手造成“宏聚變”後,她最終走向了量子化的結局。林雲的“自殺”可以視為一種寓言式結局,這似乎成為她僅有的歸宿,她需要為自己的瘋狂付出代價。然而,這樣一種對於科技倫理的訴求是否會呈現,這仍是一個未知數,畢竟冷戰時期“核戰爭”的陰雲才散去不久。 [4] 

球狀閃電藝術特色

一方面,“球狀閃電”在文本中是敍事的基礎。故事起源於一個雷雨之夜,一個飄忽不定的球狀閃電突然闖入“我”的家中,“我”的父母被球狀閃電擊中,頓時化為灰燼,“我”在經歷與父母的生離死別的痛苦與恍惚後,決定走上科研的道路,進行球狀閃電的研究。另一方面,“球狀閃電”同時是敍事的動力。《球狀閃電》沒有采取複雜的敍事模式,它是較為簡單的“直線型”敍述模式,“發現問題—遇到困難—解決問題”成為故事的主要邏輯,而貫穿其中的便是每一次對球狀閃電“異象”的發現與解釋,伴隨着對球狀閃電研究的深入,關於球狀閃電的秘密逐漸被堪破,直至球狀閃電的物理性能全部被掌握,作者戛然而止,以“量子玫瑰”的唯美畫面結束全文。 [4] 

球狀閃電作者簡介

劉慈欣,六十年代生人,祖籍河南,山西陽泉長大,高級工程師,如今山西娘子關電廠工作。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開始發表作品,第一篇發表作品為短篇小説《鯨歌》。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説《球狀閃電》、《三體》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説《流浪地球》、《鄉村教師》、《朝聞道》、《全頻帶阻塞干擾》等,其中《三體》三部曲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為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被譽為中國科幻的領軍人物。
劉慈欣成功地將極端的空靈和厚重的現實結合起來,同時注重表現科學的內涵和美感,努力創造出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幻文學樣式。其作品因宏偉大氣、想像絢麗而獲得廣泛讚譽,並多次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 [2] 
2022年1月,小説《球狀閃電》網劇備案。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