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啓明

(中國科學院院士、光電子學家)

鎖定
王啓明,1934年7月3日出生於福建省泉州市,光電子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5] 
王啓明於1956年從復旦大學畢業後被直接分配到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半導體研究室 [16]  ;1960年成為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第一批成員;1960年至1978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課題組長、研究室副主任;1978年至1985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半導體所副研究員、研究室主任、副所長;1985年至1994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半導體所所長 [9]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5] 
王啓明主要從事半導體光電子器件物理、光子集成及其在光網絡通信中的應用,尤其關注Si基光子器件和Si基光電子集成的發展 [5] 
中文名
王啓明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福建石獅
出生日期
1934年7月3日 [2] 
畢業院校
復旦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太陽電池發展現狀及性能提升研究》
主要成就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性    別

王啓明人物經歷

王啓明
王啓明(9張)
1934年7月3日,王啓明出生於福建省泉州市的一個城市貧民家庭。
1946年夏,從石獅育齡小學畢業,進入石光中學,是該校的首批學子。
1952年,考入復旦大學物理系學習,並獲得全額獎學金。
1956年,在方俊鑫的指導下,完成了畢業論文《CdS半導體氣相反應材料生長研究》,從復旦大學畢業後,經方俊鑫推薦,王啓明被直接分配到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半導體研究室,從事半導體材料研究。
1958年,在洪朝生和林蘭英的指導下,轉入半導體材料參數與物理測試,主持建立了液氫室温15—300K變温霍爾(Hall)係數和電導率測量系統。
1960年,按照國家的部署,半導體研究室從物理研究所分出,成立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王啓明成了這個研究所的第一批成員。
1960年—1978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課題組長、研究室副主任。
1978年—1985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半導體所副研究員、研究室主任、副所長。
197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8] 
1985年—1994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半導體所所長 [6] 
1986年,王啓明作為發起人之一,與教委部門聯合籌建了集成光電子學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先後被聘任為聯合實驗室副主任和學術委員會主任。
1987年2月,中央批准“863”高技術計劃,王啓明被遴選為“863”計劃信息領域第一屆專家委員會委員,並分工負責光電子主題的工作。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2] 

王啓明主要成就

王啓明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王啓明參與籌建中國半導體測試基地,建立了一系列材料測試系統。1963年開始致力於半導體光電子學研究,在中國首先研製成連續激射的室温半導體激光器,先後使短波長和長波長激光器壽命突破10萬小時,達到實用水平。發現了雙異質結構激光器中出現反常自脈動,正向負阻開關和記憶開關等現象,提出了雙光絲Q開關機制,界面態載流子陷落存貯機制以及自摻雜反向擊穿機制等,為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研製成量子阱激光器、調製器和光雙穩激光器及開關器件 [3] 
  • 學術論著
截至2011年6月,王啓明先後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科技論文百餘篇 [8] 
  • 學術交流
1981年,在美國舊金山召開的國際光通信和集成光學會議上,王啓明受邀擔任會議程序委員會委員並作了《中國的光通信》的特邀報告 [1] 
  • 承擔項目
項目時間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1998年—2002年
半導體光子集成基礎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
2001年—2005年
支撐高速、大容量信息網絡光子集成基礎研究
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規劃(973)項目
2001年—2006年
光網絡及其節點功能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基礎研究計劃項目
2011年—2014年
運用量子尺寸效應和雜質中間帶提高硅基太陽電池效率的研究
參與,國家級
2015年—2017年
基於金屬-硅鍺-金屬垂直結構中的自旋電子輸運與原子核自旋探測
主持,國家級
2017年—2022年
面向硅基發光的直接帶隙合金材料基礎研究
主持,部委級 [14] 
  • 科研成果獎勵
截至2011年6月,王啓明先後多次獲得國家和院級獎勵,獲得“六五”攻關國家大獎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兩項,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 [8] 
獲獎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1980年

中國科學院重大成果二等獎
1985年
光纖通信用短波長髮射器件和探測器件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一) [17] 
1986年
《共腔雙區CCTS 激光器的研究》
中國通信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
1986年
1.3μm單模低閾值、長壽命激光器的研製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一) [18] 
1987年
共腔雙區(CCTS)DH雙穩激光器研究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一) [19] 
1992年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1995年
低閾值1.3um InGaAs/InP雙區共腔雙穩激光器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排名第四) [20] 

王啓明人才培養

  • 指導學生
截至2011年6月,王啓明先後培養了70多名碩士、博士研究生 [8] 
  • 教育成果獎勵
2008年,王啓明被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授予優秀教師獎 [8] 

王啓明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86年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1991年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99年
何梁何利基金
2001年
國家光通信與集成光學傑出貢獻獎
2005年
“973”項目先進個人獎

2010年
優秀共產黨員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10] 
2011年
中國科學院優秀共產黨員
中國科學院黨建工作領導小組 [8] 

王啓明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83年
國際半導體激光會議程序委員會委員(三屆)
1983年
國際光通信與集成光學會議程序委員會委員(兩)
1983年
國際電光會議程序委員會委員
1986年
國家信息領域高科技專家委員會委員
1987年
第一屆“863”計劃信息領域專家委員會委員兼第一、第二屆光電子主題專家組成員


“863”計劃光電子工藝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

國家光電子技術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信息科學領域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中國半導體學會委員及信息光電子專業委員會主任 [13] 

中國光學學會第二、第三屆理事會理事 [11-12]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第六屆理事會副會長 [21] 

王啓明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王啓明的童年充滿了艱辛和磨難。王啓明原姓吳,家中有奶奶、父親、母親、哥哥、弟弟和妹妹共計7口人,靠父親微薄的收入度日,由於家庭條件困難,王啓明的妹妹在很小的時候就給一個華僑家庭當童養媳。對王啓明影響最大的母親是東方女性的典型代表,她勤儉持家、温厚善良,在貧窮苦難中操持着一家人的柴米油鹽。但沒想到,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日本對中國實施了細菌戰,江西、福建一帶首當其衝,泉州古城一時鼠疫、霍亂肆虐,王啓明的家人也不幸遇難。1940年冬,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裏,王啓明的父親、母親和弟弟相繼染上鼠疫身亡,只留下年邁的奶奶、哥哥和王啓明相依為命。一年多後,奶奶也撒手人寰,只留下兄弟二人孤苦無依。兩個年幼的孩子只好去投奔同樣一貧如洗的姑姑。後來,王啓明由他姑媽做主,被許給了泉州市郊一户姓王的地主人家當養子。在新家庭裏,他重新獲得了就學機會,直接就讀高小班。從小就十分懂事的王啓明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求學機會,什麼問題都愛打破砂鍋問到底,這個好習慣貫穿了一生 [1] 
  • 健康狀況
2012年,由於身體原因,王啓明做了心臟支架手術。在病牀上,他寫下總結10年所長生涯的小冊子——《回顧中的感悟》 [1] 

王啓明人物評價

王啓明對發展光信息處理、光開關、光交換技術以及新一代光電子器件做出了貢獻 [3] (中國科學院評)
王啓明是國際著名光電子學家,對推動中國半導體器件與光電子集成領域的學術繁榮、學科發展、技術創新與產業振興以及對光電子學科領域的人才培養作出了重要貢獻,受到了中國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認可 [1] (《中國科學報》評)
在王啓明的組織領導下,出色地完成了通訊配套的平面型硅雪崩光電二極管的研製,對促進中國第一、二代光纖通訊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8]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評)
王啓明為中國光電子科技事業發展做出的創新性和系統性的傑出貢獻,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科學精神,愛國奉獻、自強不息的高尚品德,以及為國家科學思想庫功能發揮和在青年科技人才培養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績 [7]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賀信評)

王啓明人物影響

  • 王啓明院士從事科研活動60週年學術研討會
204年7月11日,“王啓明院士從事科研活動60週年學術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舉行,研討會分別由半導體所所長李樹深院士和半導體所光電子研發中心主任黃永箴研究員主持 [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