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珠海市外經貿專修學院

鎖定
珠海市外經貿專修學院【金網國際教育管理集團成員單位(澳大利亞主板代碼:VIA)】是經廣東省教育廳正式批准成立民辦高等教育機構,已有二十多年曆史,發展成為以高等自學考試成人教育資格培訓企業培訓職業技能培訓教育為辦學模式的民辦高等教育機構。 學院擁有教職員工近200名,各類在校學生上萬人。 [1] 
中文名
珠海市外經貿專修學院
簡    稱
珠海市外經貿專修學院
創辦時間
1995年
現任校長
胡躍軍
所屬地區
中國廣東
佔地面積
660000 m²
教學特色
情商教育

珠海市外經貿專修學院學院概況

珠海外經貿學院先後與北京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安徽財經大學廣州醫科大學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廣州涉外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河源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工商職業技術大學等院校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讓在校生畢業生獲取名校文憑,並同美國西東大學加拿大皇家大學、印度邁索爾大學英國諾森比亞大學等國外大學開展聯合辦學的合作,為畢業生出國留學搭建了橋樑。 [2] 
學院已為珠海及省內外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了幾萬多名大專以上學歷的高層次人才,在職研究生培養了以原廣東省副省長雷於藍、珠海市副市長龍廣豔為代表的1000多名政府中高級官員、金融證券機構中高級幹部、各類企業高管。 [2] 

珠海市外經貿專修學院學院師資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擁有“雙師型”教師隊伍260餘人。來自北京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等名牌大學的教授66名在學院任特聘講課教授,並聘請來自加拿大、美國、英國、法國、印度、日本、俄羅斯、香港等地區的外籍教師13名。 [2] 

珠海市外經貿專修學院教學模式

打破傳統辦學模式,學院與國家級大學科技園戰略合作辦學,形成產學研一體化,所有學生管理、專業設置、教學課程、實操實習與社會需求和企業要求同步,學習等於就業;全國首創情商教育,開創中國式成功學教育新模式。
辦學特色
教學教材 教學教材
為全面提高學生的情商、智商和政治素養,學院全國首創高等技能+高等學歷+情商教育新模式。前任院長施隆光教授親自編著《情商助你成功》、《個人品牌塑造》、《實用禮儀教程》、《職業生涯規劃》等系列教材。教材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出版,並由新華書店北京發行所面向全國發行。依據教材學院開展中國式成功學創新教育,取得巨大的成效。接受過情商素質教育的學生,得到就業單位的高度好評,並獲得職場成就。情商教育也成為學院創新與特色教育的閃光點。 [3] 

珠海市外經貿專修學院學院優勢

專業優勢:根據特區緊缺人才需要開設熱門專業,校企聯合,訂單培養,文理兼收。
地域優勢:與香港隔海相望,跟澳門陸地相連,優秀畢業生將赴港澳地區就業。
證書優勢:成績合格將獲得聯辦著名大學的畢業證書及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的中、高級職業資格等級證書。 [3] 

珠海市外經貿專修學院專業設置

珠海市外經貿專修學院遠程教育

熱門專業
文科類
國際貿易、商務英語、行政管理、會計學、電子商務、工商管理、金融學、保險、海關管理、物流管理、法學、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商務管理、項目管理。
理科類
機電一體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網絡工程、電腦藝術設計、通信工程、軟件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4] 

珠海市外經貿專修學院繼續教育

開設熱門專業
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會計學、行政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英語、工商管理、法學、市場營銷、電子商務、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及自動化、數控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模具設計與製造、計算機網絡技術、應用電子技術、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物業管理、旅遊管理、語文教育、學前教育、法律事務、酒店管理、建築裝飾工程技術、建設工程管理、工程造價、機械製造與自動化、軟件技術、工程機械運用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藝術設計、音樂表演、中醫學、中西醫臨牀醫學、中藥學、藥學、護理學、康復治療學、醫學檢驗技術 [4] 

珠海市外經貿專修學院國際教育

項目有:在職研究生教育、國際MBA、SCILS高級商務管理證書、留學輸出、高端培訓。 [4] 

珠海市外經貿專修學院職格培訓

開設人力資源管理師、報關員、會計從業資格證、等職業資格認證,英語、韓語、葡萄牙語以及為珠海各大企來提供的企業內訓。 [4] 

珠海市外經貿專修學院合作院校

珠海市外經貿專修學院黨建工作

學院黨委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努力尋找黨建工作與教育工作的結合點,探索出以校園文化為載體,以培育教職員工的“認同感、歸屬感、自豪感”為核心的“三感教育法”,建設了一支愛崗、敬業、團結、進取的教職工隊伍。學生黨總支培養了大批入黨積極分子和學生黨員,促進了學院教育教學和學生管理工作的健康發展。黨員學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大部分走上中高層管理崗位。該院黨建經驗材料於2008年4月15日以“中央政策研究室27號(總第762號)送閲件”的形式報送中央,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同志對此高度重視並做了重要的批示。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