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慶

(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

鎖定
王慶,男,文學博士,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現任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1] 
中文名
王慶
畢業院校
北京師範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職    業
教師
專業方向
文學
職    稱
副教授
任職院校
北京師範大學

王慶人物經歷

1989-1993,山東師範大學獲學士學位;
1996-1999,北京師範大學獲碩士學位;
2001-2004,北京師範大學獲博士學位 [1] 

王慶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領域為普通語言學,語言·歷史·文化 [1] 

王慶研究成果

學術專著
2013,《詞彙學論綱》,中國經濟出版社
2008,《佛經翻譯對中古漢語詞彙和語法的影響》,中國戲劇出版社
參編教材:
2014,《普通語言學概要》(第三版),伍鐵平、王慶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文化普及讀物:
2008,《問吧4——有關四大名著的101個趣味問題》(合著),中華書局。
學術論文:
(一)語言·歷史·文化
²2015,《中國兒童文學作品的創作與創新》,載《學術界》2015年第6期第131-140頁。
²2014,《魔法·女巫·老太婆》,載《讀書》2014年第12期第75-80頁。
²2014,《嚼楊枝:歷史上的潔齒習俗》,載《民俗研究》2014年第1期第75-79頁。
²2014,《論<馬氏文通>的寫作是馬建忠洋務救國行動的繼續》,載《學術界》2014年第2期第180-192頁。
²2011,《“科學”正名及其他》,載《學術界》2011年第11期第113-122頁。
²2008,《‘東向’為尊——一種古禮的文化人類學解釋》,載《東方論壇》第2期21-24頁。
²2006,《“東”的詞源意義及造字理據探求——基於文化人類學的研究方法》,載[韓國]《中國語文學》第47輯429-436頁。
²2005,《“東門”新解》,載《黃盛璋先生八秩華誕紀念論文集》259-261頁,中國教育文化出版社。
(二)語言與文字
²2014,《國際比較視野下的新“三書”説》(與王海利合作),載《文史哲》2014年第5期第70-81頁。
²2013,《語言研究的高層次探索——讀於全有教授新著<語言本質理論的哲學重建>》,《通化師範學院學報》2013年第6期第1-3頁。
²2011,《反義詞同指現象及其認知理據——以“內(中)”、“外”為例》,載《武陵學刊》2011年第3期第117-120頁。
²2010,《詞語濫用引發詞義貶值——以“大師”一詞為中心》,載《學術界》2010年第12期第116-119頁。
²2010,《重提語言學理論在語言研究中的重要意義——從王力先生談到魯迅先生》,載《通化師範學院學報》2010年第1期第3-7頁。
²2010,《理據能找多遠?——對<漢語的語詞理據>中的原生詞理據探究方式的商榷》,載《通化師範學院學報》2010年第7期第20-22頁。
²2009,《心理達及距離與象似原則——與沈家煊先生商榷》,載郭錫良、魯國堯主編《中國語言學》第二輯第1-7頁,山東教育出版社
²2012,《關於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的一段譯文》,載《外國語言文學》2012年第3期第160-163頁。
²2009,《豈能如此批評索緒爾!-——評王文元先生“評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一文》,載《社會科學論壇》2009年6月上期第87-102頁。
²2008,《評裴文著<索緒爾:本真狀態及其張力>》,載《學術界》第2期89-99頁。
²2014,《説“首鼠”》,載《中國語文現代化研究年鑑2014》第150-154頁,巴蜀書社。
²2013,《説婪尾、藍尾、闌尾、闌》,載《文史知識》2013年第11期第111-116頁。
²2012,《“先生”用法芻議》,載《通化師範學院學報》2012年第4期第8-10頁。
²2011,《“有+VP”結構中的“有”字用法》,載《中國語言學》第5輯第114-121頁,北京大學出版社
²2011,《論文字的本質即文字與語言的關係——評張朋朋文章中的一些言論》,載《當代外語研究》2011年第7期第17-25頁。
²2011,《從“本位”一詞的使用談到“考源”精神》,載《通化師範學院學報》2011年第1期第11-14頁。
²2010,《黎錦熙先生的名言“例不十,不立法”的來歷及訛傳——兼談王力先生<漢語史稿>改“法不立”為“不立法”》,載《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第2期第98-101頁。又載刁晏斌主編《黎錦熙先生誕辰120週年紀念暨學術思想研討會論文集》第453-458頁,中華書局2011年。
²2010,《説“次”》,載《勵耘學刊》2010年第1輯第138-145頁,學苑出版社。
²2009,《漢字真的不難學嗎?》,載《北華大學學報》2009年第1期第65-69頁。
²2008,《“變魯至道”解》,載《慶祝何炳棣先生九十華誕論文集》822-825頁,三秦出版社。
²2007,《“空穴來風”的用法及其他——談由詞語“誤用”引發的語言變異》,載[韓國]《中國人文科學》第35輯119-127頁。
(三)佛經翻譯
²2010,《佛經翻譯中的仿譯對漢語詞義的影響》,載增勤主編《首屆長安佛教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五卷“長安氣象——長安佛教的歷史地位與價值”,第174-181頁,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
²2009,《漢譯佛經語言中的“V+於+O”結構》,載《蘭州學刊》第8期第8-11頁。
²2008,《略論佛經翻譯對中古漢語詞彙和語法的影響》,載黃盛璋主編《亞洲文明》第四集310-327頁,三秦出版社。
²2008,《現代漢語中的幾個語法術語與漢譯佛經的關係》,載《漢語史研究集刊》第十一輯211-218頁,巴蜀書社。
²2007,《敦煌文獻所見梵文影響漢譯佛經句式之一例》,載鄭炳林、樊錦詩、楊富學主編《絲綢之路民族古文字與文化學術討論會文集》192-201頁,三秦出版社。
²2007,《佛經翻譯中“之”、“而”的省略對中古漢語結構的影響》,載鄭炳林、樊錦詩、楊富學主編《敦煌佛教與禪宗學術討論會文集》277-298頁,三秦出版社。
(四)人文學術評論
²2014,《陳寅恪先生到底懂多少種外語?》載《文史知識》2014年第11期第97-100頁。
²2013,《學術可以造就崇高》,載《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3年第3期第16-17頁。
²2012,《學術發展、學術批評和社會的公平正義——從陳寅恪、王宗炎、鄭天挺三位先生的三句話説起》,載《社會科學論壇》2012年第2期第223-230頁。
²2011,《如何理性地思考“國學”》,載《學術界》2011年第6期第98-104頁。
²2010,《推進學術批評 純淨學術環境——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伍鐵平先生訪談錄》,載《社會科學論壇》2010年第10期第98-109頁。
²2010,《從學術批評我們能看到什麼?》,載《雲夢學刊》2010年第6期第157-158頁。
²2010,《追求學術公平,弘揚社會正義——批駁<漢字文化>2009年第2期的部分言論》,載伍鐵平著《語言文字學學術批判和批評文集》第490-491頁,知識產權出版社。
²2010,《誠邀學術批評》,載《社會科學論壇》2010年第1期第204-207頁。
²2010,《逢迎和吹捧應遠離學術——從對朱德熙先生<語法答問>的批評談到當今學界亂相》,載《學術界》2010年第5期第85-91頁。
²2009,《簡評徐通鏘教授的‘字本位’理論和學風》,載《外國語言文學》2009年第4期第274-282頁。
²2007,《正確的翻譯是從事學術研究的前提》(與伍鐵平先生合著),載屠國元主編《三湘譯論》第六輯15-25頁,湖南人民出版社
(五)教育思考
²2014,《敢於懷疑 善於懷疑——以驚人記憶力的傳説為中心》,載《社會科學論壇》2014年第2期第147-151頁。
²2012,《大學生,應有懷疑的勇氣》,載《中國教師》2012年12月上半月版第27-32頁。
²2011,《從專識教育到通識教育》,載《中國教師》2011年4月上半月版第51-53頁。
²2011,《專家、教育家和思想家的分量》,載《中國教師》2011年5月上半月版第57-59頁。
²2011,《“求學”説》,載《中國教師》2011年8月上半月版總第142期第47-48頁。
²2011,《教師期待怎樣的大學校長》,載《中國教師》2011年11月下半月版第63-65頁。
²2010,《大學教育要防範“唯就業教育觀”的產生》,載《中國教師》2010年第15期第16-17頁。
²2009,《上大學,為的是什麼?——寫給又一個新學年》,約翰·查第文,王慶譯,載《中國教師》2009年第21期第54-55頁。
²2009,《與學生一起讀<大學>——“大學之道”的尋求》,載《中國教師》2009年第5期第27-28頁。
²2009,《力學勵行,履教育之要義》,載《中國教師》2009年第17期第26-27頁。
(六)憶舊與懷人
²2015,《伍鐵平先生的學術遺產及其他》,載《外國語言文學》2015年第1期第65-71頁。
²2013,《治學打假為一是 待人交友無二心——記我所認識的伍鐵平先生》,載《社會科學論壇》2013年第10期第131-138頁。
²2012,《長憶啓功先生》,載《中國教師》2012年6月上半月版第62-64頁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