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能斌

(東南大學教授)

鎖定
王能斌,江蘇鹽城人,教授、博士生導師,東南大學計算機系主要籌建人之一,也是該系第一位研究生導師。
中文名
王能斌
出生日期
1929年3月
出生地
江蘇鹽城
職    務
博士生導師
職    稱
教授

王能斌個人簡介

王能斌 王能斌 [1]
王能斌,1929年3月出生於江蘇鹽城。1947年畢業於揚州中學,同年考入中央大學電機系。1951年畢業於改名後的南京大學電機系並留校任助教。1952年院系調整後,一直在南京工學院、東南大學任教至1999年退休。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1990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士生導師。並在1960年至1987年期間(除"文革"時期外)歷任副系主任、系主任。兼任中國計算機學會常務理事及專業委員會主任、江蘇省計算機學會副理事長、江蘇省微電腦應用協會副理事長等職。在專業上歷經電機學、電工基礎、自動控制、計算機等方面。曾講授過電工基礎、模擬計算機、脈衝電路、數字計算機原理、離散數學、數據結構、數據庫原理、分佈式數據庫系統、數據庫專題等課程。
王能斌教授現移居美國。

王能斌個人經歷

1960年南工增設的計算機專業是由王能斌負責籌建的。創辦之初,師資缺乏,實驗室全無,為了促進專業的發展,經批准從其他專業抽調部分學生轉入計算機專業,教師結合備課和實驗室建設進修提高。1962年,計算機專業首屆學生畢業,開出了教學計劃所規定的所有課程和畢業設計,並結合畢業設計寫了幾篇論文,研製了一批實驗設備,充實了實驗室,計算機專業初具規模。改革開放以後,走出國門,發現專業嚴重落後於科技的發展,原有專業課除一兩門在更新後尚可開出,其它都是未開過的新課,在計算機軟件方面幾乎是空白。專業要改造,教師知識要更新,實驗室要重建,教材要新編,科研要開闢新方向,抱殘守缺是沒有出路的。王能斌與組內一些教師開設了講座。他還率先為77級學生和研究生開出了"離散數學"和"數據結構"兩門課程。經過三年多的努力,課程更新任務初步告成。隨着計算機事業的發展,南工自動控制系的計算機專業於1981年獨立建系,在建系時,沒有按老系的傳統,由專業教研組管理專業,而是由系管理專業,按學科方向成立教學、科研組,行政事務集中在系,組致力於教學、科研工作。改變了當時普遍存在的學術機構行政化的傾向。
王能斌是計算機系第一位碩士生導師,也是第一位博士生導師。形勢要求他為計算機系的研究生培養做鋪路工作。20年來,他本人指導研究生80餘人,其中直接指導的博士生有8人,曾兩次被評為江蘇省優秀研究生導師。專業初創,百廢待興。即使在此期間,每逢召開全國計算技術交流大會時,南工計算機專業總是發表一些論文。1965年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台晶體管數字積分機填補了國家空白,這是一次很有意義的實踐,鍛鍊了隊伍,積累了經驗。
文革期間,計算機專業的同志研製了多台基於積分機的數控計算機,在造船廠應用得很好。1965年,為了促進高校的計算機研究,教育部在全國布了兩個點:一是以北方清華大學為主,研製小型計算機;二是由南方西安交大、南大和我校為主,研製中型計算機。科研形勢喜人,惜因文革而中斷。 進入20世紀80年代,過去的那種在實驗室條件下研製計算機的主要研究方式顯然已經過時,向新的研究方向轉移是必要的。在課程更新的同時,在科研方向上也來了一次大轉移。系裏不少同志選擇了新的研究方向。
王能斌選擇了數據庫與信息系統作為新的研究方向。在近20年來,在這方面共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高技術以及部級攻關項目10餘項,獲得部省級科技進步獎10餘項,其中二等獎3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90餘篇。王能斌教授編寫了《數據庫設計與實現》(1991,與董逸生合作)、《數據庫系統》(1995)、《數據庫系統原理》(2000)等教材。其中《數據庫設計與實現》曾獲機械電子工業部教材一等獎。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