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現代藝術社會學導論

鎖定
《現代藝術社會學導論》是2003年9月知識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組織是宋建林。
中文名
現代藝術社會學導論
作    者
宋建林
出版時間
2003年9月
出版社
知識出版社
頁    數
395 頁
ISBN
9787501539581
定    價
22 元
開    本
32 開
裝    幀
平裝

現代藝術社會學導論內容簡介

《現代藝術社會學導論》本書不僅解決了藝術社會學的學科的問題,而且對這門學科進行了相當系統、富有新意的探討。本書廣泛吸收了新時期以業藝術社會學、文學社會學研究方面的有益成果,特別是在藝術與社會的互動關係、藝術的社會生產、藝術的社會的傳播、藝術的社會消費等幾個關鍵章節裏,進行了富有建設性的研究,使有關問題的思考、探索比以往更加深入、更加辯證。

現代藝術社會學導論作者簡介

宋建林,1953年12月生。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二分校中文系,畢業後留校任教,1995年調中國藝術研究院。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所副研究員,中華美學學會會員。參加過多項國家科研課題的寫作。主要著作有,《明代建築雕塑史》、《清代建築雕塑史》、《藝術類型學》(合著)、《中國當代文藝思潮》(合著)、《文壇名家》(合著)。發表論文30餘篇。 [1] 

現代藝術社會學導論圖書目錄

導言
一、藝術社會學的學科定位
二、藝術學體系中的藝術社會學
三、現代藝術社會學的基本構想
第一章西方藝術社會學的演變歷程
第一節 新科學的開創者
一、創始人斯達爾夫人
二、理論奠基人丹納
三、居約等人的貢獻
第二節 嶄新的科學體系
一、馬克思、恩格藝術社會學思想
二、普列漢諾夫的理論貢獻
第三節 研究的多元化格局
一、文化功能學派
四、神話儀式學派
五、實證主義經驗派
六、批評辯證派
七、發生學結構主義
第二章 中國藝術社會學的演變歷程
第一節 中國藝術社會觀審視
一、為社會而藝術
二、為人生而藝術
第二節 中國現代藝術社會學的創建與發展
一、“文學革命”的人生藝術觀
二、“革命文學”的社會價值觀
三、藝術功利論的主導地位
第三節 構建現代藝術社會學的理論體系
一、《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奠定了現代藝術社會學發展理論基礎
二、蔡儀等人對建設現代化藝術社會學的理論貢獻
第三章 藝術發生的動力體系
第一節 藝術發生的前提條件
一、人手的調度完善與藝術創造
二、人的藝術感覺的形成和發展
第二節 藝術發生的根本動力
一、原始藝術與生產勞動
二、原始藝術與勞動工具
三、物質生產的方式制約着原始藝術的特點
第三節 原始藝術從實用到審美的演化
第四節 藝術發生地中介環節
第四章 藝術與社會的互動關係
第一節藝術與社會互動中的合力作用
一、藝術在社會文化系統中的位
二、藝術與社會文化環境的互動
第二節社會心理對藝術與社會互動的中介作用
一、社會心理對藝術發展的影響
二、審美風尚對藝術發展的影響
三、藝術思潮對藝術發展的影響
第三節藝術與人的生存方式
一、藝術是人類精神掌握世界的方式
二、藝術家與社會的互動
三、遊戲人生與重建人文精神
第五章藝術的社會生產
第一節社會實踐與藝術生產
一、藝術生產的社會制約性
二、物質生產與藝術生產發展的不平衡性
第二節藝術生產的特殊規律
一、藝術生產動因和目的的審美特性
二、藝術生產過程的個體創造性
三、藝術的審美價值與交換價值
四、藝術產品審美價值的恆久性
第三節藝術生產力的構成與特徵
一、藝術生產力的內涵
二、藝術生產力的系統
三、藝術生產力的特徵
第六章藝術的社會傳播
第一節藝術傳播的過程
一、藝術傳播的基本要索
二、藝術傳播諸要索的互動
第二節藝術傳播的方式
一、藝術的親身傳播
二、藝術的實物傳播
三、藝術的大眾傳播
第三節藝術傳播的功能
一、藝術傳播功能的特性
二、藝術傳播的主導功能
三、藝術傳搐的多樣功能
第七章藝術的社會消費
第一節藝術消費主體的價值
一、藝術消費公眾的形成
二、藝術消費主體的創造
第二節藝術消費趣味的差異
一、消費趣味的個體差異
二、消費趣味的羣體差異
第三節 藝術消費心理的表現
一、藝術消費的從眾心理
二、藝術消費的逆反心理
三、藝術消費的求異心理
第四節藝術消費的誤區與引導
一、藝術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二、藝術消費的媚俗傾向
三、保持民族藝術的主導地位
四、追星現象的社會心理
後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