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啓明

(王文升助學基金會創辦人)

鎖定
王啓明 50歲,出生在黃壇村一户普通的農民家裏。後因為修建長詔水庫,搬到了梅渚鎮山頭村。
中文名
王啓明
今    年
50歲
出生地
出生在黃壇村
介    紹
以自己的行動改變身邊的人

王啓明人物簡介

大市聚鎮黃壇村村委主任翁偉平説,王啓明一直樂於做好事。前幾年,王啓明清明回老家掃墓,發現通往平頂山自然村的羊腸小道非常難走,就積極籌措資金,新建了可以通汽車的路。2004年,村裏建造萬金山人行橋,王啓明捐了1.5萬元。村衞生院開業時,王啓明還邀請浙一、浙二醫院專家來家鄉為父老鄉親義診。

王啓明故事情節

王啓明50歲,出生在黃壇村一户普通的農民家裏。後因為修建長詔水庫,搬到了梅渚鎮山頭村。
後來,高考落榜的王啓明到了杭州工作,1993年,他下海了。
從2005年開始,王啓明把自己的一部分精力放在慈善事業上,併成立了以爺爺王文升姓名命名的“王文升助學基金會”,每年至少拿出20萬元幫助貧困學生。
5月,王啓明在沃西中學參與設立了愛心教育基金會,在首發儀式上,該校31名貧困學子收到了助學金,解除了他們求學的後顧之憂。王啓明向貧困學生深情地講述了自己的經歷,勉勵學生好好努力,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
這一愛心教育基金會是由原澄潭區在杭同鄉會設立,其中也有王啓明的一份功勞。2011年5月的一次同鄉聚會上,該同鄉會會長張海洋提出,想在家鄉設立愛心教育基金會。王啓明等人積極響應,大家紛紛慷慨解囊,很快便募集到了100萬元資金,成立愛心教育基金,用於捐資助學。
王啓明出身貧寒,對貧困學生有一份特殊的牽掛。雲南省和甘肅省是王啓明奉獻愛心最多的兩個地方,他每年至少去當地的學生家裏做兩次家訪,和貧困學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許多受到資助的學生對王啓明充滿感激,紛紛寫信感謝“王叔叔”的厚德大愛,向“王叔叔”彙報學習情況。王啓明很珍惜和學生的這份真情,總是認真地給孩子們回信,以自己的成長經歷勉勵孩子們自立自強,爭取走出大山。王啓明珍藏了每一封孩子的來信,已經有整整4大箱信了。王啓明説:“這一封封信是孩子們對我的信任,是無價之寶,我要把它們留給我的孩子,這是我能留給孩子的最大財富。”
在王啓明默默做了8年慈善後,他的一些朋友受他影響,也加入到這一行列中。2011年,兩位在外國經商的同學受他的影響,也回到國內資助貧困學生。
除了對朋友的影響,王啓明更在意自己的行為對子女的影響,只要有機會,他就會帶上孩子去貧困地區走走。
有一次,王啓明帶着兒子到甘肅學生家裏走訪,兒子提出,要幫一幫可憐的大姐姐,他聽了覺得很欣慰,因為他覺得自己的這份愛心一定會傳遞下去。“愛心是可以匯聚的,也需要傳承。”王啓明高興地説,“這是我這些年做慈善最大的收穫!”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