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 名
- 王質
- 字
- 子貞
- 所處時代
- 南朝陳
- 民族族羣
- 漢族
- 出生日期
- 511年
- 逝世日期
- 570年
- 爵 位
- 甲口亭侯
- 諡 號
- 安子
王質早年經歷
編輯王質字子貞,右光祿大夫王通的弟弟。年輕時很慷慨,瀏覽書史。梁代因為是梁武帝蕭衍的外甥被封為甲口亭侯,徵補為國子生,參加射策考試,成績優異。初任秘書郎、太子舍人、尚書殿中郎。母親去世後,服喪時以孝道聞名。服喪期滿,任太子洗馬、東宮領直。多次遷任中舍人、庶子
[1]
。
王質東征西討
編輯太清二年(548年),侯景在壽陽叛亂,王質又帶領舟師跟隨眾軍抵禦侯景。侯景軍隊渡過長江,王質便退走了。不久率領步兵、騎兵駐紮在宣陽門外。侯景的軍隊抵達京師,王質不戰而逃,於是削髮為僧,藏匿於人間。等到柳仲禮等人會援京都,大軍佔據長江南岸,王質又收合餘眾跟隨大軍平亂
[3]
。
建康陷落後,王質西奔荊州,梁元帝蕭繹秉承帝旨,任王質為右長史,兼河東太守。很快遷任侍中。不久出任持節、都督吳州諸軍事、寧遠將軍、吳州刺史,兼鄱陽內史
[4]
。
王質效力陳朝
編輯永定二年(558年),陳武帝陳霸先命令王質率領所部人馬越嶺出於豫章,隨都督周文育討伐王琳,王質與王琳一向友善,有時在軍中散佈謠言,並與王琳秘密書信往來,陳霸先命令周文育處死王質,周文育啓奏請求救他,得以免去一死。不久任散騎常侍、晉陵太守
[6]
。
天嘉二年(561年)任晉安太守
[8]
。
天康元年(566年)陳頊輔佐朝政,任王質為司徒左長史,司徒之職不變,後因為公事免職。不久任通直散騎常侍,遷任太府卿、都官尚書
[9]
。
太建二年(570年)去世,時年六十歲。追贈為原來的官職,諡號安子
[10]
。
- 參考資料
-
- 1. 《陳書·卷十八列傳第十二》:王質,字子貞,右光祿大夫通之弟也。少慷慨,涉獵書史。梁世以武帝甥封甲口亭侯,補國子《周易》生,射策高第。起家秘書郎、太子舍人、尚書殿中郎。遭母憂,居喪以孝聞。服闋,除太子洗馬、東宮領直。累遷中舍人、庶子。
- 2. 《陳書·卷十八列傳第十二》:太清元年,除假節、寧遠將軍,領東宮兵,從貞陽侯北伐。及貞陽敗績,質脱身逃還。
- 3. 《陳書·卷十八列傳第十二》:侯景於壽陽構逆,質又領舟師隨眾軍拒之。景軍濟江,質便退走。尋領步騎頓於宣陽門外。景軍至京師,質不戰而潰,乃翦發為桑門,潛匿人間。及柳仲禮等會援京邑,軍據南岸,質又收合餘眾從之。
- 4. 《陳書·卷十八列傳第十二》:京城陷後,西奔荊州,元帝承製,以質為右長史,帶河東太守。俄遷侍中。尋出為持節、都督吳州諸軍事、寧遠將軍、吳州刺史,領鄱陽內史。
- 5. 《陳書·卷十八列傳第十二》:荊州陷,侯瑱鎮於湓城,與質不協,遣偏將羊亮代質,且以兵臨之,質率所部度信安嶺,依於留異。文帝鎮會稽,以兵助質,令鎮信安縣。
- 6. 《陳書·卷十八列傳第十二》:永定二年,高祖命質率所部逾嶺出豫章,隨都督周文育以討王琳。質與琳素善,或譖雲于軍中潛信交通,高祖命周文育殺質,文育啓請救之,獲免。尋授散騎常侍、晉陵太守。
- 7. 《陳書·卷十八列傳第十二》:文帝嗣位,徵守五兵尚書。高宗為揚州刺史,以質為仁威將軍、驃騎府長史。
- 8. 《陳書·卷十八列傳第十二》:天嘉二年,除晉安太守。
- 9. 《陳書·卷十八列傳第十二》:高宗輔政,以為司徒左長史,將軍如故。坐公事免官。尋為通直散騎常侍,遷太府卿、都官尚書。
- 10. 《陳書·卷十八列傳第十二》:太建二年卒,時年六十。贈本官,諡曰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