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永梭

鎖定
王永梭(1915年7月14日-1998年5月22日),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龍台鎮(今黑灘村)龍台場人。四川諧劇創始人、方言詩創始人、諧劇演員 [1] 
1939年,王永梭創作了首個拉雜戲劇目《賣膏藥》。1941年,創始方言詩朗誦 [2]  ,把五言詩《春曉》改編成四川方言詩搬上舞台。1942年,王永梭創作了第二個拉雜戲劇目《扒手》,並第一次用上了道具。1943年,正式將拉雜戲定名為諧劇。1945年,創作了劇目《喝酒》。1948年,演出劇目《嫌疑》。1953年,赴朝鮮慰問並創作了第一個歌頌新社會的新諧劇《在火車上》。1957年,在四川劇場舉行《王永梭諧劇表演會》。1958年,被作為“右派”押赴修築成昆鐵路。1961年底,摘帽解除勞教。1962年,調四川省曲藝團工作。1979年,王永梭的冤屈得到了平反。1981年起,在成都、重慶兩地舉辦了四次諧劇訓練班,培養了200多名學生。1983年,作為四川省政協委員參加四川省第五屆政協會議。1988年,作為四川省政協委員參加四川省第六屆政協會議。1993年,參加了在成都錦江劇場舉行的“西南一代曲藝名家會演”。1995年,參加了“雙五十紀念活動”。1998年5月22日,因心臟病發作,病逝於成都,享年83歲。
王永梭作為諧劇創始人、方言詩創始人,在半個多世紀的舞台生涯中,集編、導、演於一身,共創作、演出了諧劇節目90多個,方言詩朗誦100段以上 [3-4]  ;另外,也創作不少其他形式的曲藝作品,表演近萬場,派生出桂林壯族、陝西、湖南、浙江和西藏等多種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諧劇 [22] 
本    名
王永梭
民    族
漢族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安嶽縣龍台鎮(今黑灘村)龍台場
出生日期
1915年7月14日 [5] 
逝世日期
1998年5月22日 [5] 
畢業院校
國立戲劇專科學校
代表作品
賣膏藥
趕汽車
自來水
主要成就
創始四川諧劇
創始方言詩朗誦

王永梭人物經歷

1915年,王永梭出生在四川安嶽縣龍台場(今龍台鎮)的一個書香門第,早年客居內江謀生 [13]  。1930年,考入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立中學七班,畢業後曾去他五哥王文拔(川軍28軍某團團長)處謀事,不久回到龍台老家。在龍台賦閒期間,他常參加川劇座唱和登台演出,並對一些傳統摺子戲如《訪友》《長生殿》《漁父贈劍》《勸賭》等劇本進行加工和整理 [21] 
1936年,拜郫縣北派拳師李飛龍為師 [6]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王永梭積極參加募捐義演,並把《保家鄉》《大刀進行曲》《高梁葉子青又青》等抗日歌曲改成四川的方言土語演唱。
1938年,參與隆(昌)富(順)師管區司令曾晴初少將組織的宣傳抗日活動,以文藝形式宣傳動員羣眾,共同抗擊日本帝國主義,在隆昌8個多月的時間裏,他經常到茶館、鬧市體驗生活,而後進行創作演出。1939年冬天,王永梭在合江縣慶祝新年的遊藝晚會上,編演了被其自稱為拉雜戲的劇目《賣膏藥》,受到好評。
王永梭 王永梭
1940年,王永梭考入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得到曹禺、焦菊隱、鄭沙梅、吳祖光等劇作家的教育,再進一步深造。其中,劇作家曹禺對拉雜戲劇目《賣膏藥》給予了高度評價 [11]  。1941年,王永梭將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五言詩《春曉》改編成四川方言詩搬上舞台。此後,王永梭的拉雜戲先後在四川自貢、重慶等地打響,並受到戲劇界前輩洪深、張駿祥的推薦。1942年,王永梭創作了第二個拉雜戲劇目《扒手》,並第一次用上了道具——獨凳兒。
1943年7月,於江安戲劇專科學校畢業。同年,在自貢張爺廟演出劇目《扒手》後(非首演),在四川富順縣坐茶館,把這種“一人獨演,獨演一人”的表演形式正式定名為“諧劇”,取恢諧、和諧的意義。同年,他創作了劇目《趕汽車》,用一張木背椅表示是車站裏的班車,演員扮演一位始終趕上不上車的乘客,車上車下,事故百出,對當時腐敗的交通情況,作了辛辣的諷刺。同年年底,王永梭在成都布后街的志誠高級商業專科學校開始自己的四川首場演出,第二場演出是在東門外的川康農工學院,第三場演出是在灌縣夏令營,第四場演出是在華西壩五大學。他演出的劇目有《抓壯丁》《趕汽車》《打百分》《罵媒婆》等 [22]  [24]  。1944年,應四川大學農學系邀請,他在成都大學農業學院進行演出,剛演到第二個節目時恰好遇上停電,學生卻不願然他離開,於是他摸黑進行表演,憑嘴説白 [5]  。1945年,創作了劇目《喝酒》。1948年,演出劇目《嫌疑》。
王永梭 王永梭
1950年,進入四川省中江縣龍文中學(今龍台中學)任教,後又去資中、內江學校和文化館工作。1953年,在出席四川省文代會後,接到通知,參加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去朝鮮慰問志願軍。赴朝鮮期間,他創作了第一個歌頌新社會新人新事的新諧劇《在火車上》。在朝鮮的八個多月時間裏,他一共演出了200餘場,得到了志願軍首長的稱讚。從朝鮮戰場回國後,調入成都軍區戰旗文工團從事專業文藝工作。同年國慶節,調到四川軍區文工團做演員。
1956年,成都軍區戰旗文工團為王永梭舉辦了諧劇專場演出。1957年6月29日,在四川劇場舉行《王永梭諧劇表演會》。每場七個諧劇,兩個方言詩。共舉辦七天七場,每場1001個座位的票僅一天就銷售一空 [3] 
1958年兒童節,反右分子宣佈王永梭的鳴放言論、作品反黨反人民,將王永梭作為右派押赴至成昆線,修築成昆鐵路。1961年底,摘帽解除勞教。1962年,王永梭為了歌頌一位公而忘私的產科醫生,創作了諧劇劇目《結婚》;同年,調四川省曲藝團工作。1966年,進入“五七”幹校勞動鍛鍊。
1978年10月,在成都市解放軍劇院重返舞台演出。1979年,王永梭的冤屈得到了平反 [4]  ;同年夏天,中國曲藝家協會四川分會和四川省曲藝團為王永梭舉辦“諧劇四十年”紀念活動。
1980年,王永梭應中國曲協“全國相聲座談會”的邀請,帶着諧劇第一次前往北京。在中國曲協副主席侯寶林、高元均的關心支持下,王永梭為中國劇協、中國曲協和北京各大藝術院校、文藝單位連演了18個專場,並舉辦了諧劇藝術講座。《人民日報》《北京晚報》《文匯報》《羊城晚報》等媒體紛紛登載對諧劇的評介文章。北京、上海、四川各地的廣播、電視,介紹並播放了諧劇,諧劇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期。1981年起,在成都、重慶兩地舉辦了四次諧劇訓練班,培養了200多名學生。
《王永梭諧劇選》 《王永梭諧劇選》
1983年,作為四川省政協委員參加四川省第五屆政協會議。1985年,《王永梭諧劇選》由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和再版,並錄製諧劇錄音磁盤《賣膏藥》,方言詩專輯磁盤《阿Q正傳》等。1988年,作為四川省政協委員參加四川省第六屆政協會議。1990年春,四川省舉辦王永梭創始諧劇50週年紀念活動。1993年,參加了在成都錦江劇場舉行的“西南一代曲藝名家會演” [22]  。1995年,參加了“雙五十紀念活動” [21]  。1998年5月22日,王永梭因心臟病發作,病逝於成都,享年83歲 [21] 

王永梭個人生活

家庭
《王永梭文集》 《王永梭文集》
王永梭的父親叫王炳之,母親姓陳,稱為陳氏。
1945年,王永梭返回安嶽看望父母時,與家鄉的一位“新派"姑娘江潤媛相識相知相許,二人以坐汽車兜風遊行的婚禮儀式,轟動了偏僻的安嶽縣 [21]  。江潤媛女士於2014年1月11日在家中逝世,享年90歲 [7]  ,二人育有兩子 [21]  ,其中一人名為王曉梭 [23] 
弟子
王永梭教授過數百名學生,成名弟子有沈伐凌宗魁、鄧滔、塗太中、張廷玉、葉吉淑侯耀文、謝楊功、李永玲、趙崇德等 [3]  [4] 

王永梭主要作品

王永梭舞台作品

《賣膏藥》
《趕汽車》(又名《蜀道難》)
《蘇三哥》
《電話》
《扒手》
《在火車上》
《巡官》
《自來水龍頭》
《家》
《孩子和鞋子》
《大豆謠》(歌曲改編)
《紅苕歌》(歌曲改編)
《倒黴的戀歌》
《作家傷感篇》
《洋少爺》
《三小姐》
《當》
《保長》
《嫌疑》
《賣銀元》
《矮幺姑》
《阿Q正傳》
《流浪者》
《白旗》
《跑堂》
《擠》
《茶館圖》
《追》
《個人獨唱會》
《噴嚏》
《轉經》
《結婚》
《求雨》
《列車之聲》
《人民警察》
《學習會上》
《放牛》
《下氣》
《排隊》
《忌煙》
《化緣》
《喝酒》
《自行車和表》
《家譜》
《保密》
《科長在辦公》
《父與子》
《看電影》
《信皇曆》


[8-11]  [5]  [3]  [12]  [19] 

王永梭編劇作品

《春夢姑娘》
《三上成都》
《媳婦》
《鑰匙》
《竹筒筒》
《哥哥》
《我的爸爸》
《生日大壽》
《釘子》
《龜兔賽跑》
《看蕉》
[1]  [13] 

王永梭出版作品

《打百分》
《王永梭諧劇選》
《諧劇集》
[1] 

王永梭藝術特色

諧劇
王永梭表演的諧劇,既不像北方的“單口相聲”,也不像上海的“獨角戲”,甚至與20世紀三十年代四川出現的“單簧”也大不相同 [14]  ,其既具有綜合性強的戲劇一般特點,又具有不受表演場地限制的優越性 [13]  。是“一人獨演,獨演一人”的表演形式,一人獨演,不講究服飾場面,道具極其簡單,演員是劇中唯一主角,即劇中的第一種人——看得見的人;通過舞台道具的依託和語言、表情、動作表演,以不同側面向觀眾顯示劇中的第二種人——看不見而似乎看得見的人 [5]  。採用話劇手法,以博笑為手段,用幽默風趣的四川方言,置嚴肅的主題於輕鬆活潑的笑料之中 [15]  ,表演語言樸素雋永、構思精巧、立意新奇、文學性較高,富有很強的感染力 [20] 
方言詩
王永梭表演的四川方言詩朗誦能夠在三五分鐘、百行以內塑造一個形象、敍述一段故事、表現一個主題,短小精悍 [15]  。王永梭在表演的時候高度投入,能夠征服觀眾,又能夠關注現實人生、關注社會 [16] 

王永梭人物評價

王永梭創始的諧劇已成為四川地區特有的一朵藝術奇葩 [2] (《成都百年百人》評)
王永梭有開闊的藝術視野,是巴蜀藝壇上一個絕頂聰明、德藝雙馨的天才 [16]  (四川大學文學院教授李祥林評)
這百年(1854-1953)來,藝術天才,吾蜀有四。張大千的畫,一也。謝無量的字,二也。天籟的唱腔,三也。四就要數王永梭的諧劇了 [19]  (詩人流沙河評)
諧劇乃是地方方言喜劇的新品種,王永梭獨樹一幟,在許多戲劇家的支持下,竟成了戲劇藝術上的一朵奇花 [22]  (《巴蜀史志》評)

王永梭人物爭議

關於王永梭的逝世時間,有兩種説法。
逝世時間考證
逝世時間考證(3張)
其一是1998年5月22日(見右圖),王洪林著的《中川資陽》以及李致著的《銘記在心》中,均記載這個日期。
另一種説法是1990年 [17]  ,但所有參考資料僅標記逝世時間為1990年,並無月日等詳細信息可供考證。
且王永梭於1993年收李永玲為徒 [18]  。故逝世時間不可能為1990年,實際應為1998年5月22日。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