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一鏜

鎖定
王一鏜(1929.02-2020.11.12),男,1929年4月生於江蘇省無錫市,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共產黨黨員。 中國現代急診醫學事業奠基人之一、急診醫學教育專家。
2020年11月12日00時05分,王一鏜教授因病醫治無效,在南京逝世,享年92歲。
中文名
王一鏜
出生日期
1929年4月
逝世日期
2020年11月12日
出生地
江蘇省無錫市

王一鏜人物生平

南京醫科大學 終身教授 主任醫師 博士生導師
1951年 畢業於 江蘇醫學院(校址在鎮江);
1951-1957年 醫學院附屬醫院外科工作;
1957-1986年 醫學院附屬醫院大外科和胸外科工作;
1986年至今從事急診急救的臨牀、教學、科研和急診急救知識普及工作。
2020年11月12日00時05分,王一鏜教授因病醫治無效,在南京逝世,享年92歲。

王一鏜人物成就

王一鏜教授是我國急診醫學學科的奠基人之一, 參與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的籌建,並在第三屆委員會當選為主任委員。他不斷提出急診急救的創新理念和思維模式,如“三分提高、七分普及”、“救人治病”、“培養醫療救護員”等。基於他對急診醫學的貢獻和影響力,1999、2000年他受美國心臟病學會邀請和衞生部委派,三次赴美國參與CPR新指南的討論和制訂,在發展與各國急診界聯繫的同時,贏得國際急診醫學聯合會理事席位; 2005年9月26日,美國急診醫師學會國際急診醫學委員會在華盛頓舉行的年會上鄭重宣佈:王一鏜教授被授予“為國際急診醫學發展作出傑出貢獻的個人成就獎(全球僅3位外籍醫師獲此殊榮)”;2014年9月,中國醫師協會授予他“第一屆生命衞士中國急診醫師特殊貢獻獎”。
他先後擔任過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第三屆委員會主任委員,江蘇省急診醫學分會主任委員。現在仍然擔任中華醫學會災難醫學分會(2011年)名譽主任委員;江蘇省急診醫學分會名譽主任委員。
王一鏜教授從醫60多年,創造了無數個第一,就展現出超凡的才華和能力:
畢業第2年(1952年)年僅22歲就升住院總醫師,2年後晉升為主治醫師。1956年開始編譯Claude E.Welch所著《Surgery of the Stomach and Duodenum》,該書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發行,在全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1957年在北京解放軍胸科醫院(師從吳英凱教授)進修期間,參加我國首例體外循環下心內直視房間隔缺損修補手術。1959和1960年分別成功施行江蘇首例二尖瓣狹窄手指閉式分離術和體外循環下房間隔缺損直視修補手術。
60年代初與南京勝利無線電廠合作研製成了一套簡單的定頻定伏體外心臟起搏器;並於1964年為一位竇性心律過緩的老工人施行了導線經皮式心臟起搏器,是全國的第一例。
在他的呼籲和主持下,於2002年,在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招收五年制急診醫學專業本科生。
轉向急診醫學20多年來,他主編的《心肺腦復甦術》《現代臨牀急診醫學》《急診外科學》《現場急救常用技術》《實用急診手冊》等13部著作相繼推出,特別是2008年,長達250萬字的《王一鏜急診醫學》出版,為構建和規範急診醫學的理論體系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擔任主編的“中華醫學百科全書災難醫學分卷”的編撰工作。 [1] 

王一鏜出版圖書

王一鏜獲獎情況

2005年,王一鏜被美國急診醫師協會授予促進國際急診醫學發展個人成就獎。 [2] 
參考資料