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典章

鎖定
王典章(1865—1943),字幼農,祖籍陝西三原縣。少懷大志、秉性敏慧,16歲中秀才,後受業於劉古愚、柏子俊兩先生。進入仕途後,曾先後在四川、廣東、江蘇從政多年,所在之處皆殫精竭慮為民操勞。先生文韜武略,儒雅睿哲,是一位傑出的良吏。康有為讚譽先生:“治績,為海內第一。”上世紀30年代,先生回陝後,致力於賑濟救災事業,並關心教育。值得一提的是,先生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積極奔走斡旋。同時,先生乃詩書大家,著有《思過齋文集》《安隱廬詩存》,在西安的幾處寺院裏留有墨寶。 [2] 
全    名
王典章
幼農
民族族羣
出生地
陝西三原
出生日期
1865年
逝世日期
1943年
主要作品
《安隱廬詩存》

王典章人物生平

王典章 16 歲中秀才,曾受業劉光 (號古)、偉 (字子俊)。後以監生援例為候訓導,因賑濟有方,保以知縣,分省補用。光緒三十年 (1904)入速傳任布政使署文案。三十三年(1907)任新寧知縣。三十四年 (1908)署打爐直廳 (治今四川省康定縣)同知兵備處,為駐藏大臣、川滇黔邊防大臣籌辦糧餉。宜統三年(1911)任定遠府(治今四川省西昌市)知府兼兵備處,領巡防營。 [1]  1911年,四川發生“保路運動”,先生時任寧遠知府兼兵備道,領巡防營。黨政軍各界認為寧遠府(今西昌)地處邊區形勢險要,擬設軍政府,先生眾望所歸被推選為都督。但他以大局為重,堅持四川統一、不宜分裂,因此寧任知府不做都督,此舉深受地方各族羣眾的擁護,雲南總督蔡鍔讚揚他“威信過人,漢夷悦服。”後來他辭職離川時,送行者成千上萬,一些少數民族羣眾騎馬相送數百里之遙。任職期間,他曾保護法國軍醫和博士兩人,獲法國總統所授“一等榮譽寶星”。在寓居上海時,法領事館欲派四名警衞守護其住所,先生力辭方罷。 [2] 
辛亥革命後,1914 年任廣東省高雷道尹。 [1]  先生認為,治粵當以治盜為首,同時領警衞軍五營,節制陸軍一個團,兵權超過駐地之鎮守使。又完善保甲制度,不久即平復之。先生鋭意整肅吏風,所轄11縣政通人和。先生被策授上大夫,康有為讚揚他“臨蒞高雷,威惠流聞,我澤如春。” 先生遇事極有主張。他與康有為于右任等人是至交,曾在北京、香港、廣州、蘇州、西安等地聚首,康上書黎元洪大總統,以先生為循良薦(薦字的繁體)。可是,當康有為因張勳復辟之事請求配合時,卻遭到先生的婉言謝絕。 [2]  次年因抗議袁世凱復闢帝制,憤然辭職。 [1] 
1916 年任廣東省粵海道尹,辭職,居杭州,獨自出資編印《煙霞草堂文集》並請康有為為之作序。梁啓超曾盛讚其“有功師門,豈在禹下”。 [1]  在繁忙的公務之餘,他帶領有關人員到東莞、順德、寶安、深圳、番禺、清遠等地考察民情,寫下了八萬多字的巡行日記——《南巡粵海記》,記述了當地風俗之異同、民生之利弊、商業之興衰和政治之得失,見解深刻。 [2]  1921 年被江蘇當道贊用,先後督查税,籌辦賑災,接着又任滬寧、滬杭鐵路税務總局總辦。所在弊絕風清,皆有政聲。1932 年末任陝西省政府委員兼民政廳廳長。時值年過後,關中哀鴻遍野他全力忙於賑濟,救活災民無數。後陸續辭去民政廳長和省府委員職務,專任賑務會主席,從事救災賑濟。 [1] 
先生當時與位於七賢莊的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的中共領導人周恩來、董必武等時有往來,相處融洽。先生為資助延安根據地和抗日活動做了不少工作。1933年4月成立了以楊虎城將軍為委員長的五人保衞委員會,先生為成員之一,該會的重要職責之一就是協商與中共合作事宜。西安事變爆發後,各界推舉先生和宋聯奎等社會知名人士赴南京,為促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奔走斡旋。 興辦教育尊師重道 清同光之際,先生之父益農公曾設義塾於陳家巷的關帝廟內,辛亥以後,廟毀,義塾亦無存。先生歸裏後,設立“植本初級小學”教育本巷兒童。後因學童日眾,先生捐地募款並填私資擴大校舍,更名為“西安市私立植本小學”。後由其弟王櫓章續辦,1973年改名為“前衞路小學”,創建之初所立的《植本小學記》碑仍保留完好 。 [2] 
先生在蘇、滬寓居時收集整理編印了《劉古愚煙霞堂全集》《劉古愚評傳》和《柏子俊灃西草堂文集》等,使兩位先生的學術思想得以廣泛流傳。康有為慨然為《劉古愚煙霞堂全集》作序;梁啓超亦寫信盛讚先生有功師門。先生還親自校刻耆宿李稼門、楊仲珊詩文集等行世。 當《續修陝西通志稿》編竣付梓時,王典章先生與省主席楊虎城、省通志館館長王健分別為之作序。先生在序中略述秦志源流,嘆編修之不易,並予《續修陝西通志稿》以較高評價。認為其辭約旨豐,足以與通志稿並垂後世。 [2] 
1943 年病逝。 [1] 

王典章主要作品

先生從政之餘,手不釋卷,工詩善文,著有《安隱廬詩存》《思過齋文集》等。1948年《安隱廬詩存》印行時,餘冠英題封面,錢鍾書、宋聯奎作序,吳宓為跋。詩集中不乏感嘆時事、憂國憂民之作,如 《懷于右任》:“申江朝夕見,別後知遠翔。大局豈分裂,斯人在梓桑。迴天功有待,縮地恨無方。萬里鄉關道,悠悠阻且長。”還有,西安事變時,先生所作的《和平》:“吉語傳來候,和平願稍償。天心真悔過,國步自逢康。爪士懷圻父,台司望子房,同仇能敵愾,壯氣攝扶桑。” 先生書法字體娟秀流暢、美觀大方,為下泉寺題“柏灃西先生讀書處”,尚存摩崖石刻。另外,在彌陀寺、八仙庵、廣仁寺等處亦存有先生墨寶。 先生曾是西京金石書畫學會年紀最長的會員,收藏有馬遠《深山虎嘯圖》、宋拓《聖教序》,還有唐伯虎、王宸、董其昌、石濤、八大山人、吳昌碩、鄭板橋、張大千、齊白石等名家書畫;有金石印章百餘枚;精美的各式扇骨和古香古色的扇面等,其中不少是聖手的傑作,共計二百餘件。此外,還有康有為致先生的手札十七通,內容雖多為瑣事,但康之書法名高一代,劉自櫝先生曾將其借去留齋所數月,反覆披覽,感慨系之。 可惜,先生收藏的書畫文物“文革”中難逃厄運,珍藏在五個大箱子裏的寶貝散落了一院子。幸虧文物部門工作人員得到消息及時趕到,大部分藏品才躲過了劫難。1984年有關部門將這些藏品歸還給了王家,後來,王家子孫又將國家級文物捐獻給了國家。 [2] 

王典章歷史評價

社會名流、各界政要和愛國志士紛紛前往弔唁,外地亦發來不少唁電,靈堂掛滿了輓聯挽幛。其中吳宓教授致的輓聯上聯是:“以學術入政治;明體達用,因時利民。猶得見神州二千載前輩良吏之規模。公胡遽仙遊,忍令儀型永墜”下聯: “合道德與事功;出儒入佛,外王內聖。最關心中國億萬眾青年學子之志趨。我愧難誘導,常負教誨深思!”先生下葬後,墓誌銘由於右任先生撰寫。 [2] 
參考資料
  • 1.    咸陽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咸陽市志 5.西安:三秦出版社,2000:666-667
  • 2.    大儒王典章[N].西安晚報,2018.05.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