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德林

(抗日愛國將領)

鎖定
王德林(1874—1938),原名王林,字惠民,1873年出生于山東省沂水縣雙堠鄉後崖子的一個農民家庭裏。王德林少年時讀過兩年私塾。1894年因生活所迫,王德林隻身逃到東北謀生。1933年1月因形勢所迫,退入蘇境。同年5月繞道香港回國,奔走各大城市,呼籲抗日。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任國民革命軍軍事委員會別動隊光復軍第二路指揮,準備開赴東北戰場。1938年12月病逝。 [1-3] 
中文名
王德林
別    名
王林,字惠民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74年
逝世日期
1938年12月20日 [1] 
職    業
軍人
主要成就
中國國民救國軍總指揮
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羣體名錄
出生地
山東沂水後崖子(今屬沂南縣雙堠鎮)

王德林人物生平

王德林,原名王林,字惠民,1874年出生于山東省沂水縣雙堠鄉後崖子村(今屬沂南縣)一個農民家庭裏。王德林少年時讀過兩年私塾。1894年因生活所迫,年剛20歲的王德林隻身逃到東北謀生,憑着一身力氣先後在伐木場、窯廠、農場幹苦力活。1899年又到雙城子(今俄羅斯烏蘇里斯克)一家工廠做工。當時帝俄為修築中東鐵路,招募勞工,王德林便約十幾人應募了。在為俄國人出賣勞務中,王德林耳聞目睹了帝俄對中國勞工拳打腳踢,有時甚至將勞工活活打死的殘暴行為,對此他無比憤怒,決心尋找時機報仇雪恥。
1900年7月,帝俄以修鐵路為藉口,派7000名兵力,分六路侵犯我東北,燒殺擄掠,無惡不作。王德林目睹帝俄的野蠻行徑,義憤填膺,當即率百餘名工友起義。先在鐵路沿線尋機打擊帝俄軍隊,後轉移到吉林東部,以深山老林為落腳點,繼續打擊帝俄侵略軍。
王德林的一片愛國之心,很受當時的吉林督軍孟思遠所賞識,1917年將該部收編為吉林軍第一旅第三營(後為東北軍步兵二十七旅七團三營),王德林任營長。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關東軍司令長官本莊繁派重兵侵佔我瀋陽、長春等重要城市,又於9月21日,派第二師團長多門二郎率部侵佔了吉林城,國民黨吉林公署熙洽奴顏媚骨,率黨政軍要員外出迎接。不久,日軍就佔領了吉林省東部地區的延吉、蛟河、敦化等七縣,日軍為擴大侵略,趕修吉(林)會(寧)鐵路。王德林對熙洽之流賣國求榮的行徑無比氣憤,揮筆寫下這樣的誓言:“非犧牲不能求安全,非奮鬥不能尋生路。”王德林率領的三營防地正處在吉會鐵路線上日本人幾次派人交涉要進行勘測,三營堅決不答應。
11月的一天,日本測量隊在武裝掩護下強行闖入三營防區登山勘測,三營官兵在王德林的帶領下,先鳴槍示警,但野蠻的日軍不予理會,此時,守衞部隊毫不猶豫地開槍射擊,打得日軍丟盔棄甲,狼狽逃竄。
親日派二十七旅旅長吉興秉承日軍旨意,決定嚴懲王德林和他的一連連長。王德林和一連連長來到旅部説理,並義正詞嚴地痛斥在場的日本人。日本人蠻不講理,出口罵人,王德林忍無可忍,朝着罵人的日本軍官重重打了幾記耳光。捱打的日本軍官衝着吉興大叫:“你們中國軍官大大的野蠻!大大的野蠻!”王德林大聲吼道:“我們一不佔東京,二不侵大阪,什麼野蠻!”説完揚長而去。此後,王德林即把部隊拉到延吉縣小城子,並宣佈脱離吉林軍。
中共東滿特委和中共滿洲省委對王德林的義舉很是讚賞。決定派共產黨員李延祿、王松柏、胡澤民等幫助這支新生的抗日隊伍。正當王德林對今後的鬥爭方向和策略舉棋不定時,李延祿等帶着省委的指示來到三營,講明瞭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和政策,他非常高興,當即表示,配合共產黨堅決抗日到底,為拯救中華民族奮鬥終生。
1932年2月8日,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中國國民救國軍”在小城子宣佈正式成立,王德林任總指揮。併發出了通電,號召各界民眾團結抗日。
救國軍成立後,第一仗就是攻打敦化縣城。該城由日軍一個守備隊駐守,官兵800餘人,城外還有偽警備團1500人把守各要道和制高點。王德林偵察敵情後,採取三條措施:一派便衣人員潛入城內,做上層人士工作,並進一步掌握敵軍佈防情況;二派得力人員打入警備團,爭取他們臨陣反正,殺敵立功;三派人到各區聯絡民眾破壞公路橋樑,切斷電話,以防敵軍增援。同時周密安排了各團的具體戰鬥任務。
2月20日黎明,敦化城內一片沉寂,救國軍的炮兵借晨霧作掩護,進入陣地,步兵也相繼接近城牆。幾顆信號彈騰空而起,緊接着轟隆隆幾聲巨響,炮彈飛向城內。各路部隊發起總攻,衝入城內。駐守南門的偽警備團百餘士兵,奪下日軍機槍,調轉槍口,對準日軍猛烈射擊。經過一場激戰,打死日軍60餘名,俘虜200餘名,日軍守備大隊長當場斃命,日軍殘部狼狽而逃。這次戰鬥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士氣,敦化各界民眾紛紛歡迎和慰問救國軍。
首戰告捷的王德林,率領部隊乘勝攻克了蛟河、額稷兩城,繳獲敵人大批槍支彈藥和其他物資,救國軍一時軍威大振,影響俱增。各界民眾紛紛要求參軍,延吉縣老頭溝煤礦礦工要求參加隊伍的,一次就達1500多人,救國軍迅速擴大到20000餘人。王德林及時調整了指揮部領導機構,任命共產黨人李延祿為總指揮部參謀長,協助指揮部隊,開展政治思想工作。同時加強了部隊整頓,使救國軍迅速成為一支敢打硬仗的抗日隊伍。
救國軍的壯大使日軍當局惱羞成怒,不斷調精鋭部隊圍剿。3月3日,天野少將率十五旅團向海林、寧安方面進發。王德林聞訊後,集結兵力,嚴陣以待,分三路截擊敵人,戰鬥打響後,救國軍將士如猛虎下山,高喊着:“活捉天野,為死難同胞報仇”的口號,英勇奮戰。激戰三個小時,日軍大敗,分兩路向寧安、牡丹江方向潰逃。
幾戰幾敗的關東軍司令長官本莊繁,不甘罷休,又從朝鮮和哈爾濱調集日軍,配合十五旅團,妄圖包剿救國軍。大敵壓境,形勢嚴峻,王德林和李延祿在五虎林召開緊急軍事會議,確定兵分四路與敵決一死戰。
會後,各部按部署行動,互相配合,連續出擊,攻寧安,襲敦化日軍,同時炸燬橋樑,燒掉修路物資,使日軍再次受挫。接着激戰南湖頭,再戰鸚歌嶺,火燒松已溝,屢挫敵鋒。救國軍神出鬼沒,聲東擊西。日軍節節敗退,潰不成軍,天野旅團死傷200餘人,鈴木旅團也傷亡慘重。兩旅團被逼龜縮在寧安城裏。王德林率部乘勝追擊,將寧安城圍得水泄不通。天野、鈴木見勢不妙,一個坐飛機,一個乘火車逃回哈爾濱。日軍失去指揮,亂作一團,紛紛乘火車逃竄。王德林抓住戰機,在關家小鋪佈下伏兵截擊敵人,日軍死傷慘重。這就是有名的“鏡泊湖連環戰役”。
不斷壯大的救國軍,經過戰鬥的洗禮,威望不斷提高。1932年7月,救國軍、自衞軍、護路軍三軍在寧安下城子舉行聯席會議,正式通過各路抗日軍總指揮改為總司令。王德林為抗日救國軍總司令,李杜為聯合軍兼自衞軍總司令,丁超為護路軍總司令。為了加強同共產黨合作抗日,王德林委任共產黨員李延祿、劉靜安、胡澤民等分別為抗日救國軍司令部參謀長、副參謀長、宣傳部長和前方司令部參謀長等要職。這時,救國軍擁有兵力17個步兵旅,三個騎兵旅,二個補充旅、一個自衞隊旅,另外還有獨立團、獨立營、游擊隊等,成為一支龐大的抗日隊伍。
此時,南京國民黨政府為拉攏東北抗日武裝,對抗日隊伍首領分別授予官銜,王德林被任命為寧安警備司令。同時,對王德林下了“剿共密令”,預謀殺害共產黨人李延祿,扣留金大倫、賀劍平等。王德林對此無比憤慨,斷然拒絕執行,保護了共產黨在救國軍中的領導地位。
1932年底,瘋狂的日軍集中大批兵力圍攻王德林部隊,並切斷了自衞軍李杜部的聯繫,分五部圍攻救國軍指揮部。同時,日軍還沿途設卡,堵截各種戰備物資進入救國軍根據地,妄圖困斃抗日隊伍。面對嚴峻的形勢,1933年1月,參謀長李延祿親率救國軍第一補充團,在磨刀石與日軍交戰,四次擊敗日軍的進攻,但終因敵我力量懸殊,不得已突圍轉移,王德林所部陷入日軍重重包圍中,形勢日益惡化。在這危急關頭,王德林召集全體抗日將領會議,聯名向全國發出通電,通電錶明瞭王德林及全體將士歷經百戰,苦守一隅,彈少衣單,飲冰卧雪,決心與日寇戰鬥到底,直到一彈一人,也不妥協。同時呼籲國家和社會各界出兵援助,以圖扭轉局勢。
為了保存實力,王德林在眾將軍的勸説下,無奈對司令部的工作作了交代,揮淚率領部隊600人及傷員、眷屬等,於1933年1月退入蘇境。此後救國軍化整為零,潛伏深山老林,仍與日軍周旋。參謀長李延祿帶主力團突圍後,四處聯絡救國軍失散官兵,繼續戰鬥在東北戰場上。
1933年7月24日,王德林告別國土半月餘到達多木斯克,4月中旬到達波蘭,然後取道德國、意大利,最後抵達香港。身居異國他鄉的老將軍,時刻思念着他的將士,牽掛着抗日鬥爭的形勢。5月上旬,這位民族英雄毅然踏上祖國土地,當即表示竭盡畢生精力,繼續抗日救國。
中共滿洲省委獲悉王德林到了天津,即派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五軍第一師師長、共產黨員陳翰章,以東北國民救國軍總司令特派代表的合法身份,專程來天津看望他。陳翰章曾是王德林的老部下,熟人相見,分外親切。陳翰章向王德林介紹了東北抗日鬥爭形勢和他的救國軍舊部的情況,王德林聽後萬分感慨,當即將在關內募得的支援抗日軍的8000元大洋,託陳翰章帶回東北交給抗日部隊。
陳翰章回東北後,立即向省委彙報了王將軍的情況,並將抗日專款交給了組織。當時,東北黨組織正根據中央指示醖釀成立東北抗日聯軍,擬定讓王德林出任抗聯總司令,但此時王德林已積勞成疾,重病纏身,已無力返回東北。
年逾六旬的王老將軍回家鄉養病期間,仍抱病從事抗日活動,又在蘇魯邊境組織了一支抗日武裝。
1938年7月,中共蘇魯豫邊區省委機關率部隊進駐沂蒙山區,王德林多次與中共黨政軍負責人商談救國大計,和共產黨、八路軍領導的抗日武裝協同作戰,打擊日偽。
是年12月20日,王德林終因病情惡化,醫治無效,不幸與世長辭。 [7] 

王德林相關事蹟

他1903年組織數百義民,樹起"排俄救國被逼為寇"的大旗,展開反抗帝俄的鬥爭。1907年所部被吉林督軍孟恩遠收編為吉林軍第一旅第三營(後為東北軍步兵二十七旅七團三營)。1932年1月,成立中國國民救國軍,任總指揮,率領抗日隊伍與日軍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其間,他運用“化整為零,潛伏山林”的游擊戰術與敵周旋,採取“連環戰鬥”的方式給予敵人巨大打擊。率部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王德林領導的中國國民救國軍堅持抗戰達一年之久,消耗與牽制了日軍兵力,推遲了日本帝國主義侵佔吉林省及整個東北的進程,為吉林創建抗日遊擊隊、開闢抗日遊擊根據地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中國國民救國軍愛國將士在國難當頭、民族危亡之際毅然舉起抗日救國大旗,振奮了民族精神,對吉林乃至於全國抗戰都有很大的鼓舞。 [4-6] 

王德林人物評價

1939年2月4日,在延安出版的中共中央機關刊物《解放》雜誌上發表了悼念抗日老將軍、東北國民救國軍總司令王德林的文章,文章指出:“在此抗戰進入有利於我不利於敵的敵我相持階段時,喪失這位民族英雄,實乃我中華民族的一個損失。”悼文在概述了他的功績之後號召:“王將軍雖死,王將軍保護祖國及殺敵的精神不死,願我愛國青年,共同學習民族老英雄為國奮鬥的精神,共勉之。” [7] 

王德林後世紀念

新中國建立後,為緬懷王德林的豐功偉績,山東省人民政府追認他為革命烈士。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