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冰

(旌德青年抗日戰士)

鎖定
王冰(1916—1987),安徽旌德人。青年時代接受革命思想。民國25年(1936)冬,離家遠赴江蘇如皋縣華通書局當學徒,自此,接觸並閲讀魯迅的《狂人日記》、茅盾的《子夜》,以及《鐵流》、《列寧與甘地》等進步書籍。除自己閲讀外,他還經常給如皋師範、縣中學的進步師生,介紹被當局查禁的《普羅文學》、《半月談》雜誌等革命書籍,傳播革命思想。民國26年1月,王冰參加中共外圍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投身革命活動。
1938年秋後,王冰轉赴涇縣雲嶺參加新四軍。先在軍部服務團民運組工作,後轉入教導總隊六隊學習,期間,由皖南特委書記李步新和同鄉呂一鶴介紹,在軍部加入中國共產黨,並留軍部工作。皖南事變時,王冰在突圍中被捕,後逃回部隊,轉移到蘇南、浙西等蘇區,繼續進行革命活動,歷任蘇南行署財政處巡視員,縣税務局長,縣政府秘書、區長,區委書記,縣委宣傳部長,代理縣長。抗日戰爭勝利前夕,隨軍撤至山東膠州,後調任山東濱北地委秘書,土改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1949年5月上海解放,王冰隨軍南下松江。先後任上海縣委副書記兼縣長,松江地委秘書室主任兼松江市軍管會秘書長,松江地委宣傳部長兼幹校校長、書記,松江文聯副主席。1954年調中央馬列主義學院學習三年。畢業後,分配在南京藥學院,任馬列主義教研室主任,被選為中共藥學院第一屆委員會委員、常委。1963年改任圖書館副主任、主任,1977年任圖書館館長。1987年8月11日在南京逝世。 [3] 
中文名
王冰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安徽省旌德縣白地村
出生日期
1916年
逝世日期
1987年8月11日
職    業
原南京藥學院圖書館館長

目錄

王冰人物生平

王冰,1916年生於安徽省旌德縣白地村,新四軍老戰士,原南京藥學院圖書館館長。從青年時代起,王冰就接受了革命思想。1936年冬,經人介紹,他離開家鄉去江蘇如皋縣華通書局當了一名學徒。當時店裏有一位青年叫朱漢雄,常和王冰談起在社會上為什麼有剝削和壓迫,人民為什麼受苦的道理。朱漢雄介紹了許多無產階級文藝作品給他閲讀。如魯迅的《狂人日記》、《南腔北調集》,茅盾的《子夜》、《鐵流》、《列寧與甘地》等名著。這些進步文藝刊物對王冰的影響很大。從這時起,王冰除自己如飢似渴地閲讀大量的進步書刊外,他還向如皋師範、縣中的貧苦同學介紹宣傳革命書刊。1937年1月,王冰經朱漢雄介紹,參加了中共外圍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簡稱“民先”),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
抗日戰爭爆發後,社會動盪不安。王冰於1937年冬回到故鄉。他少年時期的同學,也因戰局的動亂回到旌德,大家又重新會面了,感到無比喜悦。1938年,新四軍軍部在太平設立了兵站,並派代表來旌德三溪鎮舉辦訓練班,組織青年開展抗日救亡活動。當時王冰因沒有參加,回來後,從譚浩(旌德白地下洋人,中共黨員)、呂一鶴(旌德白地洪川人,中共黨員,曾任新四軍涇縣章家渡特種工作團團長)那裏得知了會議內容是組織進步青年開展抗日救亡工作,組織羣眾救護過境的傷兵。滿懷抗日激情的王冰從白地趕往縣城,和呂一鶴一道組織了旌德縣戰地服務團。王冰把自己在如皋參加“民先”的經歷告訴了呂一鶴。王冰不斷得到呂一鶴的幫助和教育,後來參加新四軍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當年旌德縣戰地服務團的名譽團長是汪易如(此人大革命時期是左派,也是呂一鶴的老師,中南財經學院院長朱劍農的姐夫),縣政府秘書楊德年為團長,副團長是譚笑萍(廟首小學校長,曾於1932年3月任中共旌德縣委第一任書記)和呂一鶴。團內的具體工作,如宣傳組織工作,都是由呂一鶴負責領導,服務團下設總務、謄印、宣傳、組織、慰勞、救護等10個隊,約100餘人,王冰具體負責宣傳隊。
宣傳隊根據武漢出版的《新華日報》和桂林出版的《救亡日報》,制定宣傳提綱。主要是宣傳堅持長期抗戰,堅持國共團結合作,揭露日寇誘降的陰謀;宣傳支援前線,使過境傷兵得到慰問,早日重返前線;宣傳全民抗戰,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宣傳改善工農和職業青年的生活,以便發動他們積極地參加抗戰救亡工作。同時,及時傳播前線的勝利消息,以鼓舞民心;宣傳一切不願意做亡國奴的人們,都團結起來,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積極參加抗日救國活動等內容。宣傳隊還給全縣小學教師和外地中學讀書的高中生印發《告全縣人民書》,在全縣出版發行《抗戰情報》三月刊和《總動員》半月刊,還寄給中共在武漢出版的《新華日報》。
1938年春,戰地服務團改組為旌德縣民眾總動員委員會,下設青年工作團,具體負責宣傳、組織等項工作。王冰等人又進一步轉入各鄉宣傳,為製作大幅宣傳壁畫和大幅標語,跑遍了東鄉、西鄉。在旌德、太平交界的龍山嶺、麻嶺山區,給茶農演出抗戰救國的話劇,教唱抗日救亡的歌曲。當時流行的名劇《放下你的鞭子》、《江山好》和歌曲《流亡三部曲》、《熱血》、《黃河之戀》、《歌唱八百壯士》、《慰勞傷兵歌》、《槍口對外》、《黃河頌》、《古城的怒吼》等,幾乎是每到一處都要演出和教唱的,深受羣眾的歡迎。
在日軍向華北前線我八路軍施放毒氣時,呂一鶴、王冰以青年工作團的名義發了通電,控訴日軍罪行,並發動羣眾捐款購買防毒面具,支援前線抗日將士。在武漢國民黨當局封閉“民先”、“蟻社”等羣眾抗日團體時,王冰等人發動全縣青年,以“青救會”的名義,通電抗議。
當延安《劇眾》雜誌發表毛澤東同志的名著《論持久戰》後,王冰組織青年工作團的青年一面廣為印發,一面向羣眾宣傳堅持團結進步,堅持持久必勝,反對速勝論、唯武器論;宣傳人心向我,萬眾一心,就能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道理。
為了配合當時的宣傳和學習,王冰發動團員集資籌辦了救亡書店,推銷抗日救亡書籍。當時書店的書籍有:斯大林和中共一些領導同志毛澤東、王稼祥、周恩來等人的言論集《走向革命勝利之路》,斯諾的《西行漫記》,胡繩的《青年修養》等。
1938年“七·七”抗戰一週年之際,王冰等人還發動一次旌德全城大規模的為抗戰獻金運動。經過充分地宣傳準備工作,全城男女老幼都爭先恐後地踴躍捐獻。同時,還專門編印了紀念冊,留下了所有參加捐獻者的姓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開展的抗日宣傳組織工作,終於使勞苦大眾覺醒過來,人民要求獨立、自由,期盼光明、解放。
正當全縣人民掀起抗日救國高潮之際,國民黨反動骨幹於凌雲以皖南“總動員分會”民運科官員的身份來旌德,企圖扼殺旌德的抗日救亡運動。他們查封救亡書店,禁售進步書籍。局勢一天天惡化。這時,呂一鶴的胃病發作,去徽州治病,請假離開了城裏。呂一鶴離開以後,王冰負責青救會工作,到1938年9月份,王冰接到呂一鶴轉來的信,便假借去屯溪看望呂一鶴和投考省政府江南辦事處的名義,離開了縣城。
為了瞞住楊德年(青年工作團團長,國民黨縣政府的秘書)去投奔新四軍,王冰就從白地到屯溪,然後從績溪縣鎮頭繞道涇縣薄刀嶺、白虎坑轉茂林,在新四軍辦事處找政治部的民運科長曾如清,經他介紹王冰先到軍服務團民運組工作了十多天,後即轉至軍教導總隊六隊學習。王冰在經過績溪縣鎮頭時,曾在電話中約江守默同志也去參加新四軍,江守默比王冰後去月餘,也在新四軍教導隊十二隊學習,以後和王冰同隊。當時與王冰在一起學習的同學還有旌德的湯太元、戴一海、呂炯、譚永濟。後來,除戴一海和譚永濟回家鄉工作以外,王冰等人都隨軍北上。
1939年3月,王冰在新四軍教導總隊六隊畢業後,由皖南特委書記李步新和呂一鶴(時任新四軍涇縣章家渡特種工作團團長)介紹,參加了中國共產黨,並留軍部工作,任軍部秘書室秘書。
皖南事變前,王冰就和部隊一道做好東進準備工作。皖南事變發生後,王冰在突圍時被捕,後又乘機逃回部隊,轉移至蘇南、浙西進行抗日活動。抗戰快勝利時,王冰隨軍北撤至山東膠州工作,直到解放才南下到松江,後轉入地方工作。 [1] 
1949年5月上海解放,王冰隨軍南下松江。先後任上海縣委副書記兼縣長,松江地委秘書室主任兼松江市軍管會秘書長,松江地委宣傳部長兼幹校校長、書記,松江文聯副主席。1954年調中央馬列主義學院學習三年。畢業後,分配在南京藥學院,任馬列主義教研室主任,被選為中共藥學院第一屆委員會委員、常委。1963年改任圖書館副主任、主任,1977年任圖書館館長。1987年8月11日在南京逝世,享年71歲。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